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儿童心理学 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作业1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 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发展: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
3、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4、跨文化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5、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 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6、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 的规律或特点。
7、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8、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9、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10、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 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1、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2、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 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 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选择题: 1-5BACCB 6-10DACBD
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答:(1)儿童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2)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3)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
(4) 儿童具有主体性;(5)儿童本质是积极的;(6)幼儿才能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
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遗传和环境哪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
的?
3、观察法思维特点是什么?自然观察法与结构性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
观察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自然观察法——在自然的环境下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观察也可在预先控制的情境中进行——结构性观察。自然观察法是研究年幼儿童较好的方法,因为我们很难借助语言技巧研究婴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它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度,能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结构性观察是在实验室中设计一个可能会促进某种行为发生的情境,然后透过隐藏式的摄像机或单向玻璃观察儿童,看儿童是否会表现出那种行为来。
结构性观察它使所有的被观察者都面临相似的情境。但它的生态效度不如自然观察法。
4、调查法的特点是什么?有哪几种方式?
能够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效率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调查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访谈法及问卷法。
5、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级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并描述了各个阶段的特征。皮亚杰认为,这些阶段的次序是固定不变的,所有儿童都以相同的次序经历这些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以上一个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并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
1. 感知运动期(0-2岁) 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认识外界,创造出动作图式(感知运动图式)以适应周围环境,这些动作图式逐渐内化为心理符号(或符号图式),使儿童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发展出延迟模仿,并使儿童不再依靠试误的方法而是能借助表征解决简单的问题情境。在该阶段的后期,儿童建立了初步的因果关系概念,开始认识到主体既是动作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来源。
2. 前运算期(大约2-7岁) 由于符号和象征功能的出现,思维得以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表象思维和直观形象思维成为该阶段的主导。儿童开始在游戏(尤其是假想游戏)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和想象。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自我中心和泛灵论的思维。
3. 具体运算期(大约7-11岁) 儿童能借助具体实物的支持,进行运算:思维获得了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但是还不能对假设性命题进行逻辑思考。
4. 形式运算期(11、12岁以后) 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具体实物的束缚,能进行抽象的、假设-演绎推理。
四、论述分析题:
1、请列举20世纪……(答案只供参考,同学可以自由摘录一些进行回答)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 部位即“性感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 段即口腔期、肛门期、性感期、潜伏期、两性期。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认为自我不仅仅是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裁者,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发挥自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以便成功地适应环境,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但一个2岁的儿童响。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学前儿童的发展主 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
(3)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天倾向,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 取决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是由个人独一无二的经验锻造的,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4)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继承了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与华生的刺激-反应观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发出 现的行为)。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会在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下增强;同样该行为也能通过惩罚,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都会重复导致积极结果的动作,并消除导致消极结果的动作。每个人的行为模式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塑造了习惯反应,而习惯反应构筑了人格,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
(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儿童总是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个体还存在自我强化。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会通过对他人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观察,以及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评价,逐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智力是可以协助个体适应其环境的基本生活过程。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感知运动期(0-2 岁)、前运算期(2-7 岁)、具体运算期(7-11 岁)、形式运算期(11、12 岁以后))。这 些阶段的次序是固定不变的,所有儿童都以相同的次序经历这些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以上一个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并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
(7)信息加工理论:儿童是能根据环境要求修改思想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个体,但是他们认为,发展是连续的,思考过程——感知、注意、记忆、信息分类、计划、问题解决及书 写和交谈等综合能力——在各个年龄都很相似,只是程度不同。
(8)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强调儿童能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 取决于认知成熟,儿童与成人或年长伙伴的互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最近 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 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9)社会生态系统论: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 (养育家庭) 到间接环境(社 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2、当一个2岁的儿童……
班杜拉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其理论中最强调的就是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所谓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而进行的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当一个2岁的儿童观察到他的姐姐接近并宠爱小狗后,可能也会与小狗建立积极的关系。
替代强化——由于观察他人的行为而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相应的强化,当儿童看到他的姐姐爱护小动物,并获得了夸奖,那么他以后也会尝试使用这一方法。
3(1) 一位 4 岁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环境只能 支持他们的成长,所以,她为孩子提供温暖、宽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良 好的游戏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他们特长的条件和机会,但很少强迫或督促孩子。请分析这位母亲对发展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
答:这位母亲是遗传决定论者,认为遗传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由基因决定;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是辅助性的。因此这位母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并不强迫和监督孩子。
遗传与环境之争是整个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位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这说明她认同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但这位母亲的实际做法又反映出她也认同环境因素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教育干预举措、社会和家庭文化价值、早期社会和物理刺激、早期开发、同伴促进等。事实上,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的发展),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气质、身高体重特征),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而诸如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2) 一位幼儿园教师建议父母:不要太担心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冲突只表示他们遇到了问题……,请问这位教师认为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谈谈你的观点。
答;教师认为儿童是主动的 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放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儿童会主动地探索和自我创造;原有的经验经由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取代或被丰富,所以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可塑性,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老师则应该是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孩子自己探索和学习,淡化知识的内容体系,尽量减少约束和规则,老师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
(3)如果研究者试图研究经历了父母离异的 5 岁儿童的想法和感受,什么样的方法将最为适 用?为什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儿童的发展?
