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古建修缮不可重商务标轻技术标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古建修缮不可重商务标轻技术标 .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建修缮不可重商务标轻技术标(发文时间: 2010-03-09 阅读次数: 2835)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的文物古建筑保护维修,经历了从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或产权单位委托事业性质的古建筑专业队伍进行修缮的模式,到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引入市场竞争,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的企业竞争机制的变革。实践证明,对于文物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当前这种机制值得思考。上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从故宫等单位退休的老技术人员、老匠师发挥余热,在北京市相关部门的推动下,相继成立了以他们为主要技术骨干的古建筑修建企业。北京的古建修建队伍很快从两三家发展成四五十家,形成了市场竞争的态势。当
2、时,全国其他省市也是同样的情况。从那时起, 我国的文物古建筑修缮保护体制就从1980 年前的“事业模式”,逐步转化为市场竞争的“企业模式”。“企业模式”的形成和竞争机制的引入,虽然使文物古建筑的修缮搞得“轰轰烈烈”,但也造成了很多困惑,暴露出各种各样的弊端。笔者从材料、人员和通过招投标选队伍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是材料方面:近二三十年来,古建文物修缮没有干木料可用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己经涉及到几乎所有的文物古建修缮项目。在过去,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以某公司为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公司仓库里存放着大量的木材,随时供选用,因为那时是计划体制,古建修建单位可以根据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任务
3、事先把木材准备出来,风干备用。故宫这样大的文保单位也备有大量的木材。但自从完全市场化之后,在一项工程确定中标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会拿出大笔资金买下木材存放待用。加上这些年国家开展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木材用量很大,木材厂家也没有干木料供应。尽管文物管理部门要求修缮古建筑必须用干木料,但是由于市场上干料缺乏,也只成一句空话。湿木料用于古建筑文物维修危害非常大,一是糟朽,二是干缩。木材干缩,会连带油饰彩画也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文物修完后没几年就坏了,这是很普遍的问题。砖、瓦材料的生产,也存在同样问题。由于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等方面影响,过去严格的砖瓦生产工艺,现在一般都不采用了。现在的砖瓦,无论规格、密
4、实度,都与明清时期存在很大差距。由于砖瓦都是按块儿卖,有些厂家把砖瓦做得越来越小,连传统的规格尺寸也难以保证了。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文物保护工程的维修质量。油饰彩画的颜料材料问题也是如此。在清代和清代以前,用于古建筑的彩画颜料主要是天然矿物质颜料。这种颜材料化学性能稳定,颜色的明度、彩度都比较柔和,用这种颜材料绘制的彩画华丽高雅,协调稳重,延年持久。 但是进入上世纪70 年代,尤其是文物修复市场化以来,加快了新材料应用的步伐,现在,文物古建筑彩画修复工程有9 成以上都将传统材料改成了现代化工材料。如将天大青改成了洋青,将大绿改成了洋绿, 将中国铅粉改成了洋铅粉,等等。有的古建工程定额编制单位在没有
5、经过任何论证的情况下,擅自把彩画中用了千百年的动物质胶改成了现代化学胶,把中国铅粉改成了白色乳胶漆,把天然广红土改成了氧化铁红, 把沥粉用的干粉填充料土粉子改成了大白粉或滑石粉。轻率地放弃传统材料,滥用新材料,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材料生产量小,成本高,没有市场竞争力,因而也就没有人去生产。对这些问题文物管理部门也缺乏了解,更没人去提出要求实施管理。新材料的使用不仅使做出的彩画颜色火爆、生硬、强烈,改变了传统彩画的原状,而且非常不延年。本来可以维持几十年、上百年的彩画,由于用了新材料,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6、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 页 - - - - - - - - - 仅十年左右就起化学反应,严重褪色、变色。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说,现在的古建筑文物修缮在“四原”(即:原型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原材料”方面己经没有保证了。其次,是人员和队伍情况。文物修缮市场化以后,企业为减轻负担,一般都不养或很少养技术工人,公司只设少数管理人员(主要是技术、质量、预算人员和项目经理),一个工程接下来之后现去找工人,这种企业美其名曰“管理型企业”。过去有数千人的房修二公司,现在也只剩了几十号人,这之中没有一个是技术工人。现在,古建筑修建队伍技术工人的来源主要是农村包工
7、队。在这里,我们完全没有轻视农民的意思,过去,很多技术高超的老匠师都是来自农民。问题是由于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工人队伍不固定,得不到应有的培养。不仅企业不养工人,就连包工队也不养固定的人,有活儿则聚,无活儿则散;在用人方面,包工头儿为了多赚钱,谁便宜用谁,只要把包下的活儿对付着干完就行了;而有手艺有技术的工人也受市场经济影响,“哪儿给钱多到哪儿去,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这种技术人员极不稳定的状况,很难保证把文物修缮工程做好。由于完全企业化、市场化,为了节约成本,企业和包工队都不愿意花钱去培训技术工人。除去项目经理、质检员、预算员需要持证上岗,必须经过培训之外,据我们所知,现有的技术工人中,受过专
