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7186034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4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历史 人生没有等出来的富贵,只有拼出来的荣华! (1)命制:审核:高一历史定时练(第 3 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厚德 博学 励志 笃行1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B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C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D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2如图为民国二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的任命状。任命状有时任大总统袁世凯、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交通部总长朱启钤的签名。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2、责任内阁制的实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京张铁路的修建中国近代铁路发展A BC D31943年,重庆出版社署名蒋介石所著中国之命运一书,书中指出: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不变之最高原则。民族复兴唯一正确之路线”。1946年秋又以逮捕所谓“共党嫌疑分子”为名先后查封进步报刊265家。这些做法旨在()A满足专制独裁现实需求B追随孙中山的革命理想C抵制共产主义思想渗透D强调抗战中流砥柱地位4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而冀民族之大同。”这反映了A中华民族开始被纳入政府话语体系B民主共和思想成为共识C近代主权意识和领土观念得到

3、强化D民族认同观念深入人心5相当熟悉国民党执政当局决策内情的魏德迈,根据个人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训政时期作为最高实力人物的蒋介石一直在四种战线上作战,“对付日本;因对付苏联而要对付中共;对付中国内部分裂的趋势还要对付西方帝国主义”。由此可知,魏德迈认为国民党训政失败的客观原因是A国民政府政治制度屡遭破坏B国民党训政实质为独裁统治C民族国家尚未实现独立统一D国民党内派系林立组织松散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黑暗,爆发了多次的农民起义。有些农民起义的口号中出现了一些新词,如“革命”、“光复、“共和”、“政党等。这反映了在北洋军阀时期A农民阶级接受了民主共和思想B民国政治在农村中有一定影

4、响C开始进入训政时期D开始尝试政党政治7在民国初年第一届国会455名身份可考的议员中,民族资本家仅有12人,占统计总数的2.6%;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活动家有45人,占统计总数的9.9%。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弱小C北洋军阀反动势力过于强大D资产阶级政党缺乏群众基础8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在A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代替了君主专制B建立公务员制度代替了贵族世袭官制C开

5、始用考试选拔官吏代替了科举制度D以法律法规取代乡规民约9有学者指出,“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体现“新的肉搏”的是A辛亥革命B护国运动C府院之争D新文化运动10下图为民国五年七月新闻报上一幅名为再造民国之最要着的漫画。其主旨为A讥讽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B揭露张勋复辟帝制的闹剧C批判袁世凯欲当皇帝野心D反映民众恢复民主共和的愿望111913年,宋教仁在国民党宴会上说:“就吾党与民国政治之关系而言,不过昔日在海外呼号,今日能在国

6、内活动,昔日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这折射出当时国民党A开始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B为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而努力C谋求政党政治捍卫民主共和D主张改组国会提前进行大选12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负责政府的实际责任,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国务员副署方为有效。这说明了南京临时政府采取了A总统共和制B责任内阁制C君主立宪制D民主共和制131928年6月,国民政府在占领北京后宣告革命的第一阶段完成,已进入第二阶段,即训政阶段。此后通过的训政纲领规定: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

7、民党的“训政”A实为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B标志着开始政党政治的尝试C导致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D符合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14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以前入朝为官的快捷方式是参加科举,现在科举没有了,党就变成科举的代替品了。入党做官,或组党做官,成了有志青年的正途。这反映了当时A政党政治的成熟B民主政体的完善C选官制度的革新D政治体制的剧变15据统计,民国初年登记的选民达4200万人,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0%,远远超过了1908年清朝进行资政院和咨议局选举的0.4%的比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参与主体的扩大B政治体制的变动C国民参政意识的提高D三民主义的传播16孙中山曾

8、指出:“民国虽已十年,祸乱相寻,实际未达共和境界,不过将满洲统治权,换入腐败官僚和复辟派手中,北方政府实在不是民国政府。”这反映了A民国政府与满清政府无异B当时正值袁世凯独揽大权C共和政治的运行情况堪忧D国民党已经开始训政时期17晚清到民国初期,从“预备立宪”到辛亥革命后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历史发展角度看,其过程本质上体现了A保守势力力量强大B晚清民国宪政艰难C近代中国动荡不安D中央集权不断削弱18下图为国民政府党政机构关系图,这表明国民政府A 已经进入了宪政时期B 践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C 实行分权制衡原则D 实质是剥夺人民权利

9、的一党专政19梁启超曾说:“吾二十年来之生涯,皆政治生涯也。”戊戌变法期间,他积极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后,他希望袁世凯建立政党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联合蔡锷等将袁世凯推翻,又梦想段祺瑞再造共和,并出任段内阁的财政总长。这反映了梁启超A立宪派放弃建立君主立宪制初衷B梁启超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事业C北洋军阀内有维护民主共和势力D知识分子紧跟时代步伐思想嬗变20有学者指出:民国建立后,军阀政权和国民党政权与民主政治模式相悖。这是因为中国的理想政治是贤君之治,中国社会重视政府政绩,不注重民众参与、民主程序,民众无参与取向,没有政治主体之自觉。材料可以用于研究近代中国A民主政体曲折发展的原因B

