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录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31.1 认识三角形(1)31.1 认识三角形(2)61.2 定义与命题(1)81.2 定义与命题(2)101.3 证明(1)121.3 证明(2)141.4 全等三角形16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18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20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22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241.6 尺规作图26第2章 特殊三角形282.1 图形的轴对称282.2 等腰三角形30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32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34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62.5 逆命题和逆定理382.6 直角三角形(1)402.6 直角三
2、角形(2)422.7 探索勾股定理(1)442.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46第3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493.1 认识不等式493.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23.3 一元一次不等式(1)563.3 一元一次不等式(2)583.3 一元一次不等式(3)603.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2第4章 图形与坐标644.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644.2 平面直角坐标系(1)684.2 平面直角坐标系(2)714.3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形变换(1)744.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形变换(2)76第五章 一次函数795.1 常量和变量795.2 认识函数(1)815.2 认识函数(2)865.3 一次函数(1)905
3、.3 一次函数(2)935.4 一次函数的图象(1)965.4 一次函数的图象(2)995.5 一次数函数的简单应用(1)1025.5 一次数函数的简单应用(2)106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1)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三顶点、三边、三角,会正确地用三种语言表示它们2、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自主先学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你在生活中见过不少三角形吧?请
4、举出实例;问题2:能谈谈你对三角形的了解吗?问题3:你知道三角形的定义吗?1、三角形定义及表示方法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以下内容:2、三角形按角分类; 三角形斜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即时练习:如图:1、图中有三个三角形,分别是_、_、_;.2、ABD的三边为:_、_、_;3、ADC的三角为:_、_、_;4、在ABC中,C的对边是_、BC的对角是_.5、若A=40,C=60,求ABC度数.6、已知ABC中,A:B:C=1:2:3试判断ABC的形状.3、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得到:b+ca, , 得到三角形如下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长度比较大小?A
5、B-AC_BC, AC-BC_AB, AB-BC_AC由上面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_第三边二、典型例题:例1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首尾相接能组成三角形,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1) a=2.5cm,b=3cm ,c=5cm (2)e=6.3cm,f=6.3cm,g=12.6cm例2 有两根长度分别为3cm和8cm的木棒,用长度为4cm的第三根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1cm的木棒呢?长度为7cm的木棒呢?如果第三根木棒长为奇数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则摆成三角形的周长为多少?三、巩固练习:1、(1)如图,点D在ABC中,写出图中所有三角形: ; (2)如图,线段BC
6、是 和 的边; (3)如图,ABD的3个内角是 ,三条边是 .2、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1)1,3,3; (2)3,4,7; (3)5,9,13;(4)11,12,22; (5)14,15,30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_若x是奇数,则x的值是_,这样的三角形有_个;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_,这样的三角形又有_个4、现有木棒4根,长度分别为12, 10, 8, 4, 选其中3根组成三角形,则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5、在ABC中,AB=6 cm,AC=8 c
7、m那么BC长的取值范围是_.四、拓展提高:1、如果三条线段的比是146 123 345 335那么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比有_种.2、 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0cm,三角形的一边长6cm,求其他两边长.3、三角形的边长都是整数,并且唯一的最长边是6,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 )A. 3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4、已知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则化简|a+b-c|b-a-c|的结果是多少?5、如图,在ABC的边AB上截取AD=AC,连结CD,说明(1)2ADCD(2)说明BDBC的理由6.如图所示三条线段啊,a,b,c能组成三角形吗?你用什么方法判别的?参考答案:1、
8、2种2、第1种:6cm,8cm; 第2种:7cm,7cm3、C4、|a+b-c|b-a-c|=a+b-c-(a+c-b)=2b-2c5、(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6、利用长度1.1 认识三角形(2)学习目标1、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定义及画图。2、 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高线的性质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学习重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高线的概念学习难点:例题的学习一、自主先学:1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 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 叫做三角形的 。一个三角形共有 条角平分线,它
9、们相交于 点。2已知如右图,AD是ABC的平分线,则 = = ,若BAC=80,则BAD= ,CAD= 。3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 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一个三角形共有 条中线,它们相交于 点。4已知如右图,AD是ABC中BC是的中线,则BD DC BC,SABD SADC SABC,若BC=8cm,则BD= ,CD= 。5高线的叙述:(右图) AD是ABC的 边上的高。 AD BC垂足为D = =90 6请在EFG中画出三个角的平分线,在HIJ中画出三条中线。你有什么发现?7在下面三个三角形中分别画出三条边上的高线。你有什么发现?二、典型例题:例 如图,在ABC中,AD是A
10、BC的高线,AE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60,C=40。求DAE的大小。三、巩固练习:1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B=30,C=40,则BAD= 度。2如图,是的平分线,你能算出,的度数吗?3已知ABC中,AC=5cm。中线AD把ABC分成两个小三角形,且ABD的周长比ADC的周长大2cm。你能求出AB的长吗?参考答案:1、55 2、64,64,64 3、7cm变式1:若将条件变为:“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周长的差是2cm”,你能求出AB的长吗?变式2:已知ABC中,AD是ABC的中线,AC=8cm,AB= 5cm,求ADC与ABD的周长差?四、拓展提高1、已知:ACB=90,
11、 CDAB,AB=13,BC=12,AC=5求:(1)ABC 的面积(2)CD长 2、如图,在ABC中,BD、CD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1)若ABC=60,ACB=50,求BDC的度数。(2)若A=60,求BDC的度数。(3)若A=,求BDC的度数(用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1、(1)30 (2) 2、(1)125 (2)120 (3)BDC =1.2 定义与命题(1)【学习目标】1.了解定义的含义,体会在生活中对一个名词或术语下定义的重要性.2.了解命题的含义3.了解命题的结构,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学习内容】书本p10 - p12【学习过程】一、 情境导入 1.
