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基础写作分章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基础写作分章要点.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写作内涵辨析1. 广义写作是基础写作,狭义写作是文学创作。2. 就写作的社会意义而言,基础写作比文学创作有着更加广泛的用途。3. 写作活动质量的高低甚至是成败,归根到底是由写作主体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决定的。4. 写作的工具是纸笔等;写作的媒介是书面语言。5. 每一次写作工具的改变,不仅能提高写作效率,影响写作过程,改变成果的呈现形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可能导致写作主体的写作观念和写作习惯发生变化。6. 说话与写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两种表达活动,使用的媒介不同,一是口头话语,一是书面语言。相应的,它们的要求也不同,口头表达可以凭借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等因素,可以重复,还
2、可以借助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而写作只有运用书面的文字符号来表达内在的思想情感。7. “思”和“写”在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不想就不能写,不写就很难想得明确周全。8. 写作过程,通常包括采集(聚材)、构思、表达、修改等环节。9. 三环互动:写作活动包括“前写作”、“显写作”、“后写作”。前写作指的是写作主体有目的性的信息积累和内心建构显写作即进入通常的写作状态,包括构思、表达、修改后写作指的是文章写作完成之后的传播、反馈。第二节 写作活动的特点1. 写作本质上是人的精神文化行为。2. 无论何种类型的写作,都是人文性的创作。3. 写作的目的既是“为己”,也是“为人”。4. 写作是综合性(人的社会性
3、)的学问,写作过程总是体现着主体、客体、载体、受体的综合作用。5. 写作是个体性(人的个别性)活动,从写作的行为方式(一人完成)和写作的成果(个体差异)看。6. 写作的创造性:(1) 体现在各种文体的写作之中【就写作过程来看,创造性既体现为创造性的思维,也体现为创造性的表达。】【就写作的结果来看,可以是意新、物新、结构新,也可以是言新、体式新。】(2) 体现在劳动产品(文章)上,也体现在对写作主体的塑造上。(3) 体现为不同层次。7. 写作的实践性:(1) 写作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产生劳动产品(2) 写作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效的提高(3) 写作学的知识、理论,需要在写作实践中体认和内化第三节 写
4、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1. 电脑写作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形式:(1) 把文字输入电脑,文章构思还是在头脑里完成的;(2) 利用电脑从网络上获得丰富的材料,甚至穿插使用音像媒体、声音媒体,实现“多媒体写作”;(3) 用电脑实现写作,即输入一些基本数据,由电脑进行编程,产生完整的写作产品。2. 凡是以写文章的方式参与网络活动的,都属于网络写作。3. 网上写作,写作主体的自由性更大,写作材料来源广泛,获取方便。写作产品发表快捷,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4. 心灵的作用永远在材料之上5. 人脑的思维,尤其像写作这样的组织性思维,是电脑目前无法取代的。6. 从文化、教育的角度谈谈写作的价值(1) 从个体生命
5、文化的角度看,写作可以超越个体生命的局限,实现生命的延续,精神的流传。(2) 从个体学习、发展的角度看,写作能够有效地增强记忆,促进思维深化,促进人的精神健康。7. 写作具有塑造人、培养人的重要价值,写作能够通过“立言”而达到“立人”。第四节 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1. 积极影响(1) 工具的变革引起写作主体观念的变化A 增强了汉语写作融入世界文化大潮流的信心。B 有助于形成开放、交流的写作观。(2) 技术的优势为写作带来诸多便利A 存储和采集信息非常方便、快捷。B 修改也更便利、更迅速、更整洁。C 叙述的顺序也比纸上写作更为自由。D 在电脑上还可以进行编辑、排版、借助网络可以将写作产品交流、
6、发表。(3) 新型的写作方式影响主体的写作习惯2. 负面干扰及对策(1) 沉湎于虚拟世界,忽略“读书”和“阅世”(2) “空心化”的“文字制作”消解写作的个性(3) 技术手段的便利导致写作修改的缺失(4) 抄袭的滋生冲击写作规范和道德第二章 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第一节 写作主体主宰着写作活动1. 写作主体与作者(1) 作者是相对于文章成品而言的,他是文章或著作的撰写者,也是法律意义上的该文章或著作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只要有文章或著作存在,就有其法定的“作者”存在。(2) 写作主体只有在写作活动中才存在,写作活动一旦结束,写作主体就不存在了。2. 写作活动由主体(写作者)、客体(写作对象)、受体(
