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二物理表格归纳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二物理表格归纳专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初二物理表格归纳专题 数据归纳题的解题思路应扣住以下几点:1)明确试验目的:看到题目后肯定要明确试验目的,防止显现答非所问的错误,同时也与 本试验的相关物理规律及公式联系起来,为进一步分析数据做好预备;表格题的试验目的一般 是在试题的第一句话中就出现出来,通过认知、识记把要解决的问题跟物理基本学问相对比,运用规律思想方法中的比照法就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物理公式;2)重视解题方法:一般来说,影响一个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涉及的相关条件也不是单一的;我们必需依据题意判定出哪些因素在起作用、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运
2、用“ 掌握某一个或几个因素不变” 的方法对题目供应的或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挑选,进行横 向和纵向比较,找出规律确定因果关系,分析概括从而正确归纳出结论;在书写结论时必需注 意语言的规范性和结论的科学性、规律性;3)规范表述结论;表述结论时,应强调相关的条件和相应的因果关系;一个正确的试验结论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比较哪些数据(或表格)+在什么条件下 +试验结论;物理规律中相关的物理量之间都存在肯定的变化关系即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不是表达在表格数据排列的前后或左右,而是要 懂得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通过对缘由变化带来结果变化的分析,明确因果关系;1、(05 年中考试题) 某小组同学在 “ 讨论凸透镜
3、成像规律”的试验中, 登记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剂好试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 f1 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 u 依次进行试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楚,并将相应的像距 v 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 f 2 的凸透镜,重复上述试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 和像距 v 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已知 f 1 f 2)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f 1)试验序号 u m v m uv m 2 v u 1 / u m 1 1 / v m 11 0.200 0.200 0.0400 1.00 5.00
4、5.00 2 0.300 0.150 0.0450 0.50 3.33 6.67 3 0.500 0.125 0.0625 0.25 2.00 8.00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 f2 )试验序号 u m v m uv m 2 v u 1 / u m 1 1 / v m 14 0.200 0.300 0.0600 1.50 5.00 3.33 5 0.300 0.200 0.0600 0.67 3.33 5.00 6 0.500 0.158 0.0790 0.32 2.00 6.33 (1)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1、2 与 3(或 4、5 与 6)数据中的物距 u 与像距 v 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
5、出的初步结论是:_ ;(2)分析比较试验序号_ 数据中的物理u 与像距 v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_ ;(b)_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2、( 08 年中考试题)某小组同学在做“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试验的过程中发觉:当发光 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 L 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
6、光屏上成两次清楚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楚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讨论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试验,并将每次试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1 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2、3 或 5、6、7 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 物距 u 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 _ ;2 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 或 2、或 5、或 6 的第一和其次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 _肯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 _ ; 3连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 与凸透镜焦距f 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 _ 条件下, 移动凸透镜, 可以在光屏上得
7、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3、(08 年市调研二)小明弯曲手中的锯片,感觉到所用拉力大小与弯曲程度有关,同时他猜想,拉力大小可能仍与锯片的长度有关,于是他和同学合作进行了如图 1 所示试验,将长度不同的同种材料组成的两根锯片分别夹于厚书内,伸出的长度(简称长度)用L 表示,锯片形变量(弯曲程度)用末端量x 表示,对锯片的拉力用F 表示,其大小等于弹簧秤读数;试验数据图 1 分别如下表一、表二所示:表一:名师归纳总结 试验序号1 2 3 4 5 6 7 第 2 页,共 6 页长度 L(厘米)25 25 25 25 25 25 25 形变量 x(厘米)1 2 3 4 5 6 7 拉力 F(牛)
8、0.06 0.12 0.18 0.24 0.30 0.36 0.42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表二:试验序号8 9 10 11 12 13 14 长度 L(厘米)15 15 15 15 15 15 15 形变量 x(厘米)1 2 3 4 5 6 7 拉力 F(牛)0.09 0.18 0.27 0.36 0.45 0.54 0.63 (1) 分析表一、表二中17 组数据或 814 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_ ;(2) 分析表一、表二中试验序号_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组成的长度不同的锯片,
9、当形变量大小相同时,所用拉力随长度的减小而增大;(3) 某同学对表一、表二中的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综合分析,他运算出表一中拉力 F 与形变量 x 的比值都为 0.06 ;表二中拉力 F 与形变量 x 的比值都为 0.09 ;由此他归纳出如下结论:(a) 同种材料组成的长度相同的锯片,拉力 F 与形变量 x 的比值相同;(b) 同种材料组成的长度不同的锯片,拉力 F 与形变量 x 的比值不同;你认为该同学的(a)结论 _,(b)结论 _;(均选填“ 正确” 或“ 错误” 或“ 合理但不完整”)( 4) 综合上述结论及相关条件,假如要定义一个描述同种材料构成的锯片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的物理量 k,你认
10、为 k_;4、(08 年市调研三)某小组三位同学发觉钟摆的摇摆好像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一小球制成了单摆,讨论在摇摆角度不大的情形下,单摆来回摇摆一次所用的时间(摇摆周期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 2 所示, l 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为了减小误差,三位同学在试验中每次测量单摆摇摆30 次( 30T)的时间;丙同学在甲、乙同学试验的基础上连续试验,三位同学的试验数据分别记录在 乙、下表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单摆的摇摆规律,他们进行了适量的运算,丙、将结果记录在下表的后三列中;名师归纳总结 同学试验l (米) m(克) (度)30T (秒)l2llm第 3 页,共 6 页序号 (
11、米) 1/2 (米 克)(米 2)甲1 1.0 30 4 60 1.00 1.0 30 2 1.0 40 4 60 1.00 1.0 40 乙3 1.0 50 4 60 1.00 1.0 50 4 1.0 30 3 60 1.00 1.0 30 5 1.0 30 4 60 1.00 1.0 30 丙6 1.0 30 5 60 1.00 1.0 30 7 0.8 30 4 54 0.64 0.9 24 8 1.0 40 4 60 1.00 1.0 40 9 1.2 50 3 66 1.44 1.1 60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
12、迎下载(1)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 2 与 3,可知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摇摆角度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_(选填“ 有关”、“ 无关” );(2)分析比较试验序号4、 5 与 6,可知乙同学讨论的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_ 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 _ ;(3)分析比较试验序号7、8 与 9 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 ;(4)进一步综合分析单摆的周期与表中后三列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 论是: _ ;5、某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试验连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们将发光物体放在焦距为 f 1 的凸
13、透镜前,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剂好试验装置,进行了三次试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楚的像,并登记相应的物距u 和像距 v,测出相应像的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一所示;然后他们把同一发光物体分别放在焦距为 别记录在表二和表三中; ( f 1 f 2 f 3)f 2和 f 3 的凸透镜前,重复上述试验,并将数据分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f1)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 f2)表三(凸透镜的焦距为 f3)试验 u v h 试验 u v h 试验 u v h 序号(厘米)(厘米)(厘米)序号(厘米)(厘米)(厘米)序号(厘米)(厘米)(厘米)1 20 60 1. 8 4 20 20 0. 6 7 8 24 1.
