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十学以致其道名师导航.doc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26978877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十学以致其道名师导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整理版)十学以致其道名师导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版)十学以致其道名师导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十学以致其道名师导航.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 学以致其道名师导航内容感知 孔子一向以博学著称,然而孔子的博学是以他的好学为前提的,故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只是一般人“不如丘之好学也”而已。我们应该看到,孔子所讲的学习,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仅是一般的书本知识,更不仅仅是坐而悟道,而是从社会人生的大背景,尤其是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去理解学习。读书是学习,参加社会实践,乃至日常的行为规范,也是学习学习是人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孔子看来,一切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应用:“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甚至于认为,一个人如果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即便这个人没有学习也已经如同学习了:“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

2、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基础梳理一、重要字词1字音字形馁(ni) 圃(p) 笃志(d)2通假字女为君子儒(通“汝”,你)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通“无”,没有)3重要词语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诚,真诚)居无求安(安适)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贤贤易色(轻视)攻乎异端(治)求之与?抑与之与(还是)博学而笃志(确定的,引申为坚定)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名词作状语,用襁褓) 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匡正)贤贤易色(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推崇。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德)事父母能竭其力(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竭尽、用尽)不贰过(数词活用为动词,重复出现)

3、 6成语积累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二、特殊句式1判断句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是礼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宾语前置而亦何常师之有3介宾短语后置敏于事而慎于言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子禽问于子贡曰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4主谓倒装小人哉,樊须也三、论语名句识记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2.君子忧道不忧贫。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是知也。句段剖析1.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剖析: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也就足够了。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5、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剖析: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方面。3.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剖析: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6、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剖析: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从中也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剖析:在此,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结构图解学习的态度 好古、敏以求之 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 学习的内容 礼、义、信、孝、忠(仁) 学习的作用 致其道为君子审美鉴赏孔子论学习之道 论语中的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以德行为本。“学

7、”是为了修身养性而成为“君子”,君子行“仁”而为政。为了达到学以修身,学以成仁的目的,孔子论述了许多学习之道。 “君子”的要求和条件近乎苛刻,但从论语中可以看出,他的教学活动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严谨紧张,不苟言笑,倒是非常轻松愉快、随机而行、随意而发的。孔子本人更是因“好学”而对学习充满兴趣,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这正是孔子以学为乐,好学不倦,安贫乐道,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知之者是被动接受,好之者已是主动追求,乐之者则达到痴迷执著的状态。如果说好之、乐之是孔子主张的学习态度的话,那么“好问”就应该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了。孔子认为,不懂不要装懂,要“敏而好学,不

8、耻下问”(公冶长),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 其二,无倦与精进。学贵有恒,最忌一曝十寒。论语中关于学贵有恒的思想,先述“无倦”,次说“一以贯之”,再论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如琢如磨。子张问政时,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子路问政时,孔子说:“先之劳之”,“无倦”(子路)。这是孔子对弟子问“政”的回答,即“无倦”,也就是对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勤能补拙,恒成万事,学习更是如此。孔子反复强调为学育人贵在“不厌”与“不倦”的态度,意思是:对己,学习而不知满足;对人,耐心教导而不知疲倦。其中,对求学者而言,学而有恒,学而不厌,这是很难做到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需要有执著的

9、精神,久之则学业成矣。 其三,敏捷与勤思。孔子于求学、敬事都强调“敏则有功”。如学而篇中的“敏于事而慎于言”及公冶长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敏”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反映迅速,二是勤于思考。“敏于事”“敏于行”,是说做事行动要反映迅捷;“敏而好学”“敏以求之”,是说求知治学要勤于思考。与“敏”相对的是“慎于言”“讷于言”,其意并非要人三缄其口,而是强调少说多做,言行一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这正是孔子学以修身、学以养德思想的表现。 其四,自省与改过。自省与改过,是求学者的终极目标,亦是成贤至

10、圣的捷径。当然,捷径却往往是最难行进的。孔子也觉得“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它。孔子说,“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过而不改,是谓之过矣”(卫灵公)。人之过,只要不是故意为之,有过便改,无损形象,还能得人共仰,何乐而不为呢?过而不改,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这才是真正的过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了正确的态度,有了改过的决心,余下的事情便是如何改过了。改过要分为两个步骤,先是自省,再为改过。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省的关键要通过自省

11、总结得失,找出自己存在什么过错,找出与贤人之间的差距。有过与差距便需改正,“就有道正焉”,以不断完善自己,最终达到“内省不疚”的境界。(光明日报 作者:谭吉祥)合作探究【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中的不少章节都谈到了学习。那么,一个人为什么应该不断地学习?应该学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请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孔子,虔诚地聆听先贤的教诲。导思:孔子读书勤奋刻苦,一生有很高成就,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圣人。但是,任何人的学识本领都是由学习而来,孔子不经过勤奋刻苦的学习,也就不能成其为孔子。 孔子不光在思想上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示,他的学习思想、态度、方法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探究:第一步,搜集有关孔子学习理论的研究文章。 第二步,研读论语,摘录孔子有关学习的精妙论述。 第三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然后按照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对摘录的材料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概括孔子学习理论的主要思想。 第四步,同学之间展开讨论,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探讨孔子思想的重要价值及其局限。 第五步,写一篇1 500字的论文,总结自己的探究所得。5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方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