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何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将信息技术科学有效地运用到学校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实效是我们研究该课题的目标所在。我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已初步进入课堂,硬件水平已初具规模,同时,我校通过前期课程进修、短期培训、校本培训和自主研修的方式对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多媒体素养、网络素养、课程整合素养和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等诸多能力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综合素养、业务能力,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教师在信息素养和技能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对教学理念认知程度的不同,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也
2、就存在着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偏差问题,影响时效性。具体表现为:过于注重信息技术使用形式,忽视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过于注重对学习内容的设计,忽视对学习者的分析;过于对整合模式的机械模仿,忽视对整合理念的理解。问题的提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化,各级教育部门领导认识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对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和应用能力测试。学校是教育发展的摇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目标所在。如何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将信息技术科学有效地运用到学校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实效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学校是一所初中教育教学的学校,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
3、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已初步进入课堂,硬件水平已初具规模,这是我校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开展了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我们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制定的“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遵循了自主性、差异性、持续性、针对性、操作性的原则,通过课程进修、短期培训、校本培训和自主研修的方式对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多媒体素养、网络素养、课程整合素养和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等诸多能力进行培训。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探索出了具有一定科学性、广泛性、可操作性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有效策略;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综合素养、业务能力,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
4、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校园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师教学资料的来源处,学习的工具以及交流的平台。然而,由于教师在信息素养和技能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对教学理念认知程度的不同,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也就存在着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偏差问题,影响时效性。具体表现为:过于注重信息技术使用形式,忽视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过于注重对学习内容的设计,忽视对学习者的分析;过于对整合模式的机械模仿,忽视对整合理念的理解。面对这些实践中的问题,用课题研究来引领全校教师关注和探索如何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进一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这一迫切的问题显得尤为重
5、要。二、研究过程(一)概念界定:1、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的一个数字空间。“数字化校园”可以起到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2、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3、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
6、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专业角度说,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师生多边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二)理论依据: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选择和决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提倡给学生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
7、环境和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式地学习。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适当的内容重复,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通过信息技术设置情景,让学生便于意义建构。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力是一种能力或一组能力,这种能力或这组能力可以使个体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创造时尚产品。多元智力包括这样七种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人际智力和个人内省智力。除此以外,加德纳认为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智力,如灵感、直觉、幽默感、创造力、烹调能力、嗅觉,以及综合其他智力的能力等
8、。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我们的课题研究只有在理论支撑与指引下,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三)研究目标:实践证明,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能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能丰富教学手段,改变学习、教学方式,探求新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营造互动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益。本课题研究旨在探索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通过信息技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规律、方
9、法和评价体系,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目的。(四)研究内容:1、教师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2、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3、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方法研究。4、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个案研究。5、建立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机制。(五)研究的方法、过程:1、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由校领导牵头,全校教师协同合作,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边实践边研究,通过学校数字化网络进行教学反思和行为矫正,逐步解决影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具体问题。
10、 个案研究法:在大量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学个案(比较成功的或遇到问题较多的),充分解剖,总结经验和规律,验证理论假设,为行动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反思总结法:根据课堂教学的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这些事实,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继而形成相关的结论,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文献资料法:收集、分析和整理有关数字化校园构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的教育理论,通过学习和研究,形成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理性认识。2、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个月时间)
11、对课题研究方向、重点、可能遇到的困难等诸方面进行充分论证,邀请相关专家讲座,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培训,发动全体教师结合各自学科特点积极参与本课题研究。(2)实施阶段(2年时间)第一阶段(1个月时间)查阅相关的理论、文献资料,对已有的课堂教学案例和经验进行总结、梳理和反思;进行教师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二阶段(1年时间)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进行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方法研究和个案研究;建立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机制。第三阶段(6个月时间)课堂有效教学的课例、案例分析;进行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个案研究。3.总
