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教育史》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27202877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6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国教育史》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2年《中国教育史》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国教育史》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国教育史》习题答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训练一、填空题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1、原始的训练活动, 起源于人类进展的需要;2从训练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 巫师 又是原始文化学问的储存者和传播者,是学问分子的前身;3传奇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 仓颉 制造了文字;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 成均”和“ 庠”的训练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二、判定题( ) 1、原始社会的训练已经有了特地的场所和专职人员;三、简答1、如何熟悉训练的起源问题;答:训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训练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

2、进展的需要;训练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 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沟通供应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学问体会,使他们的身心获得进展;原始社会的训练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在原始社会初期, 人类将学问传授给别人、 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 社会的进展, 学问的发觉和积存,训练的意识性、目的性、方案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训练与生活混 同的状态;2、氏族公社时期训练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 1)生产劳动训练(2)生活习俗的训练(3)原始宗教训练(4)原始艺术训练(5)体格和军事

3、训练 3、原始社会的训练有哪些特点?答:原始社会训练表现出与阶级社会训练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1)训练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打算了其教 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2)训练不是特地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训练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3)训练以口耳相传和观看仿照为主要手段,由于原始社会文字尚未显现,也 没有特地的教学场所和老师, 当时训练手段极为简单, 主要是口耳相传、 观看模仿;其次章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训练一、填空题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 - - - - - - 第 1 页,共 32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训练场所为“_序_” ,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头,和我们今日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 国学 _ ,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 高校 和 学校 两级;设于郊、野范畴内的学校称 乡学;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高校分别称辟雍和泮宫;5、西周的学校训练内容主要表现为“ 六艺” ,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学

5、问和技能;6、“ 天子失官, 学在四夷” 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 其结果是打破了“ 学在官府” 的局面;7、“ 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训练” ,这个意思在孔丘的训练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诗_、 _书_、 _礼_、_乐、 _易_、_春秋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训练的核心内容;二、单项挑选题( C )1、“ 学在官府” 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训练特点?A 商代 B 夏代 C 西周 D 东周(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 C )3、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 六艺” 训

6、练的内容? D、 A、射 B 、御 C、诗数( D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就是什么? C、忠 A、孝 B、礼D、仁( B )5、在论述训练与经济进展关系中,位训练家?提出“ 庶富教” 这一思路的是哪 A、孟子 B 、孔子 C、荀子 D、老子三、判定题(.)1、西周时期所谓的“ 乡学” 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2、西周时期仍没有显现按年龄大小入不同类型学校的情形;() 3、孔丘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 . 4、孔丘提出的“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的思想中,“ 性” 是指先天素养,“ 习” 是指行为习惯;. 5 、私学是出孔子首创的, 这也是孔子中国传统训练的杰出对奉献之一

7、;(.)6、孔子所提倡的“ 爱” 是无差别的“ 爱” ,别的“ 爱” ;而墨子所提倡的“ 爱” 是有差(.)7、孔子的“ 六艺” 训练中,“ 书” 是指教同学识字、写字,以具备基本的 学习才能;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32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四、名词说明题 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训练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训练制度的重要特 征,主要表达在:礼不下庶人,学术和训练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

8、由官府把握,民间没有条件举办学术活动,更无学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 府之中,官吏既是训练官员,也是学校老师;政教合一,训练机构与行政机构 不分,训练与行政合一;2、六艺:西周官学的基本训练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 大艺” 、“ 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学校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高校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乐、春秋称为“ 六艺” ;3、 有教无类 :书、礼、易、是孔子的办学方针, 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训练对象, 其基本含义是, 不分华夷,无别贵贱, 扩大受训练的对象, 使那些情愿学习而在学力、 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 答应的人,都可有受训练的权

9、力和机会; 这一训练主见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训练的垄断;的进展趋势;五、简答题扩大了受训练的范畴, 符合训练事业1、为什么说学校的产生是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展的产物?(1)经济上,生产力的进展,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供应了可能性;(2)政治上,国家的形成,提出了进行贵族训练的必要性;(3)文化上;文化的进展,特殊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制造了有利条件;2、简述西周“ 六艺” 训练的内容和特点;(1)“ 六艺” 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礼乐;礼是指周礼, 范畴特别广泛, 涉及政治、 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教也是西周官学

10、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乐的概念是特别宽泛的,它包括音乐、 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书数;“ 书” 是指文字,“ 数” 是指运算;(2)“ 六艺” 训练的 特点 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学问;既留意传统文化,也留意有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3、孔子的德育原就有哪些?(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就;(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 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样,不要显现脱节,道德熟悉的真假

