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生物群落的演替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生物群落的演替 .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第 4 节群落的演替知识点一演替的原因及类型1群落演替的原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但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生物本身不断的繁殖,迁移或者迁徙。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改变。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人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的自然因素。2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概念: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地衣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特点:演替缓慢。(2)次生演替概念: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2、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一年生小灌木一年生小灌木多年生小灌木灌木乔木。特点:演替快速。(3)总结演替概念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这里的“代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优势的取代。群落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a侵入定居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了有利条件。b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斗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c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同进化阶段,资源利用更
3、为充分有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演替的趋势:生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增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分类依据:群落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演替的种类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尚无生物和土壤已有土壤、生物、植物地下茎或种子形成顶级群落所需时间经历时间长经历时间短速度较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3.知识延伸(1)演替现象一直存在,贯穿于整个群落
4、发展的始终。(2)气候条件适宜时、弃耕农田可演替出树林,而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或稀疏灌木阶段。知识点二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很大。人类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生产活动可以对生物之间、 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等生产活动,使群落向不良方向演替,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等生产活动,使群落演替向良性方向发展, 对于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
5、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外来物种的引入(1)人类活动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个新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之中,在适宜条件下,新物种会迅速成为优势种,破坏原有群落的稳定性。(2)外来物种的负面影响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外来物种由于缺乏天敌造成大量繁殖,使本地物种生存空间变小,甚至影响到本地物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生存,降低物种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外来物种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使本地物种已适应的栖息环境发生改变,破坏了本地生态系统原有的相对稳定,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6、(1)我国存在的问题:过度垦荒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江河排洪能力下降及土地严重沙化。(2)措施: 20XX 年 1 月 20 日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3)目标:到20XX 年将使长江上游地区和黄河中上游地区75%的坡耕地和46%的沙化耕地被森林覆盖,湖泊面积扩大,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大大增强。【例 1】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 (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
7、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答案D 解析根据发生环境的差异,群落演替可分为初(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相比,初生演替经历时间长,速度要缓慢得多。演替若不受外界干扰,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例 2】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答案A 解析由题目可获取的信息有: 演替的结果; 演替为森林应具备的条件。解题时应掌握群落演替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再逐项分析即可。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由于受水分的限制不可能演替为树林,B、C、D 三项所提到的地区降水较充沛,均有可能演替为树林或森林。精选学习资料 - - -
8、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讨论作答。2提示: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灭绝;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1提示: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2提示: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好的阳光,处于优势的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3提示: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
9、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1提示: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小灌木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们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2提示: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们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一、基础题1(1)(2)2.D
10、3.C 多年后, 出现一些水边的植物多年后,出现一些水边的植物几十年后,周边出现树林继续演替,湖泊变为湿地。二、拓展题 (略)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一、概念检测1(1)(2)(3)(4)(5)2(1)D(2)D(3)C 3连线4画概念图二、知识迁移1提示: (1)从图中可知,鸽的种群密度较小,易受鹰的攻击,种群密度较大则鹰的攻击成功率就较低。(2)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2提示: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柳树较高大,占据更多的空间和阳光。与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长优势,所以柳
