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医院信息化建设建议方案方针.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1 项目背景 1.1 数字化医院建设分析 人类进人21世纪后,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医院作为一种全新的医院管理模式与理念,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效率,促使医疗服务从形式到内容上发生结构性变化,进而达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数字化医院是由医院建筑智能化、数字化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医院运营体系。在新一轮的医院变革历程中,数字化已被明确定位为变革的重要环节。而信息化技术与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医院正致力于楼宇智能化与业务数字化的建设,以期改进就医环境、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整合资源,提升患者满意度,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化服务型“医疗中心”转变。数字化医院建设正越来越成为增强医院竞争力与创新力的关键行为,医院信息化应用与建筑智能化的逐步融合必将成为医院,尤其是大中型医院业务发展前进的有效驱动力。 数字化医院的规划与建设包括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数字影像、设备集成、电子医疗、临床应用、生物信息化、远程医学、辅助医疗等多个学科体系,其建设基础是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化医院整体规划下的楼宇建筑智能化,在智能化的基础上建立医院信息系统,支撑医院的正常运作,以期不断创新优化医疗流程和模式,提升医院服务品牌。 数字化医院的技术核心是智能化与信息化的集成融合,它将改变目前医院智能化楼宇与信息化独立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信息系统在兼顾医院业务的同时,也将充分整合楼控、安保、电力、暖通、消防等系统,集成优化系统资源,提高医院各系统的协同能力。其特点是“四化” :建筑智能化、流程数字化、管理规范化、信息集成化。确立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着力构建数字化医院”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能医院整体效能的最大化。信息化建设也为医院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础,为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平台,为改革创新提供了手段,为医院腾飞插上了翅膀。所以,我们也把数字化医院建设称作为信息化医院建设。 1.2 新医改政策对医院信息化的要求 1.医改中关于卫生信息化的总体要求 新医改对卫生信息化的目标是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提出要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目标。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 2.新医改下,医院信息化新需求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变革带来区域化和集团化的趋势。医院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个医院,将成为一个医疗服务体呈现出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3~5年内,这个趋势将成为现实。既然是区域化和集团化,这里面就有区域医疗资源的整合,就会有城市医院和社区的合作,城市支援农村。要求医院既要考虑自身的信息化,而又不能单独考虑本院,要考虑一个集团,考虑一个区域,眼光要扩大。医院面临很多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的变革也会带来外部需求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以医疗保险为例,医保部门提出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口号,带来的审核就日益严格。同时药品管理部门,包括基本药品目录的实施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一条,要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将对医院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 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成立以后,非常强调要通过信息系统来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要开展绩效考核,开展管理评价,势必对医院信息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带来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更加注重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系统与物资采购系统成为热点;更加注重提高效率,优化流程,客户服务系统,和临床路径应用。 3.医院信息化顺应策略 架构方面,原来医院内部的模块是紧耦合的,从数据库到数据库有很多的接口。现在面临外部这么多复杂的变化,而且同时面临着区域化的前提,基于外部信息,区域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基于管理要求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要求我们的架构必须松耦合,并建立一个整合平台。 标准方面更加注重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原来可能是一家医院埋头做自己的系统,可能对标准不是非常重要。现在要考虑区域,要考虑很多外部的管理要求,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更加注重标准化,不能只考虑自己医院的建设。 应用方面,从医院来说要加强成本核算系统和物资采购系统,这是经济的命脉。再就是以临床路径为导向的电子病历,这是必然的趋势。 1.3 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痛” 在医院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受经验不足、技术更新、医疗政策调整、经营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暴露出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l 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初期的不成熟和历史的原因,许多医院信息化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导致医院的诸多系统由不同厂商的产品和服务构成,进而出现了“信息孤岛”的现象。 