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简答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简答题汇总.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相对于传统行政管理而言,现代公共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从控制导向转向公共治理。2、以公民本位取代政府本位。3、由内部封闭走向外部开放。4、从追求效率转变为强调责任。从“公共性”的本质内涵出发,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传统社会学中公私概念只是反映了不同人群的集合状态或规模大小,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在其中的相对性和相应的占有形态和活动内容。作为现代管理的本质属性,“公共性”与国家及其职能的发展演变相联系,分权制衡和专业化分工已经奠定了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基础。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2、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利。3、多元制衡与意志自主。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规范与
2、实证相结合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1、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公民需求多样化,适宜由非政府公共组织来参与社会治理2、现代公共事务日以专业化和复杂化,促使政府部门需借助非政府公共组织来完成复杂的管理任务3、人们对政府职能在认识上的转变,促成了公共管理主题的多元化。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相对独立性、志愿公益性、非营利分配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1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2消除各种外部效应3防止滥用垄断优势4客服信息不充分5保障收入分配公平6纠正不合理的偏好7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从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中国转型时期政府职能调整思路:1
3、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政府组织效率2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政府体制改革3消除政府寻租和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公共权力(不同于私人权力)的本质特征:公共性、相对性、支配性、权威性、垄断性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公共权力制约机制建设公共权力的授权必然伴随着公共责任的确定,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应该统一。如果公共权力偏离公共责任,就会产生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异化就是公共权力背离了公共利益目的,公共管理主题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因此,认识公共异化的内在可能性,进而制约公共权力异化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对于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一)公共异化的成因 公共异化的可能性,来自于公共权力本身的三
4、个内在矛盾:权力的二重性、人性的二重性、权能的二重性。对于公共权力内在矛盾的分析说明公共权力本身具有异化的可能性。为了防止和遏制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二)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 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是确保公共权力旨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或确保公共责任实现的制度体系。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既包括正式机制约束,也包括非正式制度约束;既包括内部监督制度,也包括外部监督制度。(1)外部监控机制 外部监控机制反映公共权力的分配关系,主要包括:一、权力之间的制约,二、来自权利的制约(2)内部监督机制 反映了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内部监控和自我约束,主要包括:一、结构监控,二道德自律公
5、共责任的性质及其主要内容:性质:1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2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3公共责任是群里监督的基础。内容:1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客观责任源于法律、组织机构和社会对公务员的期待,客观责任根植于我们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客观责任的几种形式:最直接的客观责任是岗位责任,最基本的客观责任是法律责任,最重要的客观责任是政治责任。主观责任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伦理的自主性,或称道德责任。2积极责任和消极责任。自然垄断行业的具体特点:1、规模经济非常明显,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总是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规模越大,生产成本就越低,因此一般要求一家企业进行垄断性经营。2有大量的“沉淀成本”,基金一旦投入很难收回,也
6、难改为其他用途。3这些行业的多数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需要保证所提供服务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和可信赖性等。公共物品公共供给效率低下的原因:1信息不充分2偏好加总的困难3政治家和消费者都有“近视”的弱点4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内容:1进入或退出机制2价格(收费)规制:对垄断行业、保护行业、金融等行业、通货膨胀时、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规制3数量、质量规制。 方法:1实行政府定价2发放许可证3规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政府规制和宏观调控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宏观调控和规制都是政府的经济行为,目的都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既能矫正市场缺陷,又有利于提高效率。区别:宏
