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1-4单元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1-4单元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武汉六中高二9班历史练习2020.4.10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2.5分,共100分。时间:60分钟)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的结合来强化王权B.通过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周王对地方的控制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发展的需要 B.疆
2、域拓展的需要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3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中”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4钱穆提到: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公卷通榜制”。所谓公卷,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绩呈送给能文章有学问的政府大僚阅看;通榜是考后出榜前,根据社会及政府先辈的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这一做法A.完善了察举制度 B.反映了社会舆论决定考官选择C.扩大了统治基础 D.可能使科举制公平性受到质疑5某大学在招考
3、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D.是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6“永乐中,始命吏部听选教官入内教书。宣宗时,宫中正式开设内书堂教宦官读书。”明朝的这种现象A.使内阁制度取代丞相制度 B.是封建王朝宦官专权的滥觞C.成为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源 D.是强化君主专制权力的需要7有人认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寿
4、命。这一观点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管 B.消除了清朝统治危机C.推动了清朝政体变革 D.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8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描述:“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就任后的第一项改革是拔除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材料中的“他”推行的改革措施A.提高下层公民的参政热情 B.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C.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顶峰 D.使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9公元前4世纪,雅典颁布了一项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公益捐助制度,明确规定财产达到3塔兰特的家庭必须对城邦的戏剧歌队演出进行捐助。这一制度反映了雅典A.民主政治发达 B.城邦利益至上C.法律体系完备 D.公
5、民素养较高10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组成十个审判庭。哪个人到哪个庭,由抽签决定;审理哪个案件,也由临时抽签决定。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这反映了A.法律兼顾不同群体利益 B.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11共和国建立后不久,罗马平民便联合起来,掀起了延续两个世纪之久的反对贵族的撤离运动,即以集体退出公民公社和军队作为斗争手段,迫使贵族逐渐作出让步。撤离运动使罗马法A.从习惯法过渡到成文法 B.从零散走向系统C.从公民法过渡到万民法 D.不断地发展完善12查士
6、丁尼民法大全规定:没有什么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表明A.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C.罗马法的规定存在着形式主义 D.罗马法对宗教权力未构成制约13古代罗马法根据人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同,分为自权人和他权人。自权人是不受家父权、夫权、买主权支配的人,而受家父权、夫权、买主权支配的人就称“他权人”。这反映出古代罗马法A.调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对私法的范围进行了界定C.厘清了家庭与社会的关系 D.带有非常明显的等级烙印141832年到1867年,英国
7、有十届内阁因下院的不信任投票而倒台。1867年议会改革之后形成一个常规:大臣必须是两院中的人,首相则必须来自下院。迪斯雷利首相曾说:“全部国家权力都集中于下院。”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 B.责任内阁制已名存实亡C.首相权势被明显削弱 D.议会垄断国家一切大权15186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推动议会改革,主张扩大选举权。他被指责为“自己阶级利益的叛徒”、“在激烈斗争中丧失原则的机会主义者”。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英国A.资产阶级日趋保守 B.无产阶级日益壮大C.贫富分化愈发严重 D.政党政治延阻改革16“制宪者认为,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权利托付情绪化的民众,缺少一种精英的理性慎思明
8、辨和权力的必要集中,其后果必然是无政府主义的民粹政治。为此,宪法反对人民对司法权的最终控制。”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宪法反对人民对司法权的最终控制”主要表现在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 最高法院大法官由选举产生最高法院大法官终身任职 最高法院大法官拥有最高司法权A. B. C. D.17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政府预算案必须由众议院发起,参众两院批准,并交总统签署。如国会未能批准政府的预算案,就只能让政府关门。从1977年到1996年的19年间,联邦政府曾经关门17次,几乎平均每年关门一次。由此可见,美国总统和国会之间的关系是A.总统权力完全受到国会制约 B.总统和国会权力相互制衡C.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9、D.总统权力独大181875年,738名法国国民会议代表中仅有200人赞成民主制,但民主制却得以实现。当时的共和国总统、保皇党人梯也尔装扮成一个在口头上赞成共和制的人,他的口号是“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这反映出此时法国A.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历经曲折 B.保皇党人退出政治舞台C.封建专制统治开始土崩瓦解 D.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19有人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的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这一平衡表现为A.实行总统制,总统可以解散参议院 B.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C.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 D.各党派在议会中实力相当20虽然1871年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
