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语文版必修4)检测:11 劝学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语文版必修4)检测:11 劝学 .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后篇巩固提升(A)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靛青/纱锭蓼蓝/寥落中标/木直中绳B.跬步/硅胶槁暴/镐京猿猱/车柔以为轮C.参省/省心舟楫/辑要契合/锲而不舍D.驽马/弓弩骐骥/安琪喽啰/金石可镂解析A项,din/dng,lio/lio,zhng;B项,ku/gu,go/ho,no/ru;C项,xng/shng,j,q/qi;D项,n/n,q,lu/lu。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反省。B.用心一也一:统一,一致。C.声非加疾也疾:快,急速。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隔绝。解析B项中的“一”
2、应为“专一”的意思;C项中的“疾”应为“急剧而猛烈”的意思,这里指声音宏大;D项中的“绝”应为“横渡”的意思。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譸以为轮B.学不可以已C.蚓无爪牙之利D.而绝江河解析A项,古义:以,介词,把;为,动词,做成。今义:认为。B项,在此句中和现代汉语中意思一样,都是“能够”的意思。C项,古义:鸟兽的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D项,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河流。答案B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D项为介词结构后
3、置,其余三项均为定语后置。答案D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挺:直。B.声非加疾也疾:声音宏大。C.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就是。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解析C项,“就”是“靠近”的意思。答案C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B.吾尝终日而思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C.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天下事有难易乎解析A项,介词,从/介词,表比较;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项,连词,表示承接关系;D项,相当于“于”/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答案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即学习不可以停止。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几句,在比较中
5、说明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C.“登高而招而绝江河”几句连续设喻,说明借助外物的帮助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明君子之所以能超越常人,不在于先天素质,而在于后天的学习。解析B项,“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几句说明的是学习方法的重要。答案B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解析注意句中“日”“知”“而”等词语的理解。参考答案(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智慧明通,行动不犯错误了。(2)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
6、12题。(一)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节选自刘向说苑)(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三)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
7、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节选自刘向列女传)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孰与昧行乎昧:暗,昏暗。B.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庐:坟墓。C.男则堕于修德堕:通“惰”,懈怠。D.师事子思师:从师学习。解析B项,“庐”意为“简陋的房子”。答案B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8、是()A.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B.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C.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D.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解析先理解句子大意,然后结合句中关键的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特点加以断句。答案A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文字,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告诫人们学无止境,这正应
9、合了劝学中所说的“学不可以已”。B.第二段文字,诸葛亮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C.第三段文字,孟母教诲孟子的主要道理是学习要取得成就,必须要有恒心,坚持不懈。D.在表达方式上,第一段运用比喻说理,第二段运用对比说理,第三段也运用比喻说理。解析D项,第三段是类比说理,拿“学习知识”和“纺线织布”进行类比。答案D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注意句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参考答案(1)少年时爱好学习,像太阳刚
10、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爱好学习,如同中午时的阳光;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2)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参考译文(一)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像太阳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爱好学习,如同中午时的阳光;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晋平公说:“讲得好啊!”(二)君子的行为操守,是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1、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悲伤地守在破房子里,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三)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了。孟子非常害怕,问母亲这做的缘故,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
12、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害怕了,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三、语言表达13.结合劝学的写作特点,用博喻的形式续写下面四个比喻句。书籍是什么?,。解析理解博喻是关键。博喻,就是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说明同一个本体
13、。答案示例是精神饥饿时的面包米饭是心灵寒冷时的贴身棉袄是灵魂池潭的源头活水是暗夜指路的点点星光14.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根据所学内容对出下联。上联:庄子垂钓,独乐且理浸其中下联:解析结合对联的有关知识作答。注意对仗及对联内容上的前后关联。答案示例(1)荀子劝学,博学则冰寒于水(2)邹忌巧谏,妙喻而言出自思15.下图是“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将儿童在不同场地休息和运动时间分配的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概括准确,不超过80字。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解析要正确作答图文转换题,先要能够看明白图上所示的内容。该题图上分别标示出了男孩与女孩在草地、运动场、硬场地、天
14、然场地和娱乐场原地休息与运动的时间。根据本题的要求,答案要内容完整,就要从两个角度作答,一是要将男孩女孩合起来分析图示情况,二是要将男孩女孩分开来看图示情况。只有顾及了两个方面,才能算完整。参考答案男女儿童在草地、运动场和娱乐场的活动时间多于在其他场地的活动时间,在硬场地的活动时间最少。在各种场地中,女孩原地休息的时间均多于男孩,表明相对于女孩,男孩更加好动。(B)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而闻者彰彰:显现。B.而致千里致:达到。C.善假于物也假:借助。D.故不积跬步跬:半步。解析A项,“彰”,明显,显著。答案A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
15、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解析A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B项,“上”“下”均为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C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泳。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车柔以为轮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解析A项,“车柔”通“煣”;B项,“生”通“性”;C项,“知”通“智”。答案D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16、那就是不能停止。B.劝学中的比喻,灵活多变。有的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喻,再引出道理,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C.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外部条件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D.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通过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解析B项,“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不是“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而是用同类事
17、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不是“先设喻,再引出道理”,而是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
18、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
