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中医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的中医诊疗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风的中医诊疗方案 甘草15克。 方中半夏、茯苓、白术健脾燥湿;胆南星、天竺黄清热化痰;天麻平肝熄风;香附疏肝理气;丹参活血化瘀;大黄通腑泄泻;诸药合用有化痰熄风通络之功。 痰热腑实 症候: 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大数。 治法:通腑泄热化痰。 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 地龙15克、大黄10克、芒硝5克、瓜蒌20克、胆星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丹参30克。方中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生大黄、芒硝荡涤肠胃,通腑泄热。本方使用大黄、芒硝剂量应视病情及体质而定,以大便通泄,痰热积滞涤除为度,适时减量或停药,以免过量伤正。腑气通后,应治以清热化痰、活血通络。午后热甚者加黄芩、石膏、栀子;
2、痰盛者可加竹沥、天竺黄、川贝母。 肝阳暴亢 症候: 苦咽干,便秘尿黄,舌质红或绛,苔黄或黄燥,脉弦或弦数。 治法:平肝熄风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20克、钩藤20克、杜仲10克、丹参30克、菊花30克、茯苓15克、坤草20克、牛膝20克、地龙15克、全蝎5克、远志20克、蜈蚣2条夏枯草15克、夜交藤20克、石决明20克、山桅子15克、生龙牡40克 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生石决明镇肝潜阳;川牛膝引血下行;黄芩、山栀子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茯神、夜交藤养血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全方共奏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功。肝火偏盛者加龙胆草、夏枯草以清泻肝火。 (2)中脏腑 风火闭窍 症
3、候:直视,面红目赤,口噤项强,两手握固拘急,甚则抽搐,舌红或绛,苔黄燥或焦黑,脉弦数。 治法:清热熄风,醒神开窍。 方药:天麻钩藤饮配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潜阳,紫雪丹、安宫 牛黄丸清热凉血,解毒开窍,合而用之有清热熄风、醒神开窍之功。 痰火闭窍 症候: 或见抽搐,两目直视,项背身热,躁扰不宁,大便秘结。舌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厚干,脉滑数有力。 治法:清热涤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羊角汤配合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方中羚羊角为主药,配合菊花、夏枯草、蝉衣以清肝熄风;石决明、龟板、白芍滋阴潜阳;生地黄、丹皮清热凉血;白芍敛阴柔肝;柴胡、薄荷舒肝解郁;至宝丹、安宫牛黄丸有辛凉
4、开窍醒脑之效。合而用之有清热熄风、育阴潜阳、开窍醒神之功。 痰湿蒙窍 症候: 不温,甚则逆冷,舌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配合苏合香丸鼻饲。方中半夏、橘红、茯苓、竹茹化痰燥湿;胆星、菖蒲豁痰开窍;枳实降气和中消痰;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杜绝生痰之源。苏合香丸则有辛香解郁开窍之功。合而用之有燥湿化痰、醒神开窍之效。 元气败脱 症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汗出如珠,目合口张,肢体瘫软,手撤肢厥,气息微弱,面色苍白,瞳神散大,二便失禁,舌淡紫,或舌体卷缩,苔白腻,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制附子温壮
5、元阳,二者合用有益气、回阳、固脱之功。汗出不止者,加黄芪、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以敛汗固脱;兼有瘀滞者,加丹参、赤芍;真阴不足,阴不敛阳致虚阳外越,或上证使用参附汤后见面赤足冷,虚烦不安,脉极虚弱或突现脉大无根者,是阳气稍复而真阴不足,此为阴虚阳脱之证,当以地黄饮子以填补真阴,温壮肾阳。 针灸治疗 急性期:针对患者神昏、偏瘫、失语、吞咽困难为主症。施以“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头皮针。醒脑开窍针刺法: 主穴:内关、三阴交。辅穴:极泉、委中、尺泽。呛咳吞咽障碍:风池,医风,完骨。语言 不利:上廉泉,金津,玉液。手指握固:合谷。足内翻:丘虚透照海。肩周炎:局部痛点刺血拨罐。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
6、元,三阴交,上星透百会,局部施灸,亦可按摩或热敷。睡眠倒错:上星,百会,四神聪,三阴交,神门。 头皮针法: 常用穴位: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颞前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枕下旁线。 操作手法: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常规消毒后选0.3-0.35mm,1.5-2寸毫针,与皮肤呈30度角,用夹指进针法,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其后缓缓推进至相应长度,用捻转手法,200次/分。亦可用滞针手法,使患者头部有紧胀感,留针1520分钟,中间再捻针一次。 护理:1、体位:急性期患者头部抬高1530,不宜无枕仰卧;有意识障碍的病人采用侧卧位,使呼吸道通畅和避免呕吐时造成窒息;有肢体瘫痪的,注意其良肢位的保持,病情稳定
