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课标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收入与分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课标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收入与分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考点1分配制度1.2018海南,1,2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A.B.C.D.2.2020河北石家庄重点高中高三考试某村引进公司流转土地用于种植中药材,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同时,不愿流转土地的村民在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自主种植中药材,再由合作社实行保底价格回购。依托这一产业项目,该村摸索出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就业务
2、工得薪金、政策奖补得奖金”相结合的“五金”助农模式,多数贫困户得以脱贫。该村的脱贫得益于()推动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创新按劳分配的对象,拓宽农民就业和收入来源渠道A.B.C.D.3.2019湖北武汉高三联考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提出,完善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可在不超过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范围内确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除受政策调整等非经营性因素影响外,当年工资总额原则上相应下降。上述措施的依据是()公平是效益的保障,人们收
3、入差距越小,越能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生产决定分配,没有效益的提高,提高职工工资就没有物质基础分配反作用于生产,科学的收入分配机制能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实行按劳分配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发展A.B.C.D.4.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由“500万元/人,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450万元用作科研经费”调整为800万元/人,并全部用于个人支配。与此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奖金额度也同步提高50%。下列对国家调整科学技术奖奖金所产生的效应,推导合理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水平提高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创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4、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A.B.C. D.5.2020辽宁五校高三联考某地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引导农民把土地经营权入股到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既可以吸纳农民就地就业,也可以让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在土地经营权入股中有稳定收益。这一举措()是完善收入分配格局的保障实现了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能够助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了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A.B.C.D.6.我国制定了企业技术工人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推动技术工人享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政策。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是基于()我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巩
5、固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的主体地位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A.B.C.D.7.某民营股份有限公司以每年每亩1 000元的价格从S村农户手中租赁土地2 000亩养殖南美白对虾,并每年每亩上交500元管理费到该村村委会。同时当地村民可以在该公司养殖白对虾,每月能从该公司获得2 000元的工资收入。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村民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有利于促进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村委会所获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收入有利于保障村民权益,推动新农村建设A.B.C.D.考点2效率与公平8.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1月20日,北京、辽宁、上海、湖南、重庆、陕西、
6、河北等7省市已执行了上调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旨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维护社会公平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缩小收入差距A.B.C.D.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的经济意义有()促进结构调整,妥善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提高供给质量,促进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消费水平 理顺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和谐A.B.C.D.10.2020湖南四校高三摸底调研联考关于
7、2019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为2018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8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这是我国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1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反映了我国的政策取向是()A.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B.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C.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D.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1.国务院针对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
8、、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7类人群,制定不同政策,提出了增收的实招和硬招,包括健全薪酬激励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推进产业扶贫济困、完善专项救助制度等。国家激发这些群体的活力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缩小城乡和区域的发展差距抓住有代表性的关键群体,以点带面促进居民收入增加秉持公平效率并重的原则,推动收入分配格局持续优化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A.B.C.D.12.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分配率一般在54%至65%之间,而我国的分配率在15%至21%之间。下列有利于
9、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降低个税起征点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A.B.C.D.1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下列传导过程能够实现上述目标的是()实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加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行股权激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调整收入分配格局A.B.C.D.14.如下图所示,我国在“倒U曲线”前半段适当允许、容忍收入差距扩大的同
10、时,主动施加调节以遏制“两极分化”,建立健全规则与过程公平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结果适当均平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这是基于()居民收入增长应与经济发展同步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结果的公平与效率的提高呈正相关关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A.B.C.D.15.(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经成为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力军”。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人口超过4亿人,但是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要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就要继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从国际经验看,中等收入群体比例的提高不仅依赖于居民收入增长,还受分配、财政政策等因素的影
11、响。另外,还应该注意到,我国现有的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尚不够稳定,他们中一些人的收入可能因工作变动、家庭变故等不确定因素而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成为低收入者。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考点3国家财政16.2018海南,8,2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财力紧张情况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下列可直接改善民生的财政举措是()全面实施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设立国家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公共服务领域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等经费开支整合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A.B.C.D.1
