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对比阅读精选一、阅读文言文,回答疑题;11 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就千转不穷,猿就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 与朱元思书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0以下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
2、组是 3 分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 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 分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_ 12【甲】 文中具体描写高峰“ 入” 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 _ ;2 分 13【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_ 10. B11. 1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
3、 山谷, 就留恋忘返; 2自从 南朝的 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观赏这种秀丽景色的人了;12. 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13. 要点:宠爱自然,寓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二、 达州中考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疑题;13 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如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
4、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 射者中, 弈者胜, 觥筹交叉, 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树
5、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 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行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由于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 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 丰乐亭记 【注释】此:指滁州;掇:拾取,实行;上:皇上;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
6、州知州;9. 以下加点的词语说明不正确的哪一项 2 分 A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 横” 梗塞,不顺 B夫不能以游堕 事堕:坏,耽搁 C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思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D乐其地僻而事简 乐:宠爱 10以下加点的词语说明相同的哪一项 2 分 A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掇幽芳而荫乔木 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为坛而盟,祭以 尉首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11以下表述不符合文意的哪一项
7、2 分 A甲文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由近及远地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山水画面;B滁人生太平之世,享山川风俗之美,安丰年之乐,这是“ 丰乐亭” 得名的缘由;C甲乙两篇游记散文,均采纳了描写、抒情、谈论的表达方式;D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达了作者“ 与民共乐” 的高尚情怀;1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_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_ 13拓展探究;甲乙两文同为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作者仕途受挫,犹能心系百姓,名师归纳总结 造福一方; 你从其生活态度中获得了什么教益?请结合文章内容、链接材料和自身实第 4 页,共 30 页际谈谈你的看法;3 分
8、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链接材料】二十岁时他们都在干什么?习近平:和上万知青在农村干活;奥巴马:因多种族背景自卑而酗酒抽烟解烦;普京:舍弃练柔道决心考高校;爱因斯坦:找不到工作做家教谋生;马云:三次高考后勉强被杭州师院录用;莫言:棉花加工厂暂时工;_ _ _ 二、 9. C10. B11. A12. 1醉了能和他们一起欢快,酒醒后能用文章表述这种欢快的,是太守啊;2于是每天和滁州人 一道 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声;13. 作者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懈追求的职业操守难能珍贵;习近平、奥巴马等名人,也曾
9、经受过迷茫、 困窘与坎坷, 但都凭借一往无前的热忱与士气,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发扬乐观向上的精神,不惧挫折,不畏困难,积极进取;【乙文参考译文】我来到这里, 宠爱它地方偏僻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 低首听泉;春天采摘暗香的鲜花, 夏天在茂盛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就无一不令人宠爱;那时 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
10、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而兴奋,愿意与我同游;于是依据这里的山脉河流,表达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快,是由于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快,这是刺史职责范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 这篇文章 来为这座亭子命名;三、 徐州中考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如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佁 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坐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乙】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行以溉灌;又峻急多
11、坻石,大舟不行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就虽辱而愚之,可也; 溪虽莫利于世, 而善鉴万类, 清莹秀澈, 锵鸣金石, 能使愚者喜笑眷慕, 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就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13说明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凄神寒骨 2 而适类于余 3而善鉴万类 4 乐而不能去也 14文中以下
12、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哪一项 A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B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 面山而居C于是作八愚诗属予作文以记之D寂寥而莫我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_ 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_ _ 3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_ _ 16下面分析不恰当的哪一项 A因小石潭“ 其境过清,不行久居” ,作者“ 乃记之而去” ;“ 以愚辞歌愚溪,就 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作者在空寂中达到了忘我的境域;B“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如空游无所依” 侧面衬托潭水清亮;“ 溪虽莫利于世,而 善鉴万类,清
13、莹秀澈,锵鸣金石” 就从正面直接写愚溪的清亮见底,光滑如玉;C“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连用两个比如,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潭源流的曲折曲折;“ 不行以溉灌” “ 大舟不行入也” “ 蛟龙不屑” “ 不能兴云雨” “ 无以利世”连用 五个否定词,交代了作者以“ 愚溪” 命名的缘由;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D“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悲伤与凄凉;就表现了作者对愚溪的厌恶之情;“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三、 13. 1使 凄凉 2像、似乎 3善于、善于 4离开、
