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 塑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_ 塑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科学_ 塑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塑料教学设计 1.知道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轻便、不透水、受热易变形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塑料的不同特点。 3.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 4.初步了解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认识塑料的特点。 2.了解塑料的好处与危害。 演示:塑料花、塑料杯、玻璃杯、塑料袋、锤子、烧杯、水槽、热水、课件 分组:塑料杯、玻璃杯、塑料袋、调色盘、布袋、小毛巾、信封、水槽、场景图 分一分 1.谈话: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其中有一些是用塑料做的,还有一些不是用塑料做的。请你们仔细观察,把它们分开来。看看哪个
2、小组分的又快又正确。现在开始。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哪个小组来讲一下你们的分类结果? 4.教师小结:用塑料做的有塑料袋、塑料杯、调色盘,不是用塑料做的有玻璃杯、小毛巾、信封、布袋。同学们做得非常棒!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也能够表现得非常出色。 设计意图:学生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已经能够知道哪些是塑料,课前分一分活动,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常见的几种塑料制品,又向学 生强调了科学探究中要细心观察、小组合作的要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小礼物,大家看是什么?(出示一盆塑料花)喜欢吗?是什么?这束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学生回答:塑料。 3.教
3、师:对,是塑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塑料。 (板书贴课题:塑料)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一找(场景中的塑料制品) 1.谈话:刚才的大信封里有一张图片,图上画是幼儿园教室里的场景。请你们在图中找一找,有哪些是用塑料做成的物品,用笔画圈把它圈起来。 2.学生活动。 3.学生台前展示交流。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找的结果?请你把图带上台来。 4.教师小结:看来啊,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许多物品都是用塑料做成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塑料制品非常多,用途非常广。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中很容易找到它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明确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活动二:做一做,看一看(实验、观
4、察、比较:塑料的特点) 实验一:塑料不易碎,比较轻 1.谈话: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用塑料来制作这些物品呢?它有什么好处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地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2.谈话:许多同学都有过外出旅行的经历。如果有一个塑料杯和一个玻璃杯,你会选择带上哪个杯子呢?为什么? 3.学生回答:塑料杯。因为玻璃杯容易碎;因为塑料杯更轻便,带起来方便。 4.教师讲述并演示:到底是不是玻璃杯容易碎呢?可以分别拿锤子敲一敲,试试看。(教师演示,玻璃杯碎,塑料杯没碎。)事实证明,的确玻璃杯容易碎,塑料杯不容易碎。(板书贴字:不易碎)5谈话: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只玻璃杯和塑料杯,怎样比较出它们哪个轻哪个重呢? 6.
5、学生回答:用手掂一掂。 7.教师继续问:玻璃杯容易碎,所以在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呢? 8.学生回答:轻拿轻放,用完后放在平的地方。 9.谈话:说得非常好。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比较一下塑料杯和玻璃杯的轻重吧! 10.小组实验。 11.学生汇报交流。谁来说一下你的发现。 12.教师小结:经过实验,我们知道塑料杯比玻璃杯轻,说明塑料是一种比较轻的材料。(板书贴字:比较轻) 设计意图:用外出活动带的不同材料的水杯作为讨论对象,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感受,提出了塑料不易碎和比较轻的初步想法。教师进而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塑料的这两个特点。 实验二:塑料不透水 1.谈话:同学们,假如
6、你买了一些小金鱼要带回家,有一个塑料袋和一个布袋,你会选择用哪个袋子盛它们呢?(塑料袋)为什么?(因为塑料袋不透水,布袋透水) 2.提问:怎样来验证呢? 3.学生回答:向塑料袋和布袋里分别倒水,观察水会不会漏出来。 4.教师:这个方法好不好?(好)那就请同学们试一试吧。 5.小组实验。 6.汇报交流。来,请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经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塑料具有不透水的特点。(板书贴字:不透水) 设计意图:同样联系生活中常用的其它材料做对比,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对比实验,使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发现塑料不透水的特点 实验三:易变形 1.谈话:所以人们用它制作了许多盛水的物品和防水物
7、品。那么,如果我要盛的是滚烫的热水呢?行不行呢? 2.学生猜测,回答。(行;不行) 3.谈话:这下面,我要往这个塑料瓶里倒热水,大家认真观察塑料瓶有什么变化。 4.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5.提问:哪位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6.学生回答。 7.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塑料受热后容易变形。(板书贴字:易变形) 设计意图:要想让学生亲眼看到塑料瓶变形,需要刚烧开的滚烫的水,效果才明显。在这里提醒学生有一定危险,不要模仿操作,由教师演示完成。学生只要认真观察,了解塑料受热后容易变形的特点即可。 活动三:说一说(塑料制品的优点和危害) 优点 1.谈话:正是因为塑料具有许多优点,所以人们非常喜欢用它来
8、制作生活用品。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塑料制作的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请看,塑料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商场里使用塑料袋装东西非常轻便不透水;厨房里的塑料水管不透水;衣柜里的塑料收纳箱很轻便;客厅里的塑料花很漂亮起到了装饰的作用 危害 1.谈话:人们在大量使用塑料物品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塑料垃圾,给我们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2.(课件展示塑料的危害四幅图片)教师讲述:同学们请看,土壤中的塑料不容易腐烂;河流里充满了塑料垃圾;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树木上挂满塑料袋非常难看 3.谈话:塑料垃圾造成的污染真是触目惊心呀!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塑料,避免这