7、诉诸对象)、载体(写作活动的物化形式)四个部分组成。3. 写作主体是进入写作思维和行为的人。4. 从引发写作主体写作行为的起因来分析,写作主体的写作行为的原因有:(1) 缘情而作:真正的文学都是为了发抒情感而创作的,网络写作也大多源于写作主体的情感表述需要。(2) 因事而作:公务应用文和私务应用文【事务性】(3) 受命而作5. 写作活动最鲜明的特点:写作主体才是写作活动的真正主宰。6. 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的发动者,也是写作活动的谋划者、执行者、是写作活动的主宰。7. 主宰作用的体现:(1) 主体在聚材中的主宰作用:A. 需要写作主体去观察、体验、思考、发现和总结。B. 写作主体不同,聚材的重点
8、、重心、方向、范围、焦点等方面各有不同。(2) 主体在构思中的主宰作用:A 写作中的构思是主体对要写的文章进行思考谋划的过程,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思维活动。B 写作主体关于文章的具体构思起着决定作用。(3) 主体在表达中的主宰作用A 表达就是将构思的结果用书面语言的形式固定下来。B 表达的第一基本要求是准确,取舍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完全取决于写作主体的表达需要和写作经验。(4) 主体在修改中的主宰作用8.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1) 写作主体本身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是动态化的学习、思考、想象、表达、转化等能力的综合,是不断调整和提升着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的综合。(
9、2) 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写作主体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3) 智力因素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4)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意志、毅力、兴趣、情感、性格等。9.对于写作主体来说,首先应该对自己进行深入研究,在自我观察和研究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然后才是研究别人。10.是否能够深刻地自我审视,自我认同体验与自我批判,是区别写作主体杰出与平庸的重要标志。11.一个写作者,对“人”理解得深了,对“事”才能有深入的理解,也才能够把文章写到位。ppt:写作主体素质1生活素养:广度、深度、密度(对人情世故的敏锐体悟能力)2学识修养:语言文字、各种知识 第二节2(
10、2)3人格品位:影响文品、选材立意、文章格调第二节2(5)4审美理想:内容和形式第二节2(4)ppt:观察、感受能力1 观察的构成: 注意力、鉴别力、联想力2 观察的方法(多种)3 感受的三步:感觉、知觉、表象4 敏锐的感知、丰富的情感、独特的体悟第二节 网络时代的写作主体特征与要求1. 网络时代写作主体的基本特征:(1) 个体表述的捍卫者个体话语权(2) 平民情感的响应者(3) 写作禁区的探路者(4) 写作规范的挑战者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2. 网络时代写作主体的要求:(1) 思想理论要求A 思想理论方面的修养包括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两个方面B 一个优秀的写作主体不仅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对现实世
11、界有着深刻的观察与思考,而且他的观察与思考应当具有前瞻性。(2) 知识结构要求A 这个知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一是综合基础知识。B 知识储备越丰富,写作时的视野和思路可能越开阔,也才可能把个人的创造性发挥出来。C 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应该是最善于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组合和恰当运用,发挥知识结构的优势。D 一个掌握某种专门知识的人,可以在自己的写作中扬己所长,使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而读者浑然不觉。E 写作主体应该具备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3) 思维能力要求A 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写作就是把思维的结果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B 思维能力的内涵丰富,