19、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注 菑:通“灾”,害。折阅:折本,亏本。崇:通“终”。厌:同“压”,堵塞。县:同“悬”。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君子隆师而亲友隆:尊重、尊崇。B.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贼:指出罪恶。C.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先:引导。D.不如事穷君而顺焉穷:贫穷。解析D项,“穷”,困厄,处于困境。答案D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B.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
20、/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C.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D.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解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分析语句结构特点可以发现,句中的对仗句的停顿应前后一致,据此排除C、D两项,“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的大意是“优秀的农夫不因为遭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因此,A项的断句是错误的。答案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1、.小人不修身,他们亲近阿谀奉承自己的人,疏远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人,把善良正直的话当做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B.在对待是非上,明智的人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愚蠢的人却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正直的人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C.修身的人修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就可因内心富贵而骄傲;重视道义轻视王公贵族;内心省却了杂念,就会觉得外物很轻。D.一次只能走半步的跛鳖一直走不停,也能到达目的地;一日能行千里的六骥却不能到达,这是“做”和“不做”的不同。修身也应像跛鳖一样,贵在行动。解析C项应回到原文第3段中的“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这句话,“修”是“美好
22、”而不是“修身”之意。整句话的意思是“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明,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答案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2)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解析注意关键字词及句式的翻译。注意第(1)句中的“非”译为“指责”,“是”译为赞扬,“者也”为判断句式,译为“是”;第(2)句抓住句末语气词“哉”应翻译为疑问句,注意通假字“县”通“悬”,译为“悬殊”,“足”应译为“大”。参考答案(1)所以指责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2)人与人之间才性的差别,哪有
23、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参考译文看到善良的行为,感到美好就一定想把它保存在自己身上;看到不好的行为,感到忧惧就一定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坚定不移地爱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像有灾祸一样似的厌恶自己。所以指责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人。所以君子尊崇老师亲近朋友,而极端憎恨那些害人的人;爱好善良的品行永不满足,受到劝告就能警惕,那么即使不想进步,可能吗?小人则与此相反,自己极其昏乱,却还憎恨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自己极其无能,却要别人说自己贤能;自己的心地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恨别人指出其罪恶
24、;对阿谀奉承自己的就亲近,对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就疏远,把善良正直的话当做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这样的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用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教导,用善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顺应;用不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阿谀。肯定正确的(言行)、否定错误的(言行)叫做明智,否定正确的(言行)、肯定错误的(言行)叫做愚蠢。中伤贤良叫做谗毁,陷害贤良叫做残害。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做正直。偷窃财物叫做盗窃,隐瞒自己的行为叫做欺诈,轻易乱说叫做荒诞,取舍没有个定规叫做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的叫做大贼。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
25、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明,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所役使。”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身体劳累而心安理得的事,就做它;利益少而道义多的事,就做它;侍奉昏乱的君主而显贵,不如侍奉陷于困境的君主而顺行道义。所以优秀的农夫不因为遭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优秀的商人不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有志操和学问的人不因为贫穷困厄而怠慢道义。那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走十天也就能达到了。所以一步半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到千里之外;堆积泥土不中断,土山终究能堆成;塞住那水源,开通那沟渠,那么长江黄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骏马拉车也不能到
26、达目的地。人与人之间才性的差别,哪有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六匹骏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荡的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决不会很远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
27、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
28、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选自汉书晁错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
29、/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B.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C.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D.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解析理解句意,找出句中实词、虚词借以帮助断句。如“景帝”“错”“诸侯”。另外分析四个选项的异同也可帮助确定答案。答案A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在官职升降任免中,特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B.古代帝王死后
30、,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即“谥号”。文帝即为谥号。C.有司是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D.宗庙是古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解析D项,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人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庶民不准设立宗庙。答案D支一招巧记文化常识古汉语文化常识的知识点多而分散,且无系统性,复习难度大。需要我们在平时多积累、多背诵。收集、整理。注意收集汇总,方便自己及时学习与复习。巧妙记忆。利用谐音、记字头、联想、编顺口溜等方法去记忆。巩固复习。知识点多而零散,不要奢求一次就全部记完,要及时复习。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晁错才学出众
31、,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干。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解析C项,“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答案C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2)计
32、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解析第(1)句中“用事”意思是“掌权”;“疏”是使动用法,“使疏远”;“骨肉”指“亲人”;“何为”即“为何”。第(2)句中“卒”通“猝”,“突然”的意思;“内”“外”都是名词作状语;“杜”意思是“堵塞”。参考答案(1)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2)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参考译文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
33、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才。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
34、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爰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贬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如今谋划对策,
35、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
36、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三、语言运用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其实,只要愿意,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
37、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解析第处前强调的是“给予”,但有“然而”这一表转折的关联词,可以确定该处的大意。第处是对前文的总结,其内容是“给予”的好处。第处与其后内容形成总分关系,主要说“给予”的方式。参考答案我们并不习惯给予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14.(2018全国)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材料奋斗团结梦想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扩展语句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先把后两行的词语按照“奋斗”“团结”“梦想”分组,分组正确了,解答就容易了。每组前两个四字词语的语序可以互换。答案示例 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