9、些危害呢? 4.学生回答: 像一次性塑料袋、快餐盒等物品要少用或不用;把废旧的塑料物品送到回收站;把废旧塑料物品变废为宝,制作成其他生活用品。 5.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建议都非常好!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两组图片提示,引领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充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塑料制品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课后拓展 教师谈话: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多关注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可以做个小调查员,调查一下你家每周使用的塑料袋的数量,向周围的人进 行宣传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9.塑料 不易碎 特点比较轻 不透水 易变形 9.塑料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基础 知识能力
10、方面: 前面已经探究了第八课布料这种材料,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材料的方法。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半年多的科学,已经学习了使用感官观察和使用工具观察的方法,也知道用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方法。本课在探究塑料的特点的时候是对学生的这些能力的进一步加强。 科学态度方面: 学生的基础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脑中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着许多对事物不同的初步认识。比如一年级的学生生活中看到过、使用过太多的塑料制品,对于塑料制品有初步的感知,但却没有对于塑料这种材料的整体认识。但是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塑料材料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如是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的原有的想 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1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学习的困难与障碍 学生在探究塑料的过程中对于操作不规范不熟练,对于科学探究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发现都不能运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 9.塑料效果分析 在课前活动,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其中有一些是用塑料做的,还有一些不是用塑料做的,让学生把它们快速分开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常见的几种塑料制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中细心观察、小组合作的态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导入环节,用一盆塑料花作为小礼物,让学生在此感受到塑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年级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对幼儿园场景非常熟悉,所以给学生
12、提供了一张幼儿园教室里的场景图片,让他们在图中找一找,有哪些是用塑料做成的物品,用笔画圈把它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塑料制品非常多,用途非常广,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步步为营,引领学生完全步入对塑料的探究学习中来。 对于塑料的特点,学生一般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话做出简单的描述,但是这仅仅停留在对材料表面上的粗浅认识和感觉,没有科学的判断方法,没有形成准确的科学知识。教师仍然从生活物品入手,引导学生分别将塑料与玻璃、塑料与布相比较,通过实验对比,总结出塑料比较轻、不易碎、不透水的特点。在本环节的探究活动中,因为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不够,教师一直花大力气指导 学生思考、交流、操作、观察,不
13、断提示学生要注意的问题,逐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危险一点的操作,比如探究塑料比玻璃不容易碎,还有探究塑料受热易变形等,不能够让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来演示实验。总的来说,从探究结果来看,都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生活中继续找找塑料用品,用课件展示几幅图片做引导,使学生了解到塑料有许多优点,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但是人们在大量使用塑料物品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塑料垃圾,给我们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课件展示塑料的危害图片,非常直观地震撼到的大家。教师接着把环境污染问题拿出来,让学生交流讨论怎样防治塑料污染,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9.塑料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青岛版教材小学科学
14、一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常见的材料单元的一课。 本课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交流与实验。使学生知道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轻便、不透水、受热易变形等特点,了解塑料材料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9.塑料评测练习 1.选一选,我发现的塑料特点是(用“”选出来) 塑料 特点 2.连一连,我知道塑料给我们带来的是: 3.画一画,我知道的生活中的塑料物品有: 9.塑料课后反思 科学探究如一叶小舟,实验材料是托起小舟的水流。因为有了材料,探究的小舟才能起航,才有了着落。一堂成功的科学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本节课准备的塑料杯、玻璃杯、塑料袋、调色盘、布袋、 信封、水槽、场景图、多媒体课件等材料及
15、资料,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塑料制成的物品。通过交流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的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塑料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说出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并把发现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把探究的空间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等方法,在教师指导下从不同角度分析探究塑料的特点,并组织完整的语言进行汇报,并与同学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探究中既掌握方法,又把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与生活,能够明白物体的用途是和它的特点相适应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的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9.塑料课标分析 本课属于新课标中物质世界领域中的“物体与物质”部分的“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力求贴近学生生活,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本课的活动目标是:知道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 料,具有轻便、不透水、受热易变形等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塑料不同的特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初步了解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