l 医院的决策者、业务科室和患者对医院的管理、业务和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对在用系统的扩展能力和适应性提出新的挑战,针对系统的更新和改造,带来了原系统的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问题。 l 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医院与分院、门诊部、卫生主管部门、医疗保险保管理部门、社区卫生之间的协同及信息交换需求越来越频繁,而原系统却无法适应变革需要。 1.4 国内医院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 在新医改和市场化的影响下,医院开始专注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业务运营效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以提高医院竞争力。坚持社会效益为第一位;通过提高社会效益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增进经济实力,扩大再生产和发展医学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这已成为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 医院在信息化发展中要关注以下内容: 1. 临床信息化建设仍是重要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临床为核心,更多专注于改善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护质量、提高医学治疗的效率和水平,方便病人就诊。 另外,医院信息化的深入将带动医疗管理模式的转变: l 静态管理→动态管理; l 终末管理→环节管理; l 手工管理→自动管理。 2. 为了更好的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应加大医院信息化在医疗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管理层面的深度和广度,为医院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的、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在医院内部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提高医院竞争力。 3. 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够更好适应未来医院信息化发展需要,信息技术最好选择当前主流技术,同时系统设计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安全性、易用性等特性,使其符合医院的业务需求改变、流程优化等需要。 4. 医院信息化向着集成化方向发展,在医院内部实现临床、检查、检验等信息集成,同时与疫情上报系统、银行、医保等外部系统间的集成,实现病人信息的快速传输和高度共享。 5. 医院信息化开始关注安全问题,医院信息系统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是头等大事。 6. 医院信息化发展需要统一的标准规范的支持,国家卫生部2002年4月最新版《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还应考虑HL7、DICOM3、SNOMED、XML、ICD-10、医院基本数据集等相关标准。 7. 与实力强的供应商寻求全面的合作,为医院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数字化医院项目理解 2.1 建设目标、原则及内容 2.1.1 全力打造服务型“医疗中心”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用最新的最先进的IT技术对全院的信息资源(人、财、物、医疗信息)进行全面的数字化,优化和整合医院内外相关资源为临床及管理服务,提供先进的,便捷的,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建立区域的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本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的整体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医院的同质化管理,打造现代化的数字医院。将医院打造成南疆乃至全疆的典型化数字医院和“医疗中心”,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1. 人性化:医院信息化建设应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在系统的每个细节设置都应体现人文关怀,考虑如何设置才能更加的方便患者,方便业务人员,更加人性化。 2. 集成化:医院信息化建设是由众多不同的系统组建而成,但这些系统必须进行统一的集成,不能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3. 智能化: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突出智能的特点,减少人工环节,增强自动化的程度,增加辅助支持的功能。 4. 无纸化: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通过电子处方、电子病历、电子申请单、电子报告、电子办公、综合统计分析等应用建设使医院各级业务操作逐步走向无纸化。 5. 无胶片化: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通过实施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立医院放射科数字阅片中心和诊断工作站,临床中心数字阅片室,医生影像浏览工作站等实现全院无胶片化临床模式和管理模式。 6. 无线网络化: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通过建立无线网络,使用笔记本、平板电脑、PDA、无线病情跟踪器等无线设备实现医生护士查房,库房管理,病人病情跟踪等等,不受空间限制。 2.1.2 通过信息化建设“同质化”管理医院 1、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医院信息化后,可大幅度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轻各类事务性工作靠手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同时简化了患者的诊疗过程,优化就诊环境,改变通常“排队长、等候久、秩序乱”的局面,减少病人就医时冗长的无效等待时间。目前多数医院就诊必须经过挂号、等病历、划价、收费、取药或治疗等一系列过程。