(1)观察法、临床法和个案研究法较为适用。
(2)因为观察法在研究儿童发展的过程中,研究者可借助自己的感官,也可借助于仪器设备(如摄像机等),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观察;临床法与访谈法相似,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并用;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此外,其他方法还有调查法、测验法、心理物理法等。
(4)一个四岁大的男孩在幼儿园里总打别的小朋友。这种现象的出现,行为主义学者和精神分析学者会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行为主义学者把儿童看作是一块白板,可以被各种经验填满。他们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天倾向,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取决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所以该幼儿会在幼儿园里总打别的小朋友,完全因为在看有打杀镜头时,家长没有进行教育,而跟幼儿本身没有关系。精神分析学者认为人生发展可以分八个阶段,四岁男孩处于主动对内疚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企图向别人表明自己已经长大,并开始尝试做一些自己的能力尚且无法应付的事。他们的目标或所进行的活动常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相抵触,这些冲突使他们觉得有罪恶感。根据这一说法,四岁男孩为了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像奥特曼一样打怪兽,或能打坏人,所以就在幼儿园里,把小朋友当成他打杀的对象。
(5)4岁的明明在看了《奥特曼》之后,经常在家里打打杀杀,尤其是当老师告知明明的妈妈,明明在幼儿园里,对别的孩子拳脚相加时,明明的妈妈非常困惑。请你用班杜拉的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答:班杜拉在其理论中最强调的就是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所谓观察学习就是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学习。明明经常在家里打打杀杀,明明在幼儿园里,对别的孩子拳脚相加,正是因为观察学习了奥特曼和怪兽打打杀杀,以这为榜样,来到幼儿园把别的孩子当作怪兽,把自己化身为奥特曼,对其他幼儿拳脚相加。作为老师应该在幼儿打打杀杀时对其进行惩罚,或者让家长不在给他看《奥特曼》,如果还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幼儿园对其惩罚,如不奖给他红花等等。
(6)豆豆是个难养型的六个月男孩,妈妈是个公务员,每天要按时上下班,作为独生子女,妈妈不知道要如何应付爱哭的豆豆。试用社会生态系统论的框架分析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如何支持豆豆和他的妈妈。
答:六个月男孩所处的环境是微观系统。微观系统是指与个体直接的、面对面水平上的交流系统,包含了人直接接触的环境中所有的个人活动和互动。豆豆所处的微观系统不拟合,因为妈妈是个公务员,每天要按时上下班,回到家照顾男孩的时间少,男孩爱哭,妈妈又是独生女,不知该如何应付豆豆,这样的环境是不拟合的。可以安排一位敏感的爸爸作为她的伴侣,,他可以分担照顾宝宝的差事,可以鼓励母亲更支持宝宝,对宝宝更有耐性。假如爸爸也是上班族,没有更多的事间照顾宝宝,可以安排宝宝的的爷爷或奶奶代替照顾宝宝,使他的微观系统拟合。
作业2
一、概念题
1、遗传力: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
2、人格: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显示出的特有的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 感和行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3、髓鞘化: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 状物质,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
4、优势脑半球: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强烈的用手偏好反映了大脑某一半球具有更强的功能,这一脑半球即是个体的优势脑半球。大约有90%的人是用右手执行高度技巧性的动作。对他们而言,语言和手的优势脑半球都是左半球。
5、补偿性生长:是儿童身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慢。如果营 养不良持续时间不长,也不特别严重的话,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 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
二、选择题:1-5CBAAB 6-10 AAACD 11-15 BDDCD
三 、简答题
1、简述遗传对气质、人格的影响
个体间的气质差异有其生物学基础,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并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研究者发现:个体在活动量、注意力,易怒性及社交能力等气质特征上,同卵双胞胎的相似性高于异卵双胞胎。因此,可以认为,一些气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内向性/外向性就是一个受遗传影响很大的特质。移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受遗传影响。许多人格特质都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可能性。当然,这一中等强度的遗传力也正反映了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遗传的观点来看,同卵双胞胎的遗传基础完全一样,因此他们之间的不同,应该完全归因于他们之间的环境差异。所以,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
2、简述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