12、主要包括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判断能力等。C 思维习惯性被分为逻辑思维和想象思维。D 想象能力是学习写作的基础能力之一,或是一种创造想象,即独立地创造新的形象的、无本可依的想象能力;或是一种再造想象,即根据语言的表述或者非语言的描绘在脑中形成相关的形象的、有本可依的想象能力。(4) 表达能力要求A 表达有肢体语言表达、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写作就是在思维的基础上运用书面语言来表达。B 要求a 要掌握本民族语言的使用规范。b 要掌握一定的职业用语、行业术语和专业表达习惯。c 要善于向生活学习语言,向民间学习语言。d 应当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C 准确、简练、生动、通俗,应该是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
13、和不变的追求。D 对于大学生这样的写作主体来说,表达能力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叙事能力和阐释能力。a 叙事时语言要简练,线索要清晰,层次要分明,角度要恰当;b 阐释时要有条理,详略得当,通俗易懂,生动流畅。(5) 审美能力要求A 对于写作主体而言,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崇高的审美观,对真善美和假丑恶有明确的是非判断,要将自己的审美个性与时代的审美取向、大众的审美情趣、社会的审美风尚、民族的审美传统有机结合起来。B 一个称职的作家,首先应该能够对艺术所要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思考。这种审美和思考就是写作主体审美能力的体现。C 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写作规律、写作规范、语体要求等,文章的审美价值正是
14、通过这些环节表现出来,同时也是写作主体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ppt:1 思维的种类:抽象、形象、灵感2 思维方法:归纳演绎、分析综合3 想象的种类和培养 1)再造、创造、幻想 2)生活、理性、激情第三节 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1. 情感与情绪(最直接、最基本)(1) 写作主体的情感和情绪影响写作行为的方式方法躲在措辞和语气上体现出来。(2) 写作主体应该:A 写作主体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衡量它是否高尚、积极、会给读者带来怎样的影响,尤其要防止把庸俗低级的情感、消极颓废的情绪宣泄在文章中。B 情感和情绪的流露应该是真实,自然,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或者虚张声势,故弄
15、玄虚。C 即使是真挚的情感、真实的情绪,也要根据不同的写作任务而区别对待。2. 责任与道义(1) 强调写作主体的责任与道义,有两层含义:A 这种责任和道义深刻地影响着写作主体的写作行为;B 写作主体要用责任和道义去赢得读者的信,进而去影响时代和社会。(2) 一个坚守责任和道义的写作主体,应该始终保持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和社会的热爱,对人类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3. 素质与人格(1) 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成为素质。(2) 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称为人格,也叫个性。(3) 从文化意义上看,素质是一个人的学识、阅历、修养、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的综合体现。
16、(4) 人格包括两个方面,即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前者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后者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5) 从伦理学角度上说,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6) 素质高者,首先会在自我个性和领导风格之间找到结合点,将领导的意志领会后“内化”为自我的表达需要。4. 经验与体验(1) 经验是信息的积累,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或技能的积累。(2) 体验是一种身体力行,是感同身受的体会。(3) 经验的获得离不开体验,体验是经验的前提和基础。第三章 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第一节 多方位认识写作客体一、
