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作业管理程序(共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27091536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SA作业管理程序(共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MSA作业管理程序(共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SA作业管理程序(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SA作业管理程序(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目的:确定新购或经维修、校准合格后的测量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时能提供客观、正确的分析 /评价数据,对各种测量设备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差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以了解测量系统是 否满足产品特性的测量需求和评价测量系统的适用性,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和符合顾客的要 求和需求.2.范围:凡顾客要求的所有检验、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均适用之.3.定义: 3.1 MSA:指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的英文简称. 3.2 量具:指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一般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 /不合格的装置). 3.3 测量系统:指用

2、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4 偏倚(准确度):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一个基准值可通过采用更高级别 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3.5 重复性(EV):指由一个测试者,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3.6 再现性(AV):指由不同的测试者,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 均值的变差. 3.7 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3.8 线性:指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3.9

3、ndc:分级数就是覆盖预期的产品变差所用不重叠的97%置信区间的数量。4.职责:4.1资料收集-量具使用人。4.2分析-量规仪器校准管理员。 5.作业内容:5.1实施条件 5.1.1量具分析时机:(A)新产品开发时或过程能力不足,PV不同时;(B)使用新型量具,EV不同时;(C)操作人员不同,AV不同时; 5.1.2分析对象:依控制计划中所列的控制特性所规定之量规仪器,实施分析,确认测量变异对过程变异/产品公差的影响程度。5.2量具RR分析方法 虽然作业者人数、测量次数及零件数可能改变,但分析最佳方法如下:5.2.1将作业者分为A、B、C三者,10个零件分别编号,但作业者无法看到零件号码。5.

4、2.2必须使用校准合格的量具。5.2.3作业者A依随机顺序测量10个样本,并由另一观测者在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第一行填入测量数据。5.2.4请作业者B、C测量相同的10个样本,但他们不得看到其他人的测量值,并将测量分别填入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第6、11行。5.2.5重复第5.2.3-5.2.4节,但以不同的随机顺序进行测量。再将数据填入在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第2、7及12行中。5.2.6如须第三次测量,则重复第5.2.5节,并将结果填入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第3、8及13行中。5.2.7如因无法取得大样本数或同时取得所需要的样本,则可改成下列方式:a.请A作业者测量第一件并将测量

5、值填入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第1行,B作业者测量第一件并记入第6行,作业者C测量第一件并记入第11行。b.请作业者A重复测量第一件及将数值填入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第2行,作业者B记录其重测值在第7行,作业者C记录其重测值至第12行。c.如须第三次测量,则重复第b节,并分别填入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第3、8及13 行。5.2.8如作业者班次不同(日、夜班等),可用下列之替代方法:a请作业者A测量全部10个样本并填入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第1行。b再请A作业者以不同的随机顺序重复测量,并将测量值填入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第2及3行。c请B及C作业者在他们的班次以相同方式测量、记录。5.

6、3计算请将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及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报告各栏依各栏表列公式计算并填入计算结果。5.4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接受标准以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报告中“%EV”、“%AV”、“%RR”三栏的数值为评判,标准如下:5.4.1误差在10%以下:量具系统OK。5.4.2误差在1030%:量具可能被接受,但须依其应用的重要性、量具费用、修理费用而定。5.4.3误差超过30%:量具系统须加以改进,尽一切努力去确认问题并改善。5.4.4同时,ndc=1.41(PV/GR&R)必须大于等于5。5.5测量系统改善 将再现性及重复性数据相互比较,以确认问题并改善。5.5.1重复性大于再现性(EVAV)时,可

7、能原因如下:a测量仪器须加以保养。b量具须重新设计以提高刚性。c量具之夹紧或定位方式须加以改善。d产品内变异有极值。5.5.2再现性大于重复性(AVEV)时,可能原因如下:a需加强训练作业者对测量仪器的使用及读取。b量具之校准未落实。c可能须用辅助仪器协助作业者使用量具。 5.6 稳定性分析法: 5.6.1 选取一个样品,并确定其可追溯标准的真值或基准值。如果没有这样的样品,则从产 品中选取一个样品,其测量值应处于预期测量范围的中间区域,并将其作为标准样品, 可能需要准备对应于预期测量范围的低、中、高数值的三个标准样品,对每个样品单 独测量并绘控制图,但一般只需做中间值那一个就可以了. 5.6

