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强迫症的自我治疗方法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强迫症的自我治疗方法 .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强迫症的自我治疗方法(心理动力学) -认识焦虑背后的几股动力1) 性心理失衡所导致的焦虑强迫症、焦虑症中的一些幼稚性思维之所以占据上风还与青春期性心理失衡有较大的关系 . 举例分析:当事人是一位 26 岁的女性, 自述罹患对视余光焦虑逾多年,在多年的心路历程中, 也尝试过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自感病灶不息的背后是早年的道德洁癖与性格压抑。(本文节选自临床心理学自助书籍走出焦虑风暴) 她在大学毕业后, 进入社会工作的第一年, 由于适应能力严重不足, 在价值观上形成了一些 “偏差错乱” ,工作一年后就莫名其妙地产生对视交流紧张的焦虑症状。这突如其来的症状,令她几度慌乱异常。因为缺乏对烦恼的正见,她拼
2、命地排斥自己的症状, 结果却不断地强化了它, 而后没多久泛化成 “敏感性关系妄想焦虑”,就是与人说话的时候总是担忧对方会看出自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也十分害怕对方会误解自己游离的眼神,担心自己的眼神被对方看出有 “色眯眯”的意图。因此与人交流的时候总是无法直视对方鼻梁以上的部位,眼神总是不自觉地停留在对方的胸部或落在私处, 这样一来就更加担心对方会觉得自己是一个“龌龊”的人,由此时常进入恶性循环的焦虑模式。经过一些心理疏导与分析启蒙, 当事人愿意卸下一些心理阻抗,向心理指导师道出自己曾在 6 、7 岁时,于几次父母亲不在家的时候多次跑到同一个院子里的邻居家,并和与自己同龄的一个小男孩玩起了“过家
3、家”的性猎奇游戏,两个孩子互相拥抱过, 也都触碰过对方的生殖器。 据她回忆当时在好奇心被满足的同时还伴随一阵强烈的兴奋感。很快,她把这些幼稚游戏的经历就忘记了。此后在 8 岁到 12 岁的青少年时光中,严厉的母亲时常在茶余饭后向其灌输:“女孩子一定要矜持,在大学毕业前都不允许有任何对异性的非分之想,若出现这样的想法就是一种可耻、没有教养的表现”在一次自修课上,她的眼神不小心偷偷地瞥了一眼旁边课桌的一位男同学,而那位男同学几秒钟后故意以一种“惊愕”的眼神回看了她一下,刹那间,她感到紧张,脸红,甚至无地自容。就在这“电光火石般”的瞬间,由于反应过于强烈且缺乏一定的逻辑分析,便形成了最初的“导火索”
4、。用她的话讲,导火索引燃的这一天就是她坠入“心灵炼狱”的开始。在短短的数个月时间里,因为 “超我”的极力压制与自责, 她的眼神变得越来越不自然,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 - - - - - - - - - 其潜意识就如同被“妄相”催眠了一般,开始深信如果与异性眼神对视,对方一定会看出自己是一个不正经的人。解析:首先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早年性猎奇游戏经验,但是即便体验过这样的幼稚性游戏, 成年人也无须对这些儿童加诸任何道德上的批判,因为儿
5、童也是有性心理的。重点是教育者对此加以科学的导引与适当委婉的解释即可,这样一来,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孩子可以相对容易地以合理的方式度过青春期性心理危机。许多性心理专家或过来人都鼓励在青春期教育中加入性心理的正见教育,认为其意义是非同小可的, 但是并没有得到教育界的广泛性认可,这是一种很大的遗憾。在我国广大城镇、 乡镇地区的中学, 性心理教育不是瞒天过海就是稀里糊涂,教育者好像生怕惊动“老天爷”似的,这种错误的见知就形同当年的慈禧太后担心造火车会惊动老祖宗一样荒唐、愚痴。反观美国、荷兰、加拿大的中学生性心理辅助教育课程, 的确是高明且科学的, 这里头一定有不少心理学家的积极建言献策。但是,
