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校艺术设计方案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课堂教学融合模式的研究析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7515870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校艺术设计方案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课堂教学融合模式的研究析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高校艺术设计方案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课堂教学融合模式的研究析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校艺术设计方案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课堂教学融合模式的研究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校艺术设计方案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课堂教学融合模式的研究析 .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 9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课堂教案融合模式的研究摘要: 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 论坛2001 年第4 季度报告提出21 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 、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本文指出了在高校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程序设计的课堂教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E 时代高校网络辅助教案模式的优势,并且从教案反思的角度出发,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探究并提出了将网络辅助教案模式与课堂教案模式进行有效融合的新教案模式,从而达到提

2、高教案质量、教师自身的教案水平以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的目的。关键词:网络辅助教案;课堂教案;教案反思;教案平台;信息素养1 引言信息素养一词,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 科斯基 Paul Zurkowski )于 1974 年提出的 , 当时的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自从信息素养被人们广泛关注以来,其定义就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对其内涵与外延也有不同的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

3、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为了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大都至少开设了一门程序设计语言1 ,如程序设计等,采用课堂教案 Class Teaching,CT )模式进行教案活动。然而由于该课程课堂教案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使得其教案效果并不理想:1)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该课程教案内容多且复杂,课堂教案课时却非常有限,使学生难以消化、理解;2)学生程度差别较大,课堂教案无法全面兼顾个体差异;3)课堂教案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单一,不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4)课堂教案无法

4、有效实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等。本文拟在课堂教案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网络辅助教案2-3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2 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3信息技术人文修养;(4 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5 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内涵是比较广泛,简单来说其构成不仅包括了对信息技术的理解、适应和操作又包括了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了作为人所具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不是轻松可以做到的,作为教师,从自身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应该注重策略。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8 个方面的能力:1)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2

5、)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3)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5)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7)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

6、”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2 / 9 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12 信息意识与情感要具备信息素养,无疑要涉及到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但不一定非得精通信息技术。况且,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正朝向成为大众的伙伴发展,操作也越来越简单,为人们提供各种及时可靠的信息便利。因此,现

7、代人的信息素养的高低,首先要决定于其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意识与情感主要包括:积极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不畏惧信息技术;以积极地态度学习操作各种信息工具;了解信息源并经常使用信息工具;能迅速而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乐于把信息技术作为基本的工作手段;相信信息技术的价值与作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局限及负面效应从而正确对待各种信息;认同与遵守信息交往中的各种道德规范和约定。13 信息技能根据教育信息专家的建议,现代社会中的师生应该具备六大信息技能:确定信息任务确切地判断问题所在,并确定与问题相关的具体信息。决定信息策略在可能需要的信息范围内决定哪些是有用的信息资源。检索信息策略开始实施查询策略。这一部分技能

8、包括:使用信息获取工具,组织安排信息材料和课本内容的各个部分,以及决定搜索网上资源的策略。选择利用信息在查获信息后,能够通过听、看、读等行为与信息发生相互作用,以决定哪些信息有助于问题解决,并能够摘录所需要的记录。拷贝和引用信息。综合信息指把信息重新组合和打包成不同形式以满足不同的任务需求。综合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评价信息是指通过回答问题确定实施信息问题解决过程的效果和效率。在评价效率方面还需要考虑花费在价值活动上的时间,以及对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的估计是否正确等。1.4 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今天,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

9、已经成为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这就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即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积极努力地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思路与方法,在课堂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真正融入到其他课程中去,通过学校教育渠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一些方面。努力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有机联系着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案资源的开发之中。通过信息的多样化呈现形式以形成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培养学生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扩展学生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要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应关心如何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

10、决问题,特别是通过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科教案相结合,让学生把技术作为获取知识和加工信息、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工具。同时,教师还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发展,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忽略了与学生的直接对话和沟通。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学生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的“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视觉素养”、“艺术素养”以及“数字素养”,以期全面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综合素质。信息素养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必须是在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中,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利用网

11、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与工具,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促进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和发展。在我国,针对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主要针对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

12、共 9 页3 / 9 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2 网络辅助教案模式及其优势2.1 教案理念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案方法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知识建构能力目前已开展,但迄今为止,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仍存在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理解。例如,有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课程与具体学科课程融合在一起,以便在学习学科课程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有些教师则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案CAI)完全等同起来,认为只要

13、在课堂中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就是在使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案方法。上述情况反映出这些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实质的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意味着在传统的教案过程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案任务。这种整合是基于现代教育教案理念,在教案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案内容、教案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从而更好地完成教案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案模式。针对基于现代教育教案理念的教案模式展开研究。通过改革教案模式,以使输出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把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始终围绕“使学生全面发展”和“强化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教案目的,更新教育教案理念,将