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都有自己惟一的、独特的发育曲线。生理系统的发育是一个不同步的过程.各系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婴儿期极其迅速,脑、脊髓和头颅的发育速度比其他任何身体结构都要快,到了幼儿期时就逐渐放慢;而生殖系统在4岁前仅有轻微的生长,在青春期前几乎停止;到青春期时曲线才陡然上升。淋巴系统则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育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成人水平,在青春期时到达顶点。之后就迅速下降。
3、幼儿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正确地握笔写字,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
(1)涂写。两岁左右的儿童,写字和涂鸦是分不出来的。
(2)模仿和临摹。当他们逐渐发现周围的印刷字时,就可能会模仿写这种文字。到 5 岁时,大多数幼儿仍不能以正确的 笔顺、姿势稳定地书写简单的汉字,运笔能力差。
(3)流畅书写。6 岁以上的幼儿基本上能够控制笔,以正确的笔顺、姿势准确地书写简单的汉字。
三、论述分析题:
1、尽管胎儿生长的环境与子宫外的世界相比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胎儿 的发育。请问影响胎儿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尽管胎儿生长的环境与子宫外的世界相比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致畸因子造成的伤害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常见的致畸因子包括一些药物,如镇静剂、四环素、阿司匹林、过量的咖啡因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可卡因,海洛因等麻醉品,以及烟、酒精和一些辐射(如X光、核泄漏等)、化学污染(如汞、铅等)。
母亲的因素,(1)母亲的疾病。疾病会改变母亲的生理状况,恶化胎儿生长的生理环境,而某些疾病的病毒也会透过胎盘直接进人胎儿体内,进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母亲的营养。营养良好的母亲在整个怀孕期内,健康状况比营养不良的母亲好,她们贫血、流产、早产等的机会也更小,胎儿发育更好,生出的孩子也更健康。
母亲的情绪压力。尽管母亲和胎儿之间的神经系统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母亲的情绪状态还是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2、简述影响儿童早期身体发育的因素。
(1)遗传和激素:遗传在儿童期的身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身高就是一种具有较强遗 传倾向的特质。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也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甲状腺(位于颈部)分泌的甲状腺素也同时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
(2)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儿童的生长 发育。
(3)营养: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饮食不足与饮食过量都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儿童身体发展必不可少的营养。
(4)疾病:对于营养充足的儿童来说,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对他们的身体发展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儿童一般会出现补偿性生长的现象。如果儿童是中度或严重营养不良的话,疾病对儿童生长的消极影响将可能是永久性的,疾病和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对身体发育和认知发展的影响将是非常严重而不可逆的。
(5)受伤:儿童早期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年龄阶段。儿童受伤发生于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中,个人、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儿童受伤的因素。
(6)情感:良好的情绪对身体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那些承受太多压力、获得太少关爱的儿童在身体发展方面也可 能会落后于他们的同龄人。“非器质性发育不良”和“心因性矮小症”两种严重的生长紊乱就源自于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关爱和敏感细致的照顾也是身体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
3、宝宝7个多月……
(1)爬行的意义:爬行是所有粗大动作发展的基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对于幼儿的身心发育有很多益处:对于孩子粗细动作的发展,手眼协调,书写阅读和运动技能的发展,探索等。(2)爸爸妈妈需要鼓励宝宝爬行,爸爸妈妈鼓励的同时也要给予宝宝一些约束; (4)爸爸妈妈要与宝宝形成良好互动;(5)爸爸妈妈在已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宝宝的爬行,有助于宝宝的社会性发展有助于促进宝宝感知觉发展。
4、亮亮今年4岁了,……
动作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发展领域,尤其是对婴儿期和儿童早期的个体来说,动作发展极为重要。动作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身体发展,还有助于儿童建立自尊和自信。动作发展使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取丰富的经验,感知觉更加精确,这也促进了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而这些发展又使儿童的动作技能更加熟练。