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另外资料精确度的提高使医院在财务、划价、下医嘱等环节人为造成的错误率降为零,使医务工作人员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服务于病人,保证病人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医院创造了经济效益。 2、深入挖掘数据,消除信息孤岛。 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能对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与挖掘,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减少数据的冗余采集与存储,通过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交换与共享,彻底消除信息孤岛的存在。 3、有效地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无纸化、看病和病历资料的网络传输探索,减少了医院的成本和病人的看病费用,特别是医学图像的网络传输,取消了实物的胶片,可减少约60%的成本,给病人带来较大的优惠和无需携带大型病历资料的方便,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有效利用信息,增加管理手段。 医疗卫生管理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管理手段的改变与提高。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逐步改变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模式,使管理工作由传统的经验型、粗放式管理,向现代化的知识型、集约式方向转变。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现代化,正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大量获取医疗卫生日常业务工作中的重要数据,同时通过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挖掘其中新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各级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5、优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减少或优化一些业务流程,达到减少工作环节、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的目的。如数字化医院可以减少人工划价的收费环节,病人支付医疗费用可以通过直接刷卡或者网上支付,既方便了病人的就医,又可以减少医院的收费人员,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又如对药品等消耗材料的管理,如果通过手工的方法,就难以做到日清月结式的及时管理。采用计算机管理,并与医生工作站与收费处等连接起来,就能对每天的药品进销存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既可以减少药品的流失,又可以减低药品基础库存量,还可以避免因药品的失效而造成的损失。 6、扩展应用,加强信息服务。 通过对医疗信息应用系统的整合与扩展,可以为医务工作者、为市民、为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 医疗卫生技术是一门应用学科,需要医务人员的不断经验积累。而医务人员往往受时间和经历的限制,经验总是有限的,要提高水平就必须尽量吸收别人的经验。医院信息化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通过信息服务,能增加医务人员学习他人的机会,包括提供病人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实时的CT等图像检查信息、远程实时会诊与远程医疗、对某一疾病采用最科学、最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等。 而对于居民或病人来说,既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网查阅他们所关心的一些医疗卫生知识与信息,又能保证其就医信息能在各医疗卫生机构共享,不必在不同的医院重新做相同的检查,还能通过网络就直接查询检查检验结果与费用信息。实现病人的连续性医疗照顾、减少重复性的检验和检查。 2.1.3 建设原则 1. 总体架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总体架构是整个系统建设的灵魂和基础,总体规划就好比大楼的地基。在总体规划时,需要同时根据IT技术和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考虑系统可持续发展,考虑系统的开放性、扩展性、业务敏捷性等。系统能够适应未来新技术的变化,能够适应未来不断发展的业务,同时也能够支撑医院规模的扩大。系统框架决定了系统将来的扩展、对业务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标准规范 通过本系统建设,逐步构建基于HL7(国际通用医疗电子数据交换标准),IHE(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标准),ICD10(国际疾病分类编码),SNOMED(医学系统术语标准)等医疗行业的标准以及卫生部相关标准规范的规范化信息系统。标准规范包括术语规范、业务规范、技术规范、数据规范、接口规范、运维管理规范等。根据近几年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版本,需要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整合各种标准规范,同时完善升级目前已有系统的规范化建设。 3. 全面数字化 数字化医院是指医院所有业务、管理、决策过程的电子化。包括医疗收费、治疗过程、检查/检验、人事、财务、采购、内部办公、领导决策等。 由于前期系统的建设多为分散式,多点平行建设,在未来的五年建设中需要通过各种信息平台的整合,以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 4. 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构建统一的、基于HL7标准的数据交换标准和数据共享平台,具有快速扩展能力和与第三方软件的插件式接口。在医院内部系统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全面的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中各个医护人员均能够通过平台实现信息互享与互联互通,是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一个建设内容。 5. 组件化、模块化、平台化 系统设计要采用基于SOA(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从原子业务单位开始,逐步提取分析形成业务组件。并且根据系统的开放性、扩展性、安全性、敏捷性等非功能需求,构建所有系统需要的基础组件。将基础组件、业务组件放在一个统一的运行容器中,也就是应用框架中,最后就形成了统一的开发平台。在进行不同模块组合时,需要按照业务特性将组件按需进行组合,模块之间的松藕合。