8、.2 定期(每小时、每天、每周)测量基准样品3-5次,并将其测量的数据记录于“量具 稳定性分析报告”中;决定样本容量和频率时,考虑的因素有:校准周期、使用频率、 修理次数和使用环境等. 5.6.3 将测量值描绘在“X-R控制图”上. 5.6.4 计算控制界限,确定每个曲线的控制限并根据控制图对失控或不稳定状态作出判断. 系统的稳定性是否适用;如分析结果显示,测量系统的标准偏差大于过程的标准偏差, 则此量具是不可接受的. 5.6.6 利用控制图的判定方式来对稳定性的准则进行判定: 5.6.6.1 不能有点子超出上、下控制限; 5.6.6.2 连续3点中不能有2点落在A区或A区以外之区域; 5.6

9、.6.3 连续5点中不能有4点落在B区或B区以外之区域; 5.6.6.4 不能有连续8点(或更多点)落在控制中心线的同一侧. 5.6.6.5 不能有连续7点(或更多点)持续上升或下降. 5.6.7 凡呈现不稳定状态(或失控)时,代表量具已经不稳定,必须对量具进行校准或维修, 量具维修并经重新校准合格后,应重新对量具进行稳定性分析. 5.7 偏倚分析法: 5.7.1 独立样本法: 5.7.1.1 选取一个样品并确定其相对可追溯标准的基准值,如果没有这样的样品,则 可从生产线中选取一个其测量值落在中心值区域的零件当成标准样品来进 行偏倚分析;可能需要建立相应于预期测量范围的高、中、低三个数值的三

10、个样品并对每个样品用更精密的量具测量10次计算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基 准值”. 5.7.1.2 由一位操作员(评价人)以常规的方式对每个样品测量10次,并将测量结果 记录于“量具偏倚分析报告”中,然后计算10次读数的平均值,此值即为 “观测平均值”. 5.7.1.3 计算偏倚: 偏倚=观测平均值基准值 过程变差=6 偏倚 偏倚%=-100% 过程变差 5.7.1.3.1 过程变差无法求得时,可用规格公差代替,这样“偏倚%”的 计算公式中分母使用“规格公差”代替。 5.7.2 图表法:如果用评价稳定性的X-R控制图或X-控制图中的数据,也可以用来评价偏倚. 5.7.2.1 选取一个样品并确定其相

11、对可追溯标准的基准值,如果没有这样的样品, 则可从生产线中选取一个其测量值落在中心值区域的零件当成标准样品来 进行偏倚分析;可能需要建立相应于预期测量范围的高、中、低三个数值 的三个样品并对每个样品用更精密的量具测量10次计算其平均值,此值即 为“基准值”. 5.7.2.2 以X-R控制图或X-控制图表中的数据计算出 X值. 5.7.2.3 计算偏倚: 偏倚=X基准值 过程变差=6 偏倚 偏倚%=-100% 过程变差 5.7.2.3.1 过程变差无法求得时,可用规格公差代替,这样“偏倚%”的计 算公式中分母使用“规格公差”代替. 5.7.3 偏倚接受准则: 5.7.3.1 对测量重要特性的系统

12、,偏倚%10%时可接受; 5.7.3.2 对测量一般特性的系统,偏倚%30%时可接受; 5.7.3.3 偏倚%30%时,此测量仪器不可接受. 5.7.4 如果偏倚较大,可从以下方法中查找原因: 5.7.4.1 标准或基准值有误差,检验校准程序. 5.7.4.2 仪器被磨损,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分析上,应制定维护或重新修理的计划. 5.7.4.3 制造的仪器尺寸不对. 5.7.4.4 测量了错误的特性. 5.7.4.5 仪器校准不正确,复查校准方法. 5.7.4.6 操作员操作仪器不当,复查检验方法. 5.7.4.7 仪器修正计算不正确. 5.8 线性分析法: 5.8.1 在测量系统工作范围内选定5

