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合肥市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合肥市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 .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合肥市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 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 +”行动实施方案(皖政 2015127 号) ,深入推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顺应国际“互联网+”发展趋势,按照统筹推进、融合创新、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思路,加快推进
2、“互联网 +”行动,以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软件名城、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等为抓手,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培育发展“互联网+”产业新业态,完善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激发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为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为加快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25 页 - - - - - - - - - (二)发展目标
3、到 2020 年,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互联网 +”新经济形态发展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建成全国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有较大影响力的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高地。1.产业支撑基础不断完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基础有效巩固加强, 应用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形成较为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2.转型升级发展持续加快。互联网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 基于互联网的实体经济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互联
4、网在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不断涌现,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普惠金融等快速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3.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互联网对公共服务的支撑作用大幅增强,建成一批智慧民生服务、 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平台和创新示范点,基于互联网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交通出行、休闲旅游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平优质、便捷高效、多方协作、上下联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25 页 - - - - - -
5、 - - - 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新模式基本建立。4.创新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互联网 +”行动相关标准规范、信用体系、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健全,促进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形成互联网融合创新的浓厚氛围。二、重点行动(一) “互联网 +”创业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依托合肥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完善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资本和金融、制度和政策等四大创新体系,促进“互联网+”相关创新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探索创业创新新模式。到2020 年,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新型创业创新载体,各县(市)区、开发
6、区实现创业创新载体全覆盖。1.完善创业创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化合作,在互联网、物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布局建设若干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推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构建一批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积极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 创新工场等新型模式,为广大创业创新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网络、社交和资源共享空间。支持面向不同群体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25 页 - - - - - - - -
7、 - 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积极引进国内外领军企业在肥设立国际化创业创新服务机构,吸引集聚国际“互联网+”创新资源,推进我市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市经信委牵头,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金融办、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2.拓展创业创新服务。推动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面向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行业公共技术互联网云服务,鼓励向创业者提供“云计算” 、 “云存储”、 “云搜索”等个性化服务。结合“工业云”平台建设,搭建全市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形成“1+13+X ”网络化空间布局,为创业群体提供政策指导、行政服务、交流培训、创业融资等综合服务,实现创新
8、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建立健全科研设施、仪器设备、大数据应用和科技文献等资源向企业和创客群体开放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共享。推动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产权交易所等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加快完善多层次技术交易市场体系,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市经信委牵头,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3.培育创业创新生态。充分发挥我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功能,推动“互联网+”相关行业的跨区域、跨领域协同创新。大力支持智能制造、服务、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研发设计与集成、个性化定制、产业链管理、品牌经营等创新活动,促
9、进形成产业高端发展新模式。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融资等环节的广泛应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25 页 - - - - - - - - - 促进车联网、智慧健康、在线教育、大数据等新业态培育和发展。(市发改委牵头, 市经信委、 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二) “互联网 +”先进制造加快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全
10、流程互联网化转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0 年,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得到普及, 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智能生产,两化融合总指数达到 90 以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0%,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达到60%;建成 100 家左右智能工厂,培育30家左右规模化个性定制示范企业、30 家左右网络化协同制造示范企业、5 家左右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1.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新模式,鼓励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推进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全流程互联网化转型,培育新型生产方式,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