12、请写出下列名词的定义:(1) 无理数( );(2) 直角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中线( )(4) 分式( );(5) 因式分解( )2. 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1) 对顶角相等;(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a,b两条直线平行吗?(5)鸟是动物;(6)a=4,求a的值;(7)若a=b,则a=b.二、知识梳理:3.能清楚地( )某一( )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 )注意:定义必须是严密的,一般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语言,例如“一些”、“大概”、“差不多”等不能在定义中出现.4.对某一件事情( )正确或不正确
13、的( )的句子叫做(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出“如果+条件,那么+结论”的形式.有的命题表面上看不具有“如果-,那么-”的形式,但可以写成这种形式.如:“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5.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三、应用新知6.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A.过点A作直线MN的垂线 B.正数都大于负数吗? C.你必须完成作业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下列描述属
14、于定义的是( )A.对顶角相等 B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D链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三角形的中位线8.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鲸鱼是哺乳动物乳 B植物都需要水 C你必须完成作业 D实数不包括零9.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在线段AB上任取一点C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作线段AB的中垂线 (4)两个锐角的和大于直角吗?(5)同角的余角相等 (6)8不是偶数(7)若则 (8)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9)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0)1+23.(11)如果,那么a=b.10.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对顶角相等. (2)如果a2=b2,那么a=
15、b(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1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一定相等参考答案:6、D 7、D 8、C9、命题:(2)(5)(6) (7)(8)(9)(10)(11) 不是命题:(1)(3)(4)10、11略四、回顾小结五、能力提升12.观察下列这类整式的次数和项数,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给以名称并作出定义. 13.在数学运算中,除了加、减、乘、除等运算外,还可以定义新的运算.如定义一种“星”运算,“*”是它的运算
16、符号,其运算法则是:于是:按以上定义,填空:_;_参考答案:12、二次三项式 13、-5,01.2 定义与命题(2)【学习目标】1、学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2、了解基本事实、定理的含义3、学会用推理的方法说明简单的真命题【学习内容】书本p13 - p15【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写出序号)(1)猴子是动物的一种; (2)玫瑰花是动物; (3)美丽的天空;(4)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5)负数都小于零;(6)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7)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8)动物都需要水;(9)过直线a外一点作a的平行线; (10)如果ab,ac,那么b=c.2.上面
17、命题中,真命题有哪些?(写出序号)结论:正确的命题称为_,不正确的命题称为_3.你还能再举出命题和真命题的例子吗?二、合作探究:下列各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并判断真假(说明理由)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2)如果ab,bc,那么a=c;(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5和7,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_但是要说明一个命题是正确的无论验证多少个特例,也无法保证命题的正确性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简单的推理论证(4)如图,若1=2,则3=4用推理的方法说明它是真命题13ACDE
18、42B(5)三角形任意一边上的中线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ABCD(6)证明: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它们的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要求画图,说明理由)三、认真读一读p14最后两段话四、自学小结:1.3 证明(1)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2、初步了解,要判定一个数学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有根有据的推理。重点:证明的推理过程难点:证明推理过程的书写一、 学前准备 阅读与思考:20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在他编纂的举世闻名的巨著原本里,他挑选了一些数学名词和他认为正确的命题,以此作为出发点,用推理的方法证实了其他命题的正确性。原本是人类
19、智慧的伟大成就之一,它对科学和人类的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尝试从基本事实出发,证实我们曾探索,发现的有关图形的许多性质的正确性! 你知道我们已经学过的基本事实有哪些吗?_二、新知学习a1、 通过观察,先猜想结论,在动手验证(1)如图,线段b比线段a长吗?b(2)当n=0,1,2,3,4时,代数式n2-3n+7的值分别是7,5,5,7,11,它们都是质数,那么,命题“对于自然数n,代数式n2-3n+7的值都是质数”是真命题吗?归纳:要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往往需要从_出发,根据_,一步一步推得结论成立,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_做一做:A1、已知:如图,DEBC,1=E.求证:BE平分A
20、BC.DE 12CB2、已知:ABCD,EP,FP分别平分BEF,DFE.证明:求证:PEF+PFE=90.EBAPCFD三、课堂练习1、 已知: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 CDE=BCD。求证:B=ADE 2、 已知:如图,ACD=2B,CE平分ACD,求证:CE/AB. 3、已知:如图BCAC于点C,CD AB于点D,1=A ,求证:BE/CD . 参考答案:1、提示:根据CDE=BCD引出DEBC2、提示:根据“同位角相等”3、提示:根据“内错角相等” 四、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3 证明(2)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
