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背影.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背影一、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典型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2、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习朴实自然的语言美。3、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体验生活,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用真实体验理解文中的人情美、人性美。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父亲的语言、动作、形象细节的刻画,指导学生感悟作品文字中蕴含的父子深情,启发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三、教学难点缩短学生与作者的时空距离,使学生受到感染,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导语。中国受长期的农耕文化的影响,尤其注重亲情。千百年来,抒写亲情成了文学的母题,这种题材的作品
2、不胜枚举,你能列举出几篇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2、简介作者。学生介绍,老师补充。3写作背景。关于写作背景,主要指出课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州烟酒公卖局长的作者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朱鸿钧没有积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的外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史实。为了讲解方便,出示一幅北京徐州扬州南京浦口的
3、简图。这样,课文涉及到的作者的家境和作者的行踪就都清楚了。 (二)听录音朗读,教师给以朗读指导。(三)学生自行查字典解决疑难字词。(四)整体感知课文。问: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鼓励学生踊跃回答,简要说明原因)(五)仔细研读重点段落。1、研读第一、二、三段。(学生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1)第二段中父亲“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包含着什么意思?(这时候,父亲心里一定比儿子更加悲伤愁苦,可是,当他看见儿子流泪的时候,便强抑悲苦,反过来安慰儿子,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是多么的体贴、爱护。)(2)变卖典质、借钱办丧事说明了什么?这些内容和“背影”有什么关系?(作者的
4、父亲在徐州当烟酒公卖局长,不仅没有发财,还要借了钱办丧事,变卖典当了家财去偿还亏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父亲的为人。父亲失了业,又背了债,悲和愁相交煎。)2、研读第四段。(指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自由回答。)(1)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必为“我”送行?父亲“踌躇”了又“踌躇”说明了什么? (第一,他“事忙”,急于谋事;第二,有熟识的茶房,可以托他陪同上车;第三,“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对茶房“再三嘱咐,甚是仔细”,“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踌躇了一会”,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不要紧”,
5、是父亲对自己而言,尽管“事忙”,但认为这无关紧要。 “他们去不好”,是对儿子而言的,就怕别人照顾得不妥帖。 简短的一句话,说明他关心儿子胜过关心自己,充分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3、研读第五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悔恨的语气,然后思考下列问题,发表己见。)(1)作者为什么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而且还要叹气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对“聪明”一词应怎样理解?(这是作者的自责,责备自己那时年轻无知,不仅没有体会出父亲的一片爱心,反而嫌他“说话不大漂亮”,“暗笑他的迂”。现在想来,内心深感愧疚。)(2)进站上车,父亲是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儿子的呢? (两个“忙着”说明父亲全然
6、不顾自己,只想着为儿子劳神费力。一个“嘱我”,一个“嘱托”,说明父亲像慈母一样对“我”关心体贴。即使是找一个座位,他也要认真地“拣定” 进出最方便的地方,真是细致入微,用心良苦。) 4、研读第六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全班进行交流。)(1)“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想到儿子的旅途生活既单调又口渴,于是要去买些橘子给儿子。为儿子他想得多么周到。)(2)第一次写看见父亲的背影,作者是怎么描写的?(主要写了父亲的穿戴和一系列动作。黑布小帽、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这一身素服,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心里。接着具体描写父亲是怎样穿过铁道
7、,爬上那边月台的。“蹒跚地走”、“慢慢探身”,显示了父亲行动的不便;手攀、脚缩、身子倾,形象地写出了吃力的样子,看到父亲不辞辛苦为自己买橘子,“我”怎能无动于衷。因此,“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写第一次被父亲的背影感动得流泪。) (4)写买橘子回来,父亲放好橘子,“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内心活动? (这段时间父亲的心情并不轻松,穿过铁道,爬上爬下,也确实比较艰难,但是为了消除儿子可能产生的不安,便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来安慰儿子。但也表明他为儿子劳累也是心甘情愿的。) (5)离别的时候,父亲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8、(“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表明父亲这时仍在惦念着儿子旅途的安全。“进去吧,里边没人。”儿子送父亲下车,本是人之常情,可是父亲不让送,怕儿子离开车厢会丢失东西。临别时这样细心嘱咐,真是关怀备至,可敬可亲。)(6)最后一句写第二次看见背影和第二次流泪,说说这时候“我”的心情。 (父亲不顾艰难给“我”买橘子,使“我”感动不已,现在父亲要离开了,不免产生浓浓的离情别绪。因此,当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自己回车厢坐下来的时候,感念之情涌上心头,禁不住“眼泪又来了”。这一段两次写流泪,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真诚的爱。) (六)引导学生弄清情节线索,体会取材角度。1、本文在几处写了“背影”?这几处写“
9、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每次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找出写背影的地方,分析特点。) 本文在四处写到“背影”。 第一次在开头,不忘背影。第二次在浦口送别时,望父买橘时的背影。第三次在车站话别,望着背影消失在人群中。第四次在结尾,泪光中再现背影。2、作者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有哪些好处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讨论,然后集中发言,教师择优肯定、适当补充。) 作者所以选取“背影”这种特殊的角度来反映父亲的面貌,是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体现着高明的艺术构思:(1)可以表现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特点。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
10、境遇与心境。(2)可以给读者以广阔的自由想象天地。作者不正面描写父亲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现, 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内涵。 (3)艺术视角的创新。(七)课堂练习(教师出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平时发言较少的同学尽量多提供发言机会。) 1、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多方面的,而且大都在日常细微的事情上十分自然地流露出来。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真实体验,选用生活琐事来表述父爱或母爱。2、结合第三题,说说油画父亲的感人之处。 3、结合第四题,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来描写一下养育你的亲人。(八)教师小结。 背影写的是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的儿子时的一番情
11、景。这篇抒写父爱的精品,写的是普通的生活感受,用语朴实简洁,却感人至深,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原因何在呢? 1、父亲的来信是背影写作的契机。这信曾使作者大为感动,写出了这样感动人的文章。2、背影具有感人的力量,是凭了它的老实,凭了其中表达的真情。老老实实,朴素自然,毫不矫揉造作,这正是背影的特色。 3、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特征来刻画人物、抒写感情。祖母死了,家庭破产,父亲老境凄凉,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子又将各奔东西,为生活去奔波,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沉重的。作者选择了父亲穿过铁道去给他买橘子时的“背影”这个形象特征,加以集中地具体地描绘,从而充分地表达出了当时父子之间那种骨肉至情,获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九) 结束语。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的父母就在我们的身边,把我们的目光悄悄移向他们,你将是一个善良的人,饱含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