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制度逻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制度逻辑.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_整堡查堕童筮至Q12生簋墨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制度逻辑王明国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制度;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制度建设;全球治理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新时期一项中长期发展战略,是构建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经过三年多的深耕细作,“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度框架已经形成初步基础,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当前,国际社会客观需要更加丰富、更加多样的治理模式和制度平台。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适时召开为推动国际制度架构由布雷顿森林体系迈向“一带一路”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制度组织基础。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度实践,“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坚持发展导向、政府主导、灵活渐进和主权原则,是中国主动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全局性制度创新。作为非正式制度,“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进一步制度化应是其今后发展的方向。作者简介 王强国,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201199),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流动站博士后。“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时期的一项中长期发展战略,是构建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是促进全球发展与国际合作的中国方案。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随着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和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
3、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战略规划与配套文件的出台,“一带一路”倡议完成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国际制度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在推进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战略共识。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首次提出要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1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宣布,中国将于2017年5月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2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主题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作为“一带一
4、路”框架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由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高级别会议三位一体的会议形式组成,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 500名代表出席论坛。与会各方顺利通过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项目“机制碎片化对全球经济治理的挑战及我国参与的对策研究,(项目号:2017M611479)的阶段性成果。I瓦万方数据燮鱼堡煎窒2Q里2主簋墨塑I公报,并发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的新阶
5、段,开启了中国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合作进程的新篇章。一、“一带一路制度建设的缘由以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导形成“一带一路”合作进程中的规则,形塑理念与制度的双向互动,赋予沿线国家的共同偏好和裁量权,反映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与关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落实。简言之,以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制度建设不仅是必要的现实考量,也是可行的战略举措。(一)“一带一路”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一带一路”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国内治理,也涉及国际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治理;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也关涉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和信息沟通等领域。
6、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务实合作的新阶段,需要相关制度发挥论坛场所的协商作用,高效推动项目落实,有序保障工程开展。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度建设将最终决定中国对外合作大战略的效果。从国际层面看,现有国际制度架构具有明显的西方特征,突出体现在国际制度的歧视性方面,国际制度的内在缺陷导致了制度失灵、合作困境和治理赤字。当前,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并没有因为国际制度而减弱,而是战略疑虑进一步加重;全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旧的问题尚在,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新的治理领域不断增加,而且在新疆域往往出现治理盲区。L3 J(鼬国际制度有效性不足,不仅影响了具体制度组织的运作,还对据此运作的整个全球治理体系
7、产生深远影响。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建立不是基于国际法和制度,而是基于大国间权力的实际分布和平衡及共同利益的融合度,这决定了国际法和制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4(9138当前,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且双层分化、“反全球化”逆流涌动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面临贸易保护、基础设施落后及非传统安全等挑战。首先,现有国际经贸规则存在着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市场准人限制和技术壁垒的限制,制约了“一带一路”跨界合作与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开展,违背了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国际共识,这些问题亟需沿线国家坦诚交流、凝聚共识,促进世界经济尽快走出低迷。其次,“一带一路”项目面临着区域基础设施落后、陆海空通道及骨干网络通道安全等方面
8、的困难。“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发展中国家,这导致“一带一路”的推进既面临西方强权政治和领土争端等传统国际政治因素的结构性束缚,还有沿线各国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历史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一个突出挑战是网络空间的“数字鸿沟”,迫切需要加强网络空间互联共享,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最后,“一带一路”项目还面临着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比如,如何保障地区互联互通项目安全,防止恐怖袭击的困扰,这需要沿线各国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当前,设计沿线各国经济合作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蓝图,加强政策协商和沟通,已经成为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客观要求和沿线各国的共同心声。从国际层面看,随着“一带一路”的逐步推进,一些国家
