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餐饮业文明服务导则(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餐饮业文明服务导则(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北京市餐饮业文明服务导则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引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4部门关于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的意见精神,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以国际一流标准确保首都食品安全的要求,全面提升餐饮业食品安全、环境设施、文明服务和规范管理水平,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相关行业协会和有关专家、企业代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本导则。本导则是深入推进“阳光餐饮”工程,提升首都餐饮业品质工作的重要内容。本导则强调了餐饮业提高文明服务水平应当或适宜采取的措施,细化了餐饮业服务人员基本规范、培训内容、服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引导餐饮单位完善内部服务规范,使消费者在用餐的
2、同时,感受到语言文明、态度文明、动作文明,增强消费者的用餐体验。将由中国烹饪协会、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北京西餐业协会率先实施,通过示范引导带动,逐步在全市餐饮业全面推广,实现餐饮企业的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提升。为全面提升首都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构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筹办好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提供有力支持。北京市餐饮业文明服务导则1 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北京市餐饮企业,包括饭庄、酒家、酒楼、餐馆(含饭店、宾馆、酒店对外经营的餐厅)进行餐饮服务时的相关标准及要求。2 术语及定义服务礼仪员工在岗服务全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包括基本服务礼仪规范、岗位服务礼
3、仪规范等。3 经营服务通用规范3.1 树立反对铺张浪费,倡导营养健康生活的经营服务理念,引导消费者形成节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提倡适度消费,剩余饭菜鼓励客人打包。3.2 坚持文明经商、诚信无欺、真实公道。4 服务人员基本规范4.1 职业道德4.1.1 自觉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定,遵纪守法,依法经营,维护企业信誉和消费者合法权益。4.1.2 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忠实履行岗位职责,尊重客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对老、幼、病、孕、残障人士提供优先服务,严禁在介绍或推荐菜品时,诱导顾客超出正常范围消费。4.2 服务人员仪表规范4.2.1 从业人员应做到仪表端庄、
4、仪态大方、精神饱满、举止得体、礼貌待客,微笑服务。4.2.2 统一着装。工装干净整洁、外观平整、搭配合理,符合岗位形象要求。4.2.3 保持清洁,工装定期更换。食品处理区的从业人员不宜化妆,工装每天更换。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专间操作人员应戴口罩。4.2.4 保持面部洁净、口腔卫生、手部洁净,女员工可以适度化妆以符合岗位要求。4.2.5 从业人员不得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工作时,不得披散头发,佩戴的手表、手镯、手链、手串、戒指、耳环等饰物不得外露。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保持清洁。4.2.6 保持头发干净,长短适宜,发型符合岗位要求。4.3 服务人员健康要求4.3.1 从业
5、人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4.3.2 食品加工人员如患有霍乱、痢疾、伤寒、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或有明显皮肤损伤未愈合的,应当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4.3.3 服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洗手:开始工作前;如厕后;咳嗽、打喷嚏、吸烟、饮食或擤鼻子后;处理污染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从事任何可能污染双手的活动(例如处理现金、执行清洁工作)后;4.3.4 受到或怀疑受到传染病感染的服务人员应立即向管理层报告病情或病症,并到医院就诊,应立即暂停所有可能
6、直接或间接接触食物的工作,包括接触食物工用具或设备。4.3.5 身体外露部分没有流脓伤口或疮肿;耳朵、眼睛及鼻子亦无流出物。4.4 服务人员言行要求4.4.1 服务知识4.4.1.1 熟悉本企业菜点的使用原料、制作方法、口味,了解与其相关的饮食风味特色。4.4.1.2 具备食品安全、营养搭配、酒水茶水、文化历史、宴会设计等相关知识。4.4.1.3 熟记本岗位的服务程序和相关知识。4.4.1.4 熟练运用现代点餐系统为客人提供服务。4.4.2 服务语言4.4.2.1 讲普通话,发音清晰,语言简练、准确、柔和。4.4.2.2 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场合的不同,使用招呼、相请、询问、