统一平台的建设不仅要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同时也是一个开发的平台,信息科和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管理需要进行不断的扩展,而不是封闭是平台。 6. 安全可靠 实施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实现单点登陆,多向访问;有限操作,保存痕迹;应用层与基础数据层有访问限制,保密信息与公开信息有严密隔离等安全管理体系;采用数字签名技术确保数据安全。系统能够提供7*24的在线支持能力,满足医院不间断运行,同时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很快启动应急方案,确保关键业务运行。未来医院的各种工作将越来越依赖信息化,所以要全面提高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引入电子签名、数据安全等软硬件,为实现全面无纸化、无胶片化管理提供安全基础。 7. 多语言、跨平台 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最终目标是打造现代大医院,因此必须具备多语言支持能力。并且应用软件应具有跨平台能力,能运行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支持不同的数据库类型,如Oracle、DB2、MS SQL Server。特别是针对目前已经实现运行的多语言,跨平台系统,如何更好的集成,更好的维护和运营,是信息科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 2.2 信息化需求分析 2.2.1 建设核心问题分析 2.2.2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在病人健康保健、医疗过程中,病人希望得到得到医疗机构对自身健康的全程关注、希望享受良好、便捷的医疗服务、维持可接受的费用和医疗保障。以病人为中心是医疗改革的目标,也是我们系统设计的目标。医疗机构(医院)、医生、政策制定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都围绕病人为中心进行考虑,为病人提供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医疗保险服务。 从广义的角度看,信息化建设是通过信息的处理过程,协调医疗政策制定部门、医疗机构、医生与病人的服务关系。下图展示了四者之间的关系。 从狭义的角度,与病人医疗服务接触最直接的部门是医疗机构。本次系统设计也就是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来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公开的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在本系统中主要考虑医疗价格公开、提高医疗质量、增加医疗服务满意度三个方面来体现。医疗价格公开是为了增加收费透明度,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2.2.3 实现全院标准化的、共享的全程电子记录 根据国家卫生部办公厅于2009年7月份发布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电子病历被定义为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的、数字化的医疗服务工作记录。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 《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制订为临床信息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与传统局限于某个特定职能科室或特定专业领域的临床信息系统不同,它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以促进临床质量的持续改进为目标,是贯穿完整诊疗过程的一系列支持诊疗的系统的有机整体或综合性系统。 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 以电子病历为基础进行临床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使之覆盖患者整个诊疗过程中的所有医疗业务; 2. 实现医疗信息共享的充分、及时和正确,基于标准化的电子病历,确保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机到达合适的地方; 3. 通过对电子病历信息的综合利用,结合循证医学、诊疗规范、临床路径等知识,辅助医生选择最适宜的技术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治疗品质,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2.4 优化病人在医院的就诊流程 在医院门诊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措施有些是与系统相关的,如挂号、收费一体化、增加新功能等,有些是与系统无关的,如分层挂号收费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分析医疗服务过程的现状,得出统计学上的规律,发现瓶颈所在,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对医护人员作相应安排,对医疗资源作合理调度,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制定优化的服务方案。另外,能实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作出响应。 2.2.5 就诊病人身份标识唯一性考虑 目前国内到多数医院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多个软件系统并存的现象,每个软件系统都有一个患者基本信息库,这就造成系统间患者基本信息不一致,或者重复录入,而且患者基本信息不能永久保存。将病人整个诊疗过程为主线,病人诊疗信息需要在时间、空间上保持连续。 同时病患是整个业务系统的核心,每一个病患都可以通过一个唯一的病患号和集中管理的病患主数据记录来识别。这个唯一的病患主数据记录集中了所有与该识别号有关的信息,为医院的个性化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2.2.6 关键技术问题阐述 2.2.6.1 系统能力与效率的需求 窗口业务系统必须尽量利用工作站的计算机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按键操作,提高系统反应速度,优化和简化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等候时间。要求每次按键后等待系统反应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5 秒。在非窗口业务软件中,如果用户需要长时间等待系统的处理或运算,应用软件必须提示程序运行的状态和进度,以免用户误以为死机或死锁。 系统对海量业务明细数据的操作(存储、处理、传输、备份、迁移、利用等),要求有可靠、高效、安全的设计,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业务系统性能的影响,不容许因为对业务明细数据的任何操作而影响业务系统,特别是窗口业务的正常运行。 