运动是实现动作发展的基本途径。儿童渴望运动,运动使儿童释放体能,心情愉快。所以,成人要多为孩子提供运动的机会。游戏和户外活动是最佳的动作技能练习方式,要多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在游戏和户外环境中,幼儿非不正式的练习可以。他们获得丰富的感知运动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复杂的动作技能和运动协调能力。同样,精细动作的发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锻炼,比如倒果汁、吃饭、穿衣、搭积木、握笔写画、插片、折纸、剪贴等,都能使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不断提高。
父母和教师的态度对儿童动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父母或教师批评、挑剔孩子在运动或动作上的表现,那么就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阻碍孩子动作的发展。如果父母或教师机械地教孩子一些特殊的动作技能(如单脚跳),或是强硬地纠正孩子的“错误”动作,或是在运动中强调输赢而非享受运动的乐趣,就可能会挫伤孩子运动的积极性,使孩子失去对运动的渴望,结果事与愿违。
社会对儿童动作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目前社会上过分强调儿童的符号能力及训练,反而忽视了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对婴、幼儿来说,过分强调符号系统的训练,既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也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而且可能也是徒劳的。
5. (1)睿睿的父母都是成功的钢琴家。睿睿4岁时开始练习钢琴,10岁时参加了学校乐团,14岁时要求去上音乐学校。请用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方式解释睿睿是怎样提高他的音乐才能的。
(2) 怀孕了两月的文清对自己腹中的胎儿很好奇,她说:“我现在看起来还不像孕妇,这是不是表示胎儿还没怎么发育?胎儿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呢?”请你给她一些答复。
现在胎儿器官已经开始有明显的特征,手指和脚趾间看上去有少量的蹼状物,他(她)像跳动的豆子一样开始有运动。孕2个月末时,胎儿已经能辨别头、躯干的轮廓,尾巴也小了一些,眼睛、耳朵、口唇大致出现,已经有脸的轮廓,但眼睛还分别长在两侧,骨骼还是软骨状态。心、肝等内脏已经初具规模,大脑在迅速发育中,羊膜腔里有羊水,胎宝宝好像漂浮在上面
(3)怀孕后的文艳有时候很烦躁,经常发脾气,请你告诉她,她为什么情绪不稳定,这样有什么不好?
(4) 如果要你对一个怀孕的妇女就胎儿的健康发育提出一些建议,你将侧重于什么角度提出建议?为什么?
(5) 小惠发现他刚满一周岁的女儿格格经常使用左手,她用左手拿小勺吃饭,用左手拿笔涂鸦,还经常赏玩她的左手。小惠很好奇:女儿是左撇子吗?请你回答他的问题并给她一些建议。
手的动作受大脑的支配,人的大脑由左右两半球组成,两半球的支配作用又有不同分工。大脑的左半球为语言、逻辑思维的神经中枢,控制人的右侧肢体活动;大脑的右半球为感觉、形象思维中枢,控制人的左侧肢体活动。
人一般习惯于用右手操作,但也有宝宝用左手活动,并逐渐成为习惯,这是先天发育或后天练习的结果。
大人如果发现宝宝使用左手,没有必要纠正,因为习惯用左手并不影响宝宝的智力。理想的是发展宝宝左右双手的活动,从而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充分发展。
(6) 家住上海的双胞胎姐妹欣欣和琪琪的身高和体重都低于90%的上海同龄四岁女孩,你认为导致他们如此矮小身材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除外遗传的因素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宫内发育迟缓所致的矮小
有一些孩子,他们还在娘胎里的时候,由于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宫内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他们在出生时比正常新生儿体重要低,如果出生后又未出现有生长追赶的话,就有可能会最终导致身材矮小。所以,母亲在孕期时要注意产检,特别是对高危妊娠的管理,以便早期发现一些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早期纠正,从而减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出生后一旦生长发育落后于正常新生儿时,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进行追赶,以尽可能地缩小与正常新生儿的差距。
营养不良所致的矮小
在生长发育的后天影响因素中,3岁以前受营养的影响较大,如果这个时期孩子的营养没有跟上去,身高就会长得相对滞后一些。
营养不良性矮小是因体内摄入的蛋白质能量等营养物质不足而导致的体格增长受限,现代社会物质条件慢慢好了,单纯的营养不良比较少见,但也存在一些父母由于喂养方式不当,或是孩子存在有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结果导致孩子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如缺锌时可使得孩子生长发育迟缓、厌食、机体抵抗力下降等。这些孩子由于抵抗力较低,容易反复生病,进而又影响了营养的吸收,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中,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体格发育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要注意孩子的均衡膳食,保证每天摄入适量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
另外,家长最好也能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做做保健,监测孩子的发育状况,对早期体重不增加者,要积极寻找原因并采取及早的干预,以防止和改善营养不良所导致的身材矮小。
内分泌因素所致的矮小
孩子的生长发育还会受到内分泌因素的影响,其中青春期以前受垂体生长素的影响,青春期后受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身高加速,如果内分泌因素发生障碍,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
如生长激素能促进长骨骨干和骨骺之间的软骨细胞的增殖生长,这是儿童身高增加的主要原因,当由于垂体病变或异常分娩等因素导致垂体前叶合成、分泌的生长激素缺失或利用障碍时,就有可能会影响到长骨的延长而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情况如果能被及时发现并在骨骺闭合前合理补充生长激素的话,体格发育还是可以接近甚至达到正常水平的。
