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记承天寺夜游习题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6914810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3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记承天寺夜游习题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记承天寺夜游习题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记承天寺夜游习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记承天寺夜游习题 .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记承天寺夜游第一套题一、基础题:1.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 _ ,字子瞻, 号_ ,是 _朝的 _ 家。他与父亲 _ 、弟弟 _ 合称为 “_” ,都被列入 “ 唐宋古文八大家 ” 之中。2.填空: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心情。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3.翻译下列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 B.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 C.怀民亦未寝 (睡觉 ) D.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2、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 “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等句都与 “ 闲” 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7. “月色入户 ” 意思是,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它与 “ ”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4 分)9. “寻张怀民 ” 一句中的 “ 寻” 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10.文章 “ 记” 的要素是:时间:地点:

3、人物:事件:记承天寺夜游第二套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衣欲睡解:相与步于中庭步: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能体现友情的句子:理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4、- - - - - - -第 1 页,共 17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4 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 闲人” ,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记承天寺夜游第三套题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 ?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和_ 。2“ 如积水空明,

5、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 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 ,“ 藻、荇” 、是指 _,此句运用了 _ 的修辞手法。3翻译下列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 怀民亦未寝 ” 中“ 寝” 的读音是 _,意思是 _ ,成语 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_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2月光竹柏影比喻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4qn 友好亲睡觉,废寝忘食等。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第四套题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

6、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记承天寺夜游第五套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2 页,共 17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解释加点词:念无与为乐者念: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至:相与步于中庭于:盖竹柏影也盖:解释加点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念无与为乐者与: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写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 欣然起行 ” 的?结尾的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句,把比作,把比作。“ 月色入户 ” 一句中 “ 入” 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相与步于中庭第五套题答案: 考虑, 想到 于是 在 原来 参与, 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和 都是闲人庭下如积水空

8、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入户既有欣喜愉悦, 又有落寞孤寂月下中庭积水空明;竹柏影也藻荇交横 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相与 / 步于中庭1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赏月喜悦、复杂微妙的心情. 2 语言有何显著特征?语言显著特征:悲凉、难言的显著特征. 3 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文章的 “ 月” 正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 庭下如积水空明” 可以推断月色之明了,“ 水中藻、性交横” 可以推见到月光之清4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因为看到明月

9、照进屋子里兴奋、喜悦,月色好似久违的老朋友,让作者想到去寺里找张怀民,所以就去了寺庙游玩.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7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5 作者 “ 欣然起行 ” 是因为 “_”,表达了 _ ;“ 寻张怀民 ” 是由于“_”,作者的心理活动是_. 作者 “ 欣然起行 ” 是因为 “ 月色入户 ” ,表达了作者宽广豁达的胸襟;“ 寻张怀民 ” 是由于 “ 念无与为乐者 ” ,作者的心理活动是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悲凉、失意、惆怅和悲愤之情. 6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月光清澈透

10、明,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 “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 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 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题目设计者:六店初级中学老爷子一、填空:1、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的美好境界。答案: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的美好境界。2、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它与

11、“ 解衣欲睡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答案: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 解衣欲睡 ”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3、本文 “ 记” 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7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物:、, 事件:,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答案:本文“ 记” 的要素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人物:苏轼、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4、“ 月色入户 ” 意思是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这句话运用

12、了修辞手法。答案:拟人5、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字,号,是(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弟弟合称为“ 三苏” ,都被列入 “” 之中。答案: 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6、“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描写的对象是 _ ,“ 藻、荇 ” 、是指 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答案:月光竹柏影比喻7、文章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方式:。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方式:。第三段运用的表达方式:。答案: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方式:记叙。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第三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抒情。8、第二段可概括为:答案: 庭中月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13、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7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9、本文的点睛之笔:答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0、文中写月夜之美,抓住了的特点。答案:空明11、全文以 “” 为线索,描绘了,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同时也抒发了的苦闷心情。答案:全文以“ 月光” 为线索,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夏夜月光图),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12、文章不仅点明和张怀民的友谊,更流露出不甘心一个人独赏月夜美景的句子:答案: “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3、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14、竹柏影也。14、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答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15、 记承天寺夜游 中的“”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6、唐宋八大家指 (唐)韩愈、柳宗元、 (宋)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指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7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1、念无与乐者答案: (考虑,想到)(和,一起)2、盖竹柏影也答案: ( 原来)3、遂至

15、承天寺寻张怀民答案: (于是) (到)4、相与步于 中庭答案: (一起) (散步)(在)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答案: ( 只是 ) 我们(罢了)6、月色入 户答案: (门)成语例:足不出户户枢不蠹门当户对7、欣然起行答案: (高兴的样子) “ 然” 作“ 的样子 ” 解例:俨然、豁然、木然8、怀民亦未 寝答案: (睡觉)成语例:废寝忘食寝食难安寿终正寝9、水中藻荇 交横答案: (交错纵横)用法相同例:桃花源记中的 “ 妻子、绝境、交通”三、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16、- - - -第 7 页,共 17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答案: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月光照进窗户 (十分优美 ),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答案: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四、选择题(1) 、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 (思念)B.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 C.怀民亦未寝 (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

