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如何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从以前的重技术操作到现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有效性教学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主旨,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寻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中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也从以前的重技术操作到现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有效性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它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
2、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简单讲就是教师要在相对短的时间,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了更多、更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了更加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进步与发展。有效性教学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不再仅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的依据。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意义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信息技术课做为一门特殊的学科,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就显的尤为重要了,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师一直探寻和追求的方向。那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我谈下自己的几点看法:一、 改变教师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由于受“高考”的影响,信息技术课往往当成
3、“豆芽课”或者“劳技课”,不论是从学校到教师还是学生,对这门课都不重视。虽然现在高考在不断改革,提出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实际中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所以学生就很难对它引起重视,上信息技术课就成了“休闲放松”课。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学校中是最活跃的群体,但工作就像是打杂的,除了要做好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好许多其它方面的工作,比如学校机房及网络的维护等,这样就使得教师无法全心的投入教学研究工作中去。再加上又不是高考科目,所以教师自身也就对它降低了要求,这样就很难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因此要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首先要改变学生与教师对这门课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有了好的学习态度、教学态度,才能真正提
4、高课堂的有效性。二、 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与以往的计算机课不同,不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和一些常用的软件应用就行了。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很广,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不仅要掌握满足教学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知识外,还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思想和模式,结合本学科特点,具备教学组织、教学设计能力,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要从以前的重技术的传授到现在的重过程、方法的传授,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
5、得有一桶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三、 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现在信息技术课基本上都是在网络教室进行,而现在的很多高中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上网、聊天、看视频、玩游戏,如果教师不能对课堂很好的掌控的话,那么教学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可以通相关的网络监控软件来控制课堂,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控,随时查看学生正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通过流量控制、访问日志、安全过滤等手段,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管理和监控。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信息的意识。 四、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
6、学有效性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而新课改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教和学生学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1、 情境导入,激趣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情境导入设计的好,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情境导入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
7、以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在教学中我发现,越有趣味性、越贴近学生生活和越新颖的问题,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就越高。因此教师在选择题材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使问题既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创作和研究的实际价值。同时也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可以更好地促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2、 分层教学,关注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认知的不同,技能操作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采取分层教学就很有必要。所谓的分层教学法就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最终促进学生
8、整体水平的提高。为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分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层次,这样教师的施教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才不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2)要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跳一跳,吃到桃”目的,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的兴趣。3、 小组合作,互动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积极倡导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形式,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都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
9、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组要合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合理分配,这样有利于组内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也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2)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不是什么问题都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合作学习。(3)教师要对小组合作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有章可循,学会合作。教师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学生但不失控,要同时做好顾问、参谋与合作者的角色。4、 课堂评价,有利发展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
10、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充满教育机智的教学评价的有效发挥。因此在评价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评价要准确。要客观的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之处。(2)评价要适宜。教师可以因境、因事和因人而随机应变,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语言魅力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从而才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杜惠蓉.论新课程条件下的有效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7):356-359.(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45-48.(3)吕志健.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提问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