11、、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明;(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32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6)改过:有过错不应当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 的错误;六、论述题 1、试述私学产生的缘由及其对训练进展的奉献;答:( 1)缘由: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贵族统治

12、力气 衰落,无暇顾及训练, 官学训练因此衰弱;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学在官府” 的教 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由于对人才的需求剧烈和把握文化的人沦落到 社会下层,使私学的兴起成为可能;(2)孔子是私学创办者中最杰出、 最有影响的代表, 是中国古代办学的典范;私学的兴起在中国训练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它冲破了西周以来训练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训练对象;其次,私学作为特地的训练机构,从政治中分别出来, 迈出了训练独立化的第一步;其三,私学的进展积存了丰富的训练经验,促进了先秦时期训练理论的进展;最终,私学的进展,使训练内容与训练方 式产生了重大变化;(4)总之,私学的产生和进展是历

13、史进展的必定,是训练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 大变革;2、试述孔子对训练所做的主要奉献;(1)首创私学,实行“ 有教无类” 的训练方针,扩大训练对象的范畴,促进文 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训练在社会进展和个体进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训练;(3)他提倡“ 学而优就仕” ,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预备了条件;(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 育体系的基础;(5)他总结了训练实践体会,提出了很多训练教学原就方法,揭示了很多训练 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训练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训练遗产;为中国古代训练奠定了理论基础,3评析孔子 学而优就仕 的训练主

14、见; 学而优就仕 是孔子的同学子夏提出来的, 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 是主见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当是受过训练并连续学习的人, 受过训练的人应当得到肯定的官职,训练就是要培育能治 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就仕 训练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 进步意义 :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 以学优保证仕优, 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 改良社会政 治;但是,这一训练目的论对中国古代训练也产生了一些 消极影响 :过于突出训练的政治功能, 忽视了训练的经济功能, 强化了中国 官本位 的传 统观念;以名利为诱饵, 使中国学问

15、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峻的功名意识, 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的传统观念;4. 试述孔子的基本训练主见: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32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训练 一、填空题 1、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2、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闻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同学守就弟 子职;3、在关于人性的熟悉中,认为人性如素丝,“ 染于苍就苍,染于

16、黄就黄” 的是 墨翟;认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的是孟轲;认为“ 人之性恶,其善者 伪也” 的是荀况;4、墨家的训练目标是培育兼士或“ 贤士” ,5、孟轲的训练理论基础是“ 性善论” ;6、孟轲提出的“ 五伦” 分别是“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伴侣有信” ;7、法家关于训练实施的主见是“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8、高校提出的“ 三纲领” 是明明德,亲 新 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 是格物、致知、正心、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9、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10、我国最早一篇特地论述训练和教学问

17、题的论著是学记 ;二、单项挑选题(D )1、“ 学在官府” 不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训练特点?A商代 B 夏代 C 西周 D 东周. C、法( D )2、真正掀开“ 百家争鸣” 序幕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家D、墨家( C )3、“ 明人伦” 的训练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C、庄子 D、孔子(A )4、“ 化性起伪” 是谁提出的. A、荀子 B、老子(D )5、最早把自然科学学问纳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 A 、儒家 B 、道家 C、法家 D、墨家(C )6、提出培育“ 兼士” 的训练目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 B 、道家 C、墨家 D

18、、法家(A )7、道家的训练主见是什么?三、判定题 A、“ 不言之教” B、“ 以法为教” C、“ 兴利除害” D、“ 化性起伪” 1 、孟子认为,训练的过程就是扩充人固有的“ 善性” 的过程;(.) 2 、墨家训练中所谓的“ 博乎道术” 主要是指对同学进行文史学问的训练;(.) 3 、稷下学宫是战国初期文化训练中心,各家私学的集散地,百家争鸣的 重要园地;(.) 4 、荀子所讲的人性探讨的是人类区分与动物的类属性,也就是人类的社 会性;孟子所讲的人性探讨的是人先天带来的自然性;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32 页 -

19、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五、名词说明题 1、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闻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 但它实际上又是由很多私学组成的;稷下学宫综合进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特长;如不治而谈论、 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 此外,在同学治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同学守就弟子职,表达了教学的目的性、 方案性和组织性; 稷下学宫前后历时 训练典范;2、明人伦:150 年之久, 制造了一个杰出的“ 明人伦” 是孟子提出的学校训练的目的,所谓“ 明人伦” 就