17、答案:(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 等句都与“ 闲” 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 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7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静雅致的感觉。答案:(3) 、本文的构思角度是()、托物言志、即景生情、类比象征、以物喻人答案:(4) 、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

18、确的一项()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5) 、 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 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 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 心情苦闷, 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答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7 页个人

19、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6) 、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 独具匠心, 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 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 以极其少的文字, 包罗较多的内容, 凝练含蓄。答案: B (7) 、 苏轼在这篇游记中抒发的“ 闲人” 情感和下面哪篇文章的感情最

20、为接近?()A 范仲淹岳阳楼记B 欧阳修醉翁亭记C 柳宗元小石潭记D 陶渊明桃花源记答案: C (8) 、选择与 “ 相与步于中庭 ” 中“ 于” 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何有于我哉B达于汉阴C责任重于泰山 D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答案: D 五、用 “/ ”给下列句子划节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7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念/无与为乐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六、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句描写了那几种景物?他们有什么特点

21、?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答:描写了月光和竹柏影。“ 积水空明 ” 用比喻写月光的清澈透明, “ 藻荇交横 ” 用比喻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 动而愈见其静。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 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提示:“ 积水” 只是喻体,在这里是用来比喻 “ 月光”的,千万不能望文生义,应联系山下文去理解。)七、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 闲” ?答:“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结尾的 “ 闲人” 是点睛之笔, 以别人的不 “ 闲” 反衬“ 吾两人 ” 的“ 闲” 。“ 念无与乐者

22、 ” :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 “ 闲” 。八、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答案:透露出作者被贬后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复杂心境。九、文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显然与实际不符, 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7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答:月光虽非夜夜明, 竹柏亦非处处有, 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

23、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十、“ 寻张怀民 ” 一句中的 “ 寻” 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答: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 寻” ,其次,“ 寻” 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十一、 结合苏轼是两首词水调歌头 江城子谈谈其创作风格?答: 江城子 是苏轼的第一首具有豪放风格的词,其中“ 老夫聊发少年狂 ” 显示出他豪爽粗犷的性格和词风。 水调歌头 的创作豪放中兼有婉约。十二、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和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说说你选择他们的理由。答: (1)遂至

24、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2)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3)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密切。(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十三、文中第三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照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 闲人” 的含义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极力主张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7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际如同流放,本文即写于此时。答:“ 闲人” 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

25、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十四、本文写作时, 苏轼已被贬黄州。 当时,他备受监视, 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十五、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 。(情感,意思对即可)十六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 此文中,苏东坡如

26、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答案: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 荇。 (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 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 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十七、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7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心境? 作者描绘的世界:答案: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作者的心境:答案: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十八、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 闲”

27、答案:入夜即 “ 解衣欲睡 ” ,“ 闲” ;见“ 月色入户 ” ,便“ 欣然起行 ” ,“ 闲” ; 与张怀民 “ 步于中庭 ” , 连“ 竹柏影” 都看得那么仔细, 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 “ 闲” ; 结尾的 “ 闲人” 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 “ 闲” 反衬“ 吾两人” 的“ 闲” 。十九文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显然与实际不符, 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案:月光虽非夜夜明, 竹柏亦非处处有, 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5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

28、殊心境。答案: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记承天寺夜游测试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 本文选自 _,作者。(2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7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2. 填空:( 3 分)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的苦闷心情。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3. 翻译下列句子:(4 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 4. 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念无与为乐者 ( 思念 )B. 遂

29、至承天寺 ( 于是,就 ) C.怀民亦未寝 (睡觉 )D. 相与步于中庭 ( 共同,一起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 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6.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 的心境。( 2 分)7. 月色入户 意思是 _,这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4 分)8. 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它与 _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

30、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4 分)9. 寻张怀民 一句中的 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 分)_ 10. 文章 记 的要素是:( 4 分)时间: _地点: _ 人物: _事件: _ 11. 本文的构思角度是()(3 分)、托物言志、即景生情、类比象征、以物喻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7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5 分)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_。这是一首赞咏_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_,实际上

31、是用 _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_ 。二阅读理解、分析。(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3. 文中 念无与乐者 念 的结果是 _。( 2 分)14. 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描绘了一个 _的美妙境界。(4 分)15. 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_; _。( 4 分)16、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2 分)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

32、,盖竹柏影也。17. 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 分)_ 18.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 闲人 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17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答案;1.略 2.月下美景;壮志难酬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33、竹柏影也。3.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4.A5、A6.乐观、豁达7.月光进入了屋子;拟人8.欣然起行;解衣欲睡9.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 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10.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张怀民;承天寺;夜游承天寺 11.B1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秋令,晚秋景色之美,傲霜枝 ,孤高傲世的品格。1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4.庭下竹柏影也;空灵澄澈、宛似仙境15.月色入户,近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16、D17.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18.D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