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江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地球的圈层结构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江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地球的圈层结构 .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XX年江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地球的圈层结构主备人:江红光审核:江苏省丰县顺河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一、考试说明有的放矢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宇宙中的地球(4)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二、考点知识梳理(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将地球内部由内向外分为、,三部分。1、地震波: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特点:传播速度随着而变化。分类: (1)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2)横波( S波)传播速度较,只能通过传播。2、不连续面:概念: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
2、发生变化的面。分类: (1)莫霍界面:地面以下千米处,该界面以下,纵波(P波)和横波( S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2) 古登堡界面:地下千米处,在这里纵波(P波) 的传播速度,横波( S波)的传播速度表 1地球各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列表分析、对比:地球内部圈层构造不连续界面(圈层界线)深度(千米)地震波的速度变化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壳(莫霍界面)17 900 2900 5150 (纵波和横波速度加快)(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消失)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地幔上地幔上部由岩石组成,密度较大,有软流层下地幔地核外核(古登堡界面)外核可能为液态,内核可能是固态内核4、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层以上) ,由坚
3、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有:、。 1 大气圈:由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但不规则的圈层。 3 生物圈:地球表层及其的总称,占有的底部、的全部和的上部。【归纳总结】图解地球的圈层结构三、感悟经典高考真题体验四、备战高考迈向成功(2009江苏南通 ) 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 13 题。
4、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双选)( ) A为大气平流层 B 为岩石圈C为软流层 D为下地幔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双选)( ) A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圈层物质由铁镁硅酸盐类组成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3下列有关各圈层对人类影响的表现,判断正确的是( 双选) ( ) A层适于高空飞行B人类开发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层C层是地下水主要贮存区D人类开发铁矿主要在层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46 题。4. 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 A. 纵波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5. 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 ) A.5千米处
5、B.17千米处 C.33 千米处 D.2 900 千米处6. 在莫霍界面以下 ( ) A.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 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 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7.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底储有石油的是 ( ) A. B. C. D.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
6、89 题。8. 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 A. 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 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9.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 千米为 ( ) A. 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 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 亿千瓦的 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 2 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 1012 题。10. 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 A.
7、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11. 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 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12. 对浅层地能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 A. 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 B. 浅层地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 C. 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D.浅层地能虽可开发, 但由于技术要求高, 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 还未开发利用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1316 题。13. 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14. 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8、D.地壳15. 在景观图中, 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16.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17.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
9、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 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波,其判断依据是。(2) 图中 F 处,地震波 A完全,地震波 B 速度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 F 面以上的 E物质状态为态,以下的 G物质状态为态。(3)C 层主要由组成。G层叫,H层叫。地球的岩石圈是指和。18.(2009 成都期考 )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9 分) (1) 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2) 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3)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和;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之中;生物圈占有圈的底部、圈的全
10、部和圈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相互,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4) 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5) 如果 A地发生地震,试比较B、C两地所测得的纵波波速的大小,并说明在全球范围内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参考答案三、感悟经典高考真题体验四、备战高考迈向成功1.AC 2.BC 3.AB 解析图中为大气平流层,为地壳,为软流层,为外核,为内核。平流层 ( 层)
11、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外核( 层 ) 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 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适于高空飞行; 地壳是目前人类开发矿产资源的主要圈层。 4.B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类型、特征及应用。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 km s1之间,速度较慢,为横波。5.A 解析:此波速度在5 千米深处突然变大,说明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5 千米深处。6.A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及地球圈层的划分。莫霍界面约在地面下平均33 千米处( 指大陆部分 ) ,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在此界面下,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7.A 解析: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横波不能在液态中传播
12、,故A正确。 8.C 9.C 解析:结合等值线分布可知,数值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由地球内部圈层知识可知,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 10.A 解析:浅层地能主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深度范围内。 11.A 解析:浅层地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 12.B 解析:浅层地能属可再生能源,目前在某些地区已得以开发利用。 13.C 14.B 15.C 16.B 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 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
13、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17.(1)横纵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 (2) 消失突然下降固液 (3) 各类岩石外核内核地壳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部分) 解析: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注意左侧的深度) ,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 快者为纵波。 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状况的变化。 右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图作出的判读结果。 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 千米处
14、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 D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在2 900 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面。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 面以下物质非固态。再根据纵波通过F面以下时的波速( 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 ,说明 F 面以下物质非气态。那么,既然非固态,又非气态,就只能是液态 ( 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态) 。 18.(1)略(2)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 氮氧循环运动大气水岩石联系制约(4) 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 平均达 33 千米, 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 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几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
15、5)C 点测得的纵波速度大于B地测得的纵波速度。过A点做地核切线并延长与地面相交的点所组成的圆周内的区域。解析 : 此图明显地表示莫霍界面之上的地壳及大气圈、水圈;结合对各圈层的了解,可填出它们的特点, 其中的地壳厚度不均,从图中也可看出,这是由于大陆地壳往往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 而大洋地壳常只有硅镁层所造成的结果。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横波主要在地壳、地幔中传播,不能在地核中传播。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