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综合项目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6960263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园区综合项目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智慧园区综合项目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园区综合项目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园区综合项目解决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智慧园区综合项目解决方案 智 慧 园 区 解 决 方 案 有限公司二一七年 第一章项目概述 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两化融合”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四化同步”道路。经过多年发展实践,园区已成为践行“两化融合及四化同步”的重要载体。因此,发挥信息化在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方式变革、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引擎作用,建设智慧型现代园区,成为新时期园区建设及提档升级的重要任务。 伴随着各地区园区发展壮大,信息化对园区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园区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信息化成为园区品牌推介的主要手段,也成为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有效途

2、径。 但总体而言,园区信息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追求规模总量的增长,致使园区工作重点放在土地开发、基础建设、招商等方面,而忽视了管理水平、信息化、资源优化、效率提升等软竞争力的提升。二是对园区信息化建设涵认识不清。多数园区管理者认为园区信息化建设就是建设,甚至是实现普通日常工作的计算机操作,对园区信息的功能、运行模式、服务对象等重点问题缺乏系统思考。 所以建设智慧园区是各地各园区抢占未来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促进园区全面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2.1系统概述 通过智慧化园区的建设,我们要到到以下的个目标: 一是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及服务能力。通过协同办

3、公,智能控制中心等系统的应用,突破县域园区的空间限制,实现园区与各级部门之间的无障碍业务联系,将极大地提高园区工作效率,而在此之上实现的数据分析与知识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园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提高基础设施运行保障能力。园区通过智慧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基础设施在其生命周期的高可用性、高效率高负荷、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运转。对于基础设施正常的损耗和可能故障,能够做到提前预警、实时监控、自动反馈,甚至可以做到自动处理或者提前处理,实现园区基础设施高效使用,个性管理。 三是促进园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通过搭建统一的企业服务平台,提高园区对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在企业运营管理、生产中

4、的应用,将有助于企业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三污”排放的监测、监控以及节能改造,实现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促进园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四是有利于构建和谐、幸福园区。通过全覆盖的监控网络和智能化分析,可以实现针对园区社会犯罪、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群体事件的及时响应、提前预防。可搭建面向园区服务的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科学教育等保障系统,实现园区经济发展、社会事务、个人生活达到和谐统一。 2.2系统架构说明 智慧园区的技术体系架构自下而上分为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以及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 感知层是园区感官神经。以物联网、

5、传感网等技术为主体,实现对园区围基础设施、环境、建筑、安全等基础信息的监测和控制。实现企业、个人、终端设备“随时、随地、随需”都可以宽带连网,实现网络的泛在化。 数据核心层是智慧园区的大脑。具有大容量、高性能、高能效、高密度、高适应性等特 点。智慧园区其多系统、多领域的融合应用,对数据存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云计算架构的实施,将实现平台层的统一和高效能、资源/业务的灵活调度、全面的安全控制管理、节能降耗的综合应用,达到让园区更加“智慧”的目的。 应用服务层主要是指在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基础上建立的各种应用系统。借助应用地理信息、数据挖掘、SOA等技术。实现海量信息的分析,评估,挖掘数

6、据的潜在信息和应用价值,从而使用户以更智慧的方式获取和应用相关的信息资源。 2.3系统拓扑 第三章系统详细设计 3.1视频子系统 视频监控子系统是整个园区安全防系统建设的基础。前端监控点设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效果,直接影响后续用户的使用。监控点图像接入信息专网,总控中心进行24 小时实时监控,由中心机房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和集中存储,全面掌控园区治安动态,并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保安部门能够调用现场实时图像信息进行指挥和调度。 3.1.1前端监控点设计 2.1.1.1监控点位分析 摄像机的选型、选址与安装除应符合GB 50348、GB 50395的相关要求,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

7、)公共区域(含正门外、体育场馆、制高点)不应出现监控盲区,在面积较 大的公共区域宜安装具有转动和变焦放大功能的摄像机或多台摄像机,通过监视屏 应能辨别监视围的人员活动情况; 2)财务室、重点实验室、试卷室、危险品储藏室等室重要部位安装的摄像机, 应能清晰辨别显示区域人员的体貌特征和活动情况,其中安装在危险品储藏室的摄 像机还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涉及机密场所的监控图像按相应保密等级管理; 3)食堂膳食厅、计算机教室等场所安装的摄像机,应能清晰显示区域人员的 活动情况; 4)安装于主要通道(含前厅大堂、楼梯口)的摄像机,其监控围应覆盖主要 通道的道口,监控图像应能清晰显示进出道口人员的体貌特征;

8、5)机动车出入口、停车场(库)出入口及其他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应选用低 照度带强光抑制功能的彩色固定摄像机和自动光圈镜头,应能清楚的辨别出入人员 的面部特征及机动车牌号; 6)电梯厅安装的摄像机,其监控围应能覆盖整个电梯厅,不应有盲区,监控 图像应能清晰显示电梯厅人员的活动情况和体貌特征;当楼梯口与电梯厅处在同一 区域且通过同一个进出口时,可通过电梯厅安装的摄像机实施统一监控;电梯轿厢 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门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其监控图像应叠加楼层显示,视 频信号应该采取防干扰措施; 7)在满足监视目标现场围的情况下,摄像机安装高度要求:室离地不宜低于 2.5 m,室外离地不低于 3.5 m;摄像机安装角度宜减小监控图像俯视程度;室外 摄像机如采用立杆安装,立杆的强度和稳定度应满足摄像机的使用及安装场所设备 所需的防护等级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