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6883136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当代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当代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作者:韩国存文章来源:象山教科研点击数:10944更新时间:2005-9-5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院对1782名中学生的

2、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35.31%,有明显问题的比例为16.72%。有资料显示,近10年来,学生心理问题呈加重的趋势。近日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对18000个咨询电话记录进行分析,发现本市中小学生的心理疑难问题主要集中在14个方面:交往适应、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择业茫然、生理发育烦恼、性心理偏差、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理想追求、宗教影响、法律保护、行为不良、心理严重障碍等。其中交往问题、学习问题、情感问题所占比重最大。青少年成长中的烦恼集中在14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17岁的孩子烦恼最多。而笔者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的种种异常,好动、多话、厌

3、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一、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1、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意志方面一般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

4、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忧柔寡断,唯唯诺诺。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称为青春烦恼;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

5、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2、中学生心理偏差的几种表现学校学习问题。学习问题所占比例为各类问题之首,随着升学考试的迫近,初三学生的此类问题特别突出。据统计,学习问题占40左右。可见学习方面带给学生们的压力是很大的。学习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是学习焦虑、学习疲劳、厌学症、学习困难和考试焦虑等。学习焦虑。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只有成绩较差的学生才有学习方面的压力, 其实不然。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由于父母的过高期望和自己过于要强好胜,往往比别人有着更重的心理负担,他们在不断督促自己加紧学习的同时,还要时刻警惕别

6、人的超越和自己的失误,很担心成绩不佳而终日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焦虑重重,令人奇怪的是,这类学生往往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评价,有的为了一两次失误而自信心开始动摇,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行。学习疲劳。据有些学生反映。他们经常一捧起书本就头疼、恶心,心情烦躁,坐立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混乱,夜间常有失眠发生,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种问题多是学生长期处于过度紧张和疲劳状态造成的。他们多是较要强但学不得法的学生,极力想满足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学习很努力,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多,但长时间的高度紧张、休息不足、调整不当就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身心状态极其疲劳而事与愿违。厌弃学习。这类学生的口头禅是“我真不知道

7、学习有什么意思” 、“我对学习烦透了”等等,他们对学习极度的厌倦,认为它枯燥无味、没有乐趣可言。学习困难。此类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观察能力低、计算能力差、言语水平低、不善与人交往、学习成绩差,他们往往智商偏低,无学习兴趣。考试焦虑。许多学生诉说自己甚至在考试前些天就紧张心悸,考试过程中起初也很慌乱,但慢慢能平静下来,进入状态。这属于一种正常的兴奋性紧张,如果适度,可以促使学生发挥高水平。但有些学生考试时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思维混乱,导致考试失利,成绩远不如平日,这便是一种需要矫治的病态心理。家庭关系问题。家庭关系方面的问题自初一到初三年级始终占10一15,属于影

8、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较恒定的因素之一,问题集中在与父母关系紧张、对父母有内疚心理、单亲家庭子女的特殊问题三个方面。关系紧张。初中生正值“身心剧变”时期(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他们身体发育导致心理开始逐渐成熟,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不能再像小学生那样依恋父母,开始要求独立自由,挣脱对双亲的依赖;而父母却觉得孩子不听话了、自作主张、自以为是,如果老师和家长采取简单粗暴、严厉训斥的方式对待他们,就会使孩子产生厌恶和反抗情绪,使矛盾更加尖锐激化。负疚心理。有部分学生,尽管学习挺刻苦,但成绩一直不理想,父母也知道他尽力了,因此无论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父母都不责备

9、,而是尽心尽意地照顾好他的生活,变着法地鼓励他。父母越体谅他,他却愈加内疚。单亲问题。随着离婚率的升高, 单亲家庭正悄然融入社会。据不完全统计,单亲家庭子女大致占5左右,这些孩子普遍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由父母中一方抚养,缺乏正常的父爱或母爱。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几乎人人都有心理偏差,但表现不同:轻者自卑导致郁郁寡欢或行为乖张;重者好怀疑并猜忌,对别人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人际交往问题。笔者强烈感受到现在有些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交往能力,如事事处处以“我”为中心,对人苛求,好嫉妒,爱猜忌别人;拉帮结伙,攻击他人;胆小羞怯,不善与人沟通等等。这些不当方式都会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及未来发展带来不利

