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优质课.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7021630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优质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优质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优质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优质课.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优质课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把“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重点突出”、“板书工整”等标准作为衡量初中语文优质课的基本尺度。其实,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去上好一节初中语文优质课,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仍然是摆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必究课题。作为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我认为一节初中语文优质课,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优质课教学必须体现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富有成效的结合和表现。创造性在优质课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 教学内容处理的创造性。对于整个教学内容,从导

2、入新课、讲解答疑到巩固练习、检查评定,都必须注意创造性的处理。例如:讲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中的名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时,常规教学是这样的:这里以静写动,也有以动写静,从呼应题目“望”字可知,作者应该是站在高处的。但我却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一反常态地说:“作者除了站在高处,从视觉角度,他也应该站在进行的船上。因为不站在船上,李白又怎能感觉到两岸的青山在动呢?”显然,这样深层次的分析,学生的思维领域就更宽广了。 教学方法运用的创造性。因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师个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动态处理,充分运用

3、“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提示,去克服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定式思维。例如:我在教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就引用学生的思维从纵深发展,由送别诗联想到名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者同属送别诗中的名句,但却因时因地、因景因人的不同而导致了诗的感情基调的截然不同,再由此引导学生的思维横向发展,具体去分析之所以不同的内在深层原因。 二、优质课教学必须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是教学实践和教学价值的体现。教学思想的优劣,不仅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一堂优质的语文教学课,必须从教师的教

4、学思想方面作出评析: 教育性与知识性是否统一。这是语文优质课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因此,作为语文优质课教学必须把育人放在首位。要把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紧密结合起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科学的世界观和艰苦创业精神。例如:我在讲大诗人杜甫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时,向学生提三个问题:()杜甫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这种特殊感情的句子何在?()大诗人李白的诗风和杜甫又有何不同(因在讲此篇文章时学生已学过关于李白的诗篇),我认为这三个问题是上好这课的切入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5、是否协调。这是优质教学成败的关键。新课程改革理论将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助过程。而交往不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更不是话语权威,而是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和学生一样的课程参与者。例如:我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教学过程明晰可见,我仅向学生提三个问题()花分钟阅读课文后,弄清小说发展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分别在文中找出三个以上的细节来展现鲁提辖粗中有细、疾恶如仇、慷慨大方的性格;()打死镇关西的三拳分别在什么部

6、位?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的?这样一来便打破常规教学中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分层次来机械地讲解全文的方法,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优质课教学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所谓教学基本功,简而言之,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优质课教学中,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授课行为技能。授课行为技能主要是指课堂提问的技巧,处理学生回答问题的技巧、激发动机的技巧、提示信息的技巧、引出见解的技巧、作出结论的技巧等等。孔子在学记中讲“道而弗达、开而弗达”,正是强调在启发性引导和作出解答上要把握“时机”,讲究授课行为技能。可以说,老师的授课行为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成果。例如:我

7、在上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时,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有这样一幅特定镜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我由此提问:为什么作者久久站立雪中不肯离去而死死注目马的脚印呢?作者在这里的思想感情能否理解为:作者是对朋友“长路关山何时尽”的忧虑,还是自己归期未卜的慨叹?是对朋友的返京的嫉羡,还是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呢?可以说,这些问题无一不感动着学生的思维灵魂。 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宽广的知识结构。老师扎实的理论功底,一方面表现在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实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课后自己说理的理性分析,能否据理“自圆其说”。例如,我在讲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时,打破常规思维,抓住了主人公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

8、,表现其悲剧色彩,即孔乙己由自命清高的穿长衫到最终不得不穿破棉袄,表现其精神追求的悲剧;孔乙己由向往坐着喝酒到最后被打断了腿再也站不起来,表现其物质追求的悲剧;孔乙己由欠钱到最终永远欠钱,表现其人格追求的悲剧。通过三条明晰的悲剧线索,将孔乙己这样一个下层知识分子被他自己所虔诚信奉的封建思想和衷心拥护的科举制度愚弄以致毁灭的悲剧形象,向全体学生展露无遗。五步捷径 走近古人 文言文背诵“五步走” 文言文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文言文由于语言障碍、时代和作者的局限,在背诵上有较大的难度,而要化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记忆疑难词句,消化吸收艺术营

