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溆浦至怀化高速公路 (1-20合同段) 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案湖南省海威特公路检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0年九月 目录 1目的和意义 (1) 2沉降与稳定观测的依据 (2) 3观测内容 (3) 4沉降与稳定观测点的布设 (3) 4.1 布置原贝U (3) 4.2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步骤 (5) 4.3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方法 (6) 5溆怀路重点观测断面的选择 (9) 6沉降与稳定观测控制指标和精度 (10) 6.1沉降观测 (10) 6.2稳定性观测 (11) 7沉降与稳定观测的周期 (11) 8提交成果 (11) 8.1提交的成果报告 (11) 8.2成果报
2、告的应用 (11) 9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12) 9.1项目的组织结构及主要参加人员 (12) 9.2拟投入的仪器设备和计算软件 (13) 9.3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13) 10项目经费预算 (14) 附表(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测点分布一览表) 1 目的和意义 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是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和长期稳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对这些问题的了解程度和处理成功与否将直到公路的整体质量,这其中,软土地基、特殊土路基、高填方路堤、半填半挖路堤、陡坡路接影响堤、岩溶地基、填切交界频繁等不利因素更是路基修筑的棘手问题。 溆浦至怀化高速公路是我省“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中的第三横娄底至怀化高
3、速公路的西段。本项目地处湖南省中部向西部的过渡地带,雪峰山脉的北东向延伸区,呈东西向纵贯怀化地区,路线起于溆浦县北部,与新化至溆浦高速公路顺接,西至怀化市北部鹤城区黄金坳枫木坪,与包茂国家高速吉首至怀化段相接(通过黄金坳枢纽互通转换)。走廊带全部位于怀化地区,主要通过怀化的溆浦县、辰溪县、中方县、怀化市鹤城区。主线路线全长91.781km。路线沿线风化剥蚀较强烈,属于丘陵地貌,地形受岩性、构造控制较显著,沟壑纵横,存在大量高填路基、半填半挖路基及陡(斜)坡路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褶皱构造发育,亦存在多处采空区、岩溶、软基等不良地质路段。因此,路基在填筑过程中,产生局部小滑塌、变形及不均匀
4、沉降的可能性较大。 以上这些不利因素给溆怀高速公路路基修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优质高效建好溆怀高速公路,就必须密切关注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路堤填筑过程中或填筑后的路基变形动态,也就是必须进行不同支撑条件下路基沉降和稳定的动态观测,为指导施工及时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同时,基于为今后湖南省新建高速公路(特别是山区、丘陵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提高设计水平和指导施工,在溆怀路选择一些关键工点进行全断面长期沉降及稳定观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工程实际的客观要求和提升技术水平的必然途径,其经济意义及理论价值不言而喻。 本次沉降及稳定观测分为普通沉降观测和重点断面沉降观测两个方面,其中普通沉降及稳定
5、观测目的如下: (1)以观测结果指导现场施工,正确控制路堤施工填筑速率,合理确定预压卸载时间和结构物及路面施工时间,并提供施工期间的沉降土方计量依据,进行信息化施工; (2)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危险的先兆,分析原因,判断工程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防止发生工程破坏事故和环境事故,确保路堤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控制和保证高 速公路工程质量; (3)通过观测,评价工程的技术状况,预测沉降量,验证设计参数和设计理论的正确性,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的允许范围内; (4)通过观测,检验地基工程处理效果和施工方案的正确性。 重点断面沉降及稳定观测目的如下: (1)用于沉降管理,根据测定数据调整填土速率;
6、 (2)根据监测数据,判断路基的稳定性,确定地基内可能出现的破坏面,保证路堤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3)确定预压卸载时间和结构物及路面施工时间; (4)监测运营期路基纵向、横向不均匀沉降,以了解不均匀沉降的大小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5)监测运营期路基、基层、面层内的动、静应力和应变,了解不同施工工艺、路堤高度、不同路面结构下路基、基层及面层的静、动应力的分布规律,为交通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6)评价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工艺的工程效果;验证设计理论的正确性;制订施工控制标准,指导设计与施工。 基于以上目的,拟在溆怀路选择一批关键观测点及若干个重点断面进行路基沉降及稳定观测