11、树能迅速繁殖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要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三、技能应用提示: 最有代表性的样方应该是最接近平均数的样方,可通过目测直接作出判断。取多个样方时,应兼顾种群密度高、适中和低这三种情况,分别计数,然后计算出平均值。四、思维拓展1提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人们的捕捉等。2提示:害虫数量会增多,土壤生态环境被破坏,土质变差;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增强,生产成本较高,收入降低。3提示:按此趋势30 年后,稻田对人类活动的依赖性(尤其是化肥、农药等)将越来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强,稻田群落变得更为单一、脆弱。4提示:这是人类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创造,其目的是借助于自然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使人类的活动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有益于环境。1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B草原的放牧演替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答案A 解析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是从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演替而成的,这一阶段湖底有机物的积聚,主要靠浮游有机体的死亡残体,以及湖岸雨水冲刷所带来的矿质微粒,天长日久,湖底逐渐提高,湖底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属于初生演替。B、C、D 三项原有的土壤条件并没有被破坏,属次生演替。2在西部大开发
13、中,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 A初生演替B先是初生演替,后是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D先是次生演替,后是初生演替答案C 解析草原的放牧演替、 农田弃耕及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都是在次生裸地上进行的次生演替。3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条件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 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C地衣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D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答案A 解析初生演替是在从未有过生物或有过生物生长却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
14、物演替。 从岩石表面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陆地植物的初生演替过程大致经过地衣植物群落、 苔藓植物群落、草本植物群落和木本植物群落阶段。地衣、苔藓两个阶段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土壤的形成和积累方面,对小气候的影响还很不显著。草本植物群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阶段土壤继续增加,小气候也开始形成。同时土壤微生物和小型土壤动物的活力增强,植物的根系可深入到岩石缝隙,因此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一些木本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到了森林群落阶段,演替速度又开始减慢。4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
15、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答案C 解析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时间短。5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B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加以控制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会增加D人类活动远远超过
16、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答案C 解析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如抚育森林、 治理沙漠等, 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如滥垦乱伐、 过度捕捞等, 但不可能超过所有自然因素对群落的影响及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任意加以控制。演替主要受内部因素影响,若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6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答案D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是群落内部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各种生物的生存条件都在发生变化, 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改变环境,被改变的环境反过来影响生物的变化,因此有些生物种类可能灭绝,但从总体趋势来说,生
17、物种类会越来越多,种间关系也会越来越复杂。7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特别节目望长城中,提及我国西部的“楼兰国”。楼兰在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汉时期曾经森林茂密,生态优越,人丁兴旺,草原上生存着兔、蛇、鼠、狐、鹰等动物,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致使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现今该地区已成为一片沙漠。据此回答问题。(1)导致草原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_ 。(2)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为了处理好_同 _、_、_的关系,走 _的道路。(3)为什么楼兰没有按次生演替
18、的方向重新形成原来的样子?_ 。答案(1)植被破坏、过度放牧(2)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3)次生演替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演变为森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或许就只能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因此楼兰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森林面貌解析森林在环境保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外,在涵养水源、 防风固沙等方面作用也非常大。次生演替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能演替为树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或许就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讲练学案部分一、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二、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1)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
19、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地衣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实例:在沙丘、火山岩和冰川泥的演替都为初生演替。2次生演替(1)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一年生小灌木一年生小灌木多年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小灌木小灌木灌木丛乔木(3)实例: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和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3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列表 ) 演替的种