9、养,这一切都离不开“背诵”。 累积学理论的代表人,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姆加涅认为,任何学习必会有一个最合适的顺序。关于文言文的背诵,我根据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以及众多学生的试用,总结了行之有效的顺序:文言文背诵的“五步走”方法。“五步走”法遵循“感知理解记忆”的规律,我现在介绍给大家试用,以期助大家一臂之力。 第一步,听译文,明大意。 在背诵文言文之前,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听这篇文言文的译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为记忆打下基础。人的听,是以理解为中心的对口语的感受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听者能迅速把握语言信息,并对语言内容进行加工、整理,这就培养了学生高度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

10、基本上弄清文章梗概、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人物关系或说明的主要对象。译文在听的过程中也就大体上记住了(记不全没关系)。 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我们可以跟着译文来神游醉翁亭。滁州城的四周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有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这是酿泉。接着走,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亭子,就是醉翁亭。观景不如听景,这样,我们就置身于课文中真正游览起醉翁亭来了。 第二步,听范读,做标记。 这一步先应听老师的范读或者听朗读录音,感知课文原文,辨明文体。听范读能够扫

11、除字词等阅读障碍,疏通文句,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认识和感受。同时,老师的范读也能为学生提供朗读背诵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对于文言文难读难背诵的思想认识。 听范读以后,我们应结合注释自己试读几遍课文,亲自体会文言文的节奏、韵律、情感等。在朗读的同时,用铅笔标画出能提供背诵线索的识记点。所谓识记点,也就是能够提醒背诵的标志性词语、短语、短句等。这些识记点一般是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顺序的词语,能衔接上下文的词语或短句,总起、概括性的语句等等。如醉翁亭记一文中的第三段,可以这样标画识记点。“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修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2、,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这段主要从这四个场面写人游琅琊山之乐。也可再细标画“至于 负者 歌于途, 行者 修于树, 前者 呼, 后者 应,伛偻提携, 往来 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 第三步,听朗读,忆文章。 不看课本,认真地听同学或朗读带朗读,我们在听朗读的同时,应在的脑海里寻找自己在文章里所标画的识记点。这样,就进一步强化了识记点的记忆,识记点记准了,也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如醉翁亭记一文中第三段标画的识记点是“ 滁人游 ”“ 太守宴 ”“

13、 众宾欢 ”“ 太守醉 ”,记住这些,再进一步回忆,滁人游的情况怎样呢?“ 负者 , 行者 , 前者 , 后者 ”。太守宴又如何呢?就把全文记忆下来,背诵起来轻松多了。 再者,听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朗读再次把握文章的大意,弄清故事梗概、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人物关系或说明的主要对象,并把自己置身于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去感受、体验,与所写的人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使自己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所发生的事情、所见到的景物、所说明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这篇文章就等于是自己所写的了,背诵也就是叙述自己的经历,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了。 这一步可以借助手头上的工具书理解记忆,在老师的讲解分析

14、之后就更好了。 第四步,读课文,找遗漏。 打开课本,我们再一次仔细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在听课文的过程中出现的遗忘了的识记点,查缺补漏,进行强化记忆。这一步也可以同学两人或两人以上分组合作完成。一个同学试着背诵,其他同学听,并标记出这个同学背诵不正确的地方,然后给予纠正。如此这样,几个同学遗漏、易错的地方就找出来了,再专门记忆,就不会遗漏了。 第五步,跟背诵,求熟、美。 首先,利用录音机播放朗读带(也可以别人朗读,但是最好用录音机播放朗读带,标准,效果也好),自己合上课本小声地跟着朗读带背诵,这样既能巩固记忆,又能培养自己的语感,也就是“顺口”。其次,结合老师的讲解分析,以及自己的理解感悟,揣摩语

15、气语调的轻重高低、抑扬顿挫,进行理解记忆,然后自己试着独立背诵。最后,在熟练的基础上力求“美诵”。“美诵”这种提法非常好,所谓“美诵”,就是将课文静态的文字中所包含的情感等,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地背诵出来。在“美诵”的过程中,我们就能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深入体悟文章的道理。背诵与理解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既弄懂了文章又背诵了课文,可谓是一举多得。 以上就是关于文言文背诵的“五步走”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做到专心认真,不可三心二意。形式可多样,可以借助工具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背诵,也可以与老师配合,师生合作完成背诵。背诵用时间就更为灵活了,可以用专门的时间晨读课朗读课完成,也可以在老师分析文章的同