21、单应用2、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难点:如何让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2、 学前准备3. 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你能证明吗?结合图形,先给出已知条件和结论,再证明这个定理。已知:_求证:_证明:2、证明几何命题时,表述格式一般是:(1)(2)(3)(6) 通过对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的理解,画出ABC的外角,你能画出几个?二、 如图,ABD是ABC的外角,求证:ABD=A+C图1归纳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_做一做:例4:已知,如图,B+D=BCD.求证:ABDE.CBA 证明:FDC二、 课堂练习(3) 在图1中,如果A=55,CBD=70,则C=_(4)
22、在图1中,A=C,CBD=75,则C=_(5) 如图,D是ABC的BC边上一点,B=BAD,ADC=80,BAC=70,求B和C的度数。4、 已知:如图,在ABC中,BD是ABC的平分线,BDC=75,A=40,求证:ABC=C。5、 已知:如图,O为ABC内任意一点,求证:BOC=ABO+ACO+A。参考答案:1、15 2、37.5 3、40,704、提示:利用给出的数据及角平分线的性质5、提示: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4 全等三角形【学习目标】1、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会用叠合等方法判定两个图形是否全等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在全等三角形
23、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3、会说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学习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学习难点】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来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请认真阅读书本22页24页【基础部分】1、能够 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能够 的两个三角形叫 2、下面各对图形是不是全等图形?为什么? (1)边长都是10cm的两个正方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五角星 (3)长和宽分别相等的两个长方形3、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做 ;互相重合的边叫做 ;互相重合的角做 ;如图,ABC与 DEF全等,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用符号表示ABC与 DEF全等: 4、找出下列各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
24、边、对应角: ABDACD ABCCDA AOCBOD AECADB5、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得到性质:全等三角形的 【要点部分】1、如图,AD平分BAC,AB=AC. ABD与ACD全等吗?BD与CD相等吗,B与C呢?先判断,并说明理由2、如图ABCCDA,若AB=4,DA=5, AC=6,则BC= ,CD= . B=120,ACB=25,求出CDA各内角的度数 参考答案:1、ABD与ACD全等,BD与CD相等,B与C相等.理由略2、 5,4,ADC=120、DCA=25、DAC=35【拓展部分】1、如图,AOBDOC,说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2、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D=CD,则
25、B=C,请完成下面的说理过程. 解:ADBC(已知)ADB= =Rt(垂直的定义) 当把图形沿AD对折时,射线DB与DC , BD=CD( ),点B与点 重合,ABD与ACD ,ABD ACD(全等三角形的定义),B=C( ).3、如右图,已知ABDACE,且1=45,ADB=95,则AEC= ,C= .4、如图.已知ABCADE.试说明:1= 2 5、如右图,已知ABCDFE,且AC与DE是对应边,若BE=14cm, FC=4cm,则BC= .参考答案:1、2、4略 3、95,50 5、9cm【课堂小结】谈谈本课堂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
26、三角形的全等条件,掌握用“边边边”条件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思索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条件“SSS”,并能用它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SSS”及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情景1、为了迎接校运动会,我们班同学制作了一批统一规格的三角红旗情景2、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并问怎样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揭示课题 :1.5 全等三角形的条件(1)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做一做:
27、请按照方法,用刻度尺和圆规画DEF,使其三边长分别为1.3cm,1.9cm和2.5cm.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书本的画法进行实践操作。在经历画图的过程后,请学生把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其他同学所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设计问题: 同学们所画的三角形能重合吗? 它们重合满足几个条件?2.说一说:三角形全等判定: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3.练一练: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互相交流,并体会用“SSS”来判定三角形全等。) 4.用一用:(1)学生做教科书第25页实验,由学生实践操作并感受三角形特殊的性质稳定性。并要求学生说明三角形为什么会具有稳定性。(2)教师演示教具四
28、边形框架,使学生体会到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使四边形的框架不发生变化呢?(学生动手尝试)(3)请学生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三、理清思路,体验转化。 1例1:教科书第26页。设计问题:要说明A=C,你有什么方法? 要说明ABDCDB还缺什么条件?学生讨论,请个别学生说出说理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评价,并板书演示分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予以规范解题步骤。2例2:教科书第26页。按以下步骤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作图过程。学生讨论并说明该做法的正确性。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连结FD、ED,构造两个三角形。注意:为了