系统对业务数据访问的方式和效率不得受业务数据的存储机制的影响,或者说业务数据的存储对于用户访问业务数据的操作是完全透明的,用户访问数据时,不需要了解业务数据实际存放的地点,更不需要了解业务数据是否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中。 系统需要具有联机在线分析、数据仓库、决策分析等工具,以妥善解决联机事务处理与联机在线分析之间的矛盾,确保在不影响联机事务处理的效率下,提供高效、便捷、准确、细腻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能够深层次地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业务数据。 2.2.6.2 系统维护性与扩展性的需求 考虑到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扩充的过程,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整体构架可以与目前的成熟系统进行无缝连接,为今后系统扩展和集成留有扩充余量;同时应确保系统对用户的友好性、可操作性,使系统便于用户理解、学习、掌握和使用;要求人机界面友好,具有强大的在线帮助功能,方便操作和维护;为适应将来的发展,应为医院提供定制和改造的客户化工具,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裁剪性、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软件设计模块化、组件化,并提供配置模块和客户化工具,系统能提供简单方便的维护、升级方式,可实现系统框架不变情况下子系统模块或流程环节的更换、再造。 2.2.6.3 多系统间接口与集成的需求 1. 与LIS、PACS/RIS系统无缝集成,可向LIS、PACS/RIS发电子申请,并临床医生接收化验、检查报告。 2. 与医保中心及各类医疗保险的接口与集成。 3. 与国家、部委、省、市卫生信息中心系统的接口。 4. 与财务系统接口与集成。 5. 与第三方知识库的接口与集成。 6. 与多媒体、LED显示屏等各类外部设备的接口与连接,应按照院方要求,无条件承担医院弱电系统中电子公告与门诊分诊系统集成工作,建立和完善患者候诊队列,实现声音及视频提示患者有序就诊,实时发布通知及导医信息。 7. 满足与医院与其他系统进行接口的需求。 2.2.6.4 对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 系统应该可实现724h连续安全运行,性能可靠,易于维护。内部网络设置层级授权机制,设定系统内部终端和访问者的权限操作痕迹保留,保证有关过程的安全性。多重数据加密,保证数据安全可靠,支持电子签名。要有完备的备份与恢复系统。要有切实可行的故障应急系统。 2.2.6.5 标准与规范体系建立要求 按照国家卫生部2002年发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的要求以及国家信息管理的标准、HL7数据交换标准、ICD-10、SNOMED、结构化电子病历XML设计; LIS(检验信息系统)按ASTM协议等国际信息交换标准等。 3 数字化医院总体设计方案 3.1 标准与规范体系设计 3.1.1 标准、规范及制度建设的目标定位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旨在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联系紧密、相互协调、层次分明、构成合理、相互支持、满足需求的标准、规范及制度,并贯彻实施,以支持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各应用系统合理建设。遵循国家和本地区相关标准,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或补充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标准、规范及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是实现信息高度共享、系统运行高度协调的保障。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组织进行项目的总体设计和统筹规划工作。因此,在本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标准规范建设,尤其是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发挥技术标准规范的指导、协调和优化作用,确保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系统运行安全,发挥预期效能。 3.1.2 标准、规范及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 1. 符合卫生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项目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的制定,必须在卫生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从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统筹考虑当地卫生局、各区卫生局、各医疗与科研教学单位等等各方利益,进行制定。 2. 遵循国家、当地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规章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各应用系统的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的制定,必须遵循我国卫生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标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起草、送审和发布。 3. 从国家医药行业信息系统发展的大局出发 项目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国家电子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参考卫生行业信息化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支持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目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制定。 4. 充分满足本项目建设和发展要求 5. 必须有相关的保障机制确保落实 项目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的制定,必须有配套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以保障项目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的落实,确保其生命力和活力。 3.1.3 标准、规范及制度建设原则 1. 