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6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6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六) 一、选择题(2019河南新乡调研)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即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图1示意风化坑剖面,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3题。1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示的()A类岩石B类岩石C类岩石 D类岩石2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 B化学风化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3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A有利于潮水涨落,加速海浪侵蚀B有利于凹坑
2、积水,促进化学风化C有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侵蚀D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1A2.B3.B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 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依据图2判断,为侵入型岩浆岩,为喷出型岩浆岩,为沉积岩,为变质岩。第2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流失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第3题,读图1可知,坑口是有水渍线的,且由风化坑概念可知,风化坑是积水风化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风化坑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积水,而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易于在坑内保存积水。(2018河南新乡三模)河流阶地是指在地
3、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示意延川黄河蛇曲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据此完成46题。4图中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A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堆积C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堆积D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5图示黄河河床位于()A背斜顶部 B断层线附近C向斜槽部 D板块分界线附近6图示黄河东西两侧相比()东侧岩层相对上升东侧岩层相对下降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海拔高,地表易遭受侵蚀西侧阶地少是因
4、为岩层坚硬A BC D4D5.B6.B第4题,读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地层抬升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5题,读图,对比黄河河床东西两侧岩层可知,该地区岩层发生过断裂和错动位移,东侧岩层相对下降,西侧岩层相对上升,故图示黄河河床位于断层线附近。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东侧岩层相对下降,西侧岩层相对上升,错,对。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岩层抬升后海拔高,地表易遭受侵蚀,对。该图示意黄河蛇曲,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地处凸岸,侵蚀作用弱,错。永和的晋陕大峡谷,属于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了地下的岩石里。据此完成79题。7晋陕大峡谷“嵌
5、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A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蚀、凹岸堆积B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C地壳稳定峡谷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垂直下切D峡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8图中河段()AA处河岸比B处陡峭BA处河水流速快于B处CB处被侵蚀的泥沙从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DB处易形成水下堆积体9图中箭头表示河流流向,则()AD处为凸岸,C处为凹岸BC处与D处可能会相连C若C、D两处相连,C处先淤塞DC处与D处均为凸岸7B8.C9.B第7题,据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地下的岩石里,所以“嵌入式河曲”的形成要先经历侵蚀与堆积,后经历地壳抬升、流
6、水下切。第8题,图中河段B处为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峭,A处为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A错误;同一横截面的河水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河道,而B处流程较长,故B处水流速度快,B错误;B处被侵蚀的泥沙在压力作用下沿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C正确;A处为堆积岸,易在丰水期形成水下堆积体,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D错误。第9题,据图可知,C、D两处皆为凹岸,A错误、D错误;C、D两处在长期的流水侵蚀后河岸后退是有可能相连的,B正确;若C、D两处相连,图中河流改道,弯曲河段会形成牛轭湖,D处位于图示河段上游,泥沙较多,在牛轭湖进水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会先淤塞河道,C错误。(2019陕西宝鸡质检)日
7、本鸟取沙丘(下图)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4千米。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据此完成1011题。10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C夏季风 D冬季风11当地政府“下了很大力气”最有可能是指()A植树种草 B持续除草C修筑防浪堤 D从外地运沙10D11.B第10题,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不受东北信风影响,为季风气候,基本不受盛行西风影响。鸟取所在的本州岛西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南北两侧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风对鸟取影响相对较小,且对沙丘的形
8、成体现为反作用。日本冬季盛行的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该地形成沙丘。第11题,根据日本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结合鸟取沙丘所处位置可知,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为保护“沙漠”必须持续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二、非选择题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解析第(1)题,宁夏平原是由断层下陷和流水沉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第(2)题,河
9、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同。第(3)题,河流泥沙的沉淀都是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13(2019唐山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十二使徒岩(下图所示),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这“十二门徒”命名。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八个。(1)据下面短文,填写后半段内容,完成对“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 000万到2 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
11、,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2)图b与图a比较,指出明显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自然原因。(3)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海岸地带(景区)未来将发生的变化。解析第(1)题,已形成的海蚀拱桥(门),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海蚀拱桥(门)会倒塌,使海岸岩体从陆地分离出去,最终形成“十二使徒岩”。第(2)题,对比两图可知,图b中有一根石柱已变成了碎石,这主要是因为石柱底部长期受海浪侵蚀后倒塌所致。第(3)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原有的“使徒岩”会不断倒塌,石灰岩海岸也会不断后退形成新的“使徒岩”。答案(1)在海浪的不断侵蚀作用下,海蚀拱桥(门)顶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2)(石柱数量发生变化)一根石柱已成碎石。原因:由于海水波浪长期侵蚀着石柱的根基,导致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3)由于“十二使徒岩”继续受海风海水的侵蚀,导致“使徒岩”仍会倒塌(数量减少),被海水搬运;同时,海水不断击打、侵蚀石灰岩海岸,使其后退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岩”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