16、时进行,几节课完成。总之,这种方法的运用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真正做到降低难度,提高效率,让文言文走进我们每个人,让我们每个人走进古人。 初中语文复习途径实现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化 最近下校听了一节九年级语文复习课,感受颇深。这节课的复习内容是修辞专题,教师对福州市2007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进行了较认真的研读,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八种考试范围内的修辞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复习。教师一上课随即对学生讲解了“考试说明”中的八种修辞,接着从定义与特征入手,对八种修辞进行了三十五分钟的快捷讲解,几乎是一气呵成。其中比喻还讲了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四种类型;拟人还讲了拟

17、人、拟物两种类型。然后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五分钟时间教师讲解。当堂训练的题目有24道,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听课过程,我仔细地观察了学生的表情,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上课进行15分钟后进入了较为疲倦的状态。这节课除了容量较大以外,很凸显的一点,就是教师只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动态训练的先入,致使复习课成了平时课堂教学的再现。近三年来,我时常在中考前的第一轮复习时,下到一些条件相对不是很差的学校听课,总感觉学生在复习课里,收获不大。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一些交流来看,他们普遍反映,对于一些知识性的教学内容,他们不喜欢满堂灌,所以教师即使一堂课讲得满身大汗,学生也很难受你的感染。尤其是

18、近几年,中考淡化了语法知识,淡化了知识性东西的具体考查,学生对这些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但是遇到阅读题目中诸如“表现手法”“意象”等等之类的术语往往又束手无策,白白地丢了分。因此,我们提倡,要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语文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科学、精心地设计好复习课的内容。通过对一些复习质量不高的语文课的分析,我感觉学生收获不大的原因有以下五点:1、教师注重以灌为主,上课非常卖力,却致使学生一头雾水;2、忽视了感性材料的先期介入,这是最为明显的一点;3、复习课的设计缺乏明晰的引领途径;4、课堂训练时间不够;5、教师缺少应有的现场点评。今年我们的教研活动针对以上不足开展了“文言文复习”和“作文复习对文本资源的再

19、利用” 观摩课,这两节课就已经基本改变了以上不足。这是一节文言文句读复习课。教师先出示两道选择题让学生完成,题目是:1、选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 )A、夫人/好学 B、其实/味不同 C、潭中鱼/可百许头 D、其岸势犬牙/ 差互答案为C。2、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虞山/王毅叔元甫刻 B、君/与俱来 C、余闻之也/久 D、已而/夕阳在山答案为B。接着教师问学生第一道题目中ABD不正确的原因是什么,第二道题目中ACD正确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议论进行正面回答和点评。接着教师进入举例分析说明的程序,首先举出两个例子:“1、若夫/淫雨霏霏;2、

20、盖/竹柏影也”,让学生划分。待学生划分完毕后教师予以订正后总结:“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要停顿,如夫、惟、故、盖、若、若夫、至于、且夫等”这个水到渠成的总结让学生在已感性训练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使学生印象深刻。接着教师又列举出两个例子:“1、可/以一战,2、中/ 间力拉崩倒之声”来让学生划分。待学生划分完毕后教师又予以订正和总结:“古代是两个单音 ,而现代汉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 ”,如此从八个方面加以引领总结,最后又回归到课前的两道选择题,让学生对号 入座,总结给予解答“不正确”和“正确”的原因。另一节课,是作文复习课, 课题是:作文复习训练(一)作文的立意。教师首先展示自己对07年考试说明

21、写作部分的五点解读体会,强调了写作要求五个 知识点中有三个知识点提到“立意”,可见“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教师展示了两篇学生例文,一篇明显的立意比较高,另一篇明显的立意比较低,教师引领学生从正确立意与准确立意 的角度分析立意较高的一篇,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如何做到立意 高呢?”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的理解比较浅层 ,知道这是一篇立意较高的文章,但不知道它高在哪里。接着教师就教材里的五个文本让学生分析它们的主题思想,这五个文本分别是:紫藤萝 瀑布,生命、生命、热爱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的叔叔于勒,学生在对文本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较好地分析了这五篇课文的主题思想,这时学生还在期待着教师的“如