6、 性心理的正确教育绝对不是鼓励孩子迈向性泛滥主义。所谓的 “解放”是针对那些荒唐的“性道德洁癖”与“性道德压制”。一旦这方面获得了解放,被长期压制的心灵才能如释重负, 轻装上阵,就可以避免“内在封闭的能量系统”压力剧烈攀升而出现 “溃堤”的风险。那些认为解放性心理就会造成性泛滥或性放纵的旁观评论者,皆因所知障及愚痴心在作怪。一个即将迈向成年的孩子, 只要没有“性道德洁癖” 的卡点,他们的“自我”自然懂得在性禁欲与性放纵之间达成一种适应社会、适应身心的平衡。 许多心理障碍患者一开始都是因为性道德洁癖观以及受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牵绊致使在青春期莫须有地承揽了无尽的“自罪”“自责”,而在前沿的身心能量
7、学中,自罪与自责则是拿走自身能量最快的途径之一。不计其数的青春期孩子(中学生)就是倒在对“手淫”与性心理的错误认识中,进而内耗严重, 精气神长期被自责感所侵袭,致使神经也出现各式各样的功能性假性紊乱,最终大脑不得不以焦虑、头疼的信号来提示潜在的心灵危机。然而,并非所有此类个案(余光焦虑、对视紧张、被洞悉感)都是因性心理的压抑而创化出的症状, 但这一类的确占据不小比例。 我个人认为幼年的性本能动力与性心理的确存在,小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有性幻想,而后“小鸡鸡”会勃起,当看见女性的乳房或裸体等画面时更会异常兴奋。而女孩子在 6 岁的时候也会有爱慕同龄小伙伴的驱动力,有时候这方面的“热情度”与“大方
8、度”比一些小男孩都更加纯粹。而这些表现本身则都是正常的。 而一些女中学生在青春期学业压力较大的时期,因无意回忆起曾经的幼年性猎奇行为,便顿觉异常羞愧与自责, 从而为心理退行机制的产生埋下了导火索。实际上性本能本身是生命力的一股原始驱动力,有其合理的位置, 只要能够科学地认识与导引, 本身亦可称为未来心理健康的保障因素之一。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 - - - - - - - - -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 因性能量开始旺盛, 性心理也开始不断发
9、展成熟,此时教育者与家长完全可以尊重一些孩子对异性开始有追求的蠢动之心,而后在这个尊重的基础上再积极地引导这些孩子把更多的精力优先放在学习上以及体育运动上,若发现个别孩子有陷入早恋的倾向,其实有许多合理的道理及性心理教育类的读物可以提供给这些孩子参考,绝大多数孩子都会适可而止。因为,青春期孩子的性心理需求并非要通过成年人的性交方式来满足,而且绝大多数的孩子也明白“性交”是不利该阶段的身心健康的。所以,只需要保持与异性同学的合理交流或互动, 本身就是满足性心理的合理宣泄渠道,这样就够了。对本能施行压制与道德批判绝对是下策。然而却有无数青春期的孩子因缺乏正确的观念与认识, 其性心理被压抑得非常厉害
10、, 因此与异性交往时往往也显得胆小、拘谨,于是许多时候只能通过性幻想来满足,而持续的性幻想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压抑。总之, 成年世界的教育者们若是以绝对的性道德洁癖观来束缚青春期的孩子,这种方式本身就非常荒唐且盲目,亦是日后成为一些心理障碍患者诱发“幼稚性思维模式”的重要推手之一,不可不察也!2) 焦虑背后的退行现象与阻抗机制一位业务能力拔尖的男会计师, 总是担心在报表上不小心写上一些特殊字符,因此每次做报表的时候都要反复核对 2 个小时以上,似乎一旦写上一些不相干的字符就意味着会发生天大的灾难性事件。经过分析,原来是他在小学的时候, 因为对父亲实行的棍棒教育的严重不满,他时常在小本子上写满各种
11、诅咒父亲的话,有一天他在本子上写着希望父亲死掉等语句,不小心被他的姐姐看到,他跑到卧室,关紧房门,趴在床上并用被子盖着,俨然一副生命受到重大威胁的囧样。闷在被窝里的 20 分钟时间里, 他心跳很快,高度紧张,没多久就感到天旋地转,意识明显处于恍惚的状态。接着到了晚餐时间, 姐姐喊他下楼吃饭, 他战战兢兢地来到饭桌前, 看到父亲正悠闲地喝着小酒, 姐姐也自然地吃着饭菜, 事态并没有像他所想象的那样严重,于是降低了不少紧张感。 然而在未来的几个月中, 他总是担心姐姐会突然把这个事情有意或无意地告诉父亲,所以总是心有余悸。半年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学业的压力,他也淡忘了此事。不过,那份强烈的道德冲突与