明确工作目标 根据本项目的目标和建设内容,以本项目对标准规范的需求为导向,以卫生行业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为指导,以国内外成功的标准化工作经验为参考,规划和编制本项目标准、规范及制度,指导和推动本项目建设;建立本项目标准规范贯彻实施机制,为标准规范的实施提供有效服务。 2. 落实工作任务 本项目是本地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是保障工程建设和系统正常运行的科学管理手段。为有效支撑项目的建设,将成立专门的标准规范工作小组,从现实需求出发,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制定本系统的标准规范,为实现项目的建设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采标为主,制定为辅 在满足系统建设需求的基础上,首先考虑采用国家和本地已有的标准规范(如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制定和推荐的一系列标准),其次是修订或制定适合本项目特点的、本项目专用的、不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冲突的标准规范。 4. 充分利用国家医疗卫生行业现有的资源 项目建设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3.1.4 标准、规范及制度建设内容 按照前述标准规范框架分类,系统工程标准规范建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 1. 明确可以遵循执行的国家、国际和行业标准规范; 2. 制定或完善仅在本项目中应用的标准规范。 图 标准规范体系结构示意图 按照GB/T13016-1991《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中的有关规定,从总体、技术、业务、数据代码、管理、运营等纬度制定适合本系统建设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 3.1.4.1 总体标准规范 1. 建设运行标准规范体系(或参考模型) 针对建设与应用的需求,根据国家已制订的标准体系或信息系统建设标准规范参考模型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项目建设和运行标准规范体系或参考模型。首先提出支持医院信息化建设任务的标准规范体系。 2. 建设术语规范 针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内容,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制订覆盖项目的业务术语规范,统一规范医院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信息及其管理术语。先提出覆盖本项目内容的术语规范。 3. 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本办法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规范化管理提供指导,通过明确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项目建设和维护阶段基本流程,制订在立项及可行性研究阶段、招标投标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测试验收阶段和运行及维护阶段的相关管理办法,明确有关方责任,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和质量的提高。 3.1.4.2 技术标准规范 1. 数据标准 本部分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涉及的基础数据的有关标准与规范。 2. 网络标准 为了保证系统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需要制订系统建设规范、系统管理规范。本部分重点考虑与本系统关系密切的业务数据标准与规范。 3. 安全标准 本部分根据系统安全保障的要求,提供所需的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评估等层面的标准与规范。 3.1.4.3 数据代码标准 建设一个连通各种应用软件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平台,标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标准体系和编码规范,不仅可以规范系统间的通讯协议,规范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还可以简化业务流程,减少整个系统实现的难度,提高数据的共享度。在数据交换领域中,没有标准的部落式交换的代价是高昂的,相同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在很多应用中被重复地撰写,可能只是为了将某一数据源的数据转换到各个不同的目标数据源中去。由于没有中间标准,各个系统的实现人员也几乎没有可能将代码重用,昂贵的数据交换代价使得数据源只能散乱孤立地存在。其实交换的精髓就在于集中和标准,集中的星状交换模式带来了线性的交换代价,而交换标准的确立又使得集中的星状交换真正成为可能。 1. 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数据信息非常繁杂,各业务体系、体系之间的数据分类不同,编码不一致,因此,不同系统甚至同一系统之间的相同数据难免存在冗余,既增加数据的采集与存储工作,又不可避免地存在数据的不一致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先对卫生数据分类与编码进行规范,重点是医院基本数据集标准(HIBDSS)、公共卫生基本数据集标准(PHBDSS)、等几个方面数据集标准建设,以保证医疗数据中心中的数据都能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定义,信息都能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编码。 2. 数据采集与交换规范 要实现卫生信息资源的有效交换与共享,就必须对卫生数据的采集与交换进行整体设计,确定各业务信息系统需要采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存储在什么地方,这些数据与其它信息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各系统之间怎样利用和交换有关信息。只有对这些内容都进行严格规范,各业务系统设计和开发时遵守这些规范与标准,各应用部门严格按这些规范执行,才能做到卫生数据的有效交换,实现信息的真正共享。 3.1.4.4 业务标准规范 为保障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宏观管理与业务,需要制定业务标准规范体系,主要包括业务管理组织体系保障医院信息化建设、业务操作规程、信息管理操作规范、业务流程规范等方面的标准规范。 1. 业务管理组织体系 根据相关用户单位的实际组织情况,从最佳配置、最优服务角度出发,制定业务管理组织体系规范。 2. 业务流程规范 制定业务流程规范,为项目提供支撑。 3. 业务操作规程 制定业务操作规程,为项目提供支撑。 4. 信息管理操作规范 制定信息管理操作规范,确保项目信息安全、一致。 