7、称呼、道歉、道别等语言。4.4.2.3 直接为外宾服务的员工应熟练掌握常用英语,用英语提供准确礼貌的服务。4.4.3 形体动作4.4.3.1 站姿(立)自然平稳,身体正直;4.4.3.2 走路姿势端正,步速均匀,两眼平视,身体平稳;遇有客人迎面走来,主动侧身让路,并微笑问好;引导客人行进时,走在客人前方适当位置,需要转弯时,先伸手示意客人;传菜员行走轻盈,步速适当,遇客礼让。4.4.4 应变能力4.4.4.1 接待客人投诉时,应诚恳友善,立即核实,妥善处理,留存记录,把要采取的措施及解决问题的时限告知客人并征得客人同意,确认投诉得到妥善处理。4.4.4.2 客人在餐厅就餐期间,发生烫伤、摔伤、
8、晕倒等突发事件时,应立即给予救助,并立即向管理层报告情况,如需送医治疗应帮助就近送医。4.4.5 从业人员服务禁忌4.4.5.1 在服务过程中,禁止作出不文雅的举止。4.4.5.2 禁止使用不文明语言及侮辱、歧视性语言。4.4.5.3 不误导、不诱购、不强买强卖,不得向顾客强行推销产品。5 服务人员培训要求5.1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每年不少于40学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培训考核,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连锁餐饮企业每半年对其从业人员进行一次食品安全培训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5.2 对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环境卫生知识和服务礼仪知识、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工制作规
9、程培训。 6 服务流程6.1 餐前服务6.1.1 客人到餐厅用餐,领位员应根据就餐人数、不同客人的就餐需求安排合适的就餐座位。引领入座应一步到位,手势规范,走位合理,步幅适度。6.1.2 餐厅应备足酒单、菜单,保持其整洁完好。领位员应选择合理的站位,目视客人,用双手呈递酒单、菜单或协助客人使用APP扫描点餐。服务的次序应符合该经营业态就餐程序。6.1.3 客人入座后,餐厅服务员应选择合理的站位,按次序为客人铺放口布。铺放动作应轻巧熟练,方便客人就餐。6.1.4 向客人推荐菜品时,应使用规范的手势。宣传健康消费,引导客人适度点餐,合理消费。尊重客人的饮食习惯,适度介绍酒水。6.1.5 下单完毕,
10、应向客人重复所点菜品名称,并询问客人有无忌口的食品;西式菜品还应征求客人对生、熟程度的要求。对有特别要求的客人应在订单或点餐APP上特别加以注明。6.2 餐中服务6.2.1 厨房出菜后,餐厅应及时上菜,宜设定最迟上菜时间。传菜时应使用托盘,托盘干净完好,端送平稳。6.2.2 值台服务员应根据餐桌、餐位的实际状况,合理确定上菜口。上菜时,应端平放稳。配小菜和佐料的菜肴,应与主菜一并上齐。报菜名时应吐字清晰、音量适中。6.2.3 摆放菜肴应实用美观,并尊重客人的选择和饮食习惯。6.2.4 所有菜肴都上齐后,应告知客人菜已上齐,并请客人慢用。6.2.5 需要分菜时,服务员应选择合理的站位,手法熟练,
11、操作卫生,分派得当。提倡分餐方式供餐与就餐,不分餐的提倡为共用的菜品配备分餐用具。6.2.6 在服务过程中,服务员要及时应答顾客的招呼,为客人提供服务。6.2.7 餐厅服务员应随时观察客人用餐情况,适时更换骨碟。更换骨碟时,应使用托盘,先征询客人意见,得到许可后再服务。操作手法干净卫生,撤换线路和新骨碟的摆放位置应方便客人用餐。6.2.8 根据餐桌物品的用量及最低配量,及时补充牙签、餐巾纸、湿巾、调味品等,保持餐中不断档。6.2.9 为客人提供毛巾服务前,应对毛巾进行消毒,保证毛巾温度、湿度适宜,无异味。服务员应随时巡台,及时撤下客人用过的毛巾。6.2.10 如服务员因工作原因导致客人衣物污损
12、,应真诚向客人道歉,在征求客人意见后,及时为客人提供免费洗衣服务,并尽快将洗好的衣物送还客人。6.3 餐后服务6.3.1 服务员应随时留意客人的用餐情况,有剩余食品的,主动征询客人意见,按照客人意愿提供打包服务。各种打包容器的收费标准,应明码标价,供客人选择。6.3.2 客人示意结账时,应及时提供服务。账单应正确无误,呈递动作标准、规范。6.3.3 客人付账时,服务员应与客人保持一定距离。收取现金时应当面点验。结账完毕,服务员应向客人致谢。6.3.4 引导客人通过评价系统对用餐服务和就餐环境给予评价,根据客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及时改进。6.3.5 客人离开餐厅前,服务员应提醒客人不要遗忘
13、随身物品。6.3.6 礼貌道别,欢迎客人再次光临。7 管理制度餐饮服务单位宜根据自身业态、经营项目、供餐对象、供餐数量等,建立健全下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自查制度;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过程(如各类专间操作、粗加工与切配、烹饪、餐饮具洗消、食品留样、高危易腐食品冷却、食品再加热等)控制要求;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场所及设施设备(如卫生间、空调及通风设施、制冰机等)定期清洗消毒、维护、校验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制度;餐厨废弃物处置制度;有害生物防治制度;食品供应商遴选制度;从业人员奖惩制度;产品检验制度;食品贮存管理制度;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顾客投诉处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