7、观调控是间接的、总量上的调控,它借助财政、货币政策等直接作用于市场,通过市场参数的改变,间接影响企业行为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规制是直接的、个量上的它借助有关法律和规章直接作用于市场主体的过程,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西方国家对自然垄断行业放松管制的原因:自然垄断行业指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的产业:一是规模经济非常明显,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总是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规模愈大,生产成本就愈低,因此,一般要求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性经营。二是有大量的沉淀资本,资金一旦投入就很难收回,也难改为其他用途,如果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其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三是这些行业中的多数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需要保证
8、所提供服务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和可信赖性等。西方国家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放松管制运动,竞争之风席卷了电信、航空、铁路、电力等自然垄断行业。实践证明,以引入竞争机制为目的的放松管制明显地改善了自然垄断行业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社会经济状况也得到改善。自然垄断行业放松管制之所以能够增加社会福利,是由于以下的四方面原因:第一,存在着管制失灵或政府失灵。市场失灵是导致政府管制的原因,但是反过来说,管制(也称规制)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过分或不当地限制市场竞争,也极可能造成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形成管制失灵或政府失灵。管制失灵主要表现在:被管制企业内部无效率的产生。进入管制的本来目的是防止毁
9、灭性的过度竞争,但在实施中往往成为限制正常竞争保护垄断者既得利益的制度安排。管制失灵的存在,引发了人们对政府管制作用的重新思考,从而通过放松管制、缩小管制的范围以减少或消除管制失灵便成为时代的要求。第二,技术创新使某些行业的自然垄断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要求在该行业中引入竞争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第三,西方国家放松管制、引入竞争的领域是自然垄断产业中的大量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第四,激励性规制的引入,给被管制企业以提高效率的激励,促进了自然垄断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价格上限规制、区域间标尺竞争、特许投标制等激励性规制的实行使企业受到了竞争性刺激,对于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具有积极意义。简
10、述公共政策的重要功能(引导、协调、控制)简述政策合法性的重要内容政策合法性包括这样一些内容:法定的决策主体、法定的程序要求、符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政策内容以及政策的法律化。首先,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主体是依法有权使公共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国家机关。其次,公共政策合法化需要经过法定的程序。最后,政策内容应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相一致。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及其影响因素政策执行的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注重实效相结合;强制执行与说服宣传相结合。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度;执行机构的权责体系;执行人员的素质能力;政策对象的服从态度。简述公共组织的基本构成要
11、素: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权责体系、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简述比较内涵式变革与外延式变革两种公共组织变革模式的优缺点。内涵式变革是指以改变公共组织职能,调整公共组织权力结构及由此引起的公告管理体制变化为主要内容的组织改革。当公共组织的权力结构、管理体制不适应其履行管理职能的需要时,改革的着眼点在于公共组织职能的重新配置、权力结构与管理体制的重新调整。内涵式组织变革经历的时间长,但取得的成效较为稳定。外延式变革是指以改变公共组织外部规模为主要内容的变革,如组织机构的撤销、合并,单位、职位的增减和人员的精简。这些改革内容主要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组织运行成本过高、资源浪费等较为单一的问题,改革的目的
12、在于控制公共组织规模,而并不触及公共组织的权力结构和管理体制。简述职位分类和品味分类两种公共组织认识分类制度的优缺点。品味分类的有点在于重人不重事,着重工作人员的学识、经验、能力等基本素质条件,所以有利于培养、选拔到通才,品味分类的换分方法简单,而且级随人走,便于调配交流。但是品味分类不系统,不利于严格的科学管理;由于重人不重事,容易造成官僚主义和机构臃肿等不良现象。职位分类的优点在于重事不重人,有利于实施科学管理,从而改进整体结构、提高效率;有利于获得职位的最佳人选,并有利于建立考试录用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工作制度、晋升制度等,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和编制管理。但是,职位分类工作非常复杂,
13、成本较高;职位分类体系结构缺乏弹性,不利于人才流动;强调专才,也不利于组织成员的全面发展。从各国的实际情况看,大多不是采用单一的人事分类方法,而是结合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点,互相取长补短。简述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原则: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原则;政企分开、“三权”分离原则;产权完整、保值增值原则。(“三权”即国有资产所有权、政府管理权和企业经营权。所谓“分离”即三权相互独立、各自行使、各负其责、互不干涉。)主要内容:国有资产的投资管理;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经营方式的选择、经营业绩的考核、产权约束机制);国有资产的收益分配管理;国有资产的产权处置管理;国有资产基础管理。与企业绩效管理不同,公
