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标签:标题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转)摘记:是的,没有时间啊!-这是教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损及教师的家庭生活。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干这一职业的人没有空闲时间,虽然每年有相当长的假期。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呢?-这个令人很伤脑筋的问
2、题往往是不得不用这个说法来表达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语文、数学教师每天在学校上课3、4小时,加上备课和改作业5、6小时,另外每天还得至少有两个小时被课外工作所占用。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
3、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
4、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
5、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么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笔记:上周二刚刚参加桐乡市高中信息技术的双高课,开课时间通知得很急,只比正式上课时间提前了一天,又恰值我身体有大恙,可谓是祸不单行。不过我当时的心态很好,想想这和我们平时上课应该是比较相似的,提前一天备课第二天上课,那么以这样正常上课的姿态来参
6、加比赛,我想也是平时功夫积累的一个体现。比赛时课堂进行得还是比较让我自己满意的,课堂气氛不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使得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在课堂上,我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体验上,而不是为了教授知识而进行教学,这也是我一贯的课堂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关注就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也就变得更为主动了;听课老师都认为,他们从来没看见高中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公开课上主动举手的,而我的课堂打破了这个传统。也是上周五,参加学校教龄不足五年的青年教师的座谈会,会中的话题很经典性地谈起关于读教育教学专著和写教育教学论文的事情来上。其实对于这一点,从我自身而言,是比
7、较深有体会的。说起写论文,很多老师会以“没时间”作为托辞,不过老师是真的没有时间,这一点连苏霍姆林斯基也是首肯的。但是,挖掘“没时间”背后的真正原因,是老师们不知道写什么或者不知道怎么写。这个现状的使然,在我看来,要么是因为平时不积累,真正写时觉得无米下炊;要么是有主题、有想法,但对于真正落实却无从下笔,这点也许要源于不读书或与人交流得不够。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几个全国发行的报刊上有多篇交流,辗转回眸,我除了庆幸自己的好运之外,更深深坚信:只要我坚持发现和思考,我的灵感之泉将源源不断。昨天心血来潮去桐乡广电台报名参加普通话大赛,海选后我有幸进行一次小录音,但是自认为结果不是很理想。不是我对自己
8、没信心,而是一张口才发现,原来普通话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能力,然而许久以来,我是从未注意到它的存在的,虽然普通话是我与人交流的主要语言方式。一直陪我参加比赛的毅说了句点睛的话:机会从来不眷顾那些没有准备的人。想想看,也是,机会到处都有,成败决定于我们自己是否准备好了,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去接受这个机会。这一次机会失去了,还有下一次机会,纪敏佳为第二次在超级女生的星光熠熠,在汗水足足准备了整整一年,最终她赢得了机会,赢得了自己的目标。上面是最近段时间在我身上发生的小故事,看起来似乎与教师的时间问题无关,但仔细一想,其实又何尝不是藕断丝连呢。教师的时间总是不够用,尤其是中学教师,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
9、事实。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上班的时候在上班,下班的时候还在上班,他们的注意力总是离不开学校、学生和课堂、教学。如此之状,哪里还有时间关心家人,整理家务,教育子女,出外休闲呢?摘记中的那位历史老师的回答很能代表他的职业成就,而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读书的提议,对于教师也是很有意义的;如果要将二者联系起来,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坚持的问题。引用我自己总结的话来说,就是:坚持发现,坚持思考,坚持记录,坚持交流。我自认为自己一直在为如何上好中学的信息技术课而在不懈思考着的,从来都未曾倦怠过。我不是为很高远的空头目标,我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色,但是我认为自己既然走上了这条路,我的价值需要一个挖掘的机会
10、,我只是在为自己的价值体现而努力奋斗着。从主题式教学方法,到结合网络教学,再到现在的体验式互动教学等等,每一个灵感都是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察而来,发现学生,发现课堂,同样发现我自己应该尝试的目标。我是一个很喜欢胡思乱想的人,这在无意中却让我始终保持着思考的习惯。中学信息技术还只是被作为副科而置于鸡肋座位上的摆设,然而对于我来说,这恰恰给了我随时可以尝试自己想法的机会。从发现一个细节,到引发一个深层次的思考,再到从课堂实际中去尝试,其中有许多的点滴感受,我都很认真地记录下来,而某些方面又成了我下一个思考的源泉。就这么一直坚持着,然而我还有些个不满足,有言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渴望与同行交流,
11、遗憾的是,近在咫尺的同事却不一定能有兴趣与你聊所谓的“空中楼阁”,于是我选择了网络,在网络上我认识了很多人,他们给予我很多帮助,也同时一起在营造一个思考与讨论的环境,这让我很是兴奋,我喜欢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哪怕罗嗦累赘,我只想说明我的想法,仅此而已。在我看来,有想法总比没有想法要来得有重量的多。更何况对于信息技术而言,有想法就等于满怀着一个希望,而不是每天怨声载道、怨天尤人。我不是在为自己树碑,我也看到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对象,他们比我做得更勤奋和努力,他们比我做得要好的多得多。我相信,他们一定也是对信息技术满怀着一个希望,也是在为自己的价值体现而奋斗着的。一个人有了希望、有了目标,他才会挤点时间读书,在走路的时候思考,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接受态度,在课后记下反思和改进的意见,为下一次课堂上的提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长此以往,硅步积以致千里,那时候才会知道时间其实正是从自己的态度中来的。我们每个老师一般都是在某个教学阶段任教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如果我们坚持了自己的态度,我想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到的那位历史教师的影子将随处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