9、领导人和高级别官员多次向中方建议,为了更好地加强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需要一个合作平台。5这也反映出,“一带一路”的制度化建设某种程度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各国的共同心声。总之,以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制度建设有助于凝聚政策合力和行动合力,协调并提升综合应对能力,真正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二)“一带一路”制度建设的可能性经过三年多的深耕细作和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度框架已经形成初步基础,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体现了新型制度本位的重要地位,更能发挥规则导向的重要作用,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注入新的元素。首先,“一带一路”倡议蕴含国际
10、制度建设的内在属性。国际制度和国际组织是当前国家间合i汀万方数据鲎堡鱼堕量窒2Q!主箍墨塑作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在全球层面,国际制度规定行为角色、限制活动并塑造持久预期。一方面,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客观上需要双边多层的沟通平台和协商场所。信息沟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强调信息的一个结果是关注国际制度,因为制度能为行为体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o6(P300)要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推动双边和区域合作,开创“一带一路”新型合作模式,必然要求加大现有“一带一路”相关制度建设和整合力度,努力构建多主体、全方位、跨领域的制
11、度平台,夯实“一带一路”的制度基础。其次,“一带一路”倡议内部已经建立了不少多边和双边国际制度。在多边层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多边制度创新,这些金融机构坚持平等性和商业性原则,通过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中国 欧亚经济合作基金和丝路国际银行等专门金融机制则起到了有效补充作用。此外,中国还倡议召开了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等对话机制,推进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在双边层面,已经建立多种类型的双边联合工作机制,如双边联委会、混委会、协委会、指委会、管委会等,协调推进“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路线。这些正式制度和非正式会议机制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新
12、型国际制度架构提供了重要实践。此外,在地区层面,中国与沿线国家不少地区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国际峰会、论坛和研讨会。比如,22个沿线国家的百余所大学在中国西安成立了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对增进理解、推动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再次,“一带一路”倡议是各国共同受益的制度性公共产品。在国际公共产品之中,核心就是规范各国行为的各类制度与规则体系。传统治理机制之所以在全球公共产品的治理中出现失灵,重要原因在于传统国际治理机制的属性导致其不适用于一些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即所谓治理工具与治理问题的不匹配。7(P83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新型公共产品,充分反映发展九万中国家的呼声。比如,
13、在公共产品供给路径上,2016年亚投行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塔吉克斯坦的首批四个项目贷款充分照顾各方实际,分别涉及能源、交通和城市发展等不同领域。由于基础设施和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也是当前众多国际组织的关注议题,“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中国与国际组织密切互动的重要方面。当前,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等有关决议或文件都纳入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特别是2016年11月,第71届联合国大会首次把“一带一路”倡议写入决议,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普遍认可。近年来,联合国致力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丽该议程与“一带
14、一路”倡议可以有机结合起来。为此,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亚太经社会(ESCAP)等联合国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从这一角度出发,“一带一路”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制度性诉求。最后,“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组织互动奠定了区域和次区域制度基础。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组织包括上海合作组织(SCO)、亚信会议(CICA)、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CASCF)、中国一海合会战略对话、亚欧会议、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论坛(16+1”)及中欧峰会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重要组织包括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一东盟“10+1”、中日韩一东盟“10+3”、
15、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PBG)、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IOR-ARC)、西太平洋海军论坛(WPNS)及中非合作论坛(CAF)等。中国与这些组织围绕“一带一路”进行密切互动,这为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行和相关制度构建奠定了基础。比如,作为首个支持中国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推动中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中亚地区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总之,“一带一路”倡议与现有制度互动既包括覆盖面广的整体治理制度,也有次区域合作组织,共同构成“一带一路”多层立体式的制度架构。万方数据整堡鱼堡墨窒至Q12垒箜墨塑二、“一带一路
16、”倡议的国际制度实践近年来,国际制度研究出现了实践转向,集中关注独立于国际制度与国家行为的国际实践空间与进程。国际制度与实践有着紧密的关系,国际实践既孕育着原则、规范等制度要素,同时,国际实践深嵌于国际制度之中,国际社会基本规则和制度构成了国际实践的基础。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Keohane)认为,对于“制度”概念的界定需要审视“专门制度”(specific institution)与嵌入其中的基本实践(the underlying practices)的区别。专门制度是处于特定时空的、可识别的实体,而基本实践是指制度卷人其中可以通过自身规则修正的行为。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实践深深嵌入
17、并被高度制度化。8(P383-384)由于制度性事实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通常状况,因而,制度性实践通常就是那些深深嵌植于具体时空之中的物质实践。9(P86正是实践行动使得制度得以形成和重构,全球治理得以组织和重塑。英国学派特别关注实践行动对国际社会、国际体系和世界秩序的影响,在其看来,构成国际社会基石的国际制度可以被看作是复杂的实践体系。103旧19巴瑞布赞(Barry Buzan)对构成国际社会基本结构的制度作出界定,认为基本制度是长期被认可的共同实践模式,它根植于国家间成员所共同持有的价值观中,是规范、规则和原则的集合。口妇18自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制度就成为衡量一国在国际舞台实质性存在的最重
18、要标志之一。制度形成的过程就是规则和惯例形成的过程,并通过反复博弈最终成为一种制度性实践。制度实践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实践者能够关注绝对收益、长期收益或重视全球性问题亟需的国际合作,这将推动全球治理制度的深度开展;相反,如果实践者只关注相对收益、短期收益或者无视全球性问题的灾难性后果,这将导致制度处于失效之中。简言之,国际合作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功能性的国际制度,还取决于制度实践及其谈判与博弈的进程。“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一项重大的国际实践和合作行动。具体而言,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开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是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重要实践。“