11、络化、智能化水平。围绕家电、汽车、电子信息、 工程机械、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突破,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围绕机器人、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行业,积极推动工业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制造标志性产品。 (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25 页 - - - - - - - - - 技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2.加快推广网络协同
12、制造。支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包研发设计、个性化定制服务、 全流程创新等协同制造新模式, 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等要素集聚与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重点在机器人、智能家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终端等行业发展网络协同设计技术, 建设产业技术协同研发平台, 实施汽车柔性制造、家电个性化定制等重大项目, 开展规模化个性定制示范工程和网络化协同制造示范工程。 (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负责)3.加快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积极引导智能制造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重点在智能语音、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制
13、造业服务化转型试点,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监测维护、应急处置、远程升级等在线增值服务。加快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平台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开放共享的新型产业服务组织和服务模式,推动我市制造业由产品制造向“制造+服务”升级。 (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三) “互联网 +”人工智能积极支持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决策控制、新型人机交互等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加速发展,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14、页,共 25 页 - - - - - - - - - 力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生产、文化教育、家居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 推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化、 体系化、生态化发展。到 2020 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产业基地。1.推进智能语音产业发展。鼓励智能语音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大力支持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类人智能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智能语音技术在家电、教育、汽车电子、医疗、家庭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加快完善从核心技术研发、终端产品研制到技术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依托中国(合肥)国际智能语音
15、产业园, 加快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声谷”。 (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2.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加速推动我市机器人产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等技术在机器人领域深入应用,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高附加值的优势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有效占领细分行业市场。加快推进机器人成熟技术产品产业化进程,培育发展教育、娱乐、医疗、餐饮等服务机器人, 安防巡检等特种机器人产业集群; 以汽车、家电、电子信息等行业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带动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逐步壮大工业机器人
16、产业集群,全面加快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建设。(市发改委牵头,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25 页 - - - - - - - - - 3.推进智能终端产业发展。鼓励智能终端企业面向工业、商业、医疗、健康、文化、教育、人身安全等领域,与芯片、软件等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创新, 发展多品种兼容和互联互控的智能终端产品,丰富应用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促进服务模式和供给模式创新,加快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集
17、聚发展基地。支持汽车企业发展集成新能源、智能语音、车路协同、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技术, 促进车联网产业发展。支持互联网、 人工智能技术与家居产业融合,提升从研发到售后的产品全周期竞争力。 支持新型可穿戴智能终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 (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四) “互联网 +”现代农业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业新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20 年,信息进村入户试点覆盖到所有县(市)区,建设100 个以上智慧农业示范点。1.推进农村信
18、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整合全市涉农信息资源,构建集生产经营、灾害预警、在线咨询、质量安全追溯、市场波动预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农民提供政策、科技、市场、保险等生产信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25 页 - - - - - - - - - 息服务,培育互联网引领的休闲农庄、 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19、、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2.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 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大力支持智能节水灌溉、农机定位耕种、疫情自动诊断、 环境感知监测等智慧农业工程,抓好条件成熟区域的农村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合肥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农副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溯源信息透明化。(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五) “互联网 +”智慧能源加快互联网技术在能源生产、能源供应和能源消费等领域的应用,优化
20、能源结构,提升利用效率,构建智慧能源体系。到2020年,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明显改善, 能源智能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能源互联网产业体系基本建立。1.加强分布式能源建设。开展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创新电力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和新业态。积极发展光伏系统集成和服务,推广分布式光伏电站应用示范工程,创新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模式。建设能源信息监测系统, 实现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智能管理。 (市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25 页 - - - - - - - - -