12、恐惧情感的残留却卡在无意识中的某个角落。年近 30 岁时,因为一些导火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总是闷闷不乐,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精神防御机制中的“退行置换机制”(化装)发挥了作用,就开始跑出与早年那次焦虑感非常类似的一种漂浮性焦虑症状。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 - - - - - - - - - 在他的主诉中,我了解到当事人似乎透过这份无意义的焦虑可以让自己获得一定程度的 “赎罪”。同时这种机械化的焦虑对他而言似乎也意味着一种说不出的
13、好处,而这份好处就是“留恋幼稚的好处”。从某种观察角度而言,其漂浮性焦虑症状的本身就是自我与“无意识冲动”冲突妥协的产物与替代品。 那么既然症状可以使患者得到某种无意识层面的满足,心理指导师要协助其减弱症状, 实际上就是剥夺了这种满足, 当然会得到当事人一定程度上的无意识顽强抵抗, 因此这就是为何有些个案有时候虽然嘴巴上说很想要快速地获得领悟,但是其潜意识对“取消”症状总是显得不情不愿,软弱无力。(这个通过“生物反馈仪器”是可以测试出来的)另外一个阻抗的常见原因是当事人已经习惯通过这种焦虑来阻抗工作中的潜在焦虑。许多体验过慢性焦虑障碍的苦痛心灵或许都有这样的普遍经验:如果出现另外一个更大的焦虑
14、,那么之前的焦虑就会被暂时“中和”一下,而这种症状的转移现象本身看起来就是一种说不出的“好处”。就好像擅长装病逃学的孩子, 其父母往往会暂时以关怀与满足为主,但长期这样下来该孩子便会觉得通过装病就可以逃避一些在学校的挫败感以及一些人际关系上的失落感,而该孩子一旦对这种伎俩“上瘾”则会变成一种坏习性。对于许多烦恼心灵而言,当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克服“无意识阻抗”,一旦粉碎它,“成年成熟情感”便会进一步的“占上风”。简言之,若要突破阻抗,就尽量也养成一种习惯, 一种遇到任何焦虑时立刻去面对,立刻去处理的习惯。而后立刻放下,不去多想, 即便还有一些漂浮性焦虑,可在心中暗示自己,“等它们发生了再说,
15、坚决不再依靠灾难性联想来消除焦虑”,这个小小的习惯就十分有助于突破这方面的阻抗。例子中的主人公, 经过一些系统的心理分析与疏导、启蒙,对症状的形成过程与“化装”不断地加深认识, 最终当他明白了表象症状的盲目性与潜抑在症状背后的隐意后,症状就消退了很多。为何在一些沾染焦虑障碍的心灵知道了症状的真意以后,那些顽固的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原来,强迫症或焦虑症的内部原因都发生在早已过去了的幼年期,不论是性心理的固结还是初期焦虑, 抑或曾经的仇恨体验, 在成年人看来早已没有什么意义了。一旦知道了产生并维持症状的盲目力量原来是过了时的,是没有现实意义的经验与幻象, 就会如同突然揭示出久猜不中的谜语一样,紧张
16、情绪立即会轻松下来,症状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不过,在具体的疏导工作中, 并非如此简单轻松, 需要通过累积性的分析与启蒙让当事人在表意识层面与潜意识层面都充分地认识与领悟到症状的隐意才行。而通常情况下, 为提升领悟的品质, 在疏导过程中最好还需要配合其他一些心理学辅助法来协助降低一些焦虑感。(部分观点引用自认识领悟疗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 - - - - - - - - - 补充:什么是无意识阻抗情绪?在深度辅导中, 当指导师触碰到当
17、事人无意识中一个重要的恐惧印痕时 , 当事人会自发采用过去所生发出来的某种旧有的防御机制来获得暂时的自我保护, 也就是说这个心业的惯性力量已经非常强大,完全把当事人深深催眠了, 因此大多数当事人都会出现回避、排斥等自我防御行为。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心理疏导师顺从当事人的防御,或许当下可以让他感觉到舒适, 但从根本上来看是非常有害的,因为下次可能会变得更难。在深度潜意识探索中,往往会经历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来访者会暂时经历一些精神上的困难, 因为要面对自己真正的软肋与脆弱之处,而这又是人格改善所必需的。也就是说, 针对慢性焦虑障碍的深度调心过程中,于某个时期如果没有一点点痛苦, 那也将是毫无意义