20、是“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伴侣有信” ;后世也称为“ 五伦” ;孟子着眼于 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保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3、虚壹而静:荀子提出主见培育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用心有恒;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 入为主;壹,即用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学问或见解排斥对新学问或见解的争论和把握; 静,即静心, 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 和正常的思维活动;4、三纲领八条目: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 高校 中所提出的关于高校训练的纲领和目标;所谓“ 三纲领” 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表达了儒家修已治人的抱负目标;所谓“ 八条目” 即格物

21、、 致知、诚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实际上前五条都是修身的原就措施,后三条是修身的扩展和递进,先到家, 再到国,再到整个世界;5、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就;“ 豫” 是预防性原就,要求事先估量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 实行预防措施; “ 时” 是指准时施教原就, 把握学习 的正确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孙” 是指循序渐进原就,教学要遵循肯定 的次序进行;“ 摩” 是指学习观摩原就,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6、教学相长:这是学记总结出的教学原就,即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 成;它说明白老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

22、互推动, 使 老师不断进步,“ 学” 因“ 教” 而日进,“ 教” 因“ 学” 而益深;六、简答题 1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是中国训练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1)它冲破了 政教合一 的枷锁,训练从政治活动中分别出来;完成了学校教 育独立化的过程;(2)老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以训练人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训练工作者;(3)扩大了训练对象,使受训练的范畴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训练的社 会基础更为宽阔;(4)有利于训练体会的积存和训练理论的形成,显现了以学记为代表的一 批训练专著;2、简述荀子对老师位置、作用、条件的论述;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23、- - - - - - - - - - 第 6 页,共 32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1)荀子特殊推崇老师的位置和作用,尽力提倡尊师;在荀子看来,“ 礼” 是 最高的社会规范, 而老师又是传授“ 礼” , 实行“ 礼” 的榜样, 是“ 礼” 的化身,因此,同学必需无条件地听从老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肯定的主导位置;(2)荀子认为,老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关系到国之兴衰,法 之存亡,他把老师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位置;(3)荀子也对老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老师应具备四

24、个条件:一要有 尊严,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体会;三要具备传授学问的才能;四要能体会“ 礼法” 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3孟子关于训练的作用有哪些论述?孟子从 施仁政 的政治主见和 性善论 动身,高度重视训练的社会作用与在人的 进展中的作用他认为训练的社会作用是 得民心 ; 得民心 是 仁政 的关键,而 训练是 得民心 的最有效措施; 他认为训练在人的进展中的作用是 求放心 ;他指出每个人虽然先天具有四个善端,但在后天的环境里, 由于外物的诱惑与自身努力的不够,可能会失掉或摒弃这些善端;训练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储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七、论述题 1从“ 人性论” 入手比较孟

25、子和荀子训练作用观的异同;“ 人性论” 是中国古代训练思想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最早引起广泛争论, 并进 行理论论证的是在战国时期; 对“ 人性” 的争论, 说明白人类开头自觉地把自己 与自然界分开,理性的摸索自身的特殊本质;(1)、孟子的性善论 人性应当是指人类所独有的道德属性;人性的善性是人类在缓慢的进化中学习的结果;“ 人皆可以为尧舜” ,每个人都有公平的道德进展的可能性;训练的作用:“ 求放心”(2)、荀子的性恶论.引导人储存、找回和扩充固有的“ 善端” ;荀子就认为, 孟子的性善论是根本错误的;他认为人性从根本上说是恶的,而教育的作用在于“ 化性而起伪” ,即改造人的本性, 使之树立道

26、德观念; 荀子是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论证上述观点的:荀子第一试图分清天赋(“ 性” )和人为(“ 伪” )的区分;他认为“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行学,不行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面成 者也;不行学,不行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 伪,是性伪之分也;” 他所懂得的“ 不行学,不行事” 的人性,包括人的生理本 能和人的感知熟悉才能; 这种自然本能中不仅不存在礼义,而且顺着本能倾向发 展,人类社会必定产生争夺、损害和淫乱,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生存;这就 证明白人本性是一种“ 恶端” , 必需通过训练从根本上加以改造,使人接受礼义 的约束;他仍说,礼义教化

27、的产生就是为同人的天赋罪责倾向进行斗争;“ 性伪之分”.训练的必要性;“ 性” 和“ 伪” 是素养与加工的关系, 两者是互为条件的: 没有素养就无从加工,不经加工素养也不能进展; 但是,恶的素养如何能被加工为善的品质?荀子为解答这一冲突, 又提出了“ 涂之人可以为禹” 的观点,熟悉的“ 理” , 任何人哪怕是下贱的“ 涂之人” ,即认为仁义礼法有可以被人 都可以通过训练而习得善, 成为象大禹一样的圣人; 这一点与孟轲的“ 人皆可以为尧舜” 道理相通,表现出每个人都可以受训练的公平观念;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32