21、 发改委牵头,市城乡建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供电公司、市燃气公司、市热电公司等配合)2.推进智慧能源建设。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能源生产调度信息公共平台,为能源生产监测、管理和调度提供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加强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对接和产业协作,增强对新能源利用方式的承载和适应能力, 实现多能源协调互补。 鼓励能源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故障在线判断和预测性维护, 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推广智能采集控制技术与产品应用,鼓励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能源管理APP ,实现用能智能控制和能源消费智能化管理,推进智慧能源小区试点。(市发改委牵头,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22、、市国资委、市供电公司等配合)3.打造能源消费新模式。探索多样化的市场化交易模式,健全交易规则和工作机制,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协调匹配,实时发布能源供应和消费信息, 发展用户端能源共享经济和能源自由交易。进一步加强能源生产和消费协调匹配, 推广新能源汽车、 轨道交通等电能替代技术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市发改委牵头,市经信委、市城乡建委、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供电公司等配合)(六) “互联网 +”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积极推动商业模式与技术模式创新,加快应用领域拓展, 支持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 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电子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23、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25 页 - - - - - - - - - 务发展新格局。到2020 年,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例达80%以上,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综合性平台和龙头企业。1.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大力推进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依托安徽 (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合肥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空港经济示范区等区域,重点推动跨境电子商务 B2B出口业务,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业务,构建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
24、商信用、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等六大体系,搭建线上“单一窗口”和线下“综合园区”两个平台,加快建设国际快件处理中心, 提升合肥国际邮件互换局处理能力,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 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区和产业示范区。(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邮政管理局、市质监局、市国税局、合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肥海关、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2.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和鼓励建立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积极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推动农产品流通及产销模式创新,培育一批扎根农村的电子商务企业,促进我市农村电子商务质量品牌建设。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
25、和邮政、快递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乡村旅游、农业体验、生态休闲等领域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以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市商务局牵头,市农委、市发改委、市工商局、市邮政管理局、 市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25 页 - - - - - - - - - 3.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鼓励深入挖掘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资源,提升精准营销能力, 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鼓励利用移动社交、新媒
26、体等新渠道,发展社交电商、 “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推动实体店转型升级,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引导我市电子商务业态和功能聚集,推动电子商务产业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健全电子商务平台质量安全监督体系,推动建设电子商务售后服务质量检测云平台,积极探索电子商务销售和监管模式创新,提升消费安全感和满意度。 (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国税局、 市地税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七) “互联网 +”高效物流深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结合高技术服务产业战新基地建设, 推动现代物流业集聚发展, 大幅提高物流效率效益,
27、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到2020 年,基本建成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仓储系统智能高效、 配送体系智慧便捷、 成本大幅下降的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1.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发挥互联网信息集聚优势,鼓励企业、园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整合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信息资源,建设面向社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 引导物流活动数据化标准化, 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2 页,共 25 页 - - - - -
28、- - - - (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2.建设智能仓储系统。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二维码、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技术, 鼓励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 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市商务局牵头,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3.完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大力推动货运车联网,实现快递物流园区、仓储设施、配送网点、配送车辆等信息无缝对接,提高快递物流配送效率。鼓励发展智能快件箱、冷链储藏柜、代收服务点等新型社区化寄递模式。 支持制造企
29、业依托快递网络开展分销配送业务,促进快递网络建设与大型制造企业空间布局的有效衔接,推进农村快递配送网点建设,加快完善我市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市商务局牵头,市经信委、 市发改委、市交通局、 市邮政管理局, 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八) “互联网 +”便捷交通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服务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智慧交通服务。到 2020 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公众出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和交通运输感知体系,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30、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3 页,共 25 页 - - - - - - - - - 1.推进智能交通建设。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路网的交通运输信息互联互通,推广车联网、船联网等智能化技术应用,形成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感知体系。 利用大数据平台挖掘分析公众出行需求、枢纽客流规模、 城区道路拥堵等交通信息, 为优化交通运输设施规划与建设、安全运行控制、交通运输管理决策提供支撑。进一步优化智能终端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布局与应用,规范完善公交智能调度、 出租车管理、网上约车等网络平台应用。发展实时交通信息查询、精确路径导航、交通智能疏导、 道路快速救援等智能交通服务。建立全市