22、何做到立意高”这一问题的的 答案 。于是教师分别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做到立意高 :1、从深度、广度(即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挖掘。教师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分析。2、运用“ 追问 法”,即“以小见大”的方法,教师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进行分析,最后在教师分析的基础上,用了15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两个题目的立意(下发提纲)。一个题目是以“母爱”为话题 自选 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一道题目是命题作文“感谢你,因为你的美丽”。最后用10分钟时间师生进行互评,话题 围绕“深度、广度”和“以小见大”来具体展开,“深”在何处,“广”在哪里,为什么要从“小处着眼”,如何展示“细节”等。一节

23、课结束后,我就两个问题随机访问了几个学生:1、你是否掌握了立意高的方法;2、这一节课比单纯写作技巧的指导会不会更好些。五个被问的学生中,四个回答肯定,一个说不清。可见这节课的课堂效率还是相当高的。以上展示的两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研究意识 ,和针对性较强的课堂教学设计;两节复习课都改变了以往以静态 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实现了从静态向动态的自然转化,实现了从感性向理性的自觉过度,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欲望的全方位刺激,实现了“让学生在期待中学习,在学习中期待”的目标。课堂有效地针对性训练使学生的静态知识得以巩固,为动态知识的形式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第二节的作文复习课,很好地解决了语文教学中闲置的文本利用

24、的问题。很多一线的教师反映,现代文阅读,由于考试的内容都已转移到课外,教师不知如何用好文本。通过这一节课的展示,与会的教师对文本资源的再利用有了新的认识。很多教师提议,可以进行“专题运用”提炼 ,还可以进行文段运用训练,还可以进行“话题 ”训练运用,总之,文本资源得到了再次开发,使得静态的教材焕发出灿烂的生命火花,给教师的作文复习提供了动态训练的“剧本”。事实上教材的很多选文都可直接用来指导我们进行写作训练,例如指导作文的立意 ,与其一开始就大谈什么“深度、广度”“以小见大”,还不如先让学生对教材文章的立意进行分析。因为从知识的分类看,写作技巧还属于陈述性知识,它在写作课上的呈现更侧重告诉我们

25、:写作技巧“是什么”是“怎么样”的技巧等,具有静态的特质。学生知道这样的技巧并不能够明确地运用到写作之中,还需要将这类技巧在暗中不自觉地摸索和试探,对不同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又有差异。而让学生对课文的立意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再进行有意识的指导总结,可以有效缩短学生暗中摸索和试探的时间,更快地将这类 写作技巧转化为“程序 性知识”,即“怎么做”和“做什么”,这些具有动态性质的做法,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并促进这种技能的逐步形成。同理第一节的文言文句读复习课也很好地完成了从静态向动态的自觉过度,让学生在练习中,在感性材料地直接接触中完成了对句读八种方法的自然记忆和自觉领会,使复习课的质量和容

26、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不失为初中语文复习的一种途径。实现从静态向动态转化的途径是重要重视课前供学生使用材料的选择,给学生一定的课堂训练时间,教师要引领学生适时点评,共同创造,使复习课更有别于平常的新授课。“语文综合性学习”命题趋势预测及应考战略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样题回顾】纵观历年试卷,语文综合性学习考查

27、试题具有如下特点:1试卷中设置综合性学习考查试题的地区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04年首轮课改实验区进行中考开始,此类题因符合新课改精神,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而倍受青睐。2题量和分值呈上升趋势。2003年湖北黄冈卷中26道试题,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共设3 题,共赋8分,占全卷6.7%;而2005年设3 题,分值上升为10分,占全卷8.3%,另在现代文阅读板块设一道综合文字材料与图表材料的探究题(第21题),赋分3 分。3内容上呈多样性和时代性、综合性特点。命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生存环境,培养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增