20、类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尚无生物和土壤已有土壤、生物、植物地下茎或种子形成顶级群落所需时间经历时间长经历时间短速度较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活动方式(1)不合理方式:滥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2)合理方式: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2影响结果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知识点一、群落演替的概念及类型1下列演替过程不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裸岩上进行的演替B沙丘上进行的演替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D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答案D 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
21、但是现在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弃耕的农田上仍有许多生物体,包括种子或繁殖体,应为次生演替。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答案B 解析从概念的含义可以知道两种类型的演替结果都是出现新的群落,只是二者的初始条件不同, 初生演替的初始条件是没有生物,就连生物痕迹都没有;次生演替的初始条件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有少量的生物或者有生物痕迹。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
22、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答案B 解析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这时原来的群落就被新的群落取代了,这就是群落的演替,这里的代替并不完全是取代,更多的应该理解为优势上的替代,故A 错;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 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但如果气候适宜, 弃耕的农田就会演替成树林,故 C、D 两项错误。知识点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4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过去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
23、在50%以上,现在黄沙满天,水土流失的现状是人类过度破坏群落结构导致群落退化的结果B人类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植树等手段加速次生演替的步伐C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有利于群落演替的进行D在撒哈拉沙漠撒播多种植物的种子可使其向森林群落演替答案D 解析群落的演替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行的,如果人为因素破坏群落结构而且程度很大时群落就难以恢复,甚至退化,如A 选项;另一方面人类也可以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速次生演替的速度,或改变演替的方向,B 选项正确; 鉴于多年来人类对自然认识不足而对自然进行的疯狂掠夺,最终导致洪灾频繁、风沙肆虐等后果,我国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使群落尽快恢复并按自然演替规
24、律进行,是实现人与自然和协发展的基础,C 项正确; 人类的活动可影响群落的演替, 但不可能决定演替规律,撒哈拉沙漠属于干旱的荒漠地区,即使有人的作用也难演替成森林群落。5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作C,做出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两个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 。(2)两个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3)在 a 年的优势种是 _,在 d 年的优势种是 _。排除气候条件的
25、变 化 , 造 成 这 一 变 化 的 重 要 原 因 可 能 是 随 着 前 一 种 群 的 繁 盛 , 逐 步 改 变 了 当 地 的_,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要。(4)以上说明,生物群落不是_,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_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_,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的阶段。答案(1)0e(2)bc(3)马尾松山毛榉环境(4)一成不变的消失兴起解析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组成的。由于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变化,种群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使生物群落也发生变化。对于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具竞争关系的马尾松和山毛榉来说,其比值C
26、1,则马尾松占优势;C1,山毛榉占优势;C=1 ,则两树种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一、选择题1下列实例中,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内发生了一次火灾,几年后该地又长出了许多植物B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一个小岛上,开始出现了一些植物C人行道的缝隙中长出了小草D种植大片草莓的农田,闲置数年后被柳树等木本植物覆盖答案B 解析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 在次生裸地上进行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上述选项中A、C、D 是受到火灾或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的次生演替;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小岛上从未有过生物,因而为初生演替。2下列说法中
27、,错误的是() A植物繁殖体的传播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B群落演替的动力是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C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D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因而外部条件的改变不会引发群落演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答案D 解析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生物内部的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虽然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但群落之外的环境因素出现大的变动,如气候、洪水、干旱等,也常成为群落演替的重要条件。3下列关于初生演替和次生
28、演替的论述,错误的是() A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快B次生演替的最终结果会恢复到原生物群落的类型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均为自然界中的运动形式D两种演替都具有一定的顺序答案B 解析次生演替是指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初生演替是从裸地开始的,所以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要快, A 项正确; 次生演替的结果有恢复到原生物群落的类型的趋势,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恢复到和原生物群落的类型一样的群落,B 项错误; 如果群落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会因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消失,同时会有一些生物迁入它们的空间,所以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 初生演替和次
29、生演替均为自然界中的运动形式,C 项正确;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演替都有一定的顺序性,例如先有小草,其次灌木,最后乔木。4大自然的生物群落演替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不可能的是() A加速B延缓和破坏C改变方向D无任何影响答案D 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人类的活动如封山育林、 治理沙漠等能加速群落的演替;也可能延缓或破坏群落的演替,如过度地砍伐森林。5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情况不属于生态演替趋势() A营养级数目增加B生物多样性增加C群落稳定性增加D非生物物质减少答案D 解析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增加,所以生物多样性