14、 8 2 30 30 0. 6 5 30 15 0. 3 8 12 12 0. 6 3 60 20 0. 2 6 60 12 0. 12 9 24 8 0. 2 (1)分析比较试验序号 _ 数据中的像距 v 随物距 u 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2)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 与 4(或 2 与 5,或 3 与 6)数据中的物距 u 与像距 v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 _ _;(b)分析比较 _ ;6、小李和小王同学通过试验讨
15、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用弹簧测力计、一块长木板、及如干块大小和外形都相同的长方体金属块和木块做试验;金属块和木块的长、宽、高分别为 10 厘米、 3 厘米和 2 厘米,它们各自各个面的光滑程度均相同,但金属块表面较光滑,木块表面较粗糙,每块金属块和木块的重力分别为3 牛和 0.4 牛;试验时,他们用不同的放置方法把金属块(或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并用弹簧秤拉动它在长木板上沿水平方向作匀 速直线运动,试验过程及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和表三所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表一金属块放在长木板上优秀学习
16、资料欢迎下载次数放置方法接触面积(厘米)2 压力(牛)弹簧秤示数 牛)1 三块叠加平放30 29 2.7 2 二块叠加平放30 6 1.8 3 一块平放30 3 0.9 表二木块放在长木板上次数放置方法接触面积(厘米)压力(牛)弹簧秤示数(牛)4 三块叠加平放30 21.2 0.6 5 二块叠加侧放20 0.8 0.4 6 一块竖放6 0.4 0.2 表三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压力(牛)弹簧秤示数(牛)次数放置方法接触面积(厘米)7 一块平放30 0.4 0.2 8 一块侧放20 0.4 0.2 9 一块竖放6 0.4 0.2 (1)依据小李和小王的试验设计,可判定他们在讨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的关系
17、;(2)小李依据表一中的试验次数1、2、 3,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接触面积和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你认为小李的结论是);(选填“ 错误”、“ 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或“ 合理且结论完整”(3)小李和小王依据表二或表三中的试验数据分别得出初步结论:小王认为依据表二数据 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而小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你认为;(选填“ 小王” 或“ 小李”)的初步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各表中弹簧秤示数和压力的比值关系,可初步得出结论:(a);(b);7某小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弹簧测力计、钩码、沙袋等
18、器材进行试验,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表一、表二是他们在试验中测量得到的数据;名师归纳总结 试验表一:钩码试验表二:沙袋第 5 页,共 6 页质量重力质量重力序号千克 牛 序号千克 牛 1 0.1 1 5 0.2 2 2 0.2 2 6 0.4 4 3 0.3 3 7 0.6 6 4 0.4 4 8 0.8 8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1)分析表一(或表二)中的试验数据, 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_ _ ;(2)分析试验序号 _ 中的数据初步说明: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组成物体的材料无关;
19、(3)为了进一步探究,小组同学对表一、表二中的试验数据进行了适量运算,发觉了其中 的规律;(a)请给表一和表二中的最终一列设计一个恰当的项目名称,并分别填上相应的数据;(b)请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最终一列中添加的数据,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_ ;8、小明在帮爸爸用水枪喷水洗车时,发觉当水喷出速度相同而水枪倾斜角度不同或水枪倾 斜角度相同而水喷出速度不同时,水射出的水平距离是不同的,由此,他进行了以下探究,相 应的数据记录如表一、表二:表一 表二水枪与水平线夹角水射出的水平距离/m 水枪喷出速度水射出的水平距离/m 100.5 较小0.5 301.3 稍大1 451.5 较大1.5 601.3 更大2 800.5 小明通过试验,分析如下:(1)离开喷咀的水仍能在空中连续向前,这是_的缘故;(2)分析比较表一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初步得出结论是:当水喷出速度肯定时,_ (3)分析比较表二的数据及观看到的现象,初步得出结论是: 在水枪与水平线夹角肯定时,_ (4)依据表一的结论,举出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_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