14、共绩效管理的特点:目标多元性(公共部门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同时也富有弹性);产量难度量(公共管理的互动性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要求公共管理有相当的灵活性和管理手段的适应性,这使得公共管理的标准化很难实现,而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又制约着对绩效的测定);标准难确定(公共绩效管理的最大困难集中体现为评价标准的难确定性。首先,公共组织具有垄断型,其次,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具有很强的层次性,最后,公告管理过程不仅受到管理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更受到许多社会中不可控制因素的制约);信息不充分(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信息本身及传递的数量和质量。)简述公共绩效评估
15、的主要标准。芬维克提出的三大标准,即经济、效率、效果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纳。(1)经济是指以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品质或服务。(2)效率体现为公共管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3)效果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衡量公共服务的品质。(4)公平,公共管理活动要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对社会是否公平作出评价。(5)质量和顾客满意。公共部门在传统上较为偏重“经济”和“效率”,而忽视“效果”、“公平”和“顾客满意”,但后者可能更重要。因此,只有同时兼顾以上绩效标准,才能尽可能做到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提供使公众满意的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简述公共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 (1)职能
16、定位,职能是职责和功能的统一体,公共管理职能构成公共管理体制的基础。政府职能在公共管理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确定各级政府权力范围和任务的基础。(2)权力划分,公共管理权力的划分与设置构成公共管理体制的核心。在公共管理体制的设计、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优先考虑的事如何对公共管理权力进行划分和设置。(3)机构设置,公共管理组织机构构成公共管理体制的载体。其设置必须遵循六大基本原则,如完整统一原则、职能优先原则、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权、责一致的原则、精简与效能的原则和依法设置原则。(4)运行规则,公共管理权力的运行机制构成公共管理体制的纽带。简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主要关系模式。按照中央与地
17、方政府的法律地位,以及中央政府的实际地位和作用,也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以及地方政府的权力性质和法律地位,可以将世界各国实行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分为单一制模式、联邦制模式、邦联制模式和特别自治模式。其中联邦制和单一制模式是两种基本模式中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问题:(1)事业单位的政治化(2)事业单位的行政化(3)事业经费财政化(4)事业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5)事业主体的国办化(6)事业目标计划化(7)事业管理非法制化(8)事业职能的扩大化基本思路:(1)政事分开原则,事业单位政事分开,包括政事职能分开、政事经费预算分开、政事管理
18、方式分开。(2)社会化原则,社会化侧重解决的问题是事业单位与社会的关系,即事业单位如何通过社会化找到自身的社会定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社会化后社会事业如何发展、政府如何组织与管理社会事业。(3)分类改革原则,分类改革力图解决的就是怎样政事分开与社会化问题。中国社团管理体制的问题,社团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思路。政府对社团的管理模式:政府选择模式:行政手段控制;社会选择模式: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控制社团管理方式的转变:将审批制改为审核制,申请者只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就允许成立社团;加大对社团的资金支持力度和转变资金支持方式;政府对社团的管理采用奖惩制度;由立法机关制定社团法取代目前的“
19、条例”,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团都受法律的约束,社团和职能部门之间的争议由法院裁决。公共管理三大手段的优缺点,三大手段进行综合运用和重点运用。法律手段的优点:一是能够为公共管理活动提供规范和程序,使公共管理各环节、各部门都能明确各自的职责、行动的规范和工作程序,使它适宜于处理某些共性的问题,可使管理者从大量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二是法律手段是其它管理手段的基础和前提,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便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但是,法律手段缺乏灵活性和弹性,不便于处理特殊的问题和及时处理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处理特殊的、个别的问题时,还需要与行政手段等相互补充,以提高法律规范的适应
20、性。行政手段的优点:集中统一,便于行政部门管理职能的发挥;权威性强,具有强有力的行政领导;针对性强,能处理特殊的问题;方法灵活、快速见效。行政手段的缺点:管理效果直接受领导水平的影响;不利于调动各个组织层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容易助长官僚主义;不利于横向沟通和信息传递。经济手段的优点:经济手段直接建立在利益原则的基础上,因而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经济手段的弊端:1、容易产生单纯追求物质利益和拜金主义;2、容易导致利益目标的分散和混乱;3、经济手段存在效用递减现象总而言之,不论是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还是法律手段,在公共管理中都有其适用性的一面,也有其适用
21、的范围和条件,要求注意各种手段的综合使用和重点使用的问题。首先,由于公告管理手段各自的利弊优劣,因此在具体使用时应考虑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而不能只用其一。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告管理手段应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的主观性相反,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更具有客观性,对于公共管理过程也更为有效。只有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才能防止“管理真空”,也才能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形成互补效应。 相对于传统行政管理而言,现代公共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从控制导向转向公共治理。2、以公民本位取代政府本位。3、由内部封闭走向外部开放。4、从追求效率转变为强调责任。从“公共性”的本质内涵出发,简述公共
