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传统文化论文.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贯穿中华传统文化贵州省铜仁市逸群小学 金娟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的,光辉灿烂,源远流长,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有国韵的新时代少年,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贯穿中华传统文化,现浅谈自己的几个小观点:一、 语文课堂教学与当地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相结合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时可以与我们当地的传统文化节日接轨,记得自己在铜仁市漾头小学教学时,当我正在上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时,突然听到教室窗外
2、响起鞭炮声,锣鼓声,呐喊声。我往窗外一瞧,原来是当地的老百姓正在为抬下河的龙舟准备仪式。这时的我突然产生一个想法,为何不让学生耳闻目睹体会体会呢?于是我马上组织学生往窗外看去,还不停地说着让他们仔细观察,这次的端午节当地的叔叔伯伯是怎么做的。 当学生看完当地人过端午节抬龙舟下河的情景后,就立即引导学生回忆所看情景,交流之后让学生写一写,让我意外的发现学生没有刚开始的懵懂了。二、 语文课堂教学要学会择选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一把抓,在围绕一个专题学习时,作为教师要学会选择。记得在贵阳的一次培训中,有一位专家讲了一堂课,其中内容里就讲到了如何继承中华的传统文
3、化,当时他要求在休息时间每一个小组准备一堂如何上好中华传统文化的课堂。当时的我在休息时间主动去找这位专家交流,没想到一上课他就请到我,要求我把上课的设计讲给大家听。我讲的是有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次综合性学习“有关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原以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很完美,天衣无缝,可没想到的是,这位专家指出了我设计的问题。他说我的设计太细致,什么内容都想抓,没有一个具体的内容让学生学,学生学得太杂。如果是他教学他会选择重点放在搞一次有意义的写汉字比赛活动,让学生记忆深刻地去感受中华的汉字文化。听了他的一番话,让我恍然大悟,在教学中学会择选传统文化,不要大把抓。三、 中华的传统文化从每一个汉字教学
4、开始外国人把中国的每一个汉字夸成是一幅画。每当自己听到这句话时,想到自己作为一位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祖国的汉字竟然如此受欢迎,而且是夸赞的如此美丽。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更应该学会如何学好汉字,更应该把汉字教学作为自己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中华汉字的文化及其源远流长,我们祖先为后世子孙所造之字,都有不同的文化和意义,汉字的演变能有今天的成就我们祖先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为了让学生能学好每一个汉字,作为教师也想了不少的方法,如我们经常会用到的数笔画、减一减、加一加等识字方法进行识字。不管是什么教学方法,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教学中不能脱离祖先造字而形成的字的本意,如我们教学的“饿”,如果引导学生说,我饿了要
5、吃饭,那可能在教学“哦、鹅、俄”等时,学生可能都会这样仿造着说,我长着一张嘴,我的身边有一只鹅,我的身边有个人,像这样记字会失去造字的本意。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抓住每个汉字创造的特点进行教学才是最重要的。四、 中华传统美德蕴藏在课文教学中周易大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语文学科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最重要的学科,中华传统美德蕴藏在课文教学的故事中,如为中华之崛起
6、而读书所蕴涵的爱国精神,自强精神;游子吟所蕴涵的慈母赤子之情,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所蕴涵的无私为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等等,中华的传统美德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时刻记住语文的教学不能失去我们中华的美德教育。抓住这一点,在教学中可以以课文故事为例,以故事中体现出的美德思想, 教师通过结合实际,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教育学生,以传承中华的美德而达到目的。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万年牢、将心比心等课文,万年牢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将心比心本篇课文以主人翁的角度讲述了两个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学会真诚地对人。就可以转向学生,教育学生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传承中华美德。语文学科以学文育人为载体,安排的每一篇课文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学会运用汉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传承一种血脉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精髓,留给我们后世子孙的源远流长的财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自己要学会继承,而且要让学生去继承,让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的延续! 学校地址: 贵州省铜仁市环西路45号邮政编码:554300联系电话:1898533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