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5讲 考场作文的选材用材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5讲 考场作文的选材用材 .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材,如建筑师手中的红砖绿瓦,巧妙搭配,便构筑成美轮美奂的亭台楼阁;材,如绘画师手中的五彩颜料,匠心独运,便创作出内涵丰富的艺术佳作。选材恰当丰富,如巧剪虹霓做衣裳,能使你的文章彰显出思维的厚度,焕发出智慧的光彩。一、引经据典法引经据典,就是在写作中用已经为社会所普遍公认的道理、原则,或为社会所普遍赞誉的诗句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选材方法。它主要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哲理警句、古诗名句、流传久远的俗语、谚语等。这些论据,由于经过时间的积淀、实践的打磨,为无数事实所证明,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所以,在作文中加以恰当引用,增强了论证的科学性、准确度、可信度和厚重感,使文章说服力大大增强
2、。引经据典的过程也可以充分体现考生的文化底蕴。引经据典法的使用要注意五个原则:一是引用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与原文内容符合,绝不能张冠李戴,闹出笑话。二是引用的内容必须少而精,决不能连篇累牍,否则,极容易使文章显得庞杂、烦冗,也淹没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三是引用的内容必须有权威性,是真正的“经”和“典”,决不能为了证明观点编造名句或随意引用同学、父母、朋友说的话。四是对引用的内容必须有正确的理解,决不可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否则会弄巧成拙。五是选择多种方式加以运用,既可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要针对不同观点以及在文章中的不同位置选择适当的方式。佳作赏评给“十八岁的你们”的一封信一考生十八岁的你们:
3、展信佳。今天,十八岁的我正坐在高考考场上,而十七年以后的你们,也将如此刻的我一样,长大成人,用一代人的青春使命,与新世纪的中国一同成长,和新时代的中国一起追梦、圆梦。“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回忆我十八年来所经历的“中国事”,从“新纪年”到“北京奥运会”;从“汶川大地震”到“天宫一号太空授课”;从“精准扶贫”到“互联网普及”一路走来,有欢笑,也有泪水。中国在成长,而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无论今时还是未来,都应当担负起这一代人的使命与历史重任,以大国之泱泱,添天下之风光。今天的盛世华章,由我们这一代人谱写,新世纪的中国,正勇立潮头。如大国重器,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到“复兴号”动车组的通行,
4、从畅通的郑万铁路到上海洋山港的自动化码头;如大国外交,从北京APEC到G20杭州峰会,从达沃斯论坛到厦门金砖会议;如民生工程,从海岛医院的点赞墙到长寿之乡的养老小院;如协调发展,从京津冀一体化到雄安新区的设立,从精准扶贫到“闽宁模式”的东西跨越;如共享经济,从共享单车到各种打车软件,从共享生活用品到无人便利店的风靡这些举世瞩目的成果,正是新时代的中国所拥有的。而与之同行的,是无数爱国儿女、仁人志士,他们为新时代挥洒着汗水、热血,如黄大年、南仁东正是有了一代代人的不懈拼搏,我们才能够在新世纪的中国且歌且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昨日辉煌,已是过往。一
5、切过往,皆为序章。未来的中国,将由十八岁的你们谱写华章。我想象着,未来的中国,应当已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向着更远的目标探索;我想象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名字,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这是百年前,梁公对少年中国的期许,而新时代中国的未来,将由今日的我们与明日的你们这样的中国少年一同铸造。宋儒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同是中华儿女,我们肩负的是民族的使命,愿你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大国之泱泱,添天下之风光。愿我少年中国,映天朝晖,磅礴东方。6月7日名师总评这是一篇出色的书信