17、 写作客体的含义及属性1.写作客体的含义:进入写作主体的视野并激发起写作欲望,经过主体选择和整合后成为写作行为描述对象的客观世界。(1) 前写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认识写作的对象,这个认识对象就是写作客体。(2) 写作客体和写作材料的区别:【P70】A 两个概念的属性不同:写作客体是写作材料形成的基础,而写作材料则是认识写作客体之后的结果。B 两个概念所指的活动阶段和范围不同:对写作的认识活动/写作的表现C 两个概念的存在方式不同:客观的、原生态的方式/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2.写作客体的属性(1) 客观性(2) 对象性A 写作主体要完成写作任务,必须选定被认识、被表达的对象;B 一种对象要成为写作主体
18、的观照物,其前提也是主体必须具有写作的欲望或担负着写作的任务。(3) 动态性A 对写作客体的认识不断充实和扩大;B 新的写作客体不断涌现(4) 历史性A 带有自然和社会历史影响的痕迹;B 写作主体作为社会中的人,他的认识水平、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如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的制约。:客体的构成:1 对象化的自然景观2 群体化的社会生活3 个体化的人生状态4 外在化的精神产品二、 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1. 从表现和认知途径的角度,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形象化客体(山光水色)和抽象化客体(理论、观念、判断)。2. 从存在形态的角度,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实在客体和虚拟客体。3. 从本体状态的
19、角度,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4. 概括为三类:(1) 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直接材料(2) 对象化的精神产品间接材料(3) 对象化的作者自身观念形态的直接材料5认识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有三个方面的理论意义P746. 认识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对于写作实践也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P74三、 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 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1) 写作客体是写作系统的基础要素。写作系统的要素包括写作主体、客体、受体和载体。(2) 写作客体是写作活动的前提条件。认识、表达、传播是写作行为的三个基本阶段。(3) 写作客体是写作传播的信息源。2 写作
20、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1) 触发写作动机(2) 规定取材的质量(3) 激活写作运思(写作运思是写作过程中介于材料采集和文字表述之间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对写作材料进行“内孕”和对表述进行“预构”。萌发期、模糊期、明朗期)(4) 检验写作成品第二节 多层面把握写作客体1. 写作客体与材料、题材(1) 把握写作客体的核心内容是获取写作的内容。并不是所有写作客体都能成为写作内容的。(2) 从写作客体到写作内容,需要经过两种意义上的转型:一是从写作客体中获取写作材料;而是从写作客体或写作材料中提取写作题材。【可能、可以或已经派上用场的,统称为“材料”;而把其中那些已经派上用场的,称之为“题材”】2
21、. 聚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1) 认识写作客体,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写作材料。(2) 获得和占有写作材料就是聚材。聚材就是要变我心中之物为我要写之物。(3) 聚材的方式有意识采集无意识储备这种状态下的材料叫素材(4) 积累中的分类与归类在聚材的意义上认识客体,基本方式有观察、调查、阅读(检索)分类和归类是同一种逻辑方法的不同思维走向。分类的同时往往就完成了归类。3. 选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题材() 从获取的材料中(或者直接从写作客体中),经过分析研究、加工提炼,筛选出可以写入文章、构成文章整体内容的材料,叫做题材。() 选材中的多种制约关系A 写作对象与选材的关系a 写作对象比起宽泛的写作客体