22、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传统社会学中公私概念只是反映了不同人群的集合状态或规模大小,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在其中的相对性和相应的占有形态和活动内容。作为现代管理的本质属性,“公共性”与国家及其职能的发展演变相联系,分权制衡和专业化分工已经奠定了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基础。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2、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利。3、多元制衡与意志自主。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规范与实证相结合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1、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公民需求多样化,适宜由非政府公共组织来参与社会治理2、现代公共事务日以专业化和复杂化,促使政府部门需借助非政府
23、公共组织来完成复杂的管理任务3、人们对政府职能在认识上的转变,促成了公共管理主题的多元化。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相对独立性、志愿公益性、非营利分配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1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2消除各种外部效应3防止滥用垄断优势4客服信息不充分5保障收入分配公平6纠正不合理的偏好7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从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中国转型时期政府职能调整思路: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政府组织效率2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政府体制改革3消除政府寻租和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公共权力(不同于私人权力)的本质特征:公共性、相对性、支配性、权威性、垄断性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公共权力制约机制建设公共权
24、力的授权必然伴随着公共责任的确定,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应该统一。如果公共权力偏离公共责任,就会产生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异化就是公共权力背离了公共利益目的,公共管理主题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因此,认识公共异化的内在可能性,进而制约公共权力异化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对于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一)公共异化的成因 公共异化的可能性,来自于公共权力本身的三个内在矛盾:权力的二重性、人性的二重性、权能的二重性。对于公共权力内在矛盾的分析说明公共权力本身具有异化的可能性。为了防止和遏制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二)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 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是确
25、保公共权力旨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或确保公共责任实现的制度体系。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既包括正式机制约束,也包括非正式制度约束;既包括内部监督制度,也包括外部监督制度。(1)外部监控机制 外部监控机制反映公共权力的分配关系,主要包括:一、权力之间的制约,二、来自权利的制约(2)内部监督机制 反映了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内部监控和自我约束,主要包括:一、结构监控,二道德自律公共责任的性质及其主要内容:性质:1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2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3公共责任是群里监督的基础。内容:1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客观责任源于法律、组织机构和社会对公务员的期待,客观责任根植于我们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客观责
26、任的几种形式:最直接的客观责任是岗位责任,最基本的客观责任是法律责任,最重要的客观责任是政治责任。主观责任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伦理的自主性,或称道德责任。2积极责任和消极责任。自然垄断行业的具体特点:1、规模经济非常明显,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总是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规模越大,生产成本就越低,因此一般要求一家企业进行垄断性经营。2有大量的“沉淀成本”,基金一旦投入很难收回,也难改为其他用途。3这些行业的多数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需要保证所提供服务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和可信赖性等。公共物品公共供给效率低下的原因:1信息不充分2偏好加总的困难3政治家和消费者都有“近视”的弱点4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7、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内容:1进入或退出机制2价格(收费)规制:对垄断行业、保护行业、金融等行业、通货膨胀时、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规制3数量、质量规制。 方法:1实行政府定价2发放许可证3规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政府规制和宏观调控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宏观调控和规制都是政府的经济行为,目的都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既能矫正市场缺陷,又有利于提高效率。区别:宏观调控是间接的、总量上的调控,它借助财政、货币政策等直接作用于市场,通过市场参数的改变,间接影响企业行为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规制是直接的、个量上的它借助有关法律和规章直接作用于市场主体的过程,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西