12、7.2019天津文综,4,4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2019年我国政府推出多项减税和降费措施,全年有望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这意味着国家财政收入会大幅下降。为弥补财政缺口,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A.减少国债发行量B.增加企业上缴利润C.压减公务招待等“三公”经费支出D.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扩大股票发行规模18.2020黑龙江大庆高三第一次质检2019 年17 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25 623.08 亿元,增长 3.1%,其中全国税收收入增长 0.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37 963.26 亿元,增长 9.9%,其中科学技术支出 4 661亿元,同比增长 17
13、.7%。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税收已不是我国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科学技术支出大幅增长标志着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财政支出增长较快,有利于保障重点领域资金需求2019年17月我国财政收支关系为财政赤字A.B.C.D.19.2020贵州高三联考2019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预算安排超过75 000亿元,增长幅度9%。2019年均衡性转移支付、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都已经全部下达,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和受减税降费影响较大地区倾斜。中央转移支付()是财政困难地区筹集财政收入的普遍形式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再分配手段有利于确保地方政府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体现了协调发展的新发展理念A.B.C.D.20.2019年,
14、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就是保持一定赤字规模,财政收入层面,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财政支出层面,较大幅度增加专项债规模;“提效”重点是“精准”,压缩一般性支出,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加力提效”旨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财政支出力度,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加大财政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保障民生A.B.C.D.21.2020贵州贵阳普通高中高三摸底下图反映我国20162018年的财政收支状况,根据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呈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适度规模的财政赤字
15、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赤字规模越大越能促进经济发展A.B.C.D.22.为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更好地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2019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240 774.3亿元。截至2019年10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3 800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该举措体现了()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国家财政支出必须得到权力机关的批准购买政府债券是居民投资理财的最佳选择A.B.C.D.23.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逐年提高(如下图所示),这将进一步增强国家财政实力。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提高()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控制力
16、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促进非公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A. B.C. D.24.2018浙江4月选考,37(2),5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来临,我国城乡居民对优质粮食的需求迅速增长;由于优质粮食生产、销售等方面的诸多困难,粮食供给一直存在优质品比率低的结构性问题。由此导致优质粮食价格上涨。基于此,我国从2017年开始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通过中央财政投入、鼓励各级地方政府配套,支持优良品种开发、制定质量认定标准、畅通销售渠道、重点支持一批产粮大县、建立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产后服务体系等,提高优质粮食产品比率,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运用“国家财政”的相关知识,
17、说明我国财政支持“优质粮食工程”对资源配置的意义。考点4征税与纳税25.下图为20122018年我国增值税收入及其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图。注:2019年我国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10%的税率降至9%。从上图(含注)可以推断出()企业生产成本降低,活力增强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增加增值税收入占税收收入比重逐年增加 实体经济税负减轻,生产要素“脱虚向实”A. B.C.D.26.2018全国卷,13,4某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进口国。2018年3月该国决定将进口钢铁关税大幅度提高至25%。不考虑其他因素,短期内上调关税对该国钢铁制成品消费的影响路
18、径是()钢铁进口成本上升国家关税收入增加钢铁制成品价格上涨钢铁企业利润增加消费者的利益受损消费者的利益增加A.B.C.D.27.2019年我国继续保持打击骗税虚开高压态势。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查处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企业108 970户,定性对外、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可抵扣凭证582.5万份,涉案税额1 108.93亿元。查处涉嫌骗取出口退税企业3 545户,挽回税款损失147.87亿元。解决企业骗税问题需要()企业依法加大对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的处罚力度企业自觉诚信纳税公民关注税收的征管和使用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A.B.C.D.2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环境保护税的纳
19、税人为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纳税人在缴纳环境保护税的同时,还需按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达标排放,超标排放污染物将依法受到严肃查处。上述规定表明()环境保护税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不直接排污的不需缴纳环境保护税依法纳税是应税单位的基本义务我国税收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点A.B.C.D.29.2018江苏,9,2以电商为代表的经济形式已经成为提升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支点。2017年7月国家实施减税新政,将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海量的中小微网店在更为宽松的税收新政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因为,减税
20、有利于()A.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B.缩小收入差距C.激励劳动者自主创业D.强化财政作用30.(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9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适度扩张支出可以起到稳增长、调结构的效果,也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表为2019年我国减税降费的主要举措。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月销售额3万元调整到10万元;放宽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并加大优惠力度深化增值税改革,推进实质性减税增值税的税率由16%一档税率降至13%,10%一档税率降至9%;允许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全面
21、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增加6项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研究制定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同时清理规范收费,加大对乱收费查处力度。结合材料并运用相关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上述举措的影响。考法1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12017全国卷,16,42016年9月,某省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用于弥补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缺口。该债券首期额度5亿元,社会资本认购高达35 亿元。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可以A.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B.减少政府扶贫资金的支出C.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D.促进扶贫资金的精
22、准运用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用于弥补资金缺口,反映的是资金筹措方式的创新、扶贫资金筹措渠道的拓宽,C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扶贫资金的筹措,未涉及扶贫资金如何使用,A不符合题意;该债券由政府发行,并由政府偿还,因此并没有减少政府扶贫资金的支出,而且还可能增加,B错误;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可以加大扶贫支持力度,但并不能促进扶贫资金的精准运用,排除D。C解后反思高考命题者有时会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的题肢作为干扰项。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审题,把握材料和设问强调的重点,只能选择那些和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符合设问指向的题肢。对那些与题意不符的题肢,即使其本身说法正确也不能选。考法2