10、的唯一体现者,但事实上巴伐利亚等国的君主在对外关系上仍然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这表明当时德国A.厉行专制主义 B.奉行联邦体制C.确立君主立宪制 D.处于分裂状态21德国工业增长率在18601870年为2.7%,18901890年为6.4%,18901900年为6.1%。据此可推知的结论是 A.市场统一加速了德国现代化 B.德国经济战略侧重发展工业C.联邦制确保了德意志的统一 D.君主制对德国持续发展不利22近代英、美、德、法四国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但四国政体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各具特色。下列有关四国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
11、举产生C.德国帝国议会权力高于联邦议会 D.法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23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B.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由每州2名组成C.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2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
12、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25下图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 对图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英国完全占有中国市场 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D.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26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是这个方案没有得到实施,一篇大文成为一片空谈。这是因为A.没有突破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小生产者经济思想的局限B.太平天国本身不具备实施建设方案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C.资政新篇没有得到洪秀全的赞同和支持D.天朝田亩制度阻碍了
13、资政新篇的实施27湖南汉族官僚曾国藩的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清朝一度出现督抚专权的局面。该现象反映了A.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B.晚清中央集权的弱化C.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 D.曾国藩思想观念守旧28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权 D.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29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下列场景中,不该出现在当时的东交民巷中的是A.英国公使陪同家人散步 B.许多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C.意大利使馆在举办
14、舞会 D.日本军队在进行军事训练30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行政机构变化情况一览表。 与以上行政机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对应准确的一组是A.洋务运动一百日维新一新政一预备立宪 B.洋务运动一甲午战争一辛丑条约一新政C.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甲午战争一新政一预备立宪D.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维新变法一辛丑条约一新政311906年冬,同盟会召集会议讨论革命旗帜的设计方案。与会代表提出了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象征十八行省的十八星旗、象征天下大同的井字旗等若干方案。这些方案的提出表明A.国家与民族的观念至上 B.各地革命理念趋同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清朝统治分崩离析32
15、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和启蒙性的教育居多。两个月后,其讲演的报告涉及到“国民”“国家”“青岛”“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这说明A.民众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C.民族危机影响时代主题 D.马克思主义已传入中国33“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评论旨在说明五四运动中A.学生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B.政府善心大发释放被捕学生C.中国共产党起了领导作用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3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
16、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于中共“一大”的党纲,中共“二大”党纲的最大变化是A.暂时放弃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B.进一步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C.直接为国共两党合作奠定了基础 D.明确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35中共在1925年开始将没收地主土地视为最终目标,但避免使用“土地革命”一词。1927年八七会议上,第一次将没收地主土地表示为“土地革命”。以下对避免使用“土地革命”主要原因的合理推测是A.未接到共产国际指示 B.对土地革命认识不够C.维护国共两党的关系 D.服务于北伐战争进程36“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17、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国民革命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37“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占优势,农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不完全依赖城市而存在,这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而白色政权间长期的分裂和战争,又使革命力量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空隙长期存在和发展。”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A.北伐战争顺利进行的理论保证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理论基础C.推动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D.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38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决定放弃根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当时的“法币”是指A.法郎 B.法国印制的货币C.合乎国际货币法的纸币 D.国民政府授权银行发行的纸币39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根据地的示意图。图中所示根据地开辟出现的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40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探索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道路,主要原因是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C.学习苏联的经验 D.有可以学习的榜样答案1-10 ADCDB DDBBC 11-20 DADAB CBDBB 21-30 AADBB BBDBA 31-40 ACDBC ABDCB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