28、方国家对自然垄断行业放松管制的原因:自然垄断行业指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的产业:一是规模经济非常明显,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总是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规模愈大,生产成本就愈低,因此,一般要求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性经营。二是有大量的沉淀资本,资金一旦投入就很难收回,也难改为其他用途,如果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其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三是这些行业中的多数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需要保证所提供服务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和可信赖性等。西方国家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放松管制运动,竞争之风席卷了电信、航空、铁路、电力等自然垄断行业。实践证明,以引入竞争机制为目的的放松管制明显地改善了自然垄断行业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社会
29、经济状况也得到改善。自然垄断行业放松管制之所以能够增加社会福利,是由于以下的四方面原因:第一,存在着管制失灵或政府失灵。市场失灵是导致政府管制的原因,但是反过来说,管制(也称规制)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过分或不当地限制市场竞争,也极可能造成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形成管制失灵或政府失灵。管制失灵主要表现在:被管制企业内部无效率的产生。进入管制的本来目的是防止毁灭性的过度竞争,但在实施中往往成为限制正常竞争保护垄断者既得利益的制度安排。管制失灵的存在,引发了人们对政府管制作用的重新思考,从而通过放松管制、缩小管制的范围以减少或消除管制失灵便成为时代的要求。第二,技术创新使某些行业的自然垄
30、断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要求在该行业中引入竞争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第三,西方国家放松管制、引入竞争的领域是自然垄断产业中的大量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第四,激励性规制的引入,给被管制企业以提高效率的激励,促进了自然垄断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价格上限规制、区域间标尺竞争、特许投标制等激励性规制的实行使企业受到了竞争性刺激,对于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具有积极意义。简述公共政策的重要功能(引导、协调、控制)简述政策合法性的重要内容政策合法性包括这样一些内容:法定的决策主体、法定的程序要求、符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政策内容以及政策的法律化。首先,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主体是依法有权使公共政策方案获得合
31、法地位的国家机关。其次,公共政策合法化需要经过法定的程序。最后,政策内容应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相一致。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及其影响因素政策执行的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注重实效相结合;强制执行与说服宣传相结合。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度;执行机构的权责体系;执行人员的素质能力;政策对象的服从态度。简述公共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权责体系、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简述比较内涵式变革与外延式变革两种公共组织变革模式的优缺点。内涵式变革是指以改变公共组织职能,调整公共组织权力结构及由此引起的公告管理体制变化为主要内容的组织改革。当公共组织的
32、权力结构、管理体制不适应其履行管理职能的需要时,改革的着眼点在于公共组织职能的重新配置、权力结构与管理体制的重新调整。内涵式组织变革经历的时间长,但取得的成效较为稳定。外延式变革是指以改变公共组织外部规模为主要内容的变革,如组织机构的撤销、合并,单位、职位的增减和人员的精简。这些改革内容主要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组织运行成本过高、资源浪费等较为单一的问题,改革的目的在于控制公共组织规模,而并不触及公共组织的权力结构和管理体制。简述职位分类和品味分类两种公共组织认识分类制度的优缺点。品味分类的有点在于重人不重事,着重工作人员的学识、经验、能力等基本素质条件,所以有利于培养、选拔到通才,品味分类
33、的换分方法简单,而且级随人走,便于调配交流。但是品味分类不系统,不利于严格的科学管理;由于重人不重事,容易造成官僚主义和机构臃肿等不良现象。职位分类的优点在于重事不重人,有利于实施科学管理,从而改进整体结构、提高效率;有利于获得职位的最佳人选,并有利于建立考试录用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工作制度、晋升制度等,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和编制管理。但是,职位分类工作非常复杂,成本较高;职位分类体系结构缺乏弹性,不利于人才流动;强调专才,也不利于组织成员的全面发展。从各国的实际情况看,大多不是采用单一的人事分类方法,而是结合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点,互相取长补短。简述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原则:统一
34、政策、分级管理原则;政企分开、“三权”分离原则;产权完整、保值增值原则。(“三权”即国有资产所有权、政府管理权和企业经营权。所谓“分离”即三权相互独立、各自行使、各负其责、互不干涉。)主要内容:国有资产的投资管理;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经营方式的选择、经营业绩的考核、产权约束机制);国有资产的收益分配管理;国有资产的产权处置管理;国有资产基础管理。与企业绩效管理不同,公共绩效管理的特点:目标多元性(公共部门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同时也富有弹性);产量难度量(公共管理的互动性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要求公共管理有相当的灵活性和管理手段的适应性,这使得公共管理的标准化
