人教出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方针教案课程(完美版).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770049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出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方针教案课程(完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人教出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方针教案课程(完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出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方针教案课程(完美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出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方针教案课程(完美版).doc(10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古诗词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3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

2、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1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

3、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能感悟古诗内容、背景、意境,体会诗人感情。评价任务 评价一: 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亭”等生字。 评价二: 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古诗朗读,

4、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评价三: 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能了解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完成目标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评价任务二)环节二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老师介绍,体会背景。(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

5、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完成目标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评价任务一)环节三自学,初步理解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完成目标三) 设想诗人所感。(评价任务三)环节四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完成目标二)分组读,归纳分类。(评价任务二)环节五吟读,体会诗人的思

6、想感情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2、自由吟读。3、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完成目标三)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学生质疑问难。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三)附: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 1 古诗词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3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

7、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2.教材分析 望洞庭四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二首其一。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途径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诗篇。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

8、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3.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

9、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教学目标 1、认识“螺”,掌握“庭,潭,镜,磨,螺”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3、感悟作者眼中洞庭湖那“和谐之美”,体会诗的静态美,体会作者热爱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 评价一: 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螺”等生字。 评价二: 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古诗朗读,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理解古诗意思。评

10、价三: 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能了解古诗背景、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欣赏诗中景(一)解题“望洞庭”,初读求通顺。(二)讨论诗意,初理诗脉。 1、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些什么内容?从哪些句子或词语知道的?2、查找工具书,或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解决学生质疑的问题3、每解决一个小知识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诗句。(三)聚焦景色,丰富画面。 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看同一处景感受也会不一样,再读读诗,看看画,说说自己看到的诗中的画面,这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从哪里看出来?(宁静、美丽、和谐)1、抓住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描写之巧妙。2、围绕字眼“

11、和”感受画面美。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悟。 (完成目标二)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意境。(评价任务二)环节二感悟诗中情(一)用自己的话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介绍给大家。1、作者的才学2、政治生活上的不得志3、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结合本诗感受作者虽然被贬却依然满眼美景,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平和心态。)(二)入情入境的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着读出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试背诵。(完成目标三)体会诗人感情(评价任务三)环节三欣赏多姿多彩的洞庭湖(一)推荐给学生拓展阅读的古诗句,从多个角度感受洞庭之美。(师生同读诗句,教师简介诗意或词意,旨让学生感受洞庭湖的魅力,吸引了

12、古今多少文人墨客。)(二)口语表达:我眼中的洞庭湖,课件配洞庭湖图片循环放映。(完成目标三) 多种方式朗读,感悟洞庭美 (评价任务三)环节四书写洞庭湖1、每人发一张印有洞庭湖图案的书签或扇面,要求学生将古诗默写在上面,写之前先仔细的看看本课生字,归类记忆“庭,磨”半包围结构,撇要写长。“潭,镜,螺”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2、写之后利用投影全班欣赏,品评。(完成目标一)正确书写生字(评价任务一)附:板书设计 望洞庭湖光 秋月 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白银盘 青螺1 古诗词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

13、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3课时,第3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2.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一篇中的一首词。它是唐代诗人白

14、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3.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

15、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了解诗人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理解古诗意思,想像画面。3、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评价任务 评价一: 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谙”等生字。 评价二: 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古诗朗

16、读,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评价三: 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能了解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一、创设情境、诗意导入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1)简介诗人“白居易”。(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导入新课。介绍“词”与“词牌名”。(完成目标一)了解诗人、理解词牌名含义(评价任务一)环节二探究诗意,

17、以知促情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3、齐读。(完成目标一、二)学习生字、读好古诗(评价任务一、评价任务二)环节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一)忆景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二)忆人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其三江南忆,其

18、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1、自由读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完成目标二) 多种方式朗读,理解意思,感悟诗人感情 (评价任务二)环节四拓展延情“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完成目标三)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评价任务三)附:板书设计 忆江南 总写:江南好 江花红胜火 具体描写

19、 对江南的怀念 江水绿如蓝2 桂林山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

20、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

21、,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3.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并且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写作,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认读“澜、暇”等8个生字,会写“澜、暇”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玩赏、无暇”等16个词语。2、通过默读,能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能简要说出课文的主

22、要内容。3、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评价任务 评价一: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澜、瑕、攀”等生字。 评价二: 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评价三: 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能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整体感知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完成目标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评价任务三)环节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活动2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2揭示课题

23、、导入新课。(完成目标一)读准生字,指名读文(评价任务一)环节三交流课前预习生字词情况活动3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及检查生字词掌握的情况。(1)同桌相互读所学生字词情况,要求读音准确。(2)读生字,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完成目标一) 自由读、齐读、互读,指名读,小组内听写、订正。(评价任务一)环节四再读课文,初知大意活动41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1)指名朗读课文。(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2.(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