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也常以身高增长缓慢来就诊,这类患儿在临床上由于智力大致正常,只是身高落后于同龄孩子,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往往容易被忽略,但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及骨龄的测量可帮助诊断,及早发现并遵医嘱服用甲状腺素片后,身高还是能迅速提高,出现生长发育的追赶。
代谢异常所致的生长发育迟缓
代谢伴随着人的一生,机体通过许多生化物质相互转化而维持正常代谢,当发生基因突变、生化代谢发生紊乱时,如正常代谢产物缺乏、异常产物过多,就会导致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糖、脂肪、激素等代谢异常性疾病。
当代谢异常时,也可致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发生畸形、智力低下或死亡等更严重的后果,但如果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话,则可减轻甚至避免疾病的危害。目前,对代谢病的筛查已经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有一些已经列入新生儿出生后必须筛查的项目,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所以宝宝出生后,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存在有生长发育迟缓、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等情况时,应该提高警惕,最好能到医院看遗传代谢科,查明是否是因遗传代谢疾病而引起的。
其他
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也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儿童在熟睡时可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尤其是在晚十点之后,可出现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因此,最好能让孩子养成九点半前睡觉的良好习惯。适量的运动,尤其是纵向运动,像跳跃、跳高等,也可以有效地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当然,一次的运动最好能在10分钟以上,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当然,孩子体格生长发育不是单纯地跟身边几个同龄的孩子相比就可以得出结论的,也不是根据某一单一指标或某一次的测量指标就可以得出结论的,需要综合评估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和身体的匀称度等,如果只是稍微低一点但还是在正常范围内,是可以不必太过于紧张的,但如果孩子的身高低于同龄同性别孩子的第三个百分位数(或平均值2个标准差),或生长速度低于正常速度时,则最好尽早到矮小门诊去咨询,以便及早发现阻碍其长高的真正原因,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缩短与其他孩子的差距。
(7)月份婷婷老师刚刚接手一个小班。她应该怎样安排孩子中午的午睡?请你给她一些建议。
小班幼儿一般是 3-4 岁,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是 11-12 个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因此老师每天中午要安排幼儿睡上 1-2 个小时,午睡能够使他们精神饱满,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一天中剩余的时光。午餐后到午睡前这段时间,可以引导他们选择一些安 静的活动,如看书、串珠子等,使孩子的大脑皮层逐渐进入抑制状态。 卧室环境要保持安静,温度适宜,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安定幼儿的睡眠情绪,使幼儿较快入睡。此外,在幼儿快要醒来时,播放舒缓的音乐也有助于防止幼儿突然醒来而引起的不快或惊吓。对于实在不想午睡的孩子,也不必勉强,可以允许他们躺一会儿,或在非睡眠区域安静地玩。
作业3
一、概念题
1、视觉偏好法: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2、知觉整合能力: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3、感知运动图式: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 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4、客体概念: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到 某个物体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
5、“妈妈语”: 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妈妈语”。其特征是:简短的句子,具体的内容和夸张的声调和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
二、选择题:1-5CDADC 6-10BDCBA 11-12 DA
三、简答题(每题 7 分,共 42 分)
1、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
同化就是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例如8、9个月的婴儿拿到什么东西都喜欢把它放在嘴里,这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东西同化到了吸吮格式中。 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例如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
2、简述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
(1)反射练习阶段(0-1 个月):婴儿主要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外界环境。
(2)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 个月):2 个月后,婴儿开始不断地重复某些动作,形成一些简单的习惯