7、,其中原地面或路堤部分沉降观测点234 个,路堤总沉降点234个,横向水平位移点108 个,重点观测断面 2 个。测点分布位置见附表“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测点分布一览表”。 2 沉降与稳定观测的依据 (1)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2); (2)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 JTG D30-2022); (3)公路勘测规范( TG C10-2022); (4)河海大学和沪宁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的交通土建软土地基工程手册 2022.4 ; (5)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 JTG F10-2022); 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22); 交通
8、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22); (8)溆怀高速公路的地质勘测资料、施工设计图及有关技术文件; (9)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合同书。 3观测内容 普通测点及重点观测断面所有观测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观测项目及观测目的 4沉降与稳定观测点的布设 4.1布置原则 变形观测点应设置在需要观测的位置处,它直接反映出测点处变形情况,因此,测点的设置位置不仅要根据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情况调整或增设。 沉降和稳定等观测点最好设在同一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1)对于软土
9、路基路段,按规范要求,每隔200m左右应设置一个地面沉降观测点, 桥头引道路段至少设置3个观测断面;一般路堤沉降元件埋设在路中心, 高路堤(填土高于iom、桥头引道增设路肩及坡脚测点。(见图1) 图i原地面沉降观测点设置 (2)对于地基条件较好的路段,路堤填筑后自身压缩量受压实标准和施工质量控制,路 堤高度大于10m的一般路堤按点距250m布置,填土高度大于5m的桥头(涵洞)路堤50m范围内按点距25m布置观测点。(参见图2) 图2路堤沉降观测点设置 (3)桥头纵向坡脚、填挖交界的填方段、沿河等特殊路段均酌情设置路堤水平位移观测 点,埋设边桩(见图3) 图3填挖交界路堤水平位移观测点设置 (4
10、)在软土路基路堤边坡、路堤高度大于l0m 的路堤边坡和桥头路堤边坡及边沟以外l0m 的地方应设置地面横向位移标,观测地表水平位移和隆起,判断路基稳定性,设置个数以控制路基稳定为目的确定(见图4)。地面水平位移观测元件一般路段纵向每隔10020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桥头路段设置 23 个观测断面。 (5)在土方路堤填土高度大于l0m 的软土路段,且软土层厚度较大,应选择代表性位置进行综合观测。除观测地面沉降和水平位移外,还包括路堤填筑体分层沉降全断面观测(见图4、5)、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地基竖向静、动应力和基层竖向静、动应力等。为利用综合观测资料研究分析路基稳定和沉降规律
11、,尚需在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原状土取样及原位测试,试验按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要求进行。 4.2 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步骤 布设前应该考虑地质、地基处理及路堤设计方式、荷载、结构物特征、施工作业方式和经济等因素。根据不同要求,观测点的布设分为沉降观测元件、水平位移观测元件、分层沉降标、全断面剖面沉降仪、测斜管、压力盒和孔隙水压计的布设等内容。目的是能够准确而完整地反映出软土地基路堤沉降和路堤自身压缩变形沉降的规律性。 根据工地施工进度,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布设:(1)在软土地基或原地面处理完成后,一方面布设综合观测断面的测点,即:分层沉降标、全断面剖面沉降
12、仪、测斜管、压力盒、地表沉降元件、地表水平位移元件和孔隙水压计;另一方面,布设一般软基路段的地表沉降板和边桩;(2)当填土高度达到所要求的位置时,则按计划在该断面埋设路堤剖面沉降管或水平测斜管等。(3)在路基填土完成后,根据情况布置基层沉降管、路肩测斜管、静态及动态土压力元件、应变传感器等。 根据上述原则和方法,各标段的沉降与稳定观测的测点布置详见附表: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测点分布一览表。 图4重点观测断面测点布置 图5路堤填筑沉降全断面观测示意 4.3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方法 4.3.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路基沉降观测系统由观测地表沉降的沉降板、观测土体内不同层次沉降量的分层沉降标、观测
13、全断面整体沉降的剖面沉降仪组成。 沉降板的布设 在考虑以上地质、地基处理及路堤设计方式、荷载、结构物特征、施工作业方式和经济 等因素的情况下,埋设在变化分界线的两侧,这主要在室外完成。在地质情况相似地段上,要参考地形因素进行埋设;地形因素也相似的情况下,以适当距离布设,这主要到现场踏勘进行。对于结构物(桥梁、箱涵、通道等)的两端要埋设2组以上的沉降板,以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沉降板由钢管和底面钢板组成。底部钢管用互成120的撑脚三角板焊接在沉降板中心处,节管用 管箍连接。节管顶部用护管帽盖住。施工人员按设计的桩号断面将沉降板埋入铺好的砂垫层上。实际操作时,在第一层压实面上挖土坑(深20?