6、体文章,引经据典是其最大的特色和亮点。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文学底蕴和文化思考,思接千载,广涉中外,引用了杨万里、梁启超、张载的诗句名言,深邃思考,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文章语言准确严谨、富有情感,既能“服人”又能“感人”,在考场作文中实属罕见。二、合理想象法南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形象地描述了人们沉浸于想象世界中的情景,并接着说这样以后就可以“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可见,作文离不开想象,就像鸟儿离不开双翼一样。作文选材时学会运用合理想象法,是写作中的重要一点,它可以激活我们头脑中尘封的记忆,生活阅历中积
7、淀下来的素材,阅读中获得的思考和心得,并借助想象的翅膀,穿过它们,融合它们,使之成为我们写作中取之不尽的资源。合理想象法的运用首先要明确何为想象。想象,指在头脑中把已有的表象做适当的加工和组合从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的内容是无限的。想象的内容可以是对自己已有的生活所进行的再造;也可以是不依赖现有的材料而在头脑中形成的独立的创造。它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摆脱现实的束缚,根据立意的需要,把事件缩小或放大,把相同、相近或相反的东西联结相组合,把古今中外的事物串联起来,从而表达思想,突出中心。合理运用想象法时要注意:一是想象要紧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应是合理的。二是想象是围绕文章主
8、题的自由发挥,应是丰富的,个性化的。具体说来,就是在对主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的基础上,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或阅读积累或文化积累情况,扬长避短地充分展开想象。有以下三种常见方法:联系现实法。即想象的人、事、物、观点等直接来自现实生活或与现实生活中的内容暗合。溯古法。想象的内容来自古今中外名著、历史故事传说中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或依据原著和故事传说,运用想象扩充、改编或续编。比较法。将古今中外与主题相关的人、事、物、观点、诗文联系到一处,加以类比或对比想象,使之共同为文章主题服务。佳作赏评一考生生于漠北的我,似乎没有被戈壁的粗犷浸染半分,我总觉得,我是江南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
9、飞。江南,一个如诗的名字,一个如诗的地方。我时常在午夜想象着江南的烟雨迷离,想象着越剧。如水的越剧,是我怀想的天空。如果是液体,那它就是妩媚的水,如果是植物,那它就是河边的柳树,如果江南是一艘典雅精致的画舫,那它分明就是咿呀的橹声和旖旎的水波。在越剧的天空中,我肆意放飞我的梦想,因为从六朝金粉的秦淮到晓风残月的西湖,从烟花三月的扬州到枫桥夜泊的姑苏,恐怕再也没有哪种戏剧比越剧更缱绻悱恻,至情至性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戏剧更浓缩了一方风情的精华。粗犷厚朴的黄土地适宜于秦腔,茂密火红的高粱田孕育了东北二人转的风格,而温山柔水的江南无疑是千回百转的越剧的河流与湖泊。在越剧的天空中,我品味着阴柔
10、的美,怀想千年的我。有道是女子是水做的骨肉,那么阴柔之美无不以女子为甚。如果说三十年代,男女混演的“绍兴文戏”已如一匹妩媚的绸缎,那么1938年以后,生、旦、丑诸角色以女子出演的新越剧,则将江南的阴柔之美铺陈到极致。听着水样婉转的越剧,我仿佛回到远古,回到浦阳江边,去陪伴浣纱的她,想象她,细语轻轻,呼吸轻轻,一双素手,轻垂乌丝,胭脂的影子在她的笑容里流淌。越剧,轻轻地飘来,把江南的至美至柔体现得淋漓尽致。它吸收容纳昆曲、绍剧、滩簧、京剧以至话剧、舞蹈等诸多艺术的精华,创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天空,让人们流连忘返。如果“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不无肤浅地概括了越剧剧目的主题,那么这肤浅的概括
11、更是江南女性乃至中国女性的展示台,是她们命运的展示台。红楼梦里黛玉焚稿葬花,是何等的悲怨和苍凉;白蛇传中白素贞断桥寄情,弥漫的是一份大胆的追求和浪漫;而梁祝里十八相送的祝英台,鼓荡的更是一种惊世的叛逆和勇敢。都说柔情如水,如水的越剧让柔情化为冰,化为火,化为永远芬芳在江南天空和大地上一坛情感的女儿红,让每一个品尝过江南越剧的人从此情也缱绻、梦也缱绻,侠骨氤氲、柔肠百回。就让这漫天花雨伴随着越剧一起融入我怀想的天空。名师总评这是一篇充满了感性的想象的散文佳作。文章开篇点题,结尾呼应,中间“在越剧的天空中,我肆意放飞我的梦想”,几乎全是作者的想象,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对活在越剧中江南女性乃至中国