14、教案反思、建构主义理论和整合思维运用于教案过程中,达到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知识建构能力的目标。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第一,教案过程贯穿“建构主义理论”的教案思想,具体做法如下:1)教师首先从解决学生基础较弱的角度出发,在第二课堂的网络教案平台中提供课程入门知识、学习方法建议等信息资源,使学生能利用这些资源尽快对课程学习有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和知识建构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中提供每节课所涉及知识点的预习内容,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好课前准备;2)教师要进行课堂教案前的反思,使教案设计更具先进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更宜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备课时要明确教案目标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15、,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点,精选教案案例,使教案在可预见的前提下向易于理解的方向发展; 3)教师在第一课堂利用精心准备的教案策略、教案方法和教案设计实施教案后,要进行总体性的、回顾性的和批判性的课堂教案反思。反思课堂教案是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达到了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目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案效果等,对本次课堂教案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以达到“优化教案方式,提高教案质量、教师自身教案水平以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目的。第二,第一课堂突出“启发式教案”方法。使用精选案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出疑问、提出问题、激发动机、启发思考,增强师生互动,从而调动

16、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主动性。通过剖析、类比和辨析等方法,使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还可进一步将在第一课堂提出的思考问题,引入第二课堂继续讨论,激发学生进行“发现式”和“探究式”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编程思想、方法和技巧,实现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建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第三,突出“学教并重”的教案模式。教师要突破课本知识的限制,提供丰富、适用的教案信息资源;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主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个性化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正迁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17、此外,教师还应加强自己在第二课堂的主导作用,既要注重教师的“教”,也要注重学生的“学”。出现第二个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第一课堂的教案效果不理想。其解决的对策是,反思第一课堂的教案效果,改进教案策略、教案方法或教案设计;在第二课堂的资源板块提供相关知识点的信息资源,并在讨论板块开展相关的主题讨论。网络辅助教案是在课堂教案和网络教案基础之上产生的。NAT 模式不仅承袭了计算机辅助教案的优点,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共同促进的学习平台,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处于教师的有效督导之下4。NAT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教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 NAT 模式中,教师将课

18、堂教案课件、讲义、补充材料、参考辅导资料、相关考试资料等信息资源上传到其支撑软件网络教案平台中,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且课堂上无法提供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4 / 9 地理位置的限制最大程度地享用平台中的资源。学生可以通过NAT 模式学习、巩固课堂教案中讲授的内容,通过课程相关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2)提供灵活多样的教案方式,实现多种类、多向教案交互NAT 模式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案方式,教师通过NAT 模式可以实施更多、更丰富的教案策略,例如基于多任务驱动的教案策略、基于分工协

19、作的教案策略等。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在CT模式中不易实现的教案策略得以实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和需求,选择独立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此外,NAT 模式还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等多向教案互动。通过网络教案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或者小组讨论,实现实时与非实时交互。教师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收集教案资源,学生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进行学习和问题探索等,实现了教师和网络之间、学生和网络之间的交互。3)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教案的关键目的在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NAT 模式中,学生需要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和方式。网络教案平台中学习资源是按照超文本、非线性方式

20、进行组织的,不同于课堂教案的线性方式,因而更适合学生按需所取、按需所学。学生在使用网络教案平台进行学习讨论、协作、学科探索等教案活动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加工能力即信息素养得以不断提高。此外NAT 模式的讨论交流平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协作性学习,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社会交流能力。 4 )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饰演多种角色的教案理念在 CT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担当知识的传授者角色,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20 世纪50 年代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教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

21、他倡导“发现学习”,即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去建构;教师由传统的“教员”转变为“促进者”或“指导者”。在NAT 模式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更多地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知识导航者、促进者等角色。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了更多地平等交流,不仅有面对面的知识传授,而且也有背对背的知识引导,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5 )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因材施教的良好环境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具有差异性,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同,在CT 模式中,教师很难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通常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消”的现象。NAT 模式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

22、的机会,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案平台中丰富的教案资源和功能板块,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学习进度和学习习惯,自定步调,进行主动的个性化学习,巩固和加深对教案内容的理解,探索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式学习、问题探索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等活动。学生也可以和小组中的同学进行协作式学习,共同完成团队的学习任务。因此,NAT 模式实现了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索、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教案平台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积极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知识的意义建构。6)提供灵活方便的教案辅导、答疑、讨论平台N