10、启蒙思想难以传入的历史根源C传统政治结构的逐步瓦解D儒家正统文化未能动摇的原因21某一时期,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数百个号称为“党”或“会”的政党或政治派别,如“中华民国联合会”“统一党”“统一共和党”等等。某一时期是指A维新变法时期B“预备立宪”时期C中华民国初年D新文化运动时期22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民国初年为了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 的尝试。 处最合适的是A政党政治B专制王权C训政制度D民族国家23南京临时政府首届内阁中,留学出身者占83%。民国初年,国会议员中留学出身者超过半数。南京国民政

11、府的13届内阁中,成员留学出身者占56.88%。上述现象A导致了政府政策普遍脱离国情B有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C说明近代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D体现了国家机构半殖民地化241912年,梁启超建议袁世凯“礼罗”国内政治人士,组建“健全之大党,使为公正之党争”;到1913年,梁又坦言“国中无所谓政治,无所谓政党,但见无数之个人朋比以自营已耳”。可见,在梁启超看来,民国初年A政党政治尝试失败B共和政体遭到破坏C民主政党难以组建D缺乏民主实践基础25民国初年,临时参议院制定的(国会组织法)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与清末咨议局的选举已有不同:“居住选区二年以上”比清末的十年要求大大缩减:500元的不动产资格比之

12、清末的5000元亦削减9/10:选民年龄为20岁而清末的为25岁,临时参议院还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可知民国初年A民主政治有鲜明中国特色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D宪政机制对权力的控制26据统计,民国初年有312个政治性党派,具有健全或具体政纲者不过35个,其中及“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内容的各有10多个。由此可知当时A民主政治制度臻于完善B实业与教育思想深入民心C多数党派缺乏政治倾向D社会各界投身于政治运动参考答案:1A依据材料“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可以看出宋教仁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依

13、靠的是政党政治,袁世凯同样是依靠政党,进行排除异己,体现政党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A项正确;政党也可以是反对专制的工具,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政党的局限性,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北洋派内部纷争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2B结合所学可知,民国二年为1913年,材料“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的任命状”可用于研究近代中国的铁路发展情况,“任命状有时任大总统袁世凯、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交通部总长朱启钤的签名”则可以用来研究当时的责任内阁制,故含有的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展的时间是1915年,排除含有的AC项;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排除含有的D项。故选B项。3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

14、943年,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消极抗战,中共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重庆出版社署名蒋介石所著中国之命运一书,书中强调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不变之最高原则。民族复兴唯一正确之路线”,旨在弱化中共政治影响以维持其统治;重庆谈判后,国民党对与其意见相左的进步媒体进行无情打击,1946年秋以逮捕所谓“共党嫌疑分子”为名先后查封进步报刊265家。由此可知,这些做法旨在满足国民党专制独裁现实需求,A项正确;国民党的做法是借三民主义来强调其政治影响力,不是追随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排除B项;“抵制共产主义思想渗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15、4C根据材料“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而冀民族之大同”可知近代对于国家主权意识和领土观念得到强化,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近代中国主权意识和领土观念得到强化,无法得出“中华民族开始被纳入政府话语体系”的结论,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成为共识,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强调近代中国主权意识和领土观念得到强化,不是强调民族认同,排除D项。故选C项。5C根据材料“对付日本;因对付苏联而要对付中共;对付中国内部分裂的趋势还要对付西方帝国主义”可知训政时期民族国家尚未实现独立统一,C项正确;材料与国民政府政治制度无关,排除A项

16、;材料与训政实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国民党派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B从材料“有些农民起义的口号中出现了一些新词”、“革命”、“光复”、“共和”、“政党”可以看出,农民也受到了辛亥革命时期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说明民国政治在农村中有一定影响,B项正确;打出民主共和旗号不等于接受民主共和思想,而且材料强调的“有些农民起义”不能等同于整个农民阶级,排除A项;“进入训政时期”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排除C项;材料强调农民起义打出的口号,和“政党政治”无关,而且“开始”的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7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的议员中的民族资本家比重较低的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力较弱,进

17、而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项正确;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北洋军阀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及资产阶级政党缺乏群众基础是影响因素,非主要因素,排除ACD项。故选B项。8A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体制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确立了共和政体,A项正确;材料与公务员制度建立无关,排除B项;科举制也属于公开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排除C项;以法律法规取代乡规民约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是革命派和袁世凯之间的斗争,符合题意,B项

18、正确;辛亥革命与题干中“袁世凯得到了民国”不符,排除A项;“府院之争“的“府”即总统府,“院”指国务院,“府院之争”即是总统和总理之争。北洋时期的府院之争有两次,一次是黎元洪总统和段祺瑞总理之争,另一次是冯国璋总统与段祺瑞总理之争,与袁世凯无关,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中的“革命派”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D根据材料中“民国五年七月”、“再造民国之最要着”及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底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破坏了民主共和成果,该漫画反映了民众恢复民主共和的愿望,D项正确;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民国五年为1916年,时间不符合