22、来说,它所蕴含的写作内容更集中、更有个性,与题材的关系也更为直接。b 根据写作对象选择题材,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I 写作对象与写作客体的关系写作对象属于写作客体,是经过了“压缩”的写作客体。II 写作对象的限定性与写作题材的可塑性之间的关系。B 写作目的与选材的关系I 写作目的就是通过写作活动及其成品所要实现的预期目标。II 根据写作目的来选择题材,应该把握好以下对应关系:i. 写作目的与文章体式的关系(写作目的规定者文章体式的选择;根据写作目的选择文章体式,是定夺写作题材的预备工作。)ii. 写作目的与题材的对应关系(材料和题材必须有“合目的性”;文章主题的确定与写作题材的选择,最终都要服
23、从于写作目的。)C 文章体式与选材的关系a 根据体式的规定来选择题材,同样要求题材与体式相对应。I 在“文类”层次上,要把握好材料的范围;II 在“文种”层次上,把握好材料的具体形态或性质。D 读者需求与选材的关系() 如何选择写作题材A 写作对象、写作目的、文章体式、读者需求是选择题材的四个基本依据。B 在通盘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处理好以下对应关系:a 根据客体属性,确定题材的大范围;b 按照写作目的,确立题材的支撑点(也就是题材的价值);c 遵从文体规定,明确题材的聚焦点;d 考虑读者需求,寻找题材的共鸣点。() 题材选择中的主客体融合A 主客分裂症:“主体缺位”&“客体闲置”B 要克服主
24、客分裂,就要想方设法去实现“主客一体化”。I 思维顺序是:把握客体特征跃迁主体经验感受客体意蕴升华意蕴感受II 遵循的原则:i“主客一体化”是写作主体对写作客体规律的顺应;ii将“自我”当做客体,即将自己的主观精神世界作为对象来认知,需要从深度挖掘和捕捉自己的感受入手;iii“主客一体化”除了作者要融入客体之中以为,还要处理好“自我”与“外物”的关系,把握好两者的度。第三节 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1. 网络世界有两种形态的内容可以作为写作的客体:一种是虚拟环境,包括相互连接起来的网上聊天系统;另一种则是网上传播的各种文字资料(包括图片、声像等辅助形式)。2. 把网络世界当作写作客体来认识,要特别
25、注意网络既是一种认识对象,又是一种认识工具,这一点是与传统认识中的客体大不相同的。一、“虚拟实在”与网上取材(一)“虚拟实在”作为写作客体(二)网上取材的方式1.网上搜索和浏览2.网上阅读3.网上观察(教学软件)4.网上交谈二、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写作客体1.处理好“在线”(网上认知)与“涉世”(深入现实生活)的关系2.处理好“界面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3.处理好材料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处理好信息的“无限”与题材的“有限”的关系第四章 写作活动中的受体因素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受体意识”一、 受体的含义及“受体意识”的作用1.受体,即写作成果的接受者。二、 “受体意识”表现之一:传输有益的知识和
26、信息(一) 直接传授知识(二) 间接传输知识、趣味三、 “受体意识”表现之二:向受体发出指令,施加影响四、 “受体意识”:表现之三:以高尚的写作陶冶受体情操第二节 受体的心理特征一、 求知收益心理二、 猎奇探秘心理三、 平等对话心理四、 介入互动心理第三节 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一、 媒体传播方式改变着受体与写作活动的关系(一) 变化之一:追求零距离感(二) 变化之二:追求超前介入(三) 变化之三:追求可接受性二、 受体影响写作活动的方式与要素(一) 阅读反馈的影响(二) 年龄与性别意识的影响(三) 职业与文化差异的影响ppt:解读的素质:1 良好身心感受 2 广博文化修养 3 丰富生活阅历解读
27、的特征:1 求知性 2 交际性 3 创造性受体和载体的关系1.受体对载体的选择(1) 选择对内容的理解(2 )选择有兴趣的作品2.载体对受体的制约(语言、媒介)(1) 语音语调层 (2) 词句意义层 (3) 意象意境层3.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阅读比较:(1)传统:全面、系统、权威、深思索(2)新媒体:最新、广阔、多视频多文本、浅阅读。 看客心理、杂食心理、个性心理、冲浪心理。优点:免费低费、查询保存、自由海量、娱乐缺点:消费浅读、无中心缺理性、无政府状态(3)改变:阅读主体、功能、读写合一、群体分化等第五章 写作中的载体因素ppt:1. 写作载体是指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2. 载体的