19、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则是“一带一路”从规划走向实践的综合性制度平台和议事场所。国际制度是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全球治理建立在制度规则基础之上,全球治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围绕着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而展开。D2(PG)当前,“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思潮涌现,国际政治经济深层次矛盾没有缓解,这要求中国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高度来看待和运筹国际制度实践。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中,“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度实践推动“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的良性治理,促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一高规格平台的形成。亚投行、丝路基金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制度实践。其中,亚投行是“一带一
20、路”倡议的核心金融制度。2016年1月开业的亚投行是中国践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完善现有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2016年7月,亚投行批准了首批四个项目总计509亿美元,其中,首个公路项目已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破土动工。亚投行的成立及其成功运作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创新和发展,反映出世界经济权力的重大转移。13(P12)中国于2014年底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通过以股权为主的多种方式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16年底,丝路基金已签约15个项目,承诺投资额累计约60亿美元,项目覆盖俄罗斯、蒙古国以及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
21、涵盖基础设施、资源利用、产能合作、金融合作等领域。此外,丝路基金还出资20亿美元设立了中哈产能合作基金。143在此基础上,中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 000亿元人民币。同时,亚投行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将合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总之,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制度运作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也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积累了宝贵经验。百一万方数据_整堡鱼塑笪2Q12生箜墨塑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度实践反映出中国对全球治理制度体系的显著变化,既通过以国际制度和规则来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全球经济包容、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中
22、国在全球治理的角色并不一致,中国对国际机制的态度包括三个方面:主动投资、积极抵制和被动接受。【r15(H46不过,随着自身经济力量的增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抱团应对威胁,改变现有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并设置成功的协商模式和适应方式,能够引发国际制度秩序的变化。1 166约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互动就是中国全面融人国际体系的具体实践,从最初的被动的、分散零乱的、话语权较小的参与实践到主动的、谋篇布局的、话语权显著提升的制度实践阶段。当前,全球治理合作机制正进入一种多层次并存、功能性细分的时期,任何新机制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旧机制注定灭亡,新机制与旧机制仍需要和平共处,互补有无,相得益彰。一”(15面对
23、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的新挑战,全球治理进程需要在准确把握新走向的基础上开辟新路径。作为新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倡导者和建设者,中国面对国际社会日益显现的复杂性状况、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困境予以积极应对,通过统筹“一带一路”制度建设,推动世界经济联动与包容式发展,中国已成为引领新型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总之,“一带一路”制度实践为克服现有全球发展赤字和制度赤字提供了中国方案。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主要特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率先倡导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具有发展导向、政府主导、灵活渐进和恪守主权的系统性特征。同时,与构建
24、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首先,坚持发展导向、双边多层并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主动构建全球治甄l理制度的全新举措。目前,全球治理面临严重的“发展缺位”,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的发展导向。u8“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坚持发展导向,把共同发展置于核心地位,把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改善民生放在开展国际合作的优先位置,有效对接全球发展议程和各国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通过中国与沿线国家、国际组织等行为体构建双边多层的立体性制度框架,为
25、沿线国家特别是政治经济力量弱小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制度平台。其次,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包容。“一带一路”是实现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沿线各国政府和行政当局在推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国领导人参加的圆桌峰会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点,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可以坦诚交流、集思广益、阐述立场、凝聚共识,摆脱西方话语权的羁绊,享受广泛而充分的话语权。此外,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企业及专业人士等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相关国
26、际组织、企业家、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共同规划合作愿景。再次,坚持灵活渐进、调适弹性。在国际制度设计中,最重要的是需要考虑到国际政治博弈的现实。一定程度的制度空间,如逃避条款(escapeclauses)、保留条款(reserve clauses)和延长条款(duration provisions)等,提供了政策协商的妥协空间o19(P269-296)“一带一路”是目前范围最广、跨度最长、最具潜力的国际经济合作带,地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涉及领域多,需要沿线国家凝聚更大共识,形成更大合力,付出不懈努力。“一带一路”在合作理念、合作空问、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上充分关切沿线各国的实际情况,超越西方国
27、家俱乐部制度模式和正式制度所具有的排他性和准入门槛高的局限性。中国在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在议题讨论、形成动议和推进方式等方面充分兼顾各方舒适度和参与性,坚持万方数据整壅鱼塑窒2壁!主簋墨塑l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落实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理念。最后,坚持恪守主权、平等协商。中国不谋求在“一带一路”制度建设中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在议题设置、规则制定、权力平衡、过程协调、争端解决、危机管控等方面坚持平等性原则,汇聚各方观点,协调不同利益关系,提升规则运行的服务功能,进而实现集体最优化方案。一方面,中国认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不回避权力与利益、成本与收益的分配性功能,但应落脚于
