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7194781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 .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板块构造学说1967 年,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成为地球科学史上的革命。(1)大陆漂移(2)海底扩张(3)板块构造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1.轻的硅铝质大陆漂浮在重的硅镁层之上,并在其上发生漂移;2.全球大陆在古生代晚期曾连接成一体,称为联合古大陆或泛大陆(Pangea),围绕联合古大陆的广阔海洋称为泛大洋;3.从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分离、漂移,形成现代海陆的基本格局。大陆漂移的证据:大陆边界的吻合、岩石和构造的拼合、生物学、古地磁学、古气候早在 1620 年,培根 (Bacon, F)就发现大西洋两岸海岸线的相似性北大西洋两岸山脉可对比性阿帕拉契亚山脉向北消失于纽芬兰海滨,

2、但年龄与地质构造均相当于不列颠群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岩石和构造的拼合北美、非洲和欧洲的古老岩石构造线可以很好的对接南美与非洲古老岩石(老于20 亿年)分布区可以很好的对应非洲西部高原的片麻岩年龄、构造线方向与南美洲巴西高原片麻岩的年龄、构造线方向一致。古生物南美、非洲、印度、澳洲和南极洲在晚古生代期间生物具有相似性,表明他们连为一体,组成冈瓦纳( Gondwana)大陆动物变异性同样说明三叠纪后联合古陆开始分裂并各自漂移,逐渐形成现今的海陆分布格局。古气候南澳大利亚Hallet Cove 基岩上的冰川擦痕,指示冰川的运动方向古地磁学英国学者布莱克特和朗科恩通过测定已知时代岩石古地磁,进而推算其古

3、地理位置,发现一些大陆的古地理位置与现今位置相差较远,证明古大陆曾发生漂移。通过测定某大陆不同时代岩石的古地磁所反映的对应时代的磁极位置,并标示在地图上, 并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古地磁极移曲线。极移曲线反映了古大陆漂移轨迹海底扩张一、洋脊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1、洋脊是软流圈上涌出口,地温较高,密度小、波速低;(1)高热流异常区; (2)重力负异常区; (3)低速区。2、沿洋中脊向两侧,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具有对称性;基岩的风化程度向两侧逐渐加深;沉积层在洋中脊部位最薄,向两侧逐渐加厚;洋脊两侧正负磁异常条带具对称性;二、海沟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4、-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 页 - - - - - - - - - 1、存在负重力异常和负地形,显示重力不均衡,是强制下陷区;2、切穿岩石圈的巨型断裂;3、存在贝尼奥夫带及其相关的浅中深源地震的规律分布;三、海底岩石的年龄一最老的岩石年龄不早于侏罗纪,即不早于2 亿年,远比大陆上最古老的岩石年轻。二海底岩石年龄从洋脊到两侧由新到老对称分布转换断层的发现转换断层与一般平移断层的多点不同(1)如为平移断层,则随着断距的增加,洋脊错开的距离也增加;断层持续发展,被错开的洋脊之间的距离一般并不增加。(2)如果是平

5、移断层,错动是沿整条断裂发生的;至于转换断层,相互错动仅发生在两侧中脊轴之间的段落上(BC 段) 。(3)转换断层中相互错动段的错动方向,恰与平移断层中把洋脊错开的方向相反。(4)转换断层只有在洋脊之间的地段才有浅震分布;若为平移断层,则在断层线上都有浅震分布六、海底扩张的基本内容美国Dietz (1961)和Hess (1962)先后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大洋中脊顶部乃是地幔物质上升的涌出口, 上升的地幔物质就冷凝形成新的洋壳,并推动先形成的洋底逐渐向两侧对称的扩张。 随着热地幔物质源源不断地上升并形成新的洋底,先成的老洋底不停地向大洋两缘扩张推移,洋底移动扩展的速度大约是每年几个厘米。板块构造

6、1967 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摩根(J.Morgan) 、英国剑桥大学的麦肯齐(D.P.Mekenzie) 、法国的勒皮顺(X.LePichon )等人,把海底扩张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岩石圈,并总结提高为对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的总体规律的认识,这种学说被命名为板块构造学说,或新的全球构造理论。到 1973 年,这个学说基本成型,直到现在仍在继续发展。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部的塑性软流圈;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 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缘

7、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一、板块的边界及其类型1 分离型边界主要位于大洋中脊轴部,两侧板块相背运动,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2 汇聚型板块边界(1)俯冲边界?主要以岛弧 -海沟为代表。在西北太平洋边缘这种型式最为典型,如日本岛弧-海沟、千岛岛弧 -海沟、汤加岛弧-海沟等。这里是两个板块相向移动、挤压、对冲的地带。?另外一种型式,叫做山弧-海沟型,如在南美,一侧为海沟,一侧为安第斯山。(2)碰撞边界 -地缝合线指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带或焊接线。当大洋板块向大

8、陆板块不断俯冲时,大洋板块可逐渐消耗完毕,最后位于大洋后面的大陆与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3 页 - - - - - - - - - 大陆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并焊接成为一体,从而形成高耸的山脉并伴随有强烈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以及区域变质作用。3、平错型(剪切型)边界两侧板块互相剪切滑动,既没有板块的生长,也没有板块消亡。一般分布在大洋中,但也可出现在大陆上,如美国西部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就是大陆上的转换断层。威尔逊旋回1、胚胎期地幔的活化最初引起稳定大陆壳

9、的破裂,形成大陆裂谷。东非裂谷就是最著名的实例。2、幼年期地幔物质的活化使其热熔物质喷流或上涌对流,岩石圈进一步破裂并开始出现洋中脊和狭窄的洋壳盆地。可以红海、亚丁湾为代表。3、成年期随着洋中脊系统的延伸和扩张作用的加强,终于出现了新的大型成熟洋盆。大西洋是典型代表,洋盆两侧未发生俯冲作用,与相邻两侧未发生俯冲作用。4、衰退期在洋脊系统扩张的同时,洋盆一侧或两侧与相邻大陆之间开始了俯冲消减作用,成为主动大陆边缘。洋盆面积开始收缩,可以太平洋为代表。5、残余期随着洋脊扩张作用的减弱,两侧陆壳地块相互逼近,其间仅存残留海盆,如地中海。6、消亡期最后两侧大陆直接碰撞拼合,海域完全消失,转化为高峻山系。横亘欧亚大陆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就是最好的代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3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