23、AT 模式的教案平台提供了功能丰富、灵活易用的资源、作业、答疑、讨论等板块,在平台中进行的教案活动均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有效弥补了CT模式在答疑时间、空间、集体环境等方面受限的不足。学生不再为课后找不到老师辅导而发愁,教师不再为无法与学生深入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而担忧。NAT 模式的平台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实现“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教案理念。3 网络辅助教案与课堂教案的融合模式3.1 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是指教师立足于教案实践,以提高教案效果和教案质量为目的,以自己的教案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案过程本身以及与教案相关的活动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分析,反思教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4、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教案反思是对教案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它伴随整个教案过程的监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在教案方面如教案内容安排、问题设计、策略运用、素养能力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5 / 9 养等)的得与失、优与劣、成与败,可以对其中的某个方面、某几个方面或全部内容进行反思,以达到对教案过程的优化和改进5。3.2 新的融合模式CT 模式的优势在于,以教师为中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系统科学地传授知识,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NA

25、T 模式的优势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强调学生的“学”,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CT 模式略有欠缺、发挥不够。如果学生自学和自控能力较差,又没有教师及时指导和监督,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可见, CT 模式和NAT模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如果将二者有效融合,则可形成一种新的“学教并重”的教案模式。这种教案模式可以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又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新的教案模式将课堂教案称为“第一课堂”,将网络辅助教案称为“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非常必要且有益的补充。新的教案模式要求教师在建构主义教案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彻底摒

26、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案理念,采用全新的教案思想、教案方法和教案设计实施整个教案过程。为了更好实施新的教案模式,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对课堂教案和网络辅助教案环节进行反思:“即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和教案问题,并积极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解决对策。”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教案策略、教案方法和教案设计。新教案模式的特点如下:1)教案过程贯穿“建构主义理论”的教案思想针对程序设计课程传统课堂教案中出现的“教案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教师应该对整个教案过程多加反思,找出解决对策。出现问题的客观原因可能

27、主要是教案内容多且复杂,理论教案课时紧,非计算机学生此方面知识储备和能力欠缺,但是主观原因则可能是教师所采用的教案策略、方法和设计不恰当。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新的教案模式中,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案理念,充分发挥第一和第二课堂的自身优势,解决此问题。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教师首先从解决学生基础较弱的角度出发,在第二课堂的网络教案平台中提供课程入门知识、学习方法建议等信息资源,使学生能利用这些资源尽快对课程学习有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和知识建构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中提供每节课所涉及知识点的预习内容,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好课前准备;第二,教

28、师要进行课堂教案前反思,使教案设计更具先进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更宜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备课时要明确教案目标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点,精选教案案例,使教案在可预见的前提下向易于理解的方向发展;第三,教师在第一课堂利用精心准备的教案策略、教案方法和教案设计实施教案后,要进行总体性的、回顾性的和批判性的课堂教案后反思。反思课堂教案是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达到了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目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案效果等,对本次课堂教案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以达到“优化教案方式,提高教案质量、教师自身教案水平以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目的。2)第一课堂突

29、出“启发式教案”方法反思 CT 模式中经常出现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师生互动”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的教案策略、方法不当,教案设计单一、呆板。解决对策:可以在第一课堂教案中,采用“启发式教案”方法,使用精选案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出疑问、提出问题、激发动机、启发思考,增强师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主动性。通过剖析、类比和辨析等方法,使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还可进一步将在第一课堂提出的思考问题,引入第二课堂继续讨论,激发学生进行“发现式”和“探究式”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编程思想、方法和技巧,实现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建构,提

30、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3)第二课堂突出“学教并重”的教案理念反思NAT 模式中出现的“平台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和“涉及某些知识点的提问出现频率较高”等问题,出现第一个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教师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或者是学生信息素养较低,学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6 / 9 动机不强。其解决对策是,教师突破课本知识的限制,提供丰富、适用的教案信息资源;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主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个性化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

31、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正迁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加强自己在第二课堂的主导作用,既要注重教师的“教”,也要注重学生的“学”。出现第二个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第一课堂的教案效果不理想。其解决对策是,反思第一课堂的教案效果,改进教案策略、教案方法或教案设计;在第二课堂的资源板块提供相关知识点的信息资源,并在讨论板块开展相关的主题讨论。4 结束语4.1 知识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整合原理至少有三个含义:一是指作为课程的信息技术自身的知识整合,包括信息技术课程各种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其他课程所含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和呈现。二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

32、导媒体渗透到各种课程领域之中,淡化科目界限,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将知识置于“虚拟”的真实情景中,将不同科目不同系列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揭示和呈现出来,让学习者在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对“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三是指充分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信息化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信息化社会之中,深切感受应用信息技术寻找或创新以及应用必要的新知识的信息文化生活,激发学习掌握新知识的内在动机和需要,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4.2 经验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经验的整合原理,包括空间的、时间的和时空统一的整合。一是应用信息技术设计和创新学习环境,通过精选有时代价值的教育内容并将