28、增进沿线国家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中国反对借国际制度谋求非对称性利益的制度主导权和规则支配权。本质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基本特征是由“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内在属性和基本内容所决定的。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中指出的那样,“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Ceo可以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及其制度构建标志着中国主动、系统引领国际制度的新起点。如果说中国与全球治理制度的互动最初是被动参与、局部推进,那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则是主动构建、全
29、面谋划的系统性工程。在由国际规则接受者向规则缔造者转变身份的过程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具有重要的象征性意义。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中国对全球治理和国际制度的系统构建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全球治理转型长期以来,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为制度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着很大局限性。西方国家从制度主导者和追随者的简单两分法出发j遵循权力政治的霸权逻辑和无政府状态下的等级制,实质性地把持议程设置权和规则制定权,把自身偏好纳入这些制度组织中。现有西方制度平台制约了国际合作的进程,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因而,越来越无法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甚至可以
30、说,现有国际制度体系已经成为西方国家进行立场博弈、制度议价的工具,国际组织已被降格为维护自身霸权的制度因子,进而导致了在应对全球性问题方面的困境。当前,国际社会需要更加丰富、更加多样的治理模式和制度平台。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适时召开为推动国际制度架构由布雷顿森林体系迈向“一带一路”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为主题,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制度层面落实的具体体现,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构建了不同于现有制度模式的新型全球治理制度框架,是通过丝路命运共同体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对全球治理转型
31、产生深远影响。首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新型的制度实践。制度实践坚持制度优位,强调实践过程是全球治理转型的动力,以此构成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在全球治理转型过程中,制度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反映了国际实践对世界事务与国际制度的影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国际制度实践的最新体现,推动不同行为体、制度和价值理念的包容互动。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设者、世界经济版图的变革者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引领者,在世界舞台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尽管中国是“一带一路”倡议主要的筹备者和出资国,但是,沿线国家同样具有实实在在的自主裁量权和决策参与权,通过集体协商而非投票权规则进行议题设置与方案
32、表决。“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在实质决定了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不会谋求单边主导和权力集中,更不会形成制度较量和制度对抗。与现有的国际行为规则和制度架构不同,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核心的新型制度架构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西方主导制度的集体行动困境与合法性难题。其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新时期中国对国际制度的综合性运用。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统筹并整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现有国际制百n万方数据_鳢量塑窒至Q!垒簋墨塑度,如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提纲挈领,加强规则制定和政策实施,推动战略对接和协调共进。不过,与亚投行等现有具体制度的差异性在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具有层次高、
33、总体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提升了中国全面参与全球治理的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作为统领性的制度架构,能够进一步夯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度基础,通过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落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再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提升我国制度性话语权的创新性举措。在西方学术界,制度性话语权多称为制度性权力,并纳入国际关系理论与全球治理的范畴之中进行考察。制度性权力是指那些通过规则、程序和制度来间接控制他人的权力。21P53从可衡量与评估的角度看,
34、制度性权力主要指国际制度框架内,各国享有决定权的配额。E223(P4 4。)把制度性权力纳入话语体系中,形成了制度性话语权。制度性话语权的理论来源包括话语权和制度两个方面。自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提出“话语权”这一概念以来,话语权研究已经在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学领域均有详细论述。不过,作为话语权的新类型,制度性话语权研究需要更关注国际制度及其实践。制度组织平台构成了话语权的具体语境,一定的语境里制造着话语,并通过话语制造着含义。23(P25)制度性话语权有助于国家塑造形象、改善认知、沟通情感和影响政策,因而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拥有权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当前
35、,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主要体现在亚太区域层面,在全球层面的规则制定和议题设置方面的话语权还不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通过多边国际组织实践,构建具有显著特征的话语秩序,既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也保障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的话语地位。最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推动制度互动与制度关联的积极尝试。当前,现有国九河际制度面临着重要的挑战,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十分突出。2在推进过程中,中国重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性倡议理念、区域性组织和沿线重要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联通。在全球倡议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成果、2030年可持续发
36、展议程等全球发展议程对接。在区域组织层面,“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欧洲投资计划、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等区域规划对接。比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合作对接联合声明的签署,得到了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共同体的建设蓝图对接,推动了中国一东盟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老挝等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合作规划的编制。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开展联通与对接,与蒙古国商定对接“丝绸之路”与“草原之路”,与印尼海上高速公
37、路政策对接,与越南加紧磋商“一带路”和“两廊一圈”合作等。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等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政府的相关具体职能部门则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总之,“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与现有全球性倡议结合起来,致力于与沿线现有机制实现对接联通,致力于与沿线国家构建紧密务实的伙伴关系网络。结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主动构建全球治理机制的系统性、全局性实践创新,突破了西方治理模式的局限性,展现了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丝路治理模式。“一带