28、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性伪之合”.训练的可能性在阐明训练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荀子最终指出, 在现实性上, 要达到善必需化解人性中的恶端,发挥训练的作用,以人为的力气达到善的境域;所以,训练的 作用就是 “ 化性起伪”.训练的作用;当然,“ 化性起为” 是有条件的, “ 政教习俗, 相顺而后行”(荀子 .大略),即政治,训练,环境和个体之间相顺相谐,人的造就就是可能的了;孟子和荀子, 一个认为人性本善, 一个认为人性本恶, 实际上他们两个所说的人 性并不是一回事,可以说是各讲各的人性;孟子

29、所讲的人性,侧重于“ 人” 字,探讨的是人类区分与动物的类属性,也就是人类的社会性; 具体说就是指产生各种道德规范的社会和个人基础,即怜悯心、正义感、尊敬态度和是非观念等,因 此人人都有接受训练的可能性, 天生就不行救药的坏蛋是没有的;但这种善心的萌芽常会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被扼杀,所以训练的作用就是把丢失的善心再找回来,也就是复归于善, 可见训练又是必要的; 荀子所讲的人性, 侧重于“ 性” 字,探讨的是人先天带来的自然性,如喜爱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追求 舒适、安逸等, 实际上是指人的生理本能, 而这些个人利欲的追求正是为恶的根源,所以必需靠训练来改造恶性,产生善行; 可见荀子的性

30、恶论是直接强调训练的必要性, 而孟子的性善论就绕了一个弯子,先强调训练的可能性, 再强调训练 的必要性;2、试述学记中关于训练教学原就的主见;学记在综合诸子百家训练、 教学胜利与失败的体会教训基础上,总结了一套 训练教学的原就;(1)豫、时、孙、摩;学记总结了长期训练、教学中胜利和失败的体会教 训,概括出“ 教之所由兴” 和“ 教之所由废” 的重要规律;“ 高校之法, 禁于未 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 所由兴也; 发而后禁, 就扦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 就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孙,就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友, 就孤陋而寡闻; 燕朋逆其师, 燕辟废

31、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2)长善救失;孔子曾经提出过“ 改过迁善” 的思想,偏重于强调在道德训练 .思想进展为训练 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特长;学记就把这 和教学的一项比较普遍的原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就 多,或失就寡,或失就易,或失就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 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3)启示诱导;学记继承和进展了孔子启示教学思想,进一步概括了如何 进行启示式教学的珍贵体会,指出“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 而弗达;道而弗牵就和,强而弗抑就易,开而弗达就思;和、易、以思,可谓善 喻矣;”(4)藏息相辅;学记

32、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需兼顾,相互补充,相互 促进;“ 高校之教也, 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必有居学; 故君子之学也,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5)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促 进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这里主要是从老师的角度提出的,要求老师在教人的 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 从而推动自身素养的不断进展; 后人就把教学相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8 页

33、,共 32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进步一步引申为老师的教和同学的学之间要相互促进;懂得,对于有效教学的实现都是有启示意义的;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训练 一、填空题无论做本义仍是引申义的1在秦统一文字的过程中,狱吏程邈对小篆进行改进,简化成为隶书,这种字 形和我们今日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2、“ 立五经博士” 的文教政策是汉武帝统治的时期确立的;3、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太学的 正式设立;4、汉代太学的正式老师称为博士;5、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接受设科

34、射策的形式;6、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争论文学艺术的特地学校;7、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争论结果经班固编成 白虎通义 ;公元 175年在蔡邕的建议镌刻于太学门外的石经称“ 熹平石经” ;8、在汉代识字训练所接受的字书中, 流行最广且始终储存至今的只有 急就篇,它的编者是汉元帝时的黄门令史游;9、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论衡,他抱负的培育目标是鸿儒;二、单项挑选题( A )4、“ 立五经博士” 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C、周文王 D、唐 A、汉武帝 B 、秦始皇太宗( B )5、汉代闻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C、贾谊 D、 A、王充 B、董仲舒郑玄(B )4、“ 太学” 这一官办训练机构

35、是在哪个朝代显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D、(B )8、汉代第一提出“ 独尊儒术” 思想的是谁?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郑玄 三、判定题(. )1、秦朝实施“ 以吏为师” 的训练制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加强了民 众的法制意识,因此是训练进展史上的一次大进步;(.)2、秦始皇“ 书同文字” 的文教政策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是一种历史的倒 退;(.)3、汉代董仲舒提出的“ 独尊儒术” 的政治思想为汉高祖接受,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文教政策使儒学成为封建训练的主流;四、名词说明题 1、三大文教政策:是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文教政策建议,包括: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