24、丽的画卷。)(完成目标三)自由读文,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评价任务三)环节五感知课文层次活动5 讨论分段,自由朗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完成目标二)自由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评价任务二)附: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总述 甲天下分述 水和山总结: 美如画卷2 桂林山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2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四

25、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

26、“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3.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并

27、且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写作,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景。2、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朗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评价任务 评价一: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读通句子,带

28、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评价二: 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模仿课文例段,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自由读上节课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完成目标一)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一)环节二学法迁移,品尝感悟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 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用学习漓江水的方法: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练一练,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2、小组交流:通过读悟,结合图片,学习

29、桂林山的特点。3、交流汇报,重点指导学习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完成目标二)归纳桂林山的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评价任务二)环节三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自然段。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2、小组交流:“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学生汇报: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30、”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完成目标二)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美丽的桂林风景。(评价任务二)环节四小结深化1、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2、小结:“是啊,桂林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真是”3、(以话变画)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儿的美景描述出来?(板书:美如画)4、学生活动:画桂林山水、赞桂林山水、诵桂林山水。(完成目标三)模仿课文例段,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评价任务三)环节五拓展知识,学习导游:1、 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2、

31、 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3、指名导游。(完成目标二)自由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评价任务二)附: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

32、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2.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很有名的游记。本文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介绍了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叙述的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详写孔隙、内洞,紧扣住双龙洞的特点。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3. 学情分析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所以我们也要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观赏。看看作者是按怎

33、样的顺序游览的,在观赏每一处景点时作者都是抓住什么景物来写的,每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段落。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评价任务 评价一: 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浙、蜿”等8个生字。评价二: 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评价三: 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5

34、分钟活动一 (5分钟)1.学生和老师一起写课题。2.质疑课题。3.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完成目标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二)环节二认读生字识记生字13分钟活动一(3分钟)1.默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认读生字。2.认读“浙、蜿”等生字。3.归类识记生字。(完成目标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评价任务一)活动二(10分钟).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完成目标二)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评价任务二)环节三初读课文体会语句12分钟活动一(12分钟)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完成目标二) 学

35、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评价任务二)环节四朗读课文品味感情10分钟活动一(8分钟)1.练习朗读。2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完成目标三)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三)附: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先交代:时间、地点 浙江金华写途中:映山红、溪流 春色盎然观外洞:像大会堂 宽大开阔过孔隙:窄小低矮 感觉惊险游内洞:奇异幽深 魅力无穷出了洞:出入溶洞 方式相同3.记金华的双龙洞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2

36、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2.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很有名的游记。本文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介绍

37、了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叙述的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详写孔隙、内洞,紧扣住双龙洞的特点。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4. 学情分析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所以我们也要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观赏。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在观赏每一处景点时作者都是抓住什么景物来写的,每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情感。2、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以及相关资料了解双龙洞各景点的特点。3、学习“孔隙”的写法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

38、围绕一个意思把景物写具体,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评价任务 评价一: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评价二: 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双龙洞各景点的特点。评价三: 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了解从不同方面围绕一个意思把景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整体回顾,导入新课 5分钟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叶老的记金华的双龙洞,齐读课题。2、自由朗读课文,回忆他都介绍了哪几个景点?(路上 外洞 孔隙 内洞)让我们跟随着叶老的脚步继续游览外洞、孔隙、内洞。(完成目标一)自由读讨,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一)环节二读

39、懂内容,体会写法27分钟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想一想,景点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读一读相关的语句。2、自学研讨,学伴交流。3、集体汇报,交流共享。(要求:先说景点特点,再读句子谈对词句的理解。)汇报特点:外洞大、孔隙狭窄、低矮、内洞黑、大(宽广)、奇(完成目标二)诵读、感悟、交流,了解双龙洞各景点特点 (评价任务二)1、整合全段,感受写法。想想叶老是怎样写孔隙的特点的?小结写法:叶老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真真实实的写了下来。2、回忆叶老描写“孔隙”用了什么方法。补充出示仿写内容:_的景色真美!3、执笔写话。4、交流修改,适时评价。(完成目标三) 学习

40、作者写作方法,提笔练写。(评价任务三)环节三总结提升5分钟叶老曾说:“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写文章,无非是一点,我听到的,看到的,真体会到的东西来告诉读者或听众。”今天从这一篇课文,我们有所领悟。(完成目标三) 学习作者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评价任务三)环节四课外阅读建议3分钟读一读叶老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继续了解岩洞的奇异,感悟游记的写法。(完成目标三)学习作者写作方法,感悟游记写法 (评价任务三)附: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路上洞口 外洞空隙内洞出洞(美)(宽)(大)(险)(奇)4 七月的天山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

4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

42、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3.学情分析 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能很好的独立阅读课文,遇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不思考,不讨论,阅读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资料收集、整理,进一步了解中国景色的独特之处。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评价任务 评价一: 读课题,学生能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评价二: 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评价三: 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直接揭题5分钟活动一 (5分钟)1. 学生和老师一起写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