28、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如:2005年课改实验区的:山东青岛第5题、江苏南京第6 题、江苏常州第7题等。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例如:对联知识考查不再拘泥于出上联、对下联,而是融入地理、历史、典故、物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渗透与整合及语言的活学活用能力。如2005年青海西宁第9题、重庆第5 题、湖北黄冈第4 题等等。命题注重语文学科中知识的综合性,将汉字的书写、词语的正确使用、修辞的运用、语言的连续、知识的运用、口语表达等综合考查,既是题型的创新,也是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如:2005年课改实验区安徽第1821题等。命题更注重人文性,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

29、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心他人、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2005年课改实验区的北京海淀第9题、山西第5 题、江苏常州第5 题、广西桂林第6 题等等。命题更具开放性,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在设定的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命题趋势】自2001年始,“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了4 年,已公认为中考语文试题注入了新的活力,2006年的“综合性学习”考查将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凸显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估计将会呈现如下趋势:1命题的思路将继续体现新改革理念,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考查学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创新,力求多角度、多侧面地考查学生的

30、语文素养。2考查方式将以开放性试题为主导,越来越多的省(市)将把“综合性学习”单独设立板块。3命题将加强语文与生活、语文与自然、语文与社会、语文与个性品质的联系,命题将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人格品质与社会责任感。4命题材料将以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学生生活的实际、周围的人和事;新科技、新思潮;环保、旅游、教育、文化、;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为载体,考查学生为语文知识为主综合运用政治、天文、历史、地理、数理化、生物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试题的类型将有:语言创作类:编拟欣赏广告、宣传

31、语;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 材料整理类:语段压缩;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图表转述类:表格分析;图表理解 活动参与类。另外,还将出现多种类型融为一体,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去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观察理解、联想想象、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总之,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是检验学生语文实际运用能力、探究精神。实践、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具有内容的包容性、知识的综合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将会受到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与亮点。【应考战略】第一,重视积累,关注课外语文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综合性学习的题非常灵活,涵盖面广,涉及知识多,只有在平时学习时多积累,做到“厚积

32、”,才能在临考时胸有成竹而“薄发”。这里所说的积累,不仅指语言积累:古诗文、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词语、成语、俗语、谚语、名言警句、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还包括山川名胜、风土人情等人文常识及其他学科的积累。第二,注意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题,在平时学习和应考时掌握技巧。1语言创作类。 广告、宣传语具有语言精练、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等特点;语言运用多使用夸张、双关等修辞。对联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给出上联或下联,让对仗;二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对联编写。做第一类题时,应根据所给句子的组成成分词语,通过分析,进行有意味的对答,包括词性、见容、意义等。做第二类题时,先要对材料进行理解、提取,再按第一类题

33、的方法去对。更奏效的办法是平时多读诗词,力求在读中形成语感、读中学会方法;多留心身边的广告词、宣传语及对联,做个“有心人”。2材料整理类。 语段压缩一般是给一段材料,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或写导语,大多有字数限制。考生要在材料中搜寻关键词、提取主要信息,要推敲语言,不能因字数的限制而表达不清。材料的整合与探究题一般是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写出探究结果。考生可在多个材料类题中运用求同存异法,归纳出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或者理出因果关系。3图表转述类。 做这一类题时,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其次,认真观察和审读图表,找出图表中的关键因素,对表格中的数字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找出变化规律;再次,

34、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挖掘出材料内所隐含的信息;最后,进行归纳、概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4活动参与类。要重视平时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第三,注意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关注课外,积极思考。多读有益的报刊,关注新闻媒体、关心国内外大事、文化、教育动态。例如2005年有关“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连、宋大陆行,很多省市席卷中都有设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很好地引导同学们认真积累、多留心、勤思考,综合性学习的答题,一定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为学生中考答卷的亮点。议论文应考必备知识与应试技巧一、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

35、、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这是一个常见的考题,答题要素有论证方法、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题规范性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理会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答题规范性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

36、形象、浅显易懂。答题规范性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答题规范性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答题规范性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

37、吸引读者下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完全取决于考生平时的积累,没有技巧,但要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

38、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 “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

39、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敬业与乐业一文的论证思路,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然后分层论述了如何才能做到敬业和乐业,最后劝勉听众(因为这是一篇演讲稿,所以用“听众”一词,有时要用“读者”,有时可用“人们”等)要敬业乐

40、业。再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

41、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合文章富有方采等。(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7、文段结构作用:(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