23、财政的作用22016全国卷,12,4下图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是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A.B. C.D.从图中可以看到两个关键信息,一是GDP增长率从9.2%下降到6.9%,这说明国家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是注重经济发展的数量。二是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从2012年开始一直是负数,说明工业产品的价格在持续下降,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因此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增
24、长,错误,正确。排除,减少财政赤字不利于刺激总需求,不利于改变材料所反映的宏观经济状况。C解后反思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所示的GDP和PPI的走势,判断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然后根据宏观经济状况,提出针对性措施。考法3 税收的作用32018全国卷,38,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资料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年)材料二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截至2017年底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2018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为企业降税减负,全年要再减税8000亿元。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
25、续稳定增长。2016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8%,2017年比上年增长7.4%(同口径)。(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4分)(2)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10分)第(1)问材料对应角度答案材料一经济信息20132017年,我国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变化情况。柱状图变化情况两个数据都在增长。近5年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均逐年增长。柱状图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情况。绝大部分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比重。第(2)问材料对应角度答案材料一、材料二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税负降低对财政收入增加的作用。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
26、截至2017年底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2018年要再减税8000亿元。企业税负降低,发展活力增强,扩大规模,提高效率,促进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创业。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正确处理了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增加了财政收入。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1)近5年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均逐年增长;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比重。(2)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
27、业发展。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解后反思解答本题的思维线索对教材理论知识的回顾加上对材料的分析形成如下思路:降税减负企业负担减轻,所得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企业活力增加,转型升级激励创业创新,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增加、方法常见计算类选择题1.货币流通量的计算1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如果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为A.1.8万亿元B.2 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解答此题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求出货币流通速度。根据题意,去年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流通
28、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62=8。根据题目条件,今年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仍然为8。第二步,依据公式,求出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今年的商品价格总额=16+1610%=17.6(万亿元),所以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7.68=2.2(万亿元)。C名师点拨熟悉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2.商品价值量、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相关问题的计算2假设某国2018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9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9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6元B.10元,12元C
29、.20元,24元D.8元,16元2018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9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甲产品的单位价值量为原来的一半。在货币币值不变的情况下,甲产品2019年的价格为5元;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物价上涨20%,则甲产品2019年的价格为5+520%=6(元)。A名师点拨1.同一劳动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一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总量(使用价值总量)2.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成正比,用乘法)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该商品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动幅度)(延长用加法,缩短用
30、减法)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用除法)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该商品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幅度)(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4.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正比,用乘法)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原来的使用价值总量(1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幅度)(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5.单位商品价格与货币本身价值的关系。(成反比,用除法)单位商品价格=该商品原来的价格(1货币价值变化幅度)(升值用加法,贬值用减法)6.单位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的关系。(成正比,用乘法)单位商品的价格=该商品原来的价格(1+通货膨胀率)7.通货膨胀率的计算。通货膨胀率(物价
31、上涨幅度)=(货币供应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100%=(现价-原价)原价100%8.纸币贬值率的计算。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现价-原价)现价100%3.汇率的计算3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人民币元。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饰品标价不变。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A.多支付人民币0.5元B.少支付人民币0.5元C.少支付人民币2.5元D.多支付人民币2.5元欧元升值了5%,表现为单位欧元可兑换的人民币数额增加了5%,即1欧元=10.5元人民币,5欧元=52.5元人民币
32、,52.5-50=2.5(元)。D名师点拨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熟悉概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其次要掌握计算方法,人民币折算成欧元用除法,欧元折算成人民币用乘法。4.收益率计算4王某手中有现金30 万元,本来想用这笔钱进行扩大再生产,预期年收益率为10%。王某妻子认为,现在房价每年也会上涨10%,可以再从银行贷款70 万元买一套价值100 万元的房产进行投资(假定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且利息一年后一次性支付)。经考虑,王某采纳了妻子的建议进行房产投资。王某之所以作出这种选择,是因为在不考虑税费等因素的情况下,买房比扩大再生产投资A.年预期收益增加4 万元B.年预期收益率高
33、23%C.年预期收益增加2.8 万元D.年预期收益率高10%本题以现实中的房产投资为案例,考查房产投资收益及其相关计算。如果王某将手中的30万元用于扩大再生产,其预期年收益为30(1+10%)=33(万元);如果用于房产投资,其预期年收益为100(1+10%)-70(1+6%)=35.8(万元);相比之下,不考虑税费等因素,买房比扩大再生产投资年预期收益增加35.8-33=2.8(万元)。C名师点拨年收益率=(产出-投入)/投入100%,这是简化的计算程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比较复杂。计算的时候要注意看清题干条件,看清是否需要考虑其他因素。1.D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包括国有经济、集体
34、经济和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中的劳动收入等。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等。私营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错误;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分配所得,职工的其他收入如利息、股息等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错误;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所得,正确;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正确。【技巧点拨】关于工资收入的分配方式的判断2.B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进行土地流转是深入推进农村集
