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单元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讲解部分).ppt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27076073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38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单元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讲解部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十六单元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讲解部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六单元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讲解部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单元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讲解部分).ppt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栏目索引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第十六单元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高考历史高考历史栏目索引基础梳理基础梳理考点一考点一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一、爆发的条件一、爆发的条件1.客观条件(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2)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3)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社会矛盾。栏目索引2.主观条件(1)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及列宁主义的诞生。(2)广大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3.根本原因:沙皇制度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二、革命进程二、革命进程(一一)夺取政权夺取政权1.二月革命倒沙皇:1917.3(俄历2月)(1)任务及性质:推翻沙皇专制统

2、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结果: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另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栏目索引2.“四月提纲”指方向:1917.4(1)内容:提出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2)意义:为革命指明了方向。3.七月事件抛幻想:1917.7(1)爆发:1917年7月,俄军在前线出击遭到惨败,消息传到国内,工人士兵举行示威游行,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2)结果: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使布尔什维克党抛弃了和平过渡的幻想。栏目索引4.十月革命现曙光:1917

3、.11(俄历10月)(1)性质:社会主义革命。(2)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二)巩固政权巩固政权1.政治:建立苏维埃政府。1917年11月,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建立了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栏目索引2.经济: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解决了农民长期以来期望解决的土地问题,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广泛的同盟,也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外交:通过和平法令,宣布退出一战

4、。三、性质和意义三、性质和意义1.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2.意义对俄国(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2)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对世界(1)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2)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栏目索引考点二考点二 两种类型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两种类型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一、苏一、苏(俄俄)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一一)经济的恢复经济的恢复:

5、“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原因(1)国内外敌人要颠覆苏维埃政权(2)物资供应极度困难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时间19181921年19211929年目的直接: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根本: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直接:解决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根本: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栏目索引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国家暂时无力开办的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国家资本主义)贸易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垄断恢复货币

6、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其他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实质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特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手段管理经济,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征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栏目索引评价(1)积极:它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2)消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国家垄断了全部经济,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平均分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受到广

7、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是列宁对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结果,列宁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其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栏目索引(二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1.制定方针(1)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1926年起,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2)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成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栏目索引2.全面建设(1)工业化历史背景国内:苏联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国际:资本主义世界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8、特点(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成就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作用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栏目索引(2)农业集体化目的适应工业化的需要(解决粮食问题)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建立集体农庄过程1929年下半年,一场大规模、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1937年基本完成特点大规模、群众性、命令式、全盘集体化评价积极:为工业化解决了粮食、原料、资金等问题;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消

9、极:打击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引起多次饥荒栏目索引(三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苏联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2.特征(1)经济: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优先发展重工业。(2)政治: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3)文化:文教行政化、学术政治化、思想一元化。3.评价(1)作用:国家可以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财力,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在战争时期和经济恢复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栏目索引(2)缺陷与弊端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个人独断专行,民主法治遭到破坏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

10、业长期落后,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行政命令管理,企业缺乏活力,效率低下;压制了地方、企业和个人劳动的积极性思想上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结果这种体制得不到根本改革,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栏目索引二、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二、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一一)世界经济大危机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年)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激化。(2)具体:生产(供给)与销售(需求)的矛盾。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过度的股票投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2.标志:1929年10月24日

11、,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3.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工人失业;农业生产过剩,农产品价格暴跌;市场萧条。栏目索引4.特点特点具体表现时间长1929年开始,1933年才有所控制范围广从行业看,危机从金融业开始,迅速波及工业、农业、商业等行业;从地域看,危机从美国开始,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除苏联等少数国家之外的整个世界破坏性大除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外,更为严重的是经济危机引发了各国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以及导致世界局势的动荡和二战的爆发栏目索引5.影响(1)对资本主义国家:加深各国社会危机。危机

12、激化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不断,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2)对世界: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a.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b.各国为了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也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栏目索引(二二)胡佛反危机胡佛反危机指导思想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措施前期: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

13、合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大幅度提高关税后期: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栏目索引(三三)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罗斯福当选为总统。2.目的:摆脱危机,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栏目索引3.内容领域主要措施目的相关立法作用金融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恢复银行信用,刺激出口,重建金融秩序紧急银行法银

14、行信誉恢复,促进金融业正常运行,为工农业生产恢复提供了保障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建立公平竞争的规则,规定企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政府的监督之下,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防止盲目生产,复兴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劳资矛盾有所缓和;工业生产逐渐恢复栏目索引农业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防止农产品过剩,摆脱农业危机农业调整法保证了农民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还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社会福利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稳定社会秩序联邦紧急救济法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缓解了就业压力;扩大了内需;保护了

15、环境保护劳工权利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法领域主要措施目的相关立法作用续表栏目索引4.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5.特点: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明显增强)6.影响(1)积极:使美国经济有所好转,缓解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冲击;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保证了美国的民主,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迎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和调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局限: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16、,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栏目索引综合提升综合提升一、比较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一、比较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原因人民与封建势力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激化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结果两个政权并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栏目索引二、十月革命的特点二、十月革命的特点革命理论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首先夺得政权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进行了验证革命道路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中小城市和农村的道路,这正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革命方式由设想