19、,排除A项;张勋复辟发生于1917年,排除B项;1915年12月袁世凯已经复辟帝制,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11C材料“昔日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体现的是国民党主张通过政党活动来捍卫共和制度,C项正确;材料与反对袁世凯独裁无关,排除A项;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就已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排除B项;材料与改组国会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B材料“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国务员副署方为有效”是对责任内阁制的描述,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体现的是因人设法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与总统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及民主共和制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3

20、A根据“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可得出,这一时期的国民党是要建立一党专政,A项正确;“训政”不是其标志,排除B项;当时北洋军阀已经基本被推翻了,排除C项;其并不符合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排除D项。故选A项。14D据题意可知,党之所以成为科举的替代品,是因为科举已经被废除。再根据“民国初期”等信息可知这都反映了政治体制的剧变,D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政治体制的剧变,不能说明政党政治的成熟和民主政体的完善,排除AB项;入党做官或组党做官并不是对选官制度进行革新,排除C项。故选D项。15B中华民国成立后,确立

21、了民主共和政体,因此材料“民国初年登记的选民达4200万人,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0%”体现的是政治体制变动对选民情况的影响,B项正确;政治参与主体的扩大属于材料表象,排除A项;国民参政意识提高及三民主义的传播是影响因素,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CD项。故选B项。16C材料“不过将满洲统治权,换入腐败官僚和复辟派手中,北方政府实在不是民国政府”体现的是民国时期的共和政治遭到腐败官僚和复辟派的破坏,说明的是共和政治的运行情况堪忧,C项正确;民国政府与满清政府有着本质的区别,排除A项;袁世凯去世于191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28年10月3日,国民政府宣告进入训政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22、项。17B材料中“晚清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可知政局的不断变换,从世界历史发展角度,政局更换频繁反映的本质是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艰难推进,B项正确;革命党人不属于保守势力,排除A项;政局的动荡不安是宪政道路艰难的外在体现,不是实质,排除C项;晚清到民国初期政局的不断变化重在宪政形式的不同,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18D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所呈现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纲领中党政机构层级关系,体现了训政体制的实质是国民党掌握国家政权,即以党治国,一党专政,D项正确;1948年5月20日,国民政府改组为中华民国政府,国民政府主席一职也改为中华民国总统,中华民国正式进

23、入宪政时期,排除A项;国民政府的“训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所以B两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实质上是为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创造理论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19D根据材料信息,梁启超自己评价说“吾二十年来之生涯,皆政治生涯也”,从维新变法到民国初期,通过不同的手段和行动,为探索中国的道路而进行不同形式的努力,这反映了知识分子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了思想的嬗变,D项正确;放弃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有梁启超的改革行动,并非都是民主革命的信息,是其紧跟时代步伐思想嬗变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北洋军阀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0A根据材料“中国社会重视政府政绩,不

24、注重民众参与、民主程序,民众无参与取向,没有政治主体之自觉”可知,材料意在说明中国缺乏民主法制传统,这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政体曲折发展的历史原因,A项正确;启蒙思想难以传入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传统政治结构已经瓦解,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21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由此可知,材料中的某一时期是指中华民国初年,C项正确;维新变法时期主要是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政党尚未出现,排除A项;“预

25、备立宪”时期,清政府在努力维护专制统治,没有出现政党政治,排除B项;1913年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后,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新文化运动时期政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排除D项。故选C项。22A民国初年为了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A项正确;民国之后,专制王权已经被推翻,排除B项;训政制度是孙中山提出的国家治理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民族国家强调的是整体利益,与题干中政治力量的分化重组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3B根据“民国初年,国会议员中留学出身者超过半数。南京国民政府的13届内阁中,成员留学出身者占56.88%。”可得出国民政府的官员文化水平有所

26、提高, 有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B项正确;材料反映官员的学历,不能说明政策会脱离实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不是教育,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半殖民地化,排除D项。故选B项。24A根据材料“健全之大党,使为公正之党争”“梁又坦言国中无所谓政治,无所谓政党,但见无数之个人朋比以自营已耳”等信息可知,1912年梁启超主张组建政党,但到1913年,梁启超又坦言中国没有所谓的政治,也没有所谓的政党,说明他建立政党的主张和尝试失败,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梁启超组建政党政治的尝试失败的信息,没有体现共和政体遭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时期的中国难以组建民主政党,但不是材料反映的问题,

27、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梁启超组建政党的尝试失败,没有强调当时我国民主政治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25C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对国会议员的资格要求与清末预备立宪时大大降低,这使得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民国初年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无法体现民国初年的政治具有中国特色,排除A项;材料呈现的是临时参议院制定的法案,看不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宪政机制是以宪法为依据,对权力的控制制约机制,材料并未体现宪政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26C民国初年政党数量较多,但是有明确政治纲领的政党数量较少,而且很多党派带有“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这说明民国初年多数党派缺乏政治倾向,C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B中的“深入民心”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社会各界的态度,排除D。5努力了才叫梦想,放弃了那只是妄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