12、女性的深情想象。在这一串令人目不暇接的想象中,写出了越剧的天空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情感内涵。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语言有一种绵绵不绝的流淌感和悠扬感,如江南的流水一般,也如动听的越剧唱腔一般,和想象中的越剧的天空契合无间。三、移花接木法“移花接木”本来是指把一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产生新品种或改善老品种的方法。在作文选材中,我们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就称为“移花接木法”。大家都知道,在高考作文中如果把自己读过的书报上的故事原文或他人的佳作直接搬上考卷,往往有抄袭之嫌。如果我们能对自己熟悉的几个故事进行压缩,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新的思想;或者借鉴各种传媒中的新颖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
13、己的思想,往往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在旧内容、旧形式中融入了作者的新思想,是一种巧妙的借鉴,也是一种创新。“移花接木”主要有“移内容”和“移形式”两种。“移内容”,主要是借鉴自己读过的文学作品、熟悉的经典文学人物或社会事件来重新组合,展开故事,表达见解。如借助四大名著来展开故事可以是新编历史,或以历史人物为依托编写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故事,引发思考;也可以是直接借用名著中原有的故事,表达与题目相关的见解。还可以借中国以及世界文学名著长廊中的人物,来进行“移花接木”如把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著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和中国作家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放在一起写,演绎故事,表达自己对名利
14、的思考。“移形式”,主要是移借自己所了解和较易把握的某种有特色的艺术形式来进行写作,表达思考。如借助学过的课文进行独创有学生在高考作文中仿照课文写了六国新论新皇帝新装等都是这样。又如借助日记、笔记、书信、招标书、诊断书、征稿启事、会议纪要、试验报告、采访记、问答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进行写作,使文章富有新意。当然还可以从畅销书、电视剧、电影中引发写作灵感,如有不少考生的作文题目就是从中“移花接木”而来的有考生曾借用白岩松的书名痛并快乐着为作文题写作并获得高分;当然其他如千年一叹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经典将忙进行到底我忙故我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等题目中我们都不难看出“移花接木法”的妙用。佳作赏评一考生我
15、是一名抗联战士,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寇俘虏,现在和政委赵一曼关在牢房里。长夜漫漫,寒风萧萧,监牢里一片黑暗。我和政委望着漆黑的夜空。我回想着我们在林海雪原中打击日本鬼子的事情。那时一曼姐在冰天雪地中带领我们袭击鬼子的车队,烧毁鬼子的仓库,让鬼子焦头烂额,气急败坏。一曼姐枪法精准,弹无虚发,曾在一次战斗中击毙过三名鬼子。战斗之余,她给我们讲全中国抗战的形势,我们都很爱听。此时她又像个城里的女性,有说不出的温柔。她就像大姐姐一样照顾着我们这几个女战士。可惜被叛徒出卖,我们落入敌人之手。我看着窗外,问:“一曼姐,敌人对你恨之入骨,你怕吗?”一曼姐声音低沉却很清晰地说:“吾死志已绝,何怕之有?日寇占我东北
16、,烧杀抢掠,奸污我妇女姐妹,犯下滔天罪行。敌人越凶残,说明他们离失败越近。为抗日而死,死而无憾!”我抱紧了她,只感到心中一阵温暖。天亮了,两个日本兵把一曼姐带走了,我知道,他们多次用酷刑想从一曼姐口中得到他们想要的情报,但是每次都是徒劳。下午,一曼姐被带了回来,倒在地上。她头发散乱,神智昏迷,嘴唇都咬出了血。我知道日本鬼子又对她用了刑。我用一块破布擦干净她脸上的血污,喂她几口水,等待她醒来。入夜,她才缓缓睁开了眼睛,有气无力地说:“小梅,他们一定不会放过我。你不要怕,你一定要活着出去。请你把这封信设法交给组织,这张照片就算留给我孩子的纪念吧。就说他的母亲是为抗日而死,孩子长大叫他一定要抗日,完