17、和平夺权到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革命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栏目索引三、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三、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不同点目的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侧重对农业的调整对工业的调整手段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特点在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强调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相同点背景都是两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内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

18、符合两国当时的实际需要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栏目索引四、苏联模式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四、苏联模式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不同点目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部分调整生产关系,克服经济危机,为资本主义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效果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很多弊端,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干预经济的做法被二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并得到加强,带来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但也带来了经济的“滞胀”实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苏联模式罗斯福新政相同点都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干预经济栏目索引五、比较自由放任

19、思想和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五、比较自由放任思想和国家干预经济理论自由放任思想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提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详细阐述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论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提出了一整套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危机产生的理论内容市场机制是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应对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政府必须放弃自由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影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表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市场经济主体具有天然趋利性和盲目

20、性,因而也产生了单纯市场主体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二战后西方国家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导致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新症状,即“滞胀”局面出现栏目索引史料探究史料探究主题一主题一 多维度评价十月革命多维度评价十月革命史料呈现史料一史料呈现史料一1917年11月11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互相联合而与之反抗,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

21、本上之动摇也。”11月14日,大公报报道:“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俄国人民无不钦仰克伦斯基总理。”栏目索引史料二史料二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同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史料三史料三1921年中共“一大”上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党采取苏维埃(译为:代表大会)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栏目索引史料应用史料应用 (1)史料一中民国日报大公报对俄国彼得格勒起义的

22、报道有何相似之处?对于俄国十月革命,史料一、史料二中民国日报的评论有何不同?分析原因。(2)中共“一大”上提出学习十月革命的哪些成功经验?综合以上史料,国共两党都肯定十月革命,其动机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解读解读对于俄国十月革命,民国日报在1917年11月11日和1918年6月17日的评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受时代环境变化的影响。1917年11月俄国革命正在进行之中,国家政局动荡,结果尚未知;1918年6月俄国十月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肯定十月革命,但动机不同,原因是他们的阶级属性和政治立场不同。栏目索引答案答案(1)相似之处:都认为俄国革命在彼得格勒的胜利只是暂时现象

23、,不可能成功。差异:史料一称俄国革命派为“激烈分子”,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行为是一种“骚扰”;史料二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称俄国为“民主友邦”。原因:俄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孙中山希望借助苏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2)成功经验:以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和政权的组织形式,以革命作为主要的斗争方式。原因:中国共产党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希望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国民党认为布尔什维克党是中国救亡道路上的一个合作伙伴,其最终目的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栏目索引主题二主题二 苏联模式的形成苏联模式的形成史料呈现史料一史料呈现史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

24、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和数量、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千克和30千克,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千克和31.4千克还要低。中学历史教学栏目索引史料二史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

25、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世界历史史料应用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工业化有何重要特点?(2)斯大林,有人视他为天之骄子,扭转苏联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的巨人;也有人说他是残暴凶狠的魔鬼,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解读解读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一、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二、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三、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四、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做出应有的评价。栏目索引对斯大林的评价需要将其置于20世纪3050年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地去分析,既要看到他在推动苏联社会发展上所做的贡献,又要看

26、到他的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答案答案(1)片面发展重工业,以国家对农业的强制剥削、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积累资金。(2)斯大林创立了苏联模式,将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强国。此外,斯大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斯大林时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做法也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栏目索引主题三主题三 罗斯福的是与非罗斯福的是与非史料呈现史料史料呈现史料富兰克林罗斯福对美国传统做出了一些重大调整,并引起广泛争议。大概很少有比罗斯福总统更受赞誉和憎恨的了,直至今天,一提到他的名字,有人会充满怀念,有人则骂不绝口。没有谁能创下空前绝后的纪录在美国连任四届总

27、统,执政长达12年之久。那是一个充满动荡、变革与恐怖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与枭雄并出的年代。不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年代,他都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改编自美爱德华雷利罗斯福栏目索引史料应用史料应用 (1)依据提示完成下表:年代时代特征历史事件1933年动荡世界经济危机19331941年罗斯福新政19411945年恐怖(2)依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罗斯福所挑战的经济政治“传统”两例。(3)依据史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对罗斯福的褒贬?栏目索引解读解读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评价的因素包括:时代背景;个人的政治立场、思维方式、阅历等;个人掌握史料的多少;对历史事件本身的了解程度;等等。人们之所以对罗斯福褒贬不一,是因为评判者的立场和视角的差异。答案答案(1)1929年;变革;太平洋战争或反法西斯战争。(2)经济方面:以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代替自由放任的政策,整顿金融、以工代赈、调整工农业;国家干预社会,尝试解决贫富差距,协调劳资关系。政治方面:总统扩权挑战美国现行政治制度(或惯例)。(或具体回答总统长期连任,行政权扩大,挑战三权分立体制)(3)对罗斯福的褒贬不一是因为评判者的立场与视角差异;结合时代背景,罗斯福推行新政和参加二战是对美国和世界人民的贡献;结合唯物史观,应该辩证看待罗斯福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