36、的统一;2. 兴太学,行教化而美习俗;3. 重选举以选用贤才等三个方面;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9 页,共 32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董仲舒的这三大建议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训练进展的需要, 被汉武帝采纳,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训练的进展,并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思想和文化训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提倡的道德训练的基本内容,所谓“ 三纲” 即“ 君为臣纲” , “ 父为子纲” ,“ 夫为妻纲” ,

37、所谓“ 五常” 即“ 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把“ 三纲五常” 及其相应的忠孝等封建道德,说成是上天赐予的,是违反不了的,旨在培育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顺民;3、次相授受:是汉代私学的教学方法或制度; 即先由老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子分头去教其他弟子; 董仲舒是最早接受这种方法的大师,比英国的导生制要早近两千年;这种“ 滚雪球” 方式的教学,可以在师资力气有限的情形下,有效地扩大训练的范畴,缺点是弟子的转授究竟不如老师直接传授;4、文翁兴学:汉代蜀郡太守先从郡吏中选派人员到长安就学于博士,这些人学成归来后, 文翁在成都立学, 招收同学, 学成者赐予重用或举荐到朝廷作官的办学措施,文

38、翁兴学的措施到汉武帝时得到推广;5、“ 设科射策” :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的形式; “ 策” 是指主考所出的试题; “ 射” 是以射箭的过程来形象描写同学对试题的懂得和回答过程;“ 科” 是主考用以评定同学成果的等级标记;同学依据考试所取得的世纪等级作为授官的依据;五、简答题 1、秦代在文教政策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1)书同文(2)行同轮(3)设三老以掌教化(4)禁止私学、焚书坑儒(5)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概述董仲舒道德训练思想的基本内容;(1)德教是立政之本;(2)以“ 三纲五常” 为核心的道德训练内容;(3)道德修养的原就与方法: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抱负;“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 必

39、仁且智” ;六、论述题1、论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作用及影响:(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确立的,其主要措施包括:设儒学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以儒术取士;建立视学制度等;(2)独尊儒术政策实施后,统治者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训练和教化,另一方面用官禄引诱读书人潜心研习儒家经典,统治的作用, 同时也促进了汉代训练的大进展,起到了统一思想, 巩固封建专制 汉代官学和私学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学制系统已初具规模, 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学校训练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0 页,共 32 页 -

40、-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3)独尊儒术政策确立后, 儒家学说上升为占据统治位置的政治指导思想;“ 独尊儒术” 由于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情,在它的指导下, 封建训练在汉唐时期从建立逐步走向完备, 但它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古代训练、政治文化的多元进展和多种形式、规格人才的培育; “ 独尊儒术” 政策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教总 方针,对后世封建文化训练的进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训练 (未看)一、填空题 1、魏文帝时制定“ 五经课试法” ,太学弟子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按通经的多 少授予不

41、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训练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2、西晋咸宁二年 276 年 晋武帝下令立国子学,以后进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分、面对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开中心官学训练分别士庶的先例;3、南朝宋元嘉十五年 438 年 开儒学馆, 翌年又设立玄学馆、 史学馆、 文学馆,转变了汉代官学中儒家独尊的格局,也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实际变化;4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训练指导书,它 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二、单项挑选题. D、(A )1、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心官学机构是什么 A、国子学 B、宫邸学 C、四门学 D、鸿都门学( A )2、颜氏家训是由谁写的: A

42、 、颜之推 B 、颜渊 C、颜元颜真卿 三、判定题( . )1、东晋时期创办国子学的目的是为了“ 殊其士庶,异其贵贱” ;四、名词说明题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的实施方法大致是: 朝廷在州、 郡设立大、小中正官, 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终,朝廷挑选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所以又称九品官人法;这种制度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平地考察人才,但是后来,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这种制度逐步贵族化了, 丢失了选举贤能的功能,影响了训练的进展;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是选士制度进展史上一个不行或缺 的过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是有意义的;五、简答题 1、颜之推在家庭训练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颜之推是南北朝梁朝人,其训练思想集中表达在颜氏家训一书中;主要观点 有:( 1)、家庭训练要及早进行;(2)、要爱与教相结合;(3)、要留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4)、要重视“ 应世经务” 的实学训练;(5)要培育虚心、勤奋的学习态度;六、论述题 1、什么是“ 九品中正” 选士制度?它对训练有什么影响?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1 页,共 32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