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26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一、除 法第一单元:加与减 第一课时:谁的得分高 教学内容 : 课本第2、3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
2、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老师告诉你们,淘气和笑笑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玩套圈比赛,想知道他们的比赛成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 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两次得分超过了笑笑。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不
3、少。还有同学们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们谁说得对”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要好的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的对呢?为什么? 生1:淘气说得不对。虽然他的确两次都比笑笑得分高,但不能因此就说淘气肯定获胜。因为淘气的总分不一定比笑笑的总分高。 生2:笑笑说的很有道理。像笑笑说得那样,淘气两次多2分,而笑笑一次就多出了3分,当然总成绩是笑笑的高,所以应该是笑笑获胜。 2、尝试计算。 老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 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呢?让我们来算一
4、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算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合作,学生把想法和算法在组内交流,和其他孩子一起分享,并探讨不同的算法。 (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汇报算法。 (4)优化算法 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应该给以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是计算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通过实际计算和比较发现:笑笑多一分,获胜。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
5、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2人、3人都可以),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24+30+41=95(分) 23+44+29=96(分) 答:淘气共得了95分,笑笑共得了96分,笑笑获胜。 第二课时:秋游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难点:列竖
6、式计算连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本等。教学过程: 一、开放导入师:去年秋游我们去了森林动物园 瞧,这些同学 们来到了我们学校附近的老虎滩海洋公园。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了。二、 新授 (1)观图,获取信息。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并解决问题1。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生观图,获取信息。 汇报:1.船上可以坐90人。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列式,请尝试用竖式计算。3. 学生汇报 思路一: (1)方法分
7、析: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90-45-25. (2)探究90-45-25的计算方法。 二生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 借板演题统一订正: 9 0 4 5 -4 5 -2 5 4 5 2 0思路二: (1) 方法分析: 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 (2) 45+25=70(人) 9070=20(人)师:追问各个数字表示什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较完整的表示。三、开放延伸 (1)我能行 出示并解决问题2。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师提示
8、: 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 3.最后列式计算。 (2)第5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1题。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有什收获?板书设计: 秋 游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9 0 4 5 45+25=70(人) -4 5 -2 5 90-70=20(人) 4 5 2 0 答: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第三课时:星星合唱队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9、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具、学具 : 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生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 生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10、 师:同学们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讲出了道理,真棒! (二)自主探索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15-9=6(人) 52+6=58(人) 52-9=43(人) 43+15=58(人) 52-9+15 在学生列出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
11、人,应该再加上15,所以就是52-9+15。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师:把你的算法喝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先算52减9,再加15,结果等于58.如果出现先算52加15再减9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
12、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2.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习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课本第5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关键弄清: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8+29-5.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 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52-9+
13、15= 58(人) 52 43 52 - 9 +15 - 9 或 43 58 43 +15 5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第四课时:练习一(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并巩固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难点: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算术题,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准备: 投影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12+3-5= 18-3+10= 20-10-3=7+8-10= 5+9-4= 10-2+7= 16-6+9= 18
14、-7-1= 8+7-5= 17-6-8= 20-9-4= 6+4+2= 2.竖式计算的练习 56+21+21= 96-34-35= 48+32-16= 81-32+45= (1)请四名同学上讲台进行板演比赛,其余的同学自由选择练习题。 (2)对黑板上的板演进行点评,好在哪里?还有那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3)这样的题,你喜欢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做?二、 巩固练习(1) 填一填,算一算。 独立完成课本第8页的第4题。(2) 完成课本第8页的第3题。选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3)投影出示课本第8页的第1题。先让学生说图意,在独立完成。(4)投影出示课本第8页的第2题。 回答问题: 1.从图中你知道了
15、哪些数学信息? 2.给你100元,你想买哪两种玩具?还剩多少钱? 3.买哪那两种玩具 剩下的钱最多?剩下多少元? 4.买哪两种玩具正好需要花100元,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第五课时:练习一(二)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教学目标: 1.学会看懂图表,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体验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44+36+18= 93-26-35= 37+48-68= 90-66+38=
16、二、通过问题情境,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的第5题。 庄稼地里的玉米熟了,小动物来帮忙收玉米。 问:有哪些小动物?各收了多少根玉米? (2)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表格表示的是什么。 独立解决问题,集体交流。 (3)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的第7题. 利用情境图,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这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哪几个人参加了比赛3.填空。a.前两次比赛结束时,淘气共跳( )下,笑笑共跳( )下,奇思共跳( )下。 b.第三次比赛,淘气跳( )下,笑笑跳( )下。 c. 奇思获得第2名,大家猜一猜,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是多少下?