14、30cm,管顶应低于原压实面58cm 随即测量管顶至底板高差,填土夯实至管顶,并测量管顶标高(初读数),当第二层土施工完毕后,在管顶位置接上第二节钢管,如此往上接长测量管直至路基顶面。 分层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分层沉降标一般埋设于路中心,一个观测断面埋设 1 ?2根,分层沉降点沿铅垂线方向上和各层土内布设。点数与深度,应根据分层分布情况确定,原则上每一土层设一点,最浅的点位应在基础底面下50cm处,最深的点位应在超过压缩层理论厚度处,或设在压缩性低的砾石或岩石层上。 埋设步骤为:在测点处钻孔,钻孔直径一般为108?125mm最好用全断面取土器成孔,不可水冲,钻孔倾角小于1/100 ;下沉降管,注
15、意接头连接与密封;下沉降环,按设计要求每间隔一定距离放置沉降环(土体中一般2.0m 一个),从下往上,用送环器沿管壁下放,到规定深度后放开叉簧片,使其固定于土中;每埋一个沉降环,及时进行回填,直至到下一个沉降环的位置;整个钻孔沉降环埋设结束,进行第一次测量,记录下环的初始位置,并及时测量孔口高程;作好埋设记录,内容包括:工程名称、观测孔编号、孔深、孔口坐标、高程、沉降环数量、初始位置、主要埋设人员、日期等。 路堤填筑全断面观测点的布设全断面观测仪有不同的类型:水压式、振弦式和水平测斜仪等。 测试地基沉降时,在地基处理完之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测线定位,要求准确、平直;开沟,沟宽40?60cm深度
16、50?70cm若上部有大型机械施工时深度应更大。沟底部平整、夯实,铺一层5? 10cm的细砂;预先在沉降管中放好一根拉弦(测绳或细钢丝),连接铺设沉降管。使用水平测斜仪时,铺设的沉降管上应在每个管两头槽口上作好标志,不得扭曲;沉降管放好后回填砂土并压实,埋设好后将探头在管中试行滑动,检查是否顺利,若不顺利,则挖开堵塞处,重新处理;使用振弦式观测仪时,应在距沉降管出口不远的地方选择一处不受沉降影响的基准点,砌制水泥基准台,表面水平,其高度略低于沉降管可能达到的最低点,并测量其坐标、高程。为了防止沉降管被压扁而影响使用,沉降管应选择具有较大的径向刚度的高压水管,一般选择使用钢丝绕的高压管。 测试路
17、堤沉降时,在预计埋设沉降管的位置上,经压实后再挖槽,槽的尺寸比沉降管尺寸略大,埋设方法与测试地基相同。沉降管埋设之后,为了防止土粒进入,应及时在沉降管两端设计保护设置,保护设置为有盖板的砼池,池的尺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原则是:一是能够让水管、导线、探头顺利通过,二是能够防盗。 4.3.2 稳定性观测点的布设路基水平位移观测断面应与沉降观测断面相吻合,观测断面设于与路线垂直的轴线上,观测系统由观测地表变形的边桩和观测土体内部水平位移的测斜管组成。 (1)边桩的布设在路基的填筑过程中,由于路堤荷载的作用下,使路堤坡脚处可能产生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因此要在路堤坡脚处设置若干边桩(位移桩)。位移桩的
18、布设根据地基及路堤场地条件确定,一般从路堤坡脚起,在垂直于路中心线方向每隔2?3m布设3?4个边桩,并用经纬仪 定线方法使这些边桩在一条直线上,最后用小钉在木桩上标定桩位。边桩的布设主要在填土比较高的路基地段,一般布设在结构物的两端(主要是在各种桥梁的两端)。边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砼标号不小于25号,长度1.5m,方形断面,边长15cm桩顶预埋特制测头。边桩的埋置深度以地表以下不小于 1.2m为宜,桩顶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10cm埋置的方 法可采用打入或开挖埋设,要求桩周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 埋置稳固。 实践表明,砂垫层上铺设土工布能够限制侧向位移值,坡脚处
19、侧向位移最大值发生在地面下6?8m 且位移量仅仅占路堤中心的沉降量的1/8左右,而边桩所测的最大侧向位移量 仅仅约占路堤中心沉降量的1/40。因此,要确实掌握路堤的侧向位移,最好将布设边桩改为埋设测斜仪。如果仅仅把地面边桩所测得的位移值作为控制值则是十分危险的。 (2)土体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设目前测量土体内水平位移及其方向大多使用测斜仪。测斜仪埋设于地基土体水平位移最大的平面位置,一般埋设于路堤边坡坡趾或边沟上口外缘1.0m左右的位置。测斜管埋设时采用钻机导孔,导孔要求垂直,偏差率不大于 1.5%。 测斜管底部埋置于深度方向水平位移为零的硬土层中至少50cm或基岩上,管内的十字导槽 必须对准路基的纵横方向。当测斜孔较深或埋管与观测时间间隔较短时采用注浆的方法回填孔壁;而当测斜孔较浅或埋管与观测时间间隔较长时(大于两个月),可采用细砂回填和自然塌落消除孔壁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