33、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经验世界,创设出具有信息文化的典型性和全息性的学习环境,使之具备学生学习反应的敏感性。这是对不同空间里的学习资源的整合。二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使内化的新经验以多媒体为载体,成为融合了知情意的活经验,顺畅地融会到已有经验的意义系统之中。这是学习中已有经验与现在经验,在时间进程上的整合。三是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已有经验与现在经验的时间整合基础上,开辟未来的时间向度,促使内在经验的再组织,去主动寻找和应对外在的新问题情境,将源于外部空间的新经验整合到内在的经验系统之中。4.3 价值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价值的整合原理,就是遵循价值观发展的选择性和过程性来充分开发和超越

34、信息技术课程化的“虚拟”价值。其具体含义为,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全方位地研制多媒体课程和网络课程,使学习者在虚拟的生活世界里通过充分自由的选择,简捷而高效地实现价值感知和价值理解。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又超越信息技术的虚拟限定,开发信息化的社会性议题和实践活动形式,使学习者在可选择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自尝试社会问题的解决,真正地实现价值体验。4. 4 课程研制的整合课程研制是进行课程规划,并把课程设计投入教育活动中实施并进行评估、反馈和修改完善的过程,包括课程规划或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三个基本阶段。在课程规划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确定信息化的理论取向、目标取向、内容选择和

35、组织形式、经验的选择和组织方式等,设计出信息化的新课程方案;在课程实施阶段,采取适宜的多种教育活动样式,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以信息化新课程方案为根据,开展信息化的知识、经验和价值学习,让一定的知识、经验和价值内化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成果;在课程评价阶段,建构起信息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研制过程的状态,特别是对课程实施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以确认和推进信息化课程文化4.5 教案效果1)形成信息化课程理念信息化课程理念包括社会、个人、知识和自然等资源,其中信息文化哲学、学习心理学、信息技术以及生态主义是主要资源。重点是突出信息技术与一般文化内容之间关联性的内容。2)建构信息化课程结构,实现学习经验转化信

36、息化课程结构有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认识内容与学习者的适合性,基于信息技术将内容整合融入学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7 / 9 环境的各种条件之中。3)创新信息化课程实施活动样式创新信息化课程实施活动样式,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的以现代教授策略为核心的教授活动样式、以现代学习策略为核心的学习活动样式和以现代教案策略为核心的师生互动性的教案活动样式。4)发展信息化课程评价技术和方法一是开发的材料要从过去的教师教授本位转换为学生学习本位。学生学习本位的材料也是强调教师的教授的,不过更强调教师的教授怎样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

37、务。二是开发的材料要从过去的单一化转换为多样化,尤其要在材料风格上实现多样化。三是更新材料载体,从过去的印刷载体为主转换为多媒体网络载体为主,开发信息化的整合性课程包。5)课堂教案和网络辅助教案模式改革CT模式的优势在于,以教师为中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系统科学地传授知识,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NAT模式的优势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强调学生的“学”,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CT模式略有欠缺、发挥不够。如果学生自学和自控能力较差,又没有教师及时的指导和监督,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可见, CT模式和 NAT模式各有其优势和不

38、足。将二者有效融合,则可形成一种新的“学教并重”的教案模式。这种教案模式可以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又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探索一套适合我校特点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案,通过课堂教案和网络辅助教案模式改革,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目的。:95-97. 2吴宏伟 ,张殿龙 梅险 .高校网络辅助教案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7(7:18-21. 3张萍 ,吴秉会 .网络辅助教案:意义、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5:153-155. 4文喜 .高校网络辅助教案中的教师教案评价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9、 5申继亮 ,刘加霞 .论教师的教案反思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3:44-49.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9 / 9 Art and Design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nd class teaching model of integration research Abstract: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 basic ability,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 kind

40、of information society adapting ability. The United Stat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O forum in 2001 fourth quarter report twenty-first Century, ability and quality, including the basic learning skills ( reading, writing, too , information literac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

41、ion and cooperation spirit, practice ability.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one of the area, which includes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information ability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n University College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program design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s,

42、analysis of the E age university network auxiliary teaching mode advantage, and from teaching point of view,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exploration and proposed a network aided teaching patter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for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new teaching mode, so as to i

43、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and college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an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quality objective. Keywords:Network aided teaching 。 classroom teaching。 reflective teaching 。 teaching platform 。 information literacy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