29、解题需要,在原图形上添一些线,叫做辅助线。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3较量(练习)四、归纳小结,充实结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五、布置作业。作业本1.5(1)教后反思: 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之一“SSS”,改变传统的直接给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而是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目标 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之一“SAS”,并能应用它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
30、的条件 “SAS”,并能用它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SAS”及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小红为了测出池塘两端A,B的距离,她在地面上选择了点O,D, C,使OA=OC.OB=OD,且点A,O,C和点B,O,D都在一条直线上,小红量出DC=18米,她就知道AB的距离了,你想知道为什么吗?ACBBOABCD二、探索新知1猜一猜:教师演示:把两根木条的一端用螺栓固定在一起。设置问题:问:连结另两端所成的三角形能唯一确定吗?如果将两条木条之间的夹角大小固定,那么ABC能唯一确定吗?2做一做:(带着以上两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验证猜想。)(1)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AB
31、C,使AB=2cm,BC=2.5cm,ABC=60学生动手画图,然后剪下来,再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2)将ABC的度数换成20,再试一试,情况会怎么样?通过“猜一猜”和“做一做”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得出: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教师强调:必须是“对应相等”。)几何语言:如图,若ABC=ABC,AB=AB,BC=BC 则ABCABC 。 (3)画ABC,使AB=2cm,BC=2.5cm,ACB=40,学生动手画图,然后剪下来,再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学生画出的可能有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教师利用投影仪显示,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得出
32、: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阶段性小结:“边角边”中的角必须是对应相等的两边的夹角。3学生解决导入时提出的问题。4师生一起归纳: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到目前为止有“SSS”、“SAS”。三、体验转化 1例3:教科书第29页,设置两个问题:要说明AOBCOD,已具备了哪些条件,还缺什么条件?教师进一步问:根据图形找哪个条件比较恰当? 2做一做:教科书第29页。 3例:教科书第29页分析(1)要说明CA=CB,你有什么方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COACOB)(2)要说明COACOB,需要什么条件?(由学生讨论,个别学生回答,教师将产生的结论标在图形上,以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
33、请学生板书,教师及时纠正。解后反思:分析题意时,应注意由条件所可能产生的结论,如:已知垂直,可得90的角。结合图形,善于寻找出图中“天然”的条件,如:对顶角、公共边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直线l与线段AB之间的关系,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并归纳出: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如:书中图中,直线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观察图形思考:若在直线l上再任取一点P,则PA与PB相等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归纳得出: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几何语言: 点P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 PA=PB阐明:所得结论是说明两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方法。4练
34、习:教科书第30页第1、2习题四、归纳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作业本1.5(2)教后反思:本节开始设计了一个实际问题(改编自课后作业题5),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画图、分析、验证等过程,并从中探索出“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应用这个条件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同时,在例4基础上提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再通过在直线l上任取点P,并验证PA=PB,从而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使学生体验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学习目标:1、知道三角全等“角边角”的内容2、会运用“ASA”识别
35、三角形全等,为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创造条件3、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学习重点:用“ASA”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及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的书写格式学习难点:1、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SA”2、用ASA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一、 自主探究1、老师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玻璃摔碎成如图三片,现在只需带上其中一片,玻璃店的师傅就能重新配一块与原来相同的三角形玻璃,你知道应带哪一片玻璃去吗? 2、有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ABC,使BC=3cm,B=40,C=60。将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通过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归纳得到下面的定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