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试题2.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739678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试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试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试题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试题2.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试题1、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

2、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

3、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

4、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

5、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1(3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C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2(3

6、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3(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B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

7、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D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材料一: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

8、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摘编自优秀传统文化该怎样进校园?,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材料二: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来源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政府文化职能研究,2016年4月1

9、3日)材料三: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10、。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摘编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实在”,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材料四: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

11、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摘编自教育部持续推进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

12、4(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5(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B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但“道”重于“术”,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C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了解传统文化较多的教师不足1/3,这是影响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D材料四侧重介绍了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并介绍了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

13、校的特点。6要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施圣水的人莫泊桑修车匠比哀尔和他的妻子贞妮上了饭桌后,发现唯一的儿子让不在家,他们到园子里去找,没有找到5岁的儿子。这位父亲在路边使劲喊着:“让!”夜来临了,天边充满棕色的雾气,一切都隐进阴暗怕人的远处,没有一点声音回答,但空气里隐约有呻吟声。这位父亲听了很久,总觉得听到什么东西,于是昏头昏脑地在黑夜里不断地叫着:“让!让!”他这样一直叫到天明。他的妻子则坐在门前石头上,一直啜泣到天明。他们卖掉了房子,动身去找儿子。很快他们就没

14、有钱了,他们白天靠别人的剩饭过日子,晚上睡在地上忍受风寒。有一天,一个听他们申诉过不幸的旅馆老板对他们说:“我知道有个人丢失了女儿,后来在巴黎找着了。”他们立刻上路去巴黎。当他们走进那个大城市的时候,被它的庞大和往来行人的熙攘骇呆了。他们不知道如何着手寻找,还有,他们怕认不出儿子来,因为已经有15年没有见到他了。他们访问了所有的地方,所有的街道,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他们常常漫无目的地朝前走,互相依傍而神情那么忧郁。有几次他们相信认出让了,但总是错了。在一个教堂门口,一个施圣水的老人成了他们的朋友,他的身世也很悲惨,他们对他的同情使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三个人一起住在一所破烂房子里。有

15、几次,当老人病了的时候,修车匠便去替代。冬天里,托圣水器的老人死了,教区神甫指定修车匠来顶替神甫听过他的不幸。修车匠每天早晨坐在教堂门口的同一把凳子上,定定地看着进去的那些人。他变得很老了,在拱门的潮湿下变得更虚弱。有一天,来了两位太太。一位年老,一位年轻。她们后面出现了一个男子。男子在献过圣水后,挽了那位年老太太的胳膊。这个修车匠一直到晚上都在从记忆里搜寻,以前在哪儿可能见过一些像这位男子的人。可是他想起的人现在应当是老人了,因为那人像是他年轻时在老家那边认识的。这遥远而又熟悉的隐约相似,竟使这位老人烦扰不安,他找来妻子帮助恢复衰退了的记忆。一天太阳落山的时候,这三个陌生人又来了。当他们走过

16、的时候,施圣水的老人问道:“喂,你认识他吗?”妻子心绪不宁地尽力回忆。忽然间,她用很低的声音说:“是是只是他更黑更大了,更结实了,穿着得像个先生。可是,你瞧,就是你年轻的样子。”这个老人吓了一跳。这确实,是像他,并且像他死去了的兄弟。他们如此地激动,找不出什么话来说。这三个人下来了要出去了。那位男子用手指碰了一下圣水器。这位老人的手抖得这么厉害,圣水洒了一地,他叫道:“让?”那个男子站住了,看着他。他压低了一点声音说:“让?”那两个女人看着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他第三次抽噎着说:“让?”那个男子弯下身,弯得很低很低,距离老人的脸很近很近,于是一缕童年的回忆点醒了,他回答道:“爸爸比哀尔,妈

17、妈贞妮!”他完全忘记了家乡的名字,但是他总是记着曾经反复叫过的这两个名字: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他跪下来,脸贴在老人的膝上,哭了,一个接着一个地拥抱他的爸爸和妈妈,他因为无法衡量的欢乐而透不过气。他们到了让的家里,让讲述他的故事。一个杂耍班子将让拐走了。三年之间他跟他们跑了许多地方。后来那个班子散了。一个宅邸里的老太太出钱把他留下了,因为看到他可怜。那位老太太没有孩子,给让留下了她的财产。他也找过他的双亲,但是因为只记得这两个名字: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没有能找到他们。当这两位老人述说他们的痛苦和疲劳时,让又拥抱了他们一次。他们这一晚一直不敢躺下,怕抛弃了他们这么久的幸运会在他们酣睡的时候悄悄

18、逃离。 (有删改)7(3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介绍事件的起因和修车匠夫妇寻找儿子的情景,突出他们丢失儿子的痛苦,为下文寻找儿子作了铺垫。B相认情节中,老人第三次抽噎着说“让”,写了男子一片茫然,老人因失望而痛苦,但没有放弃希望,哭泣着再试探。C“这位老人的手抖得这么厉害,圣水洒了一地,他叫道:让?”写了老人不相信面前的男子是自己离散多年的儿子。D莫泊桑在刻画小说中的人物时采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8小说中的修车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9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莫泊桑的小