10、影响。中学生的交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同学相处。笔者遇到过这样一位男生,他的同学看不起他,什么好事也轮不到他,什么坏事都有他的份,他认为自己对别人都不错,而别人对他都很冷淡和反感,甚至有几位同学和他正面冲突过,他觉得生活在这个集体中很痛苦。像他这样陷入受人冷落和群体压力处境的学生几乎每个班里都存在。朋友相处。青少年都强烈地渴望友谊,朋友之间的感情非常浓厚,但也存在着大量问题:如情感不够稳定朋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分分合合都要随自己的心愿,以“我”为中心;对朋友的要求苛刻,有“排他”心理,要求朋友眼里只有自己,最好不理睬其他任何人;对朋友的选择有时缺乏原则品行不端的同学对自己亲近也不加拒绝,

11、而是盲目追随;解决问题方式任性,有了矛看不是设法解决,而是冷淡地相持等等。早恋困扰。早恋的初中生往往精神萎靡、精情恍惚,严重影响自身发展。产生这种现象,从内因来看,由于近些年来人的体重和身高提前1-2年达到平均标准,这种发育的加速也必然引起性成熟的提前和性意识的产生,同时有些青少年明知早恋对人对己都不利,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常常难以控制早恋的激情。外因方面,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当态度造成的。3、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其规律具有横向纵向交织的特点。心理问题发生的横向特点也可称为年级特点,即在特定的时段内,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呈现出不同特点。表现为初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要

12、完成由初中生向高中生的角色转变,需经过一段适应的“阵痛”,许多学生不能迅速适应新环境,从而表现出一个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峰期,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学校适应不良造成的情绪波动,如不能迅速完成知识接受者角色转化(由接受初中知识向接受高中知识)而出现的急躁、失落感等;高中三年级学生由于面临高考,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各种精神压力,也是各种心理问题频繁发生的时期;高一下学期和高二学年的学生心理则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由于集中性的应激事件较少,心理问题分布的面较广,集中性差,心理问题具有突发性,心理问题的类型繁杂,而各种较严重心理疾病的发生率较低。心理问题发生的纵向特点是指各年级的学生在每学期的一

13、些特殊时期,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处于相对高峰期。如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前后,无论高一、高二或者高三年级的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都处于明显的高峰,而每学期开始后的前一、二个月,学生的心理状态普遍稳定,各种心理问题较少发生或处于潜伏状态。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一般规律:高中一年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环境适应不良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具体表现为:想家恋旧心理难以排遣、不习惯新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不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寂寞孤独感、失落感。也有少量较严重心理疾病症状,如严重失眠、抑郁、焦虑、轻生念头等表现。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特点是:在班级群体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表

14、现出稳定性。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每个班级(平均50人)存在较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在25人,约占410。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是由于童年及小学、初中时期长期处于不正常的家庭环境,或者不良的教育方式使他们的人格发展受到影响,形成人格障碍,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孤僻、偏激、退缩、敏感、神经质等症状。而其他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大都表现出发生的突然性和暂时性,规律性差。但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愿自甘落后,既想奋发努力摆脱现状,又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努力一段时间后成效不大,又重新陷入绝望之中,因此心理常处于矛盾之中,既对自己的不争气感到内疚,又为找不到改变现状的途径而焦急。学习障碍极易诱发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严重