38、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成员资格开放性、议题范围包容化、决策程序透明化、决策结果协商化,通过打造新型经济合作机制,重塑全球万方数据 墼簦查堡墨窒垫!主簋墨塑I经济再平衡。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坚持发展导向和规则导向的有机综合,塑造了全球治理的新型模式和多元平台,其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成为构建新型治理模式的制度性保障。当然,新制度的建立往往需要更高的成本,承担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L24旧16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作为新型的非正式制度,今后如何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及能否建立成为一个正式的政府间国际制度平台,值得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下去。此外,以国际合
39、作高峰论坛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制度化建设进程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目前下结论尚为时过早。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召开,进一步制度化是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中国已经表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定期举办,并成立论坛咨询委员会、论坛联络办公室等。同时,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正式开通“一带一路”官方网站。2朝简言之,“一带一路”打造的新型国际制度架构为新时期中国国际制度战略转型和全球治理模式变迁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总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适时筹划和成功举行反映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架构的局部改造和简单
40、补充,而是中国对国际制度架构与全球治理模式的深谋远略和谋篇布局。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核心的新型制度架构通过引领和协调行动共同体的协同行为,既切实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也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包容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参考文献: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N人民日报,201503292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7一01 18秦亚青全球学与全球国际关系学J国际政治研究,2015,(4)
41、阿列克谢阿尔巴托夫世界秩序的坍塌?多中心世界的出现及其挑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4)李伟红杨洁篪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丰硕N人民日报,20170518赫尔戈哈夫滕多恩,罗伯特基欧汉,西莱斯特沃兰德不完美的联盟:时空维度的安全制度M尉洪池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薛澜,俞盼之迈向公共管理范式的全球治理:基于“同题主体一机制”框架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5,(11)Robert OKeohane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Two ApproachesJInternational StudiesQuarterly,V013
42、2,No4,1988W理查德斯科特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M姚伟,王黎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理查德利特尔英国应对西班牙内战:重视实践因素及其对英国学派的启示A伊曼纽尔阿德勒,文森特波略特国际实践Ec秦亚青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Barry BuzanFrom International tO World Society:English School Theory and the SocialStructure of Globaliz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陈琪,管传靖,金峰规则流动与国际经济
43、治理:统筹国际国内规则的理论阐释J当代亚太,2016,(5)Gregory TChin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Governance Innovation and ProspectsJGlobal Governance,V0122,No12016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EBOL2011一Q511,http:|删ndrcgovcngzdt201705t20170511 847228htmlScott LKastner,Margaret M Pearson andChad RectorInvest
44、,Hold Up,or Accept?China in Multilateral GovernanceJSecurityStudies,V0125,No1,2016百13456789mn挖墙M坫万方数据I教孽与荐再斑2017生第8期17181920John W。McArthur,Eric WerkerDeveloping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Review of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0111,No2,2016陈凤英新兴经济体与21世纪
45、国际经济秩序变迁J夕h交评论,2011,(3)李向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N人民日报,20170308Thompson AlexanderRational Design in Motion:Uncertainty and Flexibility in the GlobalClimate RegimeJ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V0116,No2,2010。习近平开辟合作新起点谋求发展新动力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N人民日报,2017-05162122232425Michael Barnett,
46、Raymond Duvall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 and the Diffusion of PowerAThomas GWeiss,Rorden Wilkinson(ed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CNew York:Rouledge,2014任琳多维度权力与安全治理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10)刘永涛话语政治:符号权力和美国对外政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Johannes Urpelainen,Thijs Van de GraafYour Place or Mine?Inst
47、itutional Capture andthe Creation of Overlapping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J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V0145,No4,2014“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IN人民日报,20170516The Lo酉c of Institutions of the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Wang Mingguo(School of Law,th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
48、iness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1199)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Forum for InternationalCooperation;institutional building:global governance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 is the Chinas medium and 10ng term strategv in newperiod,and is an active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ng a new model of global governanceAfter morethan three years of plough,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