28、四要素:() 材料材料的作用:形成正确认识前提,形成主题基础和表现主题的支柱,安排结构的依据选材的要求:适当(对谁而言?)、真实、典型、新颖;顺序贴切,详略得当,与观点一致。() 主题(中心内容、思想)特性(讨论和标题区别)(1)客观性(2)主观性(3)时代性要求(1)集中,选好角度(2)正确,追求深度(3)推陈出新() 结构(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1 开头、主体、结尾2基本单位层次:内容相对完整的意义单位(意义段)段落:书面上以换行为标志的章法单位(自然段)3组合方式纵式、横式、纵横交错式4 基本要求(1)形式匀称(2)联结紧密(3)节奏鲜明() 语言(既是思维工具又是
29、表达工具)语体:语言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所形 成的体式特征。从功能上来看语体特性:1 新闻语体:准确通俗 2 文学语体:修辞、形象性3 理论语体:严谨、逻辑4 应用语体:简要、规范第一节 文章体式一、 文章体式的含义1. 文章体式是写作实践中反复出现的、被遵从或恪守的文章类型,是文章的体制、结构和格式这三方面的总体要求的概括。(一) 体制1.体制是对某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文章在名称、体裁、要素、格局等方面的规定或要求。(二) 结构1.结构是对文章的谋篇布局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涉及文章正文各部分的组合以及文章的层次、段落等的安排问题。(三) 格式1.格式是对相关文体的撰写、制作、编辑、印制、出版等方面
30、的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规范和标准。二、 文章体式的特点(一) 规范性(本质特点)(二) 流变性(三) 综合性1. 它是文章体制、结构和格式互相配合、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和体现。2. 由于不同文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相互融合,难分彼此。三、 文章体式的意义和作用(一) 文章以体制为先1. 依体制确定形态特征2. 依体制确定内容构成要素(二) 循型范规矩而为之1.“型范”、“规矩”指的是文章的结构模式。2.结构模式在写作上的意义和作用:(1)依模式确定要素组织形式(文章结构)(2)依模式确定结构类型A连贯式 B递进式 C总分式 D并列式 E对比式第二节 表达方式一、 叙述1.表达方式是指作者运用
31、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基本手段,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一) 叙述的要素:1.叙述的对象 2.事件的过程3. 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优点:增强真实性和可信度,抒发真情实感,感染力强缺点: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 第二人称:亲切真实,夹杂对话交流() 第三人称:全知全能,但真情实感不足4. 叙述的方法(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方法)() 顺叙(层次清楚,印象完整)和倒叙(制造悬念,引发兴趣)() 插叙【插完继续主事】(帮助读者了解事件发展的缘由,可以对人物的身份、性格等作简要的介绍;对事件作出诠释)和补叙【在文章后面揭露线索等】(增强完整性,提高信息清晰度)() 详叙和略叙() 总叙和分叙
32、() 交叙和环叙(二) 叙述的要求1. 根据主题的要求,处理相关要素2. 确定叙述线索,合理谋篇布局【线索】二、 描写(一) 描写的要素1. 描写的对象(1)视觉描写(2)听觉描写(3)味觉描写(4)嗅觉描写(5)触觉描写(6)生理反应描写2. 描写的视点:视点与人称的联系;视点的变换3. 描写的人称4. 描写的方法详细描写【细描】和概括描写【白描】(二) 描写的要求1. 分清功能艺术的描写和科学的描写2. 把握特征 3.言之有序三、 说明(一) 说明的要素1. 说明的对象2.说明的中心(文章主题和目的)3.说明的材料4.说明的方法:定义、比较、举例、数字、分解、分类、图表说明等等。(二) 说
33、明的要求1.选准角度,突出重点;2.区分种属,显示差异;3.把握关系,言而有序四、 议论(一) 议论的要素1. 论题 2.论点 3.论据4.论证(1)立论(2)驳论(二)议论的要求1.论点要正确、深刻;2.论据要真实、充足;3.论证要合理、严密五、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第三节 修辞与语体一、 修辞(一) 消极修辞(科学修辞、规范修辞)(二) 积极修辞(艺术修辞、变异修辞)二、 语体(一) 科学语体科技语体和学术语体(二) 法律语体(最专业的语体)(三) 事务语体(四)文艺语体(五)政论语体(六)新闻语体(七)网络语体:群众性、简略性、多变性、杂呈性复习资料中写作技巧 (一)常见技巧( 1)
34、跳跃与超常 跳跃,即诗意象和词语飞宕式的跨越思维的一些中间环节,直抵“语不接而意接”境界的一种技巧。超常,即诗意象和语言超越常规进行组合的一种技巧。( 2)朦胧与象征 朦胧,即诗意象和语言是模糊的似清晰非清晰似可捉摸又不好捉摸的一种表现技巧。 象征,即用一种或一组具体形象的事物(象征物)来寓意或揭示另外事物(被象征物)的品格的技巧。( 3)想象与变形 想象,即产生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思维创造技巧。 变形,即诗歌意象以现实的或超现实的形式被排列、组合的技巧。( 4)曲折与意外 曲折,即弯曲回旋、复杂多变的情节安排技巧。 意外,即对小说情节的结局进行完全相反的突转和出人意料的安排技巧。如莫泊桑的项链结