8、业技术培训的连 1/10 都没有。缺乏技术培训,再加上工作不稳定,造成古建修缮队伍技术水平极低。已故故宫博物院古建专家傅连兴先生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昨天还在地里刨白薯呢,今天就来修古建了”,真是一语中的。古建筑修缮队伍极不稳定、人员素质低下,使古建筑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难以为继,文物古建筑修缮很难保证按“原工艺”进行操作,这种状况也是由现行体制机制造成的。最后,通过招投标选择古建筑施工队伍的办法,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也不适用。招投标用于现代建筑的施工队伍选择没有问题,因为现代建筑有完善的、能够指导施工的设计。根据这样的设计做出的投标文件,能准确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商务标(报价)还是技
9、术标(技术措施和工程进度),都应当是比较准确和科学的。而通过标书的比较,则能反映出施工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高低。文物修缮则完全不同。首先,文物古建筑修缮工程投标所依据的修缮设计是不完善的。在修缮前的现场勘察中,设计单位只能依据从表面看到的损坏情况来确定修缮方案,有的甚至连表面的损坏情况也看不全。举一个例子:去年我们接受北京前门清真寺的修缮设计任务后,到现场去勘察建筑物的损坏情况时,这个清真寺还没有腾退出来寺院还在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建筑里面还在办公;建筑本体被叠加上去的地面、吊顶、隔断墙、附加物被遮盖,根本无法进行勘察。尽管我们可以凭借以往的经验对建筑物的损坏情况进行判断,但在修缮内容、
10、措施和工程量化等方面都很难提出准确的方案和数据。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现象,而是颇具普遍性的。即便对于那些已经腾退的文物建筑,在前期勘察定案阶段也不可能对所有问题作出百分之百的准确判断,很多问题要等拆开之后才能作出准确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因此,在古建筑修缮行业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叫做“修缮修缮、拆开再看”。这句话看似简单,实际上很能反映文物修缮工程的客观规律。正因为如此,在修缮的工程量、措施、方法都不能最终确定的情况下,要想通过招投标来比出谁优谁劣、谁的报价最经济、谁的技术措施最得当,都是根本不可能的。恰恰相反,在诸多因素都很难确定的情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11、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3 页 - - - - - - - - - 况下,报价最低的很可能就是技术力量最差的队伍或是外行队伍,因为他们对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不能做出估计,对工程细节往往考虑不到,工程预算中丢项落项很多,因此他们的报价低。如果以谁报价低就用谁的简单标准选择施工队伍,那么,往往就会将有经验的队伍排斥在外,而缺乏技术和经验的队伍反而能够中标。毫无疑问,对古建筑修缮工程的评标,应当是技术标第一,商务标只能作参考,但实际的评标往往恰恰相反。因为商务标高低好比较,技术标优劣则难以衡量。在管理部门和现有的评标专
12、家中,真正懂技术、懂施工、能够评出优秀施工方案的并不多;判断报价高低则比较容易。所以,评标结果往往是重商务标、轻技术标,甚至有的地方简单地把商务标作为选择队伍的惟一标准,谁报价低就用谁,致使技术水平高的队伍反而不能中标。现在,有些文物管理部门还学习现代建筑工程中标之后“一次包死”的“经验”对文保工程也实施“一次包死”,这是非常错误的。文物古建筑修缮对于存在的问题是随着工程的深入而逐步发现的,所谓“修缮修缮,拆开再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次包死”是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就把造价定死了,修缮中再出现任何新问题也不再去管,“就是这么多钱,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这种做法,除去透出的一丝霸道之外,剩下来
13、的就是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无知和极端不负责任。此外,市场运作和招投标的挂靠、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导致东西南北古建修缮队伍的大交叉、大流动以及招投标当中存在的种种暗箱操作等问题,也使得招投标失去了固有的初衷和意义。古建筑是文物,对于它的修复,应当与其他文物同样对待。不能因为“古建筑”也是建筑,就强调必须走“基本建设程序”。古建筑修缮是一项文化保护事业,不属于基本建设范畴,它与盖住宅、建大厦是两回事,不应当走基本建设程序,这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怎样调整?笔者认为调整的方法有两个。第一个办法是将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这项文化事业从“基本建设”的管理框架中剥离出来,逐步改变当前由企业承担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通过
14、招投标程序选择队伍的机制;建立一支隶属于文物保护部门的专业古建筑保护修缮队伍,把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真正作为国家的一项文化事业来抓。实行这项调整,人们最大的担心是怕造成目前古建筑修建队伍的不稳定,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调整的第二个办法是对当前招投标选队伍、由企业修文物建筑的办法进行彻底改革,改掉前面提到的种种弊端,另建立一种区别于现代基本建设的招投标办法,保证优秀企业能顺利中标;要杜绝无资质挂靠现象,杜绝招投标中的不正之风;制定一套使文物修缮企业技术工人队伍相对固定、培训有保证、水平不断提高、修缮中出现的工程量调整要有资金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能够得以真正解决的制度。同时,我们还要解决好材料的囤放
15、(如木材)和生产(如砖瓦、彩画颜料)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文物修复严格按照“四原”的原则进行。科学发展观解释了思想路线的问题,这点非常重要。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如果发现我们的工作有不合乎实际、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地方,就应当及时调整。只要我们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思考我们的文物保护机制问题,就一定会解决好现存的诸多矛盾,使我国的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事业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3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