35、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形成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的具体体现,可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入选。该村农户在承包地上种植中药材所得属于按劳分配,而土地流转得到的租金、入股分红得到的股金、就业务工得到的薪金等一般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入选。土地流转流转的是经营权,错误。该村的做法并没有创新按劳分配的对象,排除。3.C之所以完善国有企业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是因为生产决定分配,没有效益的提高,提高职工工资就没有物质基础;分配反作用于生产,科学的收入分配机制能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符合题意;公平是效益的保障,但并不等于说人们收入差距越小,越能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错误;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36、,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发展,错误。4.B本题考查分配政策带来的影响。国家对科学技术奖奖金调整,可以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创新活力,排在第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创新活力得到激发,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水平提高,排在第二位;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水平提高,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排在第三位,故正确的传导顺序为。B正确,D传导错误。国家对科学技术奖奖金调整是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其结果,不选,排除A、C。5.C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农民既能获得股权收益也能获得劳动收入,实现了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正确。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脱贫攻坚
37、结合起来,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正确。中“保障”夸大了该举措的作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说法错误。6.D本题考查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因。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是基于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也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营经济和按劳分配,与题意不符,排除。7.D本题考查收入分配方式及其影响。该公司是民营性质的,所以村民获得的工资属于按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而不是按劳分配收入,错误;股份合作制经济属于集体经济,不选;村委会所获收入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收入,正确;公司加农户模式有利于保障村民权益,推动新农村建设,正确。8.C本
38、题考查初次分配实现公平。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入选,排除。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属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而不是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选。9.D本题考查促进社会公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消费水平;有利于理顺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正确。创新可以有效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扶贫开发无法直接实现,错误;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与提高供给质量无关,不选。10.C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国家连续第1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是政府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促进收入分配更公平有序,增进人
39、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具体体现,C正确。养老金属于再分配范畴,且材料强调的是公平,不是效率,A排除。居民收入、劳动报酬都属于初次分配,B排除。材料强调再分配注重公平,没有涉及分配的方式,D排除。11.C本题考查坚持效率与公平。国家激发这些群体的活力,有利于抓住有代表性的关键群体,以点带面促进居民收入增加,秉持公平效率并重的原则,推动收入分配格局持续优化,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与题意不符;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按要素分配,未体现按劳分配,与题意不符。12.C本题考查初次分配实现公平。由题可知,提高分配率,关键是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属于初次分配的内容。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
40、步,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符合题意;排除,降低个税起征点不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体现的是通过再分配维护社会公平,不符合题意。13.A题中指出“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应该是再分配的范畴才符合题意。实行个人所得税改革,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可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推导正确且符合再分配的范畴;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政府切实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导正确且符合再分配的范畴;推动农村土地流
41、转,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这属于初次分配范畴,不属于再分配范畴,不选;“实行股权激励”属于初次分配范畴,与题意强调的再分配不符,且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会使收入差距扩大,不选。【技巧点拨】并非所有的税收措施都属于再分配手段。判断某一税收措施属于初次分配手段还是再分配手段,关键是看其在哪个过程中进行分配调节。例如,增值税是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物质财富初次分配完成之前,故属于初次分配手段;个人所得税是在物质财富初次分配完成后,在个人所得基础上进行的,故属于再分配手段。14.C“倒U曲线”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效率)与收入差距(公平)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要提高居民收入,与题意不符;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42、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正确;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倒U曲线”前半段显示经济发展越快,收入差距越大,后半段显示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因此,不能笼统地说,结果的公平与效率的提高呈正相关关系,排除;国家主动施加调节以遏制“两极分化”,体现了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正确。【名师指导】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可以用矛盾分析法加深理解: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既不能离开效率谈公
43、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针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5.【答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2分)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提供制度保障。(2分)运用好财政政策,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44、,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2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稳定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提供保障。(2分)【解析】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为经济生活,解答本题,考生要认真审读材料,依据材料信息确定答题要点。具体来讲,依据“中等收入群体比例的提高不仅依赖于居民收入增长,还受分配、财政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可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运用好财政政策,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角度作答。依据“他们中一些人的收入可能因工作变动、家庭变故等不确定因素而受到严重影响,
45、甚至成为低收入者”,可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稳定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提供保障角度作答。16.C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解答本题,要注意设问指向是“直接改善民生的财政举措”。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符合题意;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全面实施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是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的表现,不符合题意;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等经费开支不能直接体现财政改善民生的作用,不符合题意。17.C本题考查考生对财政收支、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