35、尾。( 5)误会与巧合 误会,是一种故意将假当真或将真当假,引起误解,造成矛盾冲突的情节安排技巧。 巧合,是一种看似凑巧的相合实为精心设置的“偶然”情节的安排技巧。它与误会常交错运用。如欧?亨利小说麦棋的礼物,我国古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等。( 6)蒙太奇与意识流 蒙太奇,法文音译,原意为“装配”、“构成”。影视艺术中指镜头的剪辑、组合技巧。小说中则用这种技巧组接不同时空的材料和情节。 意识流,原为心理学术语,认为人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作为写法,它的内涵指的是以意识的跳跃、闪回和不规则流动,将过去、现在、未来的交织呈现来安排故事情节的方法和技巧。如王蒙小说春之声。( 7
36、)取神与点题取神,即立意取其神韵的技巧。可一字立骨;也可跌宕延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还可镜花水月,朦胧虚现。点题,即简言点明中心的技巧。常用的有中心句(或叫主题句)法、开门见山法、卒章显志法等。“神”、“题”相近,其技法也常重叠互用。( 8)类比与层递类比,即寻找事物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并把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认识的技巧。可由此及彼发想,上天下地,思维驰骋;也可由此及彼联想,妙思迭出。 层递,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可时空式层递推进,也可反复式层递推进,还可阐发式层递推进。(9)视角与意象视角技巧,即行文时叙述视角的具体化。可全知全能的客观外视角,也可人物个性化的
37、主观内视角;还可“有限度无所不知”,也即“无所不知”的客观外视角和“部分所知”的主观内视角的结合互用。意象技巧,指的是对散文意象的真实发现和主观过滤、加工的技巧,也即散文意象写实性与个性化结合呈现的技巧。(10)悬念与吃惊先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疑惑,让人猜测、推想,令人提心吊胆地等待;再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让剧情出人意料地向前发展或呈现莫测的变化与结局。前为悬念后为吃惊,二者常结合运用。(11)重复和渲染重复是“此话当真?”“当真”。“果然?”“果然。”的一种技巧。渲染则是把重要环节的戏突出来写,写够写足的一种表现技巧。(12)铺垫与对比铺垫是一种铺陈详述为后来剧情发展张目的一种
38、技巧;对比则是把两种不同的线索、两种不同的人物或事物、事件对比着来写以使戏剧冲突更加鲜明的一种技巧。(二)技巧的辩证关系 由于辩证思维导向的辩证思路,写作技巧在具体运用时也常常表现为辩证的关系。下面简介8种。1、纵横纵,是事物依时间的、历史的、“生长灭”进程的发展;横,是事物依空间的、环境位置的对照和对比。从思路上说,纵,是“条状”展开的思路;横,是“块状”展开的思路。纵横结合展开的思路,可先纵后横,也可先横后纵;一般则是横中有纵或纵中有横。2、点与面 点,是个别的、局部的、特殊的;面,是一般的、整体的、普通的。从思路上说,由面到点,就是“面上找题目,点上做文章”;由点到面,就是“由小到大、生
39、发、扩展。”这是点面结合的两个侧面。写作技巧的点面辩证关系正体现了这种思路。3、正与反 正,是正面的、正向的、正常的;反,是反面的、反向的、反常的,正与反的技巧,是基于作者对事物截然相反的辩证识别。运用这种技巧,若思路正向推进,常伴随反向的呼应和印证;若思路逆向推进,必然依赖正向的支撑。用这种思路构成文脉,就会一正一反,或一反一正,正反对照,相互映衬。4、抑与扬 “抑与扬”是“正与反”的变式。这种技巧,源于作者认识事物时,对其内外、前后、左右的不同观照结果,或因时间的间隔所造成的明显落差。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或扬中有抑、抑中有扬,抑扬的交错,正展示着作者这种辩证思路的轨迹。5、虚与实 实,具体可
40、感;虚,只可心领神会。思维中的“虚实”技巧,是在设法存“虚”境、留“虚”情的同时,着意“实”的推敲和缀合。写作行文时的虚实技巧,表现在言在此,意在彼,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实相间、互用上。6、远与近 远与近,是以某事物存在的空间位置和时间为基点,前后推拉,远看近瞧,显示其状貌和特色的写作辩证技巧。如影视拍摄时的推拉取景:由近及远:大特写特写,近景中景远景;由远及近:远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7、开与合 写作中的开、合,由思路的开、合,即思维的放、收而来。开合,也就是“离合”,离合者正如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指出:“世间文字断无句句着题,句句不着题之理,其法在于离合相生。离合相生者,谓将与题远,忽