30、增加,营养结构复杂, 营养级数目增加,群落稳定性提高,A、B、C 正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6如图是温带原始裸地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 AA 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 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A 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 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A 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 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A 表示食肉类生物的种类数量,B 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答案A 解析题中所提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
31、,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草本植物逐渐增多, 当被其他植物替代后,又会减少;但在整个群落中,植被的生物量会逐渐增多。7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小灌木地、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答案C 解析在森林被破坏后,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从小灌木到白桦林及针叶林,该现象为群落的次生演替。8下列关于演替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群落也像群落个体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到死亡的过程B初生演替一般都比次生演替进行得快C促使植物
32、群落发生演替的动力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D地衣、苔藓被称为先驱物种,是初生演替中出现的第一批物种答案B 解析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是从无到有再到发展繁荣,时间较长, 所以演替进行的慢。 群落演替主要受内因决定,外因也影响演替。地衣、苔藓被称为先驱物种,属于初生演替中出现的第一批物种。9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A地衣使土壤有机物增多B有机物越丰富,土壤透气性越差C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D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答案B 解析地衣阶段中的地衣使土壤有机物逐渐增多;微生物大多数为异养,有机物越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33、 - - - - - - -第 13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微生物越多; 灌木会代替草本植物的优势而发展为灌木阶段;不考虑其他因素,有机物越丰富,透气性越好。10人类的哪些活动不利于生物群落的演替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A在沙漠边缘种树、种草B湖边围湖造田C我国西部地区山坡上退耕还林、还草D森林的适度砍伐答案B 解析湖边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面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二、非选择题11 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其中, 甲图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乙图
34、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放牧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_, 研究者发现, 适当放牧 _( “促进”、“抑制” )牧草生长,该草原的最适宜放牧量应为乙图中_点对应的放牧量。(2)甲图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线段是_。(3)乙图中适宜的放牧量应控制在AD 之间,为什么?_ _ 。(4)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C 点以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_ 。(1) 请列举两点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采取的措施:(2) _ _ 。答案(1)次生演替促进A(2)CD(3)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
35、定性,又能保持较高的畜产品产量(4)草原退化,严重时可导致草原沙漠化(5)培育优良牧草,消除有害植物,提高牧草产量;合理确定载牧量,防止过度放牧;发展季节性放牧;提倡划区轮牧;采取合理灌溉、施肥、灭鼠、防旱等措施;积极宣传有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法律、法规等 (答对两条即可 ) 解析放牧引起的演替是次生演替,草本植物是群落演替中重要的物种。一般正常的放牧,能促进牧草的发育,增强其再生性,提高营养价值。因此,适当的放牧,对草原植被的发展和维持、畜产品产量的提高都有好处。但是如果过度
36、利用,长期过度的啃食及践踏,超出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则常常引起草场的退化,即植被的“逆行演替”。根据放牧引起的演替规律,对草场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消除无价值的植物物种,提高有价值牧草的生产率, 可以防止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一般情况下, 简单的封育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但是积极的方法是对退化的草场进行改良和改造,建立起保护与合理利用天然草场的制度。在草场建设上实行“划区轮牧”,通过轮牧,缩短家畜的啃食期,延长草类休整期,并可使优良牧草开花结实,自然落子,为提高植物覆盖度创造条件。12为了探究水体中原生动物群落的演替,某生物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取适量的干稻草加水煮沸,冷却至室温后,在大
37、烧杯中加入3/4 容积的干稻草溶液,取一滴溶液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将此烧杯放置在一个不受干扰、没有阳光直射的安全地方,让它滋生大量的细菌。放置 3 天,用池塘水加满烧杯,混合后,取水样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对照原生动物的图谱, 识别所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同时估计一下样本中每一种生物的相对密度,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每隔 3 天,用滴管分别取烧杯表层、靠近烧杯侧壁的表层以下、烧杯底的水样用显微镜进行检查, 对照原生动物的图谱,识别所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同时估计一下样本中每一种生物的相对密度,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当观察到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的变化时,可结束实验
38、,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回收溶液。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分析讨论:(1)影响上述群落变化的因素有哪些?_ 。(2)请你预测一下,烧杯中的群落将如何演替?_ 。答案(1)有机物、温度、水质、酸碱度等(2)随着水体中有机物的消耗,使得异养型原生动物数量越来越少,最后趋于消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解析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引起群落的变化,环境变化对某些物种可能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的生存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各物种的生命活动也可造成群落内部环境的改变。章末检测一、选择题1某同学在无菌培养基
39、上接种酵母菌后,不久就出现了酵母菌菌落,该菌落属于 () A种群B群落C细菌斑D生态系统答案A 解析酵母菌菌落是一个或多个酵母菌增殖后形成的群体,其只能构成一个生物种群。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所以不是细菌斑。2你认为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野兔的种群密度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昆虫卵的种群密度答案A 解析许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但对于相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