(3)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 个月):4 个月以后,婴儿开始有意识地重复这些动 作。婴儿的动作不仅仅只涉及自己的身体,还涉及对外界环境的影响
(4)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8—12 个月)个月以后,婴儿出现了目标指向性行为,行动的目的性更加明显,他们开始使用已知的方法来应付新的环境。但该阶段还没有新手段的发明与创造
(5)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1 周岁后,婴儿开始用“尝试错误”的方法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6)心理表征阶段(18个月—2岁):1 岁半以后,儿童获得了符号—表征能力, 他们能用符号或表象来再现不在眼前的物体和过去的事件。符号—表征能力的出现还使婴儿 延迟模仿、象征游戏和语言的发展成为可能。
3、简述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语言的发展有其生物学基础,所以,语言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一般而言,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对语言刺激最为敏感的阶段,也是语言能力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错过了这个时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基尼语言的发展说明了语言敏感期的存在。
语言的学习必须有适当的环境刺激。环境和学习对幼儿的语言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模仿和强化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语言发展还受认知发展、信息处理策略的影响。认知发展的研究表明,1、2岁的婴幼儿心理表征能力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日渐成熟,这些都是词汇的理解和掌握、语法的获得和运用的关键因素。
四、论述分析题:
1、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思维有什么特点?
(1)自我中心性:即儿童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相区分和协调。
(2)前概念性:该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词汇。词汇所代表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不能理解同一类客体中的不同个体,思维的前概念性还使儿童掌握的概念往往与具体的动作或事件相联系。
(3)泛 灵论:3-4 岁的幼儿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这使儿童的思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认为万物有情。他们主观地把自己的想象附加于客观事物。
(4)直觉思维: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他们不能 对事物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整合,因而思维具有直觉性,缺乏逻辑性。幼儿无法掌握守恒的 原因是他们缺乏可逆性。幼儿的思维缺乏可逆性。
(5)分类能力:幼儿已经表现出分类的能力。第一阶段在儿童 2-5.5岁期间。儿童可以按照物体间的关系把他们认为有关系的物体归为一类。第二个阶段在儿童5.5-7岁期间。可以根据相似性对事物进行分类,但是还不具备对事物进行等级分类的能力。直到第三阶段(7 岁以后)儿童才能在进行等级分类的 同时也了解各级分类之间的包含关系。
2、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
早期经验会影响儿童日后的智力潜能。没有人际接触或缺乏刺激都可能妨害孩子的感觉、肌肉运动、情绪、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遗传因素也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来说,智商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遗传差异是个体智力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不过,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个体智力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弗林效应有力地证明了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对儿童的智力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IQ持续下降的儿童一般都生活在贫困的环境里。贫困的环境会阻碍智力的发展,而且这种抑制效应会随时间而累积,所以,个体处于贫困环境中越久,智力测验的成绩就越差。因此,贫困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其他的家庭环境因素,比如通过玩具、游戏和阅读材料提供刺激,语言刺激I物理环境的组织;骄傲、爱和温暖;学业行为的刺激;树立榜样和鼓励儿童社会成熟;各种日常刺激的变化;避免身体惩罚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3、8 个月的拉拉饿了,妈妈还没回来,拉拉开始哭闹,爸爸就给她放了一首巴赫的钢琴曲, 拉拉安静下来,可是 3 分钟后他又开始哭闹,爸爸就换了贝多芬的《命运》,拉拉又安静 下来。请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概念解释拉拉的反应。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比如头部或眼部运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但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习惯化的过程。拉拉的爸爸在其哭闹时给她放了一首巴赫的钢琴曲,拉拉安静下来,可是 3 分钟后他又开始哭闹,这就是习惯化的过程。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刺激,婴儿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