14、离去14. C15. 1鱼儿 呆呆的一动不动,突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灵敏;2溪岸的外形像16. 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在哪里 ;3愚溪的河道 幽暗狭窄,蛟龙对它不屑一顾,不能在此兴风弄雨,愚溪 它没有利于世人的地方;D 【乙文参考译文】水是聪慧人所宠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所辱没,这是为什么呢?由于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浇灌;又险峻湍急,有许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射万物, 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
15、,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爱恋喜欢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 也仍能稍用文章来劝慰自己,洗涤各种事物,囊括各样外形,而无所避忌;我用愚笨的言辞唱歌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 融入玄虚清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明白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四、名师归纳总结 【甲】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第 8 页,共 30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
16、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就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就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就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田氏 祖 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 天之于民厚矣! 殖五谷, 生鱼鸟, 以为之用; ” 众客和之如响 ;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 进曰:“ 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 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 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 读音 ru ,吸血昆虫 囋读音 z n,叮咬 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选自
17、诸子集成列子 说符 【注释】田氏:齐国姓田的 贵族 ;祖:祭奠 天地鬼神 之义;响:回响,回声;类:种类;物类;迭:交替地,轮番地;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本:原来,原本;15说明加点的实词;名师归纳总结 1增其旧制 相 为 而 生 之;第 9 页,共 30 页2或异二者之为 3众客和之如响 4中坐有献鱼雁者 16选出以下语句中“ 于” 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天之于民厚矣C齐田氏祖于庭D预于次17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类 无 贵 贱 徒 以 大 小 智 力 而 相 制 迭 相 食,非-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18、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8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庙堂之高就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就忧其君;_ _ 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_ _ 19【甲】 文段抒写了范仲淹_ 的报国情怀 用原文中语句填写 ;【乙】文中鲍氏之子的珍贵品质是 _ ;四、 15. 1规模 2不同,不同于 3应和,同意 4同“ 座” ,座位16. B17. 类无贵贱 /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 /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18. 1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主担忧;2 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莫非是上天原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吗?1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敢于
19、向权威提出不同看法【乙文参考译文】齐国贵族田氏, 一次在庭院里祭奠天地鬼神;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田氏看了感叹地说:祭礼完毕, 应邀参与宴饮的来宾竟有上千“ 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衍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 赴宴的众来宾随声附和,一样赞同;这时,参与在末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 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是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的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以聪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猎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名师归纳总结 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莫非能说上天生出
20、人类是为了让第 10 页,共 30 页蚊子吸,让虎狼吃的吗?”-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五、 钦州中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疑题;12 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如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 垂崖;叠石为磴 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
21、自此始;循 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 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 ,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名师归纳总结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第 11 页,共 30 页【注释】控:连接;磴d ng:山道的石阶;循:顺着、沿着;淙:形容水流淌的声音;山门:寺院;16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哪一项 2 分 A下见小潭自高淙下B潭中鱼可百许 头不能容十许人C心乐之山之胜盖自此始D佁然不动然前瞰涧水17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哪一项 2 分 A卷石 /底以出B皆如空游 /无所依C登百丈山 /
22、三里许D其声 /溅溅然-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8对【甲】【乙】两文的懂得和分析不正确的哪一项 2 分 A【甲】文语言凝练,用“ 蒙” “ 络” “ 摇” “ 缀” 四个字就描画了树木、茎蔓的 种种姿势;B【乙】文详写了百丈山上的石磴和小涧,而略写了山门处的景致,这样的支配详 略得当;C【甲】【乙】两文都属于山水游记,都依据游玩的先后次序来描写景物,寓情于景;D【甲】文描写潭水的清亮,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的角度来突出涧水的清亮;19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3、;似与游者相乐;【乙】文就从正面描写_ 2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_ 五、 16. B17. A18. B19. 1鱼儿 突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灵敏,似乎跟游玩的人逗乐;2 涧边都长满青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即使在盛夏正午最酷热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乙文参考译文】名师归纳总结 登上百丈山三里来路,向右边俯视,是又深又险的山沟,路的左边靠着陡峭的山崖,路第 12 页,共 30 页面是垒起来的石磴,上了十几个台阶才走过了这段险区;百丈山的胜景,从这里开头了;顺着石磴往东走, 遇到一条小涧; 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涧边都长满了苍青色的藤条和古老- - - - - - -精选