13、个产品,它们的测量值应覆盖量具工作范围. 5.8.2 在品规组或工具间用全尺寸检验设备(精密量具)测量每个产品10次,并计算其平均 值,然后将其确定为“基准值”,同时确定它们各自所取得的“基准值” 是否覆盖 了被检量具的工作范围。 5.8.3 让一位经常使用该量具的操作员(评价人)对5个产品以盲测的方式按随机抽取顺序 分别测量每个产品各10次(或更多次),并将其测量值记录于“量具线性分析报告” 中,然后计算各产品的测量平均值,此值即为每个产品的“观察平均值”. 5.8.4 计算偏倚平均值: 偏倚平均值=观测平均值基准值 过程变差=6 5.8.5 绘图: 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有关参数,然后绘图. 方

14、程式: Y=b+ax 式中:x=基准值 y=偏倚 b=截距 a=斜率 拟合优度= R 2斜率:a= 截距:b=合优度: 线性=斜率X过程变差 线性%=线性/过程变差X100% 5.8.6 线性接受准则: 5.8.6.1 对测量重要特性的系统,线性%5%可接受. 5.8.6.2 对测量一般特性的系统,线性%10%可接受. 5.8.6.3 线性%10%时,该测量仪器不可接受. 5.8.7 如果线性%值10%时,可从以下方法中查找原因: 5.8.7.1 在工作范围内上限或下限内仪器没有正确校准. 5.8.7.2 最小或最大值校准量具的误差. 5.8.7.3 磨损的仪器. 5.8.7.4 仪器固有的设

15、计特性. 5.9 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 5.9.1 取样:选取20个零件,然后由二位评价人以一种能防止评价人偏倚的方式,二次测 量所有零件,并将所测量的数据记录于“计数值量具研究报告”;在选取的20个零 件中,一些零件会稍许低于或高于规范限值. 5.9.2 判定:如果所有的测量结果(每个零件4次测量)一致则接受该量具,否则应改进或 重新评价该量具;如果不能改进量具,则不能接受,并应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替代测 量系统.5.10大样法(假设试验): 从过程中抽取50个零件样本,以获得覆盖过程范围的零件。使用三名评价人A、B、C,每位评价人对每个零件评价三次。(1)指定为可接受判断,(0)为不可接受

16、判断。零件A-1A-2A-3B-1B-2B-3C-1C-2C-3111111111121111111113000000000400000000050000000006110110100711111111181111111119000000000、4111111111142000000000433101111110441111111114500000000046111111111471111111114800000000049111111111500000000005.10.1交叉表方法由于不知道零件的基准判断值,我们开发了交叉表比较每个评价人之间的差异。A 与 B 交 叉 表 B总计.001.

17、00A .00 计算 期望的计算 1.00 计算 期望的计算4415.7634.35050.0331.39768.7100100.0总计 计算 期望的计算4747.0103103.0150150.0B 与 C 交 叉 表 C总计.001.00B .00 计算 期望的计算 1.00 计算 期望的计算4216.0531.04747.0935.09468.0103103.0总计 计算 期望的计算5151.09999.0150150.0A 与 C 交 叉 表 C总计.001.00A .00 计算 期望的计算 1.00 计算 期望的计算4317.0733.05050.0834.09266.0100100

18、.0总计 计算 期望的计算5151.09999.0150150.0这些表的目的是确定评价人之间意见一致的程度。5.10.2为了确定评价人一致的水平,用 kappa来测量两个评价人对同一目标评价值的一致程度:Kappa =(Po - Pe)/(1 - Pe)Po = 对角线单元中观测值的比例总和Pe=对角线单元中期望值的比例总和Kappa一个通用的经验法则是Kappa大于0.75表示好的一致性(Kappa最大为1);小于0.4表示一致性差,必须改进测量系统。5.11测量系统分析后,若被判定不合格时,必须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依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校准管理程序办理,由品管部负责跟催并确认改正效果。5.12计量室需将量具变异分析相关记录与过程能力改善相关记录,汇整合并归档收存。6 相关文件:6.1 量规仪器管理程序 6.2 控制计划 7主要报表 记录:7.1 RR数据表 7.2 RR分析报告表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