17、(4)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的第8题. 想一想,先填哪一个数?为什么?第二单元:购物 第一课时:买文具教学内容: 课本10、11页。教学目标:1.结合购物的情境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2.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难点:会用小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小面额人民币学具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学期开学了,你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买书包,买文具。 板书:买文具 哪些东西是文具呢?学生回答,老师出示主题图。1 角
18、 8角 5角 1元2角 2角橡 皮 尺子 铅 笔 转 笔 刀 练 习 本 6元5角 1元 9元8角 铅 笔 盒 元珠笔 水彩笔 二、组织学生活动 1、说一说购买以上这些文具需要哪些面额的人民币。出示价钱,学生认读。 2、认识人民币。 出示图 纸 币 壹元贰元伍元壹 角贰角伍角 硬 币1元1角5 角2分1 分5 分 3、说一说你的学习文具的价格。 4、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老师举例: 5个2分硬币可以换1角 5、在小组说的基础上,归纳小结 1元=( )角 1角=( )分 三、课堂练习: 1、1元钱可以买哪些学习用品? (1)可以买 块橡皮 (2)如果买一把尺
19、子,应找回 (3)要买一个转笔刀,还差 (4)想买一块橡皮、两把尺子、一本练习本,钱够吗? 2、填一填 (1)伍元能换 张壹元 贰元能换 张壹角 伍角能换 张贰角和 张壹角 (2)1张壹元+1张贰元+一张伍元= 元 3张贰元+1张伍元= 元 2张贰元+3张壹角= 元 角四、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怎样爱护人民币板书设计: 买 文 具 单位: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第二课时:买衣服教学内容: 课本12、13页。教学目标:1、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2、 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3、 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
20、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难点:大面额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及灵活选择付款方式。教学准备: 课件、大面额的人民币学具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师:笑笑要过生日了,妈妈想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于是带她来到了服装店打算给她买新衣服。我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板书:买衣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指名发言。 二、认识大额人民币 1、出示新版10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100元50元10元20元壹佰元伍拾元拾元 2、拿出自己手中的学具分别说说面值是多少? 3、小组讨论: (1)
21、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2)如果你想买件毛衣,怎样付钱? (3)如果你想买一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可以怎样付钱?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5、说一说这节课与上节用钱买东西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需用面额大的人民币? 三、巩固练习拾 圆贰 圆100元拾 圆 能换 张 能换 张100 元20元 能换 张伍拾圆100元 能换 张 拾 圆贰 圆壹 圆 能换 张 和 张拾 圆20 元壹 圆贰 圆2、 =( )元20元贰 圆伍 圆20 元贰 圆壹 圆 =( )元 3、小组讨论:拾 圆20 元伍拾圆 有一些 妈妈需要100元钱可以怎么拿? 4、小组汇报 5、数学故事: 通过这个数学故事,
22、使学生感受到储蓄的功能,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过年时小红得到了50元的压岁钱,于是她去银行存钱,走在路上碰见了小明,小明问她干什么去?她告诉小明到银行存钱去,那么一年之后你们猜猜小红从银行取出的钱怎么多了? 第三课时:小小商店教学内容: 课本第14、15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 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问题情境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23、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咋们注意看第一幅情境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生:1架玩具飞机12元,1辆玩具坦克9元,一共就是12+9=21(元)。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真棒! 2、 师:看第二幅情境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
24、元? 生:1盒水彩笔15元,那么20-15=5(元),应该找回5元。 3、 师:说得真好!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 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在组织汇报。 学生所选物品只要是两样且总价没有超过30元都可以,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4、 师: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他可以怎么付钱?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即使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两种: 3张1元和1张2元,正好是花皮球的价钱5元。 我可以付1张1元和2张2元,也正好是5元。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25、说得很好。 5、 师: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就是计算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用减法计算,72-68=4(元)。 师:思路很清楚,说得非常正确,真棒!继续努力哦! 6、 师: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后,请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不同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组织交流想法及计算结果。 三、总结: 师: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 共需要多少钱? 用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 用减法 如何付钱? 凑钱数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17页。教学目标:
26、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教具学具: 课件、糖块 教学过程: (一)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
27、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生1: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生2:每列有4块,有3列,
28、一共有12块。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糖块按行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中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2列,一共是14块。 生2:第二幅图中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是12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第一幅是2+2+2+2+2+2+2=14(块),第二幅是3+3+3+3=12(块)。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咋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说: 横着看,每行5块,有
29、3行,算式是: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算式是:3+3+3+3+3=15(块)。 横着看时,有3行就是3个5相加。 竖着看时,有5列就是5个3相加。 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 有多少块糖 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 第二课时:儿童乐园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19页。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
30、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 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1、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2+2+2+2=8(人) 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4=24(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相关的乘法知识。 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 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24=8或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
32、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 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2+2+2+2=8(人) 2 4 = 8(人)或42=8(人)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第三课时:有多少点子 教学内容: 课本20、21页。教学目标: 1、 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33、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一起做游戏,高兴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情境图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是每行2个,共3行,2+2+2=6。笑笑说用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生2:淘气第二次摆的点子图上是每列4个,共5列,4+4+4+4+4=20.淘气说用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师: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抽生答,教师评价。 二、 自主探究 1、想一想,摆一摆。 师:刚才
34、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者是每列有几个,有几列。并能说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现在老师想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47。行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2、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三、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 有多少点子 4+4+4+4+4+4+4=28 47=28 7+7+7+7=28 或74=28 第四课时:动物聚会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23页。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
35、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二、 自主探究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插图 。1、想一想,连一连
36、。 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2、 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三、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树上有几只小鸟? 33=9(只)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 43=12(个)猴子一共端来多少个桃子?63=18(个) 第五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2426页。教学目标: 1、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
37、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2、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看看你对这些知识掌握了没有。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第8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买了2把香蕉,每把有5根。 生2:买了4捆萝卜,每捆有4根。 生1:买了5行馒头,每行有4个。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算出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 师:能看图列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图表示乘法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第6题 学生尝试画图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每个乘法算式可以有两种图形来对应地表示。三、总结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第一课时:折一折 做一做教学内容:课本26、27页的内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