3.1.4.5 管理标准规范 为了保证系统建成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行,需要制定项目管理标准规范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安全管理员岗位职责 2. 网络安全组织管理规范 3. 网络运行安全管理及技术规范 4. 计算机用户使用规则 5. 信息安全人员管理制度 6. 技术文档安全管理 7. 帐号管理制度 8. 场地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9. 机房日常管理制度 10. 运行维护制度 11. 备份恢复制度 12. 应急响应制度 3.1.4.6 运营标准规范 主要包括对系统的软硬件环境、系统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 1. 信息资源评价标准 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评定质量的指标及评定优劣的标准规范与规章制度。 2. 安全管理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主要包括系统安全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与规章制度。 3.1.4.7 须遵循国内外相关标准 如前所述,标准与规范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工作却又相对滞后,直接制约了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国内外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已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都正抓紧制定并颁发一些标准与规范。如国际上的HL7、ICD10,国内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业务部分)》、《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等,这些都为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规范建设提供了权威依据。 为此,我们要针对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根据卫生系统不同业务需求,制定规范的业务标准、统一的数据分类与编码方法、详细的数据采集与交换格式,明确各业务应用系统的接口标准体系,保证所有接入新医院信息中心的软件,都能遵循这一标准。新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的建设原则将依据国家、行业、省内、国际有关正式标准进行,如果没有现成的正式标准,则参照有关权威标准与规范进行本地化。所制定的标准体系根据接入方的对象不同可以细分为医院接口标准体系,社区接口标准体系,卫生行政接口标准体系,公共卫生接口标准体系等等。由于医卫行业的有关业务中已有比较通用的国际标准,如HL7,DICOM,HIPPA 等,故在建立接口标准体系时,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已有的标准,以提高标准的通用性。 3.1.4.8 国内标准 卫生信息化的标准与规范化建设已引起国内各方重视,政府、行业和一些研究机构正在研究制定有关标准,如卫生部颁发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等,这些标准与规范的研究、制定与颁发促进了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下面就卫生信息化建设中涉及到的一些国内标准进行简单介绍。 基础信息标准 基础信息是指在那些并非医疗卫生行业所独有的信息数据,这些信息在其它 非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系统中也要经常被采用。如国家、民族、籍贯等数据,国家有正式颁布的定义规范与编码标准,现将有关主要标准的名称和国家颁布的标准编号与时间汇总如下: 1.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2659-2000 2.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GB/T3304-199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260-1999 4. 中国语种代码 GB/T4881-1985 5. 语种名称代码 GB/T4880-1991 6. 语种熟练程度代码 GB/T6865-1986 7. 专业技术职务代码 GB/T8561-1988 8. 职业分类与代码 GB/T6565-1999 9. 干部职务名称代码 GB/T12403-1990 10. 干部职务级别代码 GB/T12407-1990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 GB/T6864-1986 12. 出国目的代码 GB/T10301-1988 13. 政治面貌代码 GB/T4762-1984 14. 人的性别代码 GB/T2261-1980 15. 婚姻状况代码 GB/T4766-1984 16. 健康状况代码 GB/T4767-1984 17. 文化程度代码 GB/T4658-1984 18. 家庭出身代码 GB/T4765-1984 19. 本人成分代码 GB/T4764-1984 20. 家庭关系代码 GB/T4761-1984 21. 公民身份号码 GB 11643-1999 22. 劳动合同制用人形式分类与代码 GB/T16502-1996 23. 党、派代码 GB/T4763-1984 24. 社会兼职代码 GB/T12408-1990 25.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 11714-1997 26. 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 GB/T4657-1995 27.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GB/T12404-1997 28. 单位增员减员种类代码 GB/T12405-1990 29. 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 GB/T14946-1994 30.个人身份代码 GB/T14946-1994 A1 31. 港澳台侨属标识 GB/T14946-1994 A2 32. 学习形式代码 GB/T14946-1994 A3 33. 任职方式代码 GB/T14946-1994 A4 34. 任职原因代码 GB/T14946-1994 A5 35. 职位分类代码 GB/T14946-1994 A6 36. 职务变动类别代码 GB/T14946-1994 A7 37. 当前任职状态代码 GB/T14946-1994 A8 38. 免职方式代码 GB/T14946-1994 A9 39. 免 职原因 GB/T14946-1994 A10 40. 取得资格途径代码 GB/T14946-1994 A11 41. 聘任情况代码 GB/T14946-1994 A12 42. 工人技术等级、职务代码 GB/T14946-1994 A13 43. 进出状态 GB/T14946-1994 A14 44. 流动类别代码 GB/T14946-1994 A15 45. 流动原因代码 GB/T14946-1994 A16 46. 政治面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