35、很难实现,而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又制约着对绩效的测定);标准难确定(公共绩效管理的最大困难集中体现为评价标准的难确定性。首先,公共组织具有垄断型,其次,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具有很强的层次性,最后,公告管理过程不仅受到管理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更受到许多社会中不可控制因素的制约);信息不充分(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信息本身及传递的数量和质量。)简述公共绩效评估的主要标准。芬维克提出的三大标准,即经济、效率、效果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纳。(1)经济是指以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品质或服务。(2)效率体现为公共管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3)效果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
36、的程度,衡量公共服务的品质。(4)公平,公共管理活动要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对社会是否公平作出评价。(5)质量和顾客满意。公共部门在传统上较为偏重“经济”和“效率”,而忽视“效果”、“公平”和“顾客满意”,但后者可能更重要。因此,只有同时兼顾以上绩效标准,才能尽可能做到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提供使公众满意的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简述公共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 (1)职能定位,职能是职责和功能的统一体,公共管理职能构成公共管理体制的基础。政府职能在公共管理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确定各级政府权力范围和任务的基础。(2)权力划分,公共管理权力的划分与设置构成公共管理体制的核心。在公共管理体制的设计、建
37、立和完善过程中,优先考虑的事如何对公共管理权力进行划分和设置。(3)机构设置,公共管理组织机构构成公共管理体制的载体。其设置必须遵循六大基本原则,如完整统一原则、职能优先原则、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权、责一致的原则、精简与效能的原则和依法设置原则。(4)运行规则,公共管理权力的运行机制构成公共管理体制的纽带。简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主要关系模式。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法律地位,以及中央政府的实际地位和作用,也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以及地方政府的权力性质和法律地位,可以将世界各国实行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分为单一制模式、联邦制模式、邦联制模式和特别自治模式。其中联邦制和单一制模式是
38、两种基本模式中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问题:(1)事业单位的政治化(2)事业单位的行政化(3)事业经费财政化(4)事业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5)事业主体的国办化(6)事业目标计划化(7)事业管理非法制化(8)事业职能的扩大化基本思路:(1)政事分开原则,事业单位政事分开,包括政事职能分开、政事经费预算分开、政事管理方式分开。(2)社会化原则,社会化侧重解决的问题是事业单位与社会的关系,即事业单位如何通过社会化找到自身的社会定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社会化后社会事业如何发展、政府如何组织与管理社会事业。(3)分类改革原则,分类
39、改革力图解决的就是怎样政事分开与社会化问题。中国社团管理体制的问题,社团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思路。政府对社团的管理模式:政府选择模式:行政手段控制;社会选择模式: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控制社团管理方式的转变:将审批制改为审核制,申请者只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就允许成立社团;加大对社团的资金支持力度和转变资金支持方式;政府对社团的管理采用奖惩制度;由立法机关制定社团法取代目前的“条例”,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团都受法律的约束,社团和职能部门之间的争议由法院裁决。公共管理三大手段的优缺点,三大手段进行综合运用和重点运用。法律手段的优点:一是能够为公共管理活动提供规范和程序,使公共管理各环节、各部门都能明确各自的职
40、责、行动的规范和工作程序,使它适宜于处理某些共性的问题,可使管理者从大量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二是法律手段是其它管理手段的基础和前提,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便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但是,法律手段缺乏灵活性和弹性,不便于处理特殊的问题和及时处理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处理特殊的、个别的问题时,还需要与行政手段等相互补充,以提高法律规范的适应性。行政手段的优点:集中统一,便于行政部门管理职能的发挥;权威性强,具有强有力的行政领导;针对性强,能处理特殊的问题;方法灵活、快速见效。行政手段的缺点:管理效果直接受领导水平的影响;不利于调动各个组织层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1、;容易助长官僚主义;不利于横向沟通和信息传递。经济手段的优点:经济手段直接建立在利益原则的基础上,因而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经济手段的弊端:1、容易产生单纯追求物质利益和拜金主义;2、容易导致利益目标的分散和混乱;3、经济手段存在效用递减现象总而言之,不论是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还是法律手段,在公共管理中都有其适用性的一面,也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要求注意各种手段的综合使用和重点使用的问题。首先,由于公告管理手段各自的利弊优劣,因此在具体使用时应考虑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而不能只用其一。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告管理手段应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的主观性相反,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更具有客观性,对于公共管理过程也更为有效。只有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才能防止“管理真空”,也才能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形成互补效应。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