18、的疏导与成长,仅仅只是宣泄而已,根本无法让当事人获得真正的领悟与蜕变。指导师如果和来访者在早期由于过分的共情制造了短暂的“蜜月期”,这个时候有些来访者不恰当的人际关系模式在双方关系中则会更明显地表现出来, 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结果往往是来访者反过来无意识地对心理指导师进行各种心理干预,把他和指导师的关系拉向他旧有的模式,拉向有利于他的当下习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 - - - - - - - - - 而这时,指导师倘若顺从来访者的各
19、种情绪需求,被当事人的各种短期宣泄性的情绪拉着走, 或不断讨好来访者的习性, 那么最终不仅来访者无法解脱,指导师也会十分被动。(部分心得源于朱建军教授的启蒙,其代表作意象对话心理治疗)3)幼稚性焦虑与习性癖好有一个 25 岁的小伙子,曾在青春期因为对手淫这个问题缺乏正见启蒙与必要的性心理教育, 因此在高中与大学期间, 其心灵时常处于严重自责的状态。而当时他潜意识中的防御机制为了避免更多的焦虑,很自然地就发明了一个与症状有关的“故事”。最终潜意识为他量身定做的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强迫对立情绪,总是让他沉溺在一种毫无意义的“哲学”问题上,诸如: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 地球上为什么只有人类是聪明的,为什么
20、我们会在地球上,为什么我是出生在这个家庭里等这般妄情、妄识、妄念。哲学家也曾经思考过类似的问题,但是思考的过程没有痛苦与冲突,而是一种相对专注的心志与充实。 但是该小伙子可享受不到这份乐趣,他自己有时候也会觉得思考这些问题十分怪诞与无意义,但总是被一股力量牵引着去被动纠结,好像这种纠结对他心底深处的某个内在小孩而言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一样。虽然被强迫观念困扰多年, 但他始终抱持着一个比较难能可贵的信念:待我搞清楚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有一天我也可以对这个世界传播一份正能量。据他回忆,虽然在大学毕业前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时不时被动地与这些此起彼伏的焦虑情绪共处, 但借着这份充满正能量的信念,以及大学期间
21、从一两位心理咨询师那里学到的一些面对烦恼的积极心理学,而后通过积极实践顺其自然的哲学与充实生活, 顽固的症状的确获得了一定的缓解与扭转,虽然还谈不上真正的蜕变,但基本上可以应对工作与常规人际关系事宜。不过, 在他找到我建立咨询关系的时候, 他的核心诉求并非要处理强迫情绪,而是一种比强迫情绪还要影响他精气神的坏习性。他说,强迫症倒没有让他精神崩溃过,而这个坏习性曾几度让他精神呈崩溃状态。这个坏习性就是每当他遇到一些焦虑的刺激因子或外在的压力时,他的大脑总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用“性快感”来抵御焦虑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22、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 - - - - - - - - - 常识小贴士性能量本身就是个体能量库中非常强大的一股阳性能量,若能将其导入到充实的工作与对生活的创意中,这份能量会提供给个体无与伦比的精气神。相反,若一颗心灵把它导引到纯粹的性欲望的满足中,过度地纵欲则会造成身体的衰疲以及一种恶性循环的习性链,这样也会进一步创化这方面的心灵坑洞现象。比如,许多 NBA 优秀篮球运动员以及欧洲顶级足球运动员,其竞技比赛生涯注定是在成功与失败之间不断地切换,如同潮水有涨有落。因此在这个过程中, 假使某位求胜欲与企图心强烈的运动员有不合乎规律的目标及欲