12、结阶段 (3个月时间):分析、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三、研究的实施(一)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实施的原则。1、理念先行、引导实践的原则数字化校园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信息化的途径和手段,也为教师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凸显个性、主动构建新型课堂提供了契机。教师可依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和新课程理念,改革教学,决战课堂,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条件,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质疑能力,为学生架设“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桥梁,丰富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2、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原则数字化校园使教师的教学具备了架构在网络
13、和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可能。我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在学校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培训中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我们以教研组为研讨单位,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和应用实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智慧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引进自己的课堂,不仅要让课程“趣“起来,课堂“活”起来,方法“多”起来,内容鲜活起来,而且要有效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形成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3、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教学是一门永远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不断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达和完善,给了我们深入探索的无限可能,教师可以持续不断进行全新的教学实
14、践研究。信息化可以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通过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中实践中逐渐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二)教师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课堂教学的实效是每一个学科教师所追求的。没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活力的。我们认为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需要了解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需要了解学生的能力因素及信息素养。1、调查对象:全校在岗一线教师。学生各年级抽样。2、调查方法:采用无计名方式
15、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3、调查内容: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创设教学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信息化技术用于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实践操作;以及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需求、学习现状和效果。分析教师的个人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认知度;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情况;从学生中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的认可度和期盼、建议。4、调查结果与基本结论(1)教师信息意识水平分析:对教师使用对媒体兴趣的统计:面对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95%以上的教师表示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运用形式:多为播放PPT;也有部分学科(艺术、科学、物理、地理、历史、思
16、品)教师较多用于播放音频、视频、图像资料;另外,数学学科有时用到几何画板等工具;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和探究课较多用到搜索引擎、网络。(2)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绝大部分教师认识到信息工具快捷便利、功能强大的作用,认识到信息技术合理有效运用于教学,对课程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并在日常教学设计中有所设计。(3)教师信息能力:我校教师中,经常上网的占75%以上。上网的目的主要是搜索和下载资源,看新闻,通讯、游戏、娱乐等。说明,我校教师基本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能力。(4)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开设以及学生接触网络机会的增多,学生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也具备了应有的技能;而学生对于
17、教师的课堂教学多有“多运用多媒体,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大信息量以及练习的容量”等的要求和期盼。由于我校近66%的教师为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教学理念普遍超前,善于以“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引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课堂教学中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和落实各项以“学”为主的任务和活动,发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作用。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有创新和主动建构的意识和行为,只是对于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方面还表现出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从学生抽样问卷情况分析,全体学生对于教师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表示欢迎和期待,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的建议多为“教学内容的呈现要借助图片、音效或实物等,尽量做到形象
18、生动”、“教师要诙谐幽默,善于调控课堂气氛,做到多鼓励少批评”、“教师要多给学生讨论交流或展示的实践和机会”等,从中也不难看出教师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需要挖掘更多的效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以上分析都反映出在数字化网络校园的背景条件下,对于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师生基本趋向共识:只要用得合理、恰当,将有利于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和生生的充分互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随着校园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师教学资料的来源、学习的工具以及交流的平台。然而,由于教师在信息素养和技能方面存在的
19、差异以及对教学理念认知程度的不同,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也就存在着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偏差问题,具体表现为:过于注重信息技术使用形式,忽视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过于注重对学习内容的设计,忽视对学习者的分析;过于对整合模式的机械模仿,忽视对整合理念的理解。因此,我们发动各学科教研组围绕“如何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针对性的策略研究。(1)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趣导学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结合点,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效能。在新授课时,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联想,我们可以在热身、导入或是总结
20、提升环节,利用网络资源,如:图片、动画、视频等,以刺激学生感官,有效唤起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如英语课前的热身环节,播放音乐、动画等,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兴奋,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自然过渡到新的学习环节和任务中。思品、地理等人文类的学科,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选取一些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和思考中加深理解、提高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这些资源给学生的印象是色彩丰富、形象逼真、声情并茂,学生通过多感官的信息接收和处理,往往在脑海里留下更深的记忆。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适时运用起到了优化教学资源、联系课本和真实生活的作用,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教学活动的作用得以延伸。(
21、2)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释疑解惑很多时候,我们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新知识传授时,会觉得很难找到恰当的语言或方式解释清楚,甚至会造成简单的知识复杂化的不良效果,而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手段,恰能化繁为简。比如,数学老师在教学一些抽象的数学定理或概念时,动态的演示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提升理解能力。数学几何画板工具的运用就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文字符号的理解有了具象的支持。在视觉感官的帮助下,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并理解了问题的原理或本质,有利于激发学生交流表达的欲望,从而改善师生的交流方式,发挥学生主动性,有些疑难问题得以轻松解决。英语词汇教学时,