24、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的树木,即使在盛夏的正午,也没有一点热气;涧水全清亮见底,从高处流下来,发出“溅溅” 的声响;走过石桥,沿着两旁都是山崖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登上去,遇到了一座寺院的大门;有三间小房子,连十来个人也容纳不下来,但是前面可以俯视涧水;大门的后面临着石池,风从两旁的山峡间吹来,成天不断;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疑题;16 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味道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
25、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如神人;余就 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盖余之勤且艰如此;【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 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 辄以水沃面; 往往馕 zh n 粥不继,日昃 z 太阳偏西 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师归纳总结 11说明下面加点的词;4 分 宋明臣言行录 第 13 页,共 30 页1晨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 3再适长山朱氏 4往往馕粥不充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
26、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余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_ _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_ _ 13【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 分 【甲】文: _ 【乙】文: _ 1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2 分 _ _ 15【甲】【乙】两文告知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熟悉;4 分 _ _ _ 六、 11. 1热水 2腰佩,腰用作动词 3到、往 4够、充分12. 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仰慕的意思;2有时夜里疲惫了,就用水洗洗脸;13. 甲
27、文:“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味道之享;” 或“ 余就缊袍敝衣处其间;” 乙文:往 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名师归纳总结 14. 相同点:都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不同点:甲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宋濂用第 14 页,共 30 页精神上的富足战胜物质上的贫困;乙文只是正面描写范仲淹的一天活动来表现他的-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刻苦;15. 学习条件的好坏, 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打算性的; 促使学习胜利的关键,是长期坚持“ 勤且艰” ,用心致志; 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
28、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乙文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 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辞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仔细读书;五年中,竟然未曾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于是就用水浇在脸上;范仲淹 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上,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经常自己讲道:“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七、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节选自五柳
29、先生传 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得意,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就大适 融然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就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 不具,每朋酒之会,就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注释】大司马:官名;祖:祖父;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适:满意;融然:和悦的样子;畜:通“ 蓄” ;徽:系琴弦的绳子,琴弦音位的标志;名师归纳总结 1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哪一项 第 15 页,共 30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
30、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 B造饮辄尽 往,到 C潜亦无所辞焉 告别 D亦雅咏不辍停止 1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期在必醉陈太丘与友期B博学善属文忠之属也C或置酒而招之 前人之述备矣D而畜素琴一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17以下对【甲】 【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哪一项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藐视;乙文从人物的 姓氏、门第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点;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 闲静少言,不慕 荣利” ,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 颖脱不羁,任真得意” ;C【甲】【乙】两文在写法
31、上有相像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画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D【甲】文字里行间显露出对五柳先生的确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就以“ 为乡邻之所 贵” 道出人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18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_ _ _ 19【乙】文中,陶渊明“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 ,并自称“ 但识琴中 趣,何劳弦上声” ;你认为陶渊明的“ 琴中趣” 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乐趣?_ 七、 15. C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3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
32、精思16. D17. D18. 示例:宠爱读书,只求领悟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说明上过分追究;每逢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悟,就兴奋得忘了吃饭;19. 示例:潇洒不羁,闲适得意;意思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陶潜,字元亮,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经做过 武昌太守,陶潜年轻时就志趣高尚,才识渊博善写文章,性格潇洒不拘谨,依自己的真性做事,被乡里邻居看重;有亲朋好友的喜事或有相识相知的人带着酒菜去看他,陶潜也不会假意推辞;每逢酒醉, 那种很兴奋的样子和四周的饮酒气氛极为融洽;陶潜平日里脸上 不显喜怒之色,只是遇到有酒的时候就喝 一喝了就兴奋 ,有的时候没有酒 喝,也会 兴奋地 不停地咏词做赋;他的 本
33、性不解音律, 却保藏着一张朴实的七弦琴,琴面上没有音位的标志,在知趣相投的好友们一起喝酒时, 他会边抚弄琴弦边唱,发出何种声音呢! ”八、 南充中考 仍会 说:“ 只要懂得琴中所发的志趣,又何必在乎琴弦上【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就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就日退;独学无友,就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就习染而不自名师归纳总结 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第 17 页,共 30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庶几可得十之五六;如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就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 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