23、求, 肯定会频繁地感受到失落, 因为在人才辈出的竞技圈,只有个别天才级运动员可以保持“常胜将军”的形象,而绝大多数的运动员是办不到的。因此曾经技高一筹的球星的职业生涯进入一种持久的难以逾越巅峰时期的优越感时, 就会频繁受到挫败感与失落感,甚至还要承揽许多网友对其疯狂的负面评判与堆积如山的投射式发泄。所谓的投射性发泄是指网友或“粉丝”会把自己对生活的不满与压力投射到自己所关注的“明星”上,这是一种不容易自我觉察到的自私心理与潜在的人性弱点。如同在心理学治疗中常见的“负移情”现象。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
24、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 - - - - - - - - - 许多有良知与素养的心理指导师或咨询师有时候都会不小心承接某位来访者的负性发泄式投射。 每当当事人不愿意卸下一些对成长不利的阻抗因素时, 往往更容易发生这种变相的投射现象,他们会把早年对某些家庭成员的无尽嗔恨与愤怒借着咨询诉求未被及时满足而发泄出来, 这种愤怒与嗔恨会转移到咨询师身上,而一些求助者往往不能自觉, 只是单纯地归咎为是咨询师没有照顾好他的诉求,而不能正确地意识到自身诸多诉求都是积重难返的问题,是要时间与耐心来领悟与精进的。顶级运动员正因为承揽了许多叠加性的压力,一时半会儿找不到释放的途
25、径,其精神防御机制中的某一环为了提前缓冲预知中的更大焦虑,会退行到一种盲目追求目标可以快速弥补这种空洞感的诉求中,这时,毫无疑问“性能量”的释放是一个看似唾手可得的途径。在性能量释放的过程中身体的确可以分泌出一种类似“兴奋剂”的化学物质,可以让焦虑的身心获得一定的和缓,但这种精神快感也是很短暂的,一旦发展成一种逃避压力的习惯, 它就会成为一种顽固的心瘾, 后期调和它的难度可能不比一些强迫症来得小。其中有一些运动员发现性能量也已经不够有刺激性时,一不小心就陷入了依靠各式披着兴奋剂名义的新型毒品来满足这个虚假的心灵坑洞的陷阱。我认为大部分因素皆是失落的优越感文化与缺失心灵正见文化的普及。这个是全社
26、会需要引起反思的哲学问题,若把这些现象无知地归咎为个人品行问题,恐怕这个社会已经缺乏最基本的自我净化能力与正确思考的能力,如同哲学中所讲的“未出入已堕入两边”的非中道观。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性问题,只要是偏于一端看待问题与决策的,一段时间后就会遭受更大的苦果或灾难。面对上文所提到的小伙子 “依靠性瘾来转移焦虑” 的问题, 我在初期的几次交流中尽可能地在认知上协助其卸下道德伦常方面的自我批判与负疚感,有时候这种负疚感本身比强迫观念或焦虑情绪都更加容易摧毁一个人的信念系统与能量场。我反复强调他们之所以沾染了一些心瘾与不良习性,是有苦衷的。 这些人早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无可奈何,只是缺乏改变的有效工
27、具而已。而临床中常见的各种性心理失序的个案, 我们也不能用道德的色彩去评判这些表象,他们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 - - - - - - - - - 不想这样,只是一些外界的压力与挫折超出了其能力范围,以及缺乏一些必要的社会性协助与理解,所以才会退行到盲目的性取乐的代偿中。从东方哲学角度而言, 非中道观的评判本身就是一种心业的投射,而平等心接纳则是感化“卡点能量”的基本前提。若要通过沟通来化解一些隔阂,沟通者最需要的素养不是喋喋不休的口才
28、,不是清高的教养或高人一等的“智慧”,更不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成见来交谈, 因为这样的沟通过程往往都会投射出沟通者对被沟通者的一种精神施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我认为有些隔阂之所以不容易化解,核心就是缺乏一颗柔软的心, 总是缺乏以退为进的智慧和以柔克刚的宽容式信。因此,破除沟通障碍的过程一定要先尊重对方的心理空间,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隔阂就是因为内在空间受到挤压,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不说不如无话可说,无话可说意味着一切通达。这种不言之教的背后是一种对人性深深的尊重。在尚未点化前,仅仅只是这样一种心念,即可让一些所谓“冥顽不灵”的心灵感受到一股正能量与慈念。 因为大部分人在潜意识中