31、统一的充电桩使用管理智能化系统,实现对全市充电桩规划建设、 运营情况的实时监控,带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城乡建委、市科技局等配合)2.提升交通服务品质。加强交通服务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实时路况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网上购票、智能停车等便捷化、 个性化公共交通服务, 探索发展智能公共自行车出行服务,打造智慧高效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推广高速公路ETC系统、公共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 电子客票和电子检票,提升交通支付智能化水平。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交通行政许可办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安全应急处置等交通监管新模式向基层乡镇延伸。(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
32、、市公安局、市规划局等配合)(九) “互联网 +”健康医疗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4 页,共 25 页 - - - - - - - - - 结合健康合肥建设, 建立和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和健康养老产业,为城乡居民提供高效化、便捷化、智能化的医疗保障与服务。到2020 年,基本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惠及民生的“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普遍开展,初步形成覆盖城乡、医养融合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1.建设智慧医疗平台。完善市县两级卫生
33、信息平台,健全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等基础数据库,推进全市“医疗云”、“健康云”等医疗健康大数据建设, 实现全市医疗卫生信息互通共享。积极发展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查询等便捷医疗服务。推进市互联网医院建设, 探索移动医疗 APP应用,加快普及居民健康卡惠民应用。推进市级医院集成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医院。推进社区医疗卫生综合平台建设和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打造一批一站式医疗卫生便民服务示范点。(市卫计委牵头,市人社局、市发改委、 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2.拓展远程医诊服务。加快建设市级远程医疗信息平台,推进市属各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
34、机构、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健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机制。向下延伸至乡镇、社区远程医疗终端,向上与省级远程医学中心对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享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提供远程诊断、 远程监护、远程咨询等个性化远程医疗服务。 (市卫计委牵头,市人社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5 页,共 25 页 - - - - - - - - - 3.促进智慧养老发展。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加快环巢湖
35、医养结合等服务区建设, 建立健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构建覆盖城乡社区的养老服务信息化网络,实现养老信息与医疗信息互通。推广运用智能穿戴设备、 无线射频等物联网技术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完善智能呼叫、远程诊断、预测预警系统, 建设基层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紧急救助、健康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提高智慧养老服务水平。 (市卫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十) “互联网 +”在线教育推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型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资源聚合、开放、共享,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到2020 年,实
36、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面覆盖市内各级各类学校, 依法向社会开放共享, 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1.推进教育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市级数字教育云平台建设,健全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共建机制,推进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校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教育资源数据库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依托市教育云平台,建设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 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智力服务和支持。依托市现代职教集团建设职业教育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实现地方、企业、研究机构与职业院校互联互通、互融共享。鼓励企业和社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37、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6 页,共 25 页 - - - - - - - - - 会机构参与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研发,提供开放式在线课程, 丰富在线教育产品。加快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推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从传统服务模式向现代化数字模式转变。(市教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文广新局等配合)2.推广在线教育新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改革教育模式、创新学习方式,基于“云平台+优质资源库 +移动应用”等网络平台,探索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移动教育等网络化新型教育模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拓展网络教学空间, 促
38、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分类整合、 按需推送,面向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开放式在线课程,支持学生个性化成长、员工专业化培训和市民的终身教育,完善在线教育服务体系。 加快向农村教学点推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切实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市教育局牵头,市人社局、市发改委等配合)3.加快智慧校园建设。 构建“教育云平台、 智慧校园、 智慧课堂”三位一体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对教育决策、教学管理、入学招考、生源流动、毕业就业等状况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提供保障。通过智慧校园建设,促进教学、管理、保障等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为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评价提供数据依据和决策支撑。推广智
39、能身份识别、位置感应、全景监控、远程视频、无线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于校园师生管理、教学管理和安全管理,对接公安、教育等部门,建立报警联动机制,打造平安校园。(市教育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人社局等配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7 页,共 25 页 - - - - - - - - - (十一)“互联网 +”智慧旅游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旅游领域的深度应用,优化旅游服务, 丰富旅游产品,打造智慧景区,培育在线旅游新业态。到2020 年,建成满足多样化需求、具有合肥特
40、色的智慧旅游目的地,旅游管理智能化、服务优质化、消费便捷化水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1.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综合性旅游在线服务平台,推进与交通、商务、文化、海关、航空、铁路等领域信息互联互通,构建线上联动机制, 提供线路规划、信息查询和个性服务推送, 实现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停车、门票购买等全流程服务。加强大数据挖掘应用,规范旅游秩序, 优化旅游服务, 促进旅游消费, 加强市管监管,提升我市旅游行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市旅游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等配合)2.打造智慧旅游景区。 开展智慧景区试点示范, 完善云闸机系统、自动售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停车