41、然飏开,将与题近,又复掉转回顾是也。”行文时的忽离忽合,忽远忽近,错综交叉,不仅使文章内容丰满,呈动态多变之势,而且表现着作者思维的灵敏和严谨。8、因与果 因,是原因、因由;果,是结局、结果。二者相对统一。由于事物的发展常表现为某种因果关系,因与果的写作辩证技法便被广泛运用。不论是密篇巨著,或者玲珑小品,凡叙事言情,在写作运思过程中都要考虑、琢磨因果关系的。有的把这种因果思考在文中表现出来,有的只是运思时的一种认知活动,行文时却含而不露。写作思维部分 写作思维具有敏捷、灵活、独特、深刻的品质;在写作思维中存在着“仿模块”、“反模块”和“模糊”现象。写作方法是写作技巧的基础;一切技巧又都是思维的
42、技巧。思维、方法、技巧,在创造精神中才会得到充分发挥。一、写作思维的品质 思维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并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写作思维是指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与写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它有以下一些品质。(一)敏捷 敏捷,指的是写作思维的速度与效率,它反映一个人思维敏锐的程度。敏捷与一个人的智力和知识结构有关,也与经常锻炼和经常用脑有关。要想使思维迅速而灵敏,一要多汲取知识营养,不断地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二要开发智力,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只有“思风发于胸臆”,才能“言泉流于唇齿”。 (二)灵活 灵活,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方面面变通思
43、维的能力,也即写作思维能力的迁移和应变。比如写作思维方向的灵活:正向与反向(逆向)、我向与他向、单向与多向;写作思维方法的变通:求同与求异、集中与扩散、规则与跳跃、发散与收敛等。 (三)独特独特,指的是写作思维的创造性。写作思维是一种个性很强的思维。一个作者,最幸运的是,从来没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想法完全相同的产生和发展着;最可悲的是恰好相反。开拓思路,大胆突破,永无休止地追求新信息、新方法、新意境,力求有所发现和创造,是万物之灵的人才具有的一种品质。(四)深刻深刻,指的是写作思维的深度,也即内心感受事物的程度、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开掘和认识。“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
44、规律,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对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二、写作思维中的“模块”现象写作思维中存在着“模块”现象。所谓“模块”,我们指的是贮存在记忆中的人或事物呈现组块形态。它或是对客观事物直接感受而形成,或是阅读获得信息的心理印象。这些“模块”都有可能成为写作时的模本。一旦作者进入写作状态,它们便会在头脑里活跃。(一)仿模块现象 1 、以事物为模本作者生活阅历中的人、事、物以表象形式储存在头脑里,当思维活跃时,这些表象便有意或无意地被思想、情感着色,形成意象“模块”。以生活经验为模本的写作活动
45、,实际上是意象“模块”在起作用。2 、以事件为模本 在写作中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思维模本进行加工、改造者并不鲜见。写实的传记文学、新闻、散文、报告文学、杂文等在构思、表意和生成句子中,以事件为思维模本更是无处不在。3 、以情感为模本凡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都有作者情感上的影子,也就能感动人. 4 、以“形式”、“句式”、“写法”为模本以形式为模本,大手笔也曾有过。鲁迅写狂人日记在表现形式上与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相似。尽管在表现狂人的“狂”上,果戈里用的是混乱的年月日,鲁迅用的是狂人的心理,但鲁迅写狂人日记时,头脑里已储存有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信息。受其影响是明显的。以句式模本者,古今不可胜数。如:( 1)先有: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庚信:华林园马射赋) 后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先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诗句)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