29、都不喜欢被教育,最需要的是获得对方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而后才会认同一些点化与建议。 若直接去说教,不仅容易事与愿违, 而且会加深对方的对立情绪与厌恶感。许多沾染不良习癖与慢性焦虑障碍的心灵,多半心智系统没有明显缺陷,道德系统也没有明显缺陷。相反他们的智力水平、 潜在道德水平、 潜在才华水平均高于普通人,甚至在某些方面的创造性智慧是所有人格形态中最具天生优势的,关于这方面的数据毋庸置疑,有成千上万的人可以证实这一点。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我强调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引发不必要的口水战,而是寄语广大在网络上喜欢扮演评判角色的“宗教掺和者”与“道德清高者”,对许多迷惘苦痛的心灵或误入歧途者要给予一些心理空
30、间与中道的人性观,因为有一天一些无明烦恼或麻烦可能也会降临在那些“好为人师”的人身上。有智者间接启蒙: 喜欢对他人说三道四或强加他人罪恶感的,最容易拿走自己的“福气”。除非我们可以帮助到这些迷惘的心灵,否则最好保持沉默。文中的小伙子的 “性瘾”问题,是一种逃避社会性压力以及曾经为了转移强迫观念的焦虑感而被创化出来的。 这个问题依靠常规的认知说理或行为疗法中的“厌恶惩罚”原理,作用力是比较有限的。此外,在面对这个强烈的心瘾来袭时依靠所谓的顺其自然哲学, 往往会被当事人的习性冲动曲解为听之任之,盲目任其妄为。诚然,顺其自然的哲学可以与正念觉察哲学应用于各种焦虑情绪的调适中,往往有十分积极的正面意义
31、。 但若是运用在针对一些深沉坏习性的纠正上,对于有些人而言则并非是最契合的工具。因为对这部分心灵而言, 当那种强烈的“瘾头”来临时, “顺”它还是不“顺”它抑或不管它, 似乎都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焦虑。若是顺着它的冲动, 就会继续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 - - - - - - - - - 沦为这股习性的奴役, 而去化作行动继续采取纵欲或“嫖娼”的方式来满足这个心灵坑洞;若是不顺着它,在那边跟它对话,试图用意志力压制它,恐怕会在瞬间强化焦虑感
32、; 若是不管它, 带着这个冲动的感觉做该做的事情,如果有一定的内观能力,的确也可以把这股能量适当导引或消耗掉。只是不少此类当事人面对性瘾冲动来临时,犹如足足憋了几个小时的尿意一样,感觉似乎不去释放一下膀胱就会爆炸,所以很快就招架不住而向习性投降。而若是用宗教道德批判来进行压制性教育,有时候的确可以收摄一些习性的冲动,但是依然是一种否定性的自我压抑。那么如果有一种方便法可以处理这个“瘾头”,则意味着很多其他方面的瘾头或坏习惯都可以获得类似的效度。东方哲学中有:法无高下,法无定法,理通法自明。在具体的临床疏导工作中, 心理指导者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跳出局限性观点,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抱持“有效果比有道理
33、更重要”“良好的互动关系胜过理论”的价值观作为自己引导来访者的依据。而在多年的求学过程中,我发现在“神经语言程序学 -NLP”中有一个方法可以相对良好地处理这方面的问题。面对上文中这位 25 岁的主人公, 后来我教导他掌握了这个自我调适策略, 他娴熟地运用并操作了一个多月,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最终比较妥当地解决了这个“性瘾”困扰,再一次看见了生命的微笑,欣喜不已。接下来我把这个方法的具体应用方式与细节叮嘱公布如下。(激发无限潜能一书中亦有记载,作者乃 NLP 著名实践者安东尼 ? 罗宾)神经语言程序学理论认为许多 “坏习惯”是以记忆或影像的方式储存在大脑神经元网络中, 因此若能改变心理暗示所对