41、场等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实现自动售票、智能导游、自助讲解、智能停车、安全管理、电子商务等综合服务,推行游客实时动态评价机制,大幅提升景区智能化管理水平。(市旅游局牵头,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规划局等配合)3.培育在线旅游新业态。进一步加强在线旅游资源开发,创新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8 页,共 25 页 - - - - - - - - - 线旅游服务模式,引导旅游企业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旅游、休闲、美食、购物、运动、健康
42、等关联产业,推动旅游业跨界融合,延伸在线旅游产业链。促进旅游在线平台和传统旅行社、酒店、餐饮、景区文化等细分市场的多维度融合,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支持旅游创新平台、创客空间、创新基地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创建一批“互联网 +”旅游创客基地和创客示范项目。 (市旅游局牵头,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等配合)(十二)“互联网 +”普惠金融大力引进培育互联网金融企业, 加快传统金融机构核心业务互联网化,构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产业体系、扶持政策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到2020 年,形成业态丰富、布局完善、充满活力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建立较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
43、机制, 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互联网金融品牌。1.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云计算技术提供商等建设具有网上支付、保险、融资和创投等多种功能的金融服务云平台。 鼓励互联网与银行、 证券、保险、基金的融合创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和个体创业者的投融资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鼓励发展与互联网金融配套的技术装备业和服务外包业。鼓励金融机构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金融产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44、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9 页,共 25 页 - - - - - - - - - 和服务创新,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市金融办牵头,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等配合)2.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加强对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支付、互联网保险等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提升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维护公平竞争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严守政策红线,依法合规经营,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牵头,市金融办、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配合
45、)3.推动互联网金融集聚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探索发展互联网金融小镇、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互联网金融社区、股权众筹服务区等,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促进互联网金融与高端制造、电子商务等产业链深度融合。(市金融办牵头,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等配合)(十三)“互联网 +”公共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便捷优势,推动公共服务信息融合、开放、共享,创新政府服务模式,为公众提供优质、规范、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到 2020年,实现互联网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基本建成“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1.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建设市级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加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46、-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0 页,共 25 页 - - - - - - - - - 强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政务APP等综合应用,促进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向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信息发布和互动回应时效,依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打造阳光透明政府。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完善网络化服务、集中式处理、一站式办结,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 线上与线下服务紧密结合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推动电子政务平台与热线系统融合, 加速政务服务向移动端转移, 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市发改委牵头,市政务服务中心等
47、配合)2.优化社会保障服务。建设政府主导、社会积累的公共服务云平台,促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提升就业创业、人才服务、劳务保障、职业培训等公共服务水平,打造精准、高效、规范的社会保障新模式。拓展社会保障卡承载业务范围,促进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财政补贴、政府公共事业等功能,基本实现“一卡通” 。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 (市人社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房产局等配合)3.完善绿色生态监测。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完善全市环境要素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利用大数据、智慧地图等技术,优
48、化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巢湖水环境质量、 区域污染物排放、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等在线监测及信息公开,通过互联网实现面向公众的在线查询和定制推送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搭建城市废弃物回收平台,推广全程量化监控的物联网管理模式,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 (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1 页,共 25 页 - - - - - - - - - 市经信委、市城管局、市国土局、市水务局等配合)(十四)“互联网 +”城市管理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统揽, 健全完善公共
49、安全体系,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城市管理水平。到2020年,逐步建成管理精细、环境宜居、安定有序的平安合肥、智慧合肥。1.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加快布局城市传感网络系统,加大重点区域的智能感应、环境感知、 远程监控等安防监控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全时监控管理。 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依法整合公安、交通、城管、社区等各类视频资源,建立共享应用机制,促进点位互补、网络互联、平台互通。结合大数据建设, 汇聚融合涉及公共安全的视频监控、无线频谱、重点防护目标、应急处置力量、医疗卫生资源、应急避难场所等海量业务数据,建设集监测预警
50、、应急决策、指挥调度、监督实施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大幅提升公共安全综合效能。加快推进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各类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立指挥灵敏、 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 全面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效率和水平。(市公安局牵头,市城乡建委、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城管局、市应急办等配合)2.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推进数字城管二期建设工作,推动数字城管系统与公安、环保、建设等部门监控系统的融合对接,建设集信息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2 页,共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