22、当英语的解释不易被学生真正理解时,用图片和画面取而代之,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这样做能有效激发学习动机,同时学生能在实践和体验中自主形成学习方法和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3)在课堂教学中,适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反馈强化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不在于多,而在于增效。ppt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演示工具,借助这种工具,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也可以用于增加练习的容量,加快反馈。同时因为它的超链接功能,我们也可以有目的地通过网站链接一些资源信息,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途径和范围等。同时,利用一些网络化平台,如:MOODLE平台、校园论坛、校园博客等,可以实现师生对学习任务的交流
23、和评价,完成对学习任务的前测和后测,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和能力。当然,数字化校园背景下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远远不止这些,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掌握网络基础知识,恰到好处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方法。(1)加强学习,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社会,学生的视界已然超越教师。在学校里,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了解一些有自己本学科或者跨学科相关资源和信息的网页、网站,能参与论坛讨论、发布信息,能掌握资源的
24、搜索、下载和上传等方法,能使用一些聊天工具与人在线交流,能应对或处理突发的网络问题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建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关注网络,重视信息资源的搜集和积累,指导和培养学生形成必要的信息素养。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用好多媒体信息技术,必须做好课前的资源搜集和积累,以便能在教学过程中熟练操作和演示。数字化校园建设使得教师的办公走向无纸化,庞大的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开放的资源,只有关注网络,才能搜集到最新的有价值的资源用于教学,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
25、阔的视野。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各种技术手段比较完美、恰当的融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去,需要在课堂上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在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时,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共同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模式能较好地将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和谐统一起来。也使得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能学会学习、掌握方法、提升能力。(3)加强校本研修,探讨在网络化信息化条件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式。通过校本研修和实践,可望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26、改变教师教的方式。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应更好地发挥主导和协调的作用,要善于营造轻松愉悦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始终关注学生的状态,充当探究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同时可借助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在校园网上,我们有的老师建立了基于Moodle平台的教学网页,在这个自己建立的网页上,教师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建立了相关的学习资源库,开辟了专门的学习问题交流区域和学习成果展示区域。学生们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完成一定的预习、复习并得以在线检测或咨询,进行网上评价,使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有了有效的延伸。改变学生学的方式。学
27、生应该更开放、更主动地学,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善于和同伴交流合作,开拓思维。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得课堂互动更积极生动起来。学生的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多元智能被激活起来,化被动为主动,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五)加强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探索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新机制。数字化校园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信息化保障,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我们的课堂更优化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我们将对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要素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首先,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更要求形成相互尊重、信任,和谐、融洽和资源、智慧共享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28、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而唯有学生怀着轻松的学习心理,才能减轻各种负担;唯有学生多感官的活动,才会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潜力的更大发挥。其次,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多元化的评价。从我校老师们的课堂实践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评价不止于师生之间,更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小组对学生评价、小组对小组的评价,课前课后的“前移后续”学习与检测过程中,还有家长评价的参与。学生的学习素养得以提高的同时,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尤为关注活动实施与目标达成的
29、情况,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网络资源创设问题情境的效果日常教学中,我们都强调要注重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引发思维,激起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媒体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比起传统的教学手段来,可以更强有力地抓住学生的综合感官,可以同时增强学生学习中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对整个学习过程提供有效支持。2、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对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更倾向于是学生知识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组织和引导学生一起交流讨论、进行小组
30、或群体之间的协作学习,共享智慧,促进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自主意识。3、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管理信息化网络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全面、丰富的资源以及方便、快捷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创建了良好的环境。然而,教师的适时监控、调控都还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教师要善于提出明确清晰的学习或探究任务,要善于指导学生进行信息加工的策略,更要善于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管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四、研究成效与反思:成效:1、教师的教学方式得以改变,观念在实践中提升。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
31、内容与方法有机融合,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活动;教师能善用信息技术和环境,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有效地应变和机智处理课堂生成资源。课堂不再是“教师为中心”,而是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我校每年组织的教学比武、展示等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善于运用有效的媒体和方式,创设情景、有效设计学生学习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模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2、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趋于多样、灵活、开放,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整合,支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构建知识,能力得到培养、信息素养得以提高。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个性化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3、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还体现在与实践活动的整合。拓展课和探究课是实践性、操作性强、学科间联系密切、综合性的课程,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数字化校园网络的作用和优势更显现。我校各年级拓展课中,由语文、英语、科学、政史地、艺术等学科延伸出去的活动课程,如:自由书友会、影视欣赏与影评、趣味英语、生活中的科学、实事直通车、人文园地、等等,都需要网络、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也逐渐开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阶段性的展示和交流。可见,数字化手段在真实活动或学习共同体中体验性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其他教育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