34、应的画面,就能阻断或更换掉这份习性的神经链。简言之, 大脑喜欢将听觉、视觉、 触觉的感官信息组合成影像的方式储存着,那么我们就可以以相同的储忆方式来替代原先的储存信息,从而改变原先坏习惯所对应的心理画面。好比当一个人回想起一份愉快的经历时,大脑中总是同步呈现一幅相对明亮且轻快的画面,且画面中储存着特定的声音与感觉。 反之, 当一个人悲观的时候,大脑中也总是同步呈现出一幅相对灰暗且令人感觉焦灼的画面。一些心理学前辈们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影像飚换策略” ,它可以用来处理一些顽固的坏习惯, 诸如拖延、怠惰、咬指甲、暴脾气、性欲亢奋、厌食、贪食、购物癖、烟瘾、酒瘾、物质滥用等。 其原理也非常简单。 当
35、习性浮上心头的时候,通过一些简单的冥想, 用一幅积极的 “好行为画面” 迅速替代坏习惯所对应的画面,再经由多次重复,就会形成新的条件反射。一些研究脑神经学的心理学家认为失落和快乐都不是客观事物,而是通过特定的心理画面、声音和生理行为创造出来的,因此是可以进行人为加工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 - - - - - - - - - (1)步骤一:花一点时间确定自己想要改变的坏习惯,且将这个坏习惯视觉图像化。比如一个人想要改掉贪食的坏习惯,则
36、在心中预想自己大快朵颐的馋嘴画面。(2)步骤二:构建期许中的理想画面,也就是说当改掉贪食的坏习惯后,自己所呈现出的新精神状态以及体形曼妙、自信满满的画面。 (人的潜意识喜欢正面且具有一定激励性的个人影像画面)(3)步骤三:此乃最为关键的步骤,需要将这俩组心理画面“飚换”。所谓的“飚换”就是让后者的积极心理画面迅速占上风。当那幅我们想要改变的旧有画面浮现时, 通过想象的触发, 以一种全新的、 活力的方式替代掉旧有画面中所潜藏的各种觉受。 具体操作方式:首先让对应坏习惯的那幅心理画面自然升起,这幅画面尽量清晰一些, 而后在这幅画面的右下角植入期望中的理想画面,这个画面只需占用很小的一块角落,颜色呈
37、暗淡。紧接着,在 2 秒钟左右将这个右下角的小图片逐渐放大,使之越来越清晰,直到完全覆盖之前行为的画面。 就在完全覆盖的同时, 嘴巴顺带喊出一句激情的口号,比如“ YES ”“喔”“呼”,这种简单的口号容易传递给大脑一种兴奋的信号。(4)步骤四: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积极的心理画面所带来的美妙感觉以及对生活无与伦比的冲劲与达观。 然后过一小会儿再睁开眼睛, 进行以上步骤的多次重复练习。这个策略应用的关键就是当我们想象小图片变大时的速度尽量要快一些,同时整个完整的步骤要至少重复 21 次以上,这样就容易形成一种新的神经链路径。当重复数十次后, 再回头瞧瞧原先的心理画面, 可能就没有了此前的那种感受或
38、冲动,那么很自然地就不会继续被旧习性牵绊而重蹈覆辙。如果所设计的期望画面不足以引起大脑的兴奋或不够有吸引力,那么最好重新思考设计一下画面。因为人的潜意识与 “本我”总是喜欢寻找快乐的元素。 如果一个人看见自己不贪食时的良好精气神与优雅形体比暴饮暴食时的画面更具有吸引力,那么就意味着向大脑传递了一种强有力的兴奋信号。前文案例中的那位被性瘾困扰的当事人就是依靠这个方法成功解除了“冲动”,他的理想画面便是:开着自己心爱的车子在风景怡人的山坡上,享受夕阳无限好的平和心境,而画面中的自己因为不再有性纵欲而充满了生气与畅然。通过积极地练习, 这种新的状态和之前的沮丧画面同步联系在一起,每当他出现想要依靠发
39、泄性欲来转移焦虑的心理画面时,会即刻用这幅积极的达观画面来取代,而这幅积极画面中的感觉也会代替之前画面中的不良感觉。这样一来,原先的坏习惯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动力。不过,这个技巧不适合针对一些顽固的强迫性妄念,因为一不小心一些心态急躁的心灵会把这个策略当成是控制症状的方法,而控制的过程必然会产生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 - - - - - - - - - 张与抗拒的感觉。而一些带给自己较大焦虑的坏习惯是以相对静止的画面储存在记忆系统中的,因此是可以通过想象的方式进行信息再加工处理。(本文节选自临床心理学自助书籍走出焦虑风暴) (待续)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