7、后即可辅助病人被动活动,而后逐渐增加活动量。2、饮食:意思障碍的患者,禁食1-2天,通过静脉输液维持所需营养和热量。无意思障碍的患者,指导其低盐、低脂肪饮食,有糖尿病的指导其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康复:中风病人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体温)稳定,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即开始康复治疗,主要为四肢关节活动度训练及更衣、进食、洗漱、转移等日常活动的训练。 (二)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辨证论治 阴虚风动 舌红或暗红,苔少或光剥无苔,脉弦细或弦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白芍20克、玄参20克、麦冬15克、龟板15克、山药15克、黄芪20克、
8、丹参30克、牛膝20克、地龙15克、黄精10克、生龙牡各40克、山萸肉15克、炙甘草15克、知母10克、天花粉10克、五味子15克。 方中龙骨、牡蛎、代赭石镇肝潜阳;白芍、天冬、玄参、龟板滋阴潜阳;重用牛膝并辅以川楝子以引血下行,折其亢盛之风阳;茵陈、麦芽清肝舒郁;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 针灸治疗 恢复期:病久正气耗伤益甚,依患者具体证候加用中脘、上脘、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肾关、地黄、人黄以调中焦,补下焦。使脾胃运化正常,气血得补。肝肾功能正常,阴精得养。进而正气得充,邪气易解。 康复训练:此阶段以康复训练为主,配合针灸等治疗。 (三)后遗症期(发病六个月以上)
9、 1、半身不遂 面色萎黄,或偏侧肢体强痉而屈伸不利,或见患侧肢体浮肿,舌淡紫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涩或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方中重用黄芪以补气,配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龙等养血活血、化瘀通络,诸 上肢偏废甚者,加桂枝、桑枝以通络;若下肢瘫软无力甚,兼见筋脉拘急,腰膝酸软者,为肝肾亏虚,可加桑寄生、川牛膝、川续断、鹿筋、杜仲等补益肝肾。 2、言语不利 脉滑。 治法:祛风化痰,宣窍通络。 方药:解语丹 方中天麻、白附子、南星祛风化痰;全蝎、羌活搜风通络;远志、石菖蒲、木香行气化痰宣窍。可加丹参、红花、鸡血藤等活血通络。 疗效评估 1
10、、临床治愈:思维正常,语言清楚,肢体功能基本恢复。 2、显效:思维正常,语言,上肢及下肢有一项功能恢复不完全。 3、好转:病情有进步,意识,语言及上下肢功能有一定恢复。在临床上,根据患者不同证型、不同的用药时机,掌握的适应证及时的应用相适应方剂,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我院2022年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34例,痊愈13例(38.2%),显效11例(32.3%),好转10例(29.4%)。 中风治疗难点及解决措施 中风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其转归预后常发生在一瞬之间。中经络患者如失治误治,或虽经 治疗病情未能控制向中脏腑转化,预后较差;中脏腑患者向中经络转变,预后多较好。中脏腑者若出现呃逆频频,呕血,壮热
11、,喘促,瞳仁大小不一,或出现脱证证候者,病情危笃,预后不良。多次中风者预后亦较差。无论中经络或中脏腑,虽经救治,均终因脑髓受损,致病程迁延而成为中风后遗症。总之,中风患者的预后转归不尽相同,主要取决于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诊治及时正确与否及调养是否得当等多种因素。临床中在脑梗死病程的某些时段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1、呼吸系统影响:当患者因为痰液不能自行咳出,出现肺内感染,甚至因痰液阻塞气道引起呼吸骤停,因为没有条件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针对气道的治疗,这些患者往往会有生命危险。2、脑梗死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如:脑水肿、肺部感染、泌尿系
12、感染、消化道出血、癫痫持续状态、肺水肿等需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3、由于缺乏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医药防治中风的研究成果,目前多遵循西医的脑卒中防治指南,使用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脑梗死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在此基础上服用中成药的患者居多,而这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尚缺乏科学的评价。4、针对脑梗死造成的偏瘫、言语障碍、吞咽障碍,采用单一的中药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采用康复训练与中药、针灸结合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解决措施: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对慢性脑供血不足、高脂血症、颈动脉硬化斑块病人,选用中药辨证治疗,以减轻症状,预防斑块增大、脱落而逆转病程,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对于重症脑梗死出现气道阻塞及脑梗死的并发症,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不断优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