19、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莫泊桑小说“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廙俱渡江,为扬州刺吏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徒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顗遇害,彬素与顗善,先往哭顗,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

20、,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

21、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节选自晋书王彬传)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B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C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D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

22、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B中兴,皇帝年号。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元。C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D左右,左右两边。文中指在旁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句里的“左右”意思一样。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彬少称雅正,不汲汲于权位。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廙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没有就任。B王

23、彬能够得到族人信任。他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恨。C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D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顗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巴丘书事陈与义三分书

24、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14 (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引用三国志说明巴丘的重要,为题目“书事”打下埋伏。首句提出读三国志时就认识巴丘的重要,总想能亲临其地。B三、四句是名句,第三句写眼中所见,视线由广阔的“洞庭野”收至“岳阳楼”,第四句写秋冬风急天高的声势。C“十月江湖吐乱洲”写洞庭水落,湖中出现七大八小的沙洲。“吐”字用得特别生动险劲。“洲”字着一“乱”字,也隐喻世事之乱。D尾联从结构上是回应首句。题目叫“巴丘书事”,却没有写出什么事,所谓“书事”,就是让读者从尾联

25、中去体会。15结合全诗的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两句,感慨当年的英雄豪杰们,经过风吹雨打,现在也成了历史。(2)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令人不易察觉的缓慢移动的状态。(3)在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的_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

26、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_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_;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

27、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_,二者定能交相辉映、携手向前。17(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寂寂无闻 推陈出新 细微 汇合B鲜为人知 推陈出新 式微 融合C寂寂无闻 革故鼎新 细微 汇合D鲜为人知 革故鼎新 式微 融合18(3分)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B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C传统文化大多都遭到了破坏D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创新和关注19(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28、。B不只是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C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D不只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更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_,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但左右脑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独立:曾有这样一个实验,先举起左手不停画圆圈,再举起右手不停画正方形,双手同时进行,_。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能完成?因为大脑左右两边的机能相连,而这个动作让大脑两边下了不同的指令,_,扰乱了另一边

29、的运动讯息。21某中学将举行高考备考冲刺大会。以下是x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一处格式不妥,一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5分)尊敬的各位家长:我校将于2019年4月15日早8时在大礼堂举行2019届高考备考冲刺大会,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高考,意味着成长;高考,意味着蜕变。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高考需要您的支持与帮助,也需要您的监督与指导,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2019年4月8日x班班委会格式不妥的一处是:(1)_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一处是:(2)_词语运用不

30、得体的三处是:(3)_(4)_(5)_七、材料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兴盛,不少人为了引起关注,吸引“粉丝”,无所不用其极,有人攀爬城市高楼,做出各种惊险动作,以赢得点击;有“14岁荣升宝妈”的少女,靠展示自己的肚皮,获得打赏;9岁女孩发抖音哭诉视频,“今天妈妈火化了,我再见不到她了,求求你们,就给我一万个赞可以吗?”有农村青年靠直播生吃青蛙、老鼠,被转发;有父亲,虚构家庭困境,靠“卖惨”为重病女儿筹款一个比一个奇异,一个比一个惊悚。对互联网所催生出来的这种社会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31、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C 2D 3B【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曲解文意,且“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说法过于绝对,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B项,强加因果,“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并不妨碍我们

32、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D项,“无须考虑人民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说“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故选C。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对最后一段的论证中心理解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中心应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故选D。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33、,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B项,“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是好不好、精不精”,强调文学家的创作重点在“精”也就是“质上”,而没有说“少”。故选B。【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4A 5C6师资培养方面: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

34、办法,聘请专人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课程设置方面:整合现有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思想理念方面:重思想内涵,大力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资金保障方面:筹集专项资金,利用网络资源。【解析】4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A项,说法绝对。避免“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等问题”并不是教育部发文的目的,而是教育部发文后,学校在开展活动

35、中出现和面对的问题。5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说法错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是“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B项,“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说明不排斥开展一些活动。D项,“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偷换概念,张冠李戴:原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点

36、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统计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6试题分析:题干问“要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作答时要先从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如材料二图示,设置课程,筹集专项资金。材

37、料三“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材料四“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作答时将这些筛选好的信息,按照题干要求进行整合,分点概况即可。7 C 8 修车匠是一位重亲情、爱儿子