17、成母亲的遗愿。”一曼姐停顿了一会儿,说:“小梅,我给你念首诗吧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我泣不成声,知道这是最后的诀别。窗外,是无比黑暗的夜,何时能迎来光明赵一曼,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以柔弱的身躯抒写了抗日志士的浩然正气。我没有经历过那段艰苦的岁月,但我以想象还原历史,谨以此文表达我对英雄的敬意!名师总评这篇作文明显在形式上移植了赵一曼的故事,用以表现内在的主题,以借表达对英雄赵一曼的敬意,可谓构思独特。但更为可贵的是作者能自然地借助其中为大家所熟悉的赵一曼的性格、故事进一步构筑情节,刻画形
18、象,表达主旨。最后,作者又自然地点明中心。好题演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扬州文化馆在开馆之初就确立了“无障碍、零门槛、纯公益、全天候”的办馆理念,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吸引市民,其零门槛的做法让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获得了广泛好评。材料二:国学大师陈寅恪立下遗嘱,其作品出版必须繁体,而且必须竖排;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管锥编也因为作者不同意简体字出版而只有繁体字版。这些书籍为阅读设置了高门槛,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现代社会,常常以零门槛、低门槛来吸引大众,而一些学者却自设门槛,有意将一些人拒之门外。对设置“门槛”这一现象,你是如何思考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
19、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提示两则对比性很强的材料中同时出现了“门槛”这一关键词。因而在作文前须对这一形象化用词进行概念界定,即“门槛”在不同的语境中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中的“门槛”可以解读为不利于普通民众进入文化场所开展文化学习,接受文化熏陶的各式规定等。材料二中的“门槛”可以认为是读懂严肃的学术著作所需具备的学识、能力等条件。结合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前者实施“零门槛”,后者设置“高门槛”,看似矛盾,实则是对立统一的。只因场合、受众、目的等因素的不同而造成了做法的差异。可从以下角度立意:“零门槛”让大众亲近文化,“高门槛”体现学术尊严与价值
20、,降低“门槛”与抬高“门槛”因时因事而需。亲民文化方可春风化雨。学术殿堂岂可擅入?“登堂入室”难矣乎!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战争中,一个村庄被炸毁。一个小女孩身上着了火,正哭喊着往外跑。一名挎着相机的战地记者正从这里经过。面对眼前的情景,他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抓紧时间拍照,并立即离开给报社发照片;第二种,他拍下照片后,过去灭火;第三种,顾不上拍照,赶紧过去把小女孩身上的火扑灭。有人就这三种选项让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进行选择。小学生都选择第三种,因为被火烧多疼啊。中学生有选第三种的,也有选第二种的,选第二种的学生认为,拍下照片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战争的残酷。大学生中有人为第一种行为辩护,
21、认为职业素质更重要,记者这一职业决定了他应该这样做。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这则材料的重点在第二段。需要注意两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这三个身份暗含着其各自接受教育程度和知识、阅历的不同。三种不同的选择体现的是不同价值判断:第三种做法把救人作为第一位,更感性也更合乎人性;第一种做法把职业道德作为最高价值追求,非常理性却忽视人生命的重要性;第二种做法能够较好地把两者兼顾。把以上两个点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材料所蕴含的意思;随着所受教育程度提高和人知识、阅历的增加,人的理性精神在增强,但一些人本初美好的人性似乎在逐渐减弱。根据以上所分析的材料的含意,可确定如下立意:强调职业素养,不能违背人性;人理性思维的提升不能以牺牲感性的善良为代价;在增加知识和阅历的同时,保持人本初的善良;教育要保护人天性的善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