40、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一般采用样方法。3长期生活在某环境中的种群,其数量变化最可能的是() A呈“ J”型或“ S”型曲线增长B增长、波动C波动、稳定D增长、下降答案C 解析长期生活在某区域中的种群,受各种生态因素的制约,其种群数量已经趋于稳定,但这种稳定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中。故C 项符合题意。4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经过一段时间后,有关山崩形成的土石堆积处首先出现的生物群落一般是() A个体体型比较大,且对环境适应性较强B个体体型比较小,且对环境适应性较弱C是低等生物,且地衣首先在土石堆上定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
41、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D多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且通常以种子繁殖答案D 解析群落的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土石堆积处首先出现的生物群落大多为一年生,且能产生大量种子的草本植物,这些生物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出现地衣阶段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5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取样器,取样后,分别统计小取样瓶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根据你的理解,该同学调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 A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B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C可能存在的食物链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答案C 解析该实
42、验装置可研究同一水体的四个水层所分布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但无法判断这些生物间的能量流动情况。6我国的海南岛与广州市南北之间仅隔400 km 的距离, 但是, 我们却能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海南岛上的椰子树上均挂有一串串的椰子果,而广州市的椰子树上却都没有椰子果。下列哪一项能够比较合理地解释这一现象() A广州市的椰子树全是雄性植株B广州市内没有能帮助椰子树传粉的昆虫C广州市与海南岛的水土条件差别很大D广州市与海南岛的温度有一定的差别答案D 解析温度不仅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形态, 而且也影响着植物的开花活动。海南岛与广州市的南北距离虽然只有400 多千米, 气温却有一定的差别,椰子树的开花活动对温度
43、很敏感,因此在广州市栽下的椰子树很难开花结果。7有一种紫腹巨蚊,当它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是() A竞争、捕食B捕食、竞争C都是捕食D捕食、寄生答案D 解析紫腹巨蚊的幼虫专以毒蚊的幼虫为食,符合捕食的概念。 紫腹巨蚊的成虫仅以吃竹类植物叶汁花浆为生,说明了紫腹巨蚊成虫通过口器从竹类植物体表吸取叶汁花浆为食,维持自己的生活,是寄生。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4、 17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B20XX 年,安徽省的人口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周围形成集群D由于微甘菊的入侵,松树种群的死亡率比较高答案C 解析A 选项描述了种群的年龄特征,B、D 选项分别描述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 选项描述的是个体繁殖现象。9右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土壤小动物收集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收集器设计的原理之一是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的习性B利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全部土壤小动物,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C在放置土样时最好让土样充满漏斗D利用该收集器进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的方法属于样方法答案A 解析由于该装置同时提供了热、光条件
45、,而土壤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的习性, 所以该收集器设计的原理之一是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的习性; 利用该装置不能收集到全部土壤小动物,若放置土样充满漏斗,则土壤小动物无法全部感知热、光等条件, 影响实验效果;由于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10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答案A 解析在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
46、,这表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又具有水平结构。11 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群,则a 点后变化的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2)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的菌种数量,则b 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3)图中c 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4)图曲
47、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答案D 解析曲线 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 值)下降;曲线 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 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 环境条件更加优良;曲线 表明因为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曲线表明,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种群数量大于K/2)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维持平衡的能力,种群数量迅速恢复至原有状态。12在可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 )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图结果。预测当播
48、种比例为甲乙5 5 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是() A甲、乙均增加B 乙强甲弱C甲强乙弱D甲、乙均减弱答案C 解析对比图像中46 或 64 的结果可推知甲的竞争能力强。13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 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K 值答案B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6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解析种群
49、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表明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14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干涸池塘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演替的正确顺序是() BD答案D 解析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首先池塘要干涸,之后很快要长满小灌木,几年之后一些灌木便会生长起来,并成为灌木丛,再经过一段时间,乔木开始出现。15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 到 8 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 (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群落种 1 种 2 种
50、3 种 4 种 5 种 6 种 7 种 8 甲92 4 0 0 1 1 1 1 乙0 25 20 20 20 5 0 0 丙0 65 20 10 3 2 0 0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别、概括和判断能力。 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A、B 选项正确。分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