38、、坚忍顽强、永不言弃、身世悲惨的父亲形象。儿子不见了,他和妻子卖掉房子,访问所有的地方,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不断寻找;没钱之后,他和妻子白天靠别人的剩饭过日子,晚上睡在地上忍受风寒;即使身体虚弱,记忆衰退,他仍不放弃找儿子,看到可能是儿子的人,再三确认。 9 形式的美感:小说以修车匠夫妇寻找失踪儿子的经历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推动情节发展,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小说以让与父母互相讲述离散后的经历收束全文,既照应前文,交代让失踪的原因,又戛然而止,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读者想象这家人团聚后的幸福生活。语言简洁,多用白描手法,在故事的高潮家人相认时,多用短句,一句一段,句式短促,语言精炼,能帮助营造紧

39、张的气氛。鲜明的爱憎:赞美真挚、纯朴的亲情之美。赞美父母对子女无私而深沉的爱。赞美对受苦受难的人们的同情以及无私帮助的义举。谴责拐骗儿童、拆散骨肉的罪恶行径。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写了老人不相信面前的男子是自己离散多年的儿子”说法错误,应该是老人在妻子的提醒下,认出面前

40、的男子是已经长大的离散多年的儿子,内心激动,大声叫嚷儿子的名字。故选C。8本题考查分析把握文章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结合小说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修车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修车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可抓住文中修车匠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文章写修车匠在儿子不见了后,他就和妻子卖掉房子,访问所有的地方,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不断寻找儿子。没钱之后,他和妻子白天靠别人的剩饭过日子,晚上睡在地上忍受风寒

41、;当听到别人说在巴黎找到丢失的孩子时,立即上路去巴黎;即使身体虚弱,记忆衰退,他仍不放弃找儿子,看到可能是儿子的人,再三确认,根据修车匠这些行为分析其形象特征即可。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问题,看清题目要求,理解题目含义,比如本题,题目是: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莫泊桑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莫泊桑小说“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的理解。也就是要求考生分析本文施圣水的人是怎么样体现莫泊桑小说“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的。形式美感,是指文章外在

42、的形式给人以美的感受。文章外在的形式主要指文章的结构线索、手法语言等方面。鲜明的爱憎,指向文章的内容情感主旨,也就是文章通过对什么内容的叙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主旨,即赞美了什么,谴责了什么。理解题目含义,明确题目要求后,回归文章,对文章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回答问题。比如本题,先回答文章是如何体现形式上的美感的,可以从文章的结构线索、手法、语言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本文脉络非常清晰,文章是以修车匠夫妇丢失儿子为故事的开端,然后寻找失踪儿子的经历为线索,按照时间发展为顺序,详细叙述修车匠夫妇寻找儿子的过程,最后又以修车匠夫妇与儿子互相讲述离散后的经历,首尾呼应,既交代让失踪的原因,结束全文,又

43、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想象修车匠夫妇终于苦尽甘来,找到了失散的儿子,而儿子的生活还算富足,从此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语言手法上:文章语言淳朴,多用白描手法,描写修车匠夫妇在儿子失踪之后,卖掉房子,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儿子,当通别人说有人在巴黎找到走失的孩子,就立刻山路去巴黎,这些朴实的叙述语言,把一对重亲情、爱儿子、坚忍顽强、永不言弃的夫妇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在修车匠夫妇找到儿子,一家人相认时,文章多用短句,一句一段,句式短促,语言精炼,能帮助营造紧张的气氛。回答文章是如何体现鲜明的爱憎的,“爱”即文章赞美或者褒扬了什么,“憎”即文章批判或者谴责了什么。通读文章,本文通过对修车匠夫妇寻找失散儿

44、子,最后找到儿子过程的叙述,塑造了修车匠夫妇重亲情、爱儿子、坚忍顽强、永不言弃的父母形象,表达了对父母对子女无私而深沉的爱这种真挚、纯朴的亲情的赞美修车匠夫妇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历尽千辛万苦,也得到很多同情他们的好心人的帮助,比如同情他们的旅店老板、巴黎施圣水的老人,还有儿子在杂耍班子解散以后,那个可怜儿子,而收留儿子的老太太,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些人无私帮助别人行为进行赞美。而对拐走修车匠夫妇儿子的杂耍班拐骗儿童,拆散骨肉的罪恶行径进行谴责。【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45、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发展来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来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要结合故事情节,并注意人物的细节描写。比如本文中修车匠儿子不见了,他和妻子卖掉房子,访问所有的地方,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不断寻找;没钱之后,他和妻子白天靠别人的剩饭过日子,晚上睡在地上忍受风寒;即使身体虚弱,记忆衰退,他仍不放弃找儿子,看到可能是儿子的人,再三确认,修车匠的这些行为说明其是一位重亲情、爱儿子、坚忍顽强、永不言弃、身世悲惨的父亲形象。10 A 11 D 12 B 13 (1)这

46、就是应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2)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呢 【解析】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根据句意,“何跪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不宜断开,排除BC。比较AD两项,主要是在“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这句断句上有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王彬神情自如,毫无惧色”,所以“殊无惧容”不宜断开。故选A项。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D句中“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句里的左右意思一样”分析错误。“然视其左右”中的“左右”意为“左边右边”。故选D。12试题分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