15、心理疾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高中三年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高考前的心理应激反应,如考前心理紧张焦虑,对前途失去信心、绝望等等。这个时期也是各种心理疾病的多发时期,如严重失眠、焦虑、神经衰弱、强迫症、疑病症、癔病症都有发生。在不同时段表现出一定间隔变化如每学期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是各种心理问题最少发生的时期,这可能与学生在假期内得到充分休息,心理调节适度有关。而在一些学生学习压力重和容易引起学生心理波动的时期,如各种考试前后、德育考评前后是各种心理问题集中发生的时期。这说明过度紧张的学习生活是导致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诱因之一。4、离异家庭高中学生的心理不适主要表现自卑心理。自卑是离异家庭学生

16、的性格缺陷之一。有自卑感的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别人都比自己聪明、能干,而自己则处处不如他人,对自己什么都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自卑情结”的形成,进而在自我评价中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如不安、内疚、胆怯、害羞、忧伤、失望等,从而使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必定自怨自艾,沉默少言,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怕与被人交往,饱尝孤独的苦味,甚至还会使人变责己为责人,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他人身上。抑郁心理。抑郁心理也是离异家庭学生在遭到意外的挫折后比较容易发生的。由于离异家庭的学生过早地承受着成年人也难以承受的感情折磨,承受着孤单和冷漠,一般都会表现抑郁的情绪,

17、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如此。在抑郁状态下,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对未来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整个生活似乎都弥漫着灰暗的色调。且一般来说男生比女生表现得更为严重。 嫉妒心理。嫉妒心理则多半是离异家庭学生在自己社会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其目的在于主观上缩小和消除自己与完整家庭子女在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距,以实现原有关系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离异家庭学生就有可能从嫉羡他人发展到嫉忧他人,严重时甚至还会嫉恨他人,总认为完整家庭子女的社会处境对自己是一种讽刺,一种威胁,于是在与人相处时就不会那么热情,相互之间似乎增加了一层看不见的屏幕。 猜疑心理。离异家庭学生

18、由于家庭变故,常常会“疑心生暗鬼”无端怀疑他人看不起自己甚至作弄自己,有时还会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并把生活中许多无关的事拉扯在一起来证明自己的猜疑。在这种情况下与人交往,必定误会迭起,隔阂丛生,严重妨碍他们与人交往。正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的:“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孤独心理。消极的自我情绪体验使他们形成扭曲的自我形象,既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由于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缺乏积极从事交往的勇气,离群索居,不愿沟通与他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把自己锁闭在自我的

19、小圈子了。 冷漠心理。由于家庭破损造成离异家庭学生心灵上的创伤,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一层灰暗的色彩,再加上由此而引起的别人对他们的嘲讽和歧视,因而离异家庭学生常常显得心灰意冷,似乎已看破红尘,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人对事就会无动于衷,缺乏高涨的热情,有时甚至还会对人怀有敌意。学习成绩下降了,老师找其谈心,一句“老师,您又何必对分数如此计较。”让人不知该如何说起。5、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学校生活基本心理特征 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发展有较明显的差异性:在学校生活中,在与老师同学的接触交往中,攻击性强,持久性差,消极情绪等特征表现明显。初中时代是青春期的主要阶

20、段,在人生中可谓身心发育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由于人体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初中生的心理容易变得不稳定,容易产生烦恼,而单亲家庭学生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内心焦躁加上外在调节不利,比双亲家庭学生更容易迸发不良情绪,产生不良行为习惯。攻击性强。学生沈某父亲身亡,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宠爱有加,沈某在家较尊敬母亲,在校却受不了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有一次因为同学的几句话导致他与同学大打出手,老师的批评教育一概听不进去,家长作思想工作也不肯低头。这与其性格孤僻、心灵压抑所导致的逆反心理密切相关。由此而造成了听不进批评,本能地敌意,为一点小事而情不自禁发脾气,最后发展为冲突、顶撞甚至攻击的偏激行为。如果有人对自己

21、有不利的言行,将马上反击,朋友与别人发生矛盾,也是马上帮助朋友反击。班上几位单亲家庭的男生均好打斗,攻击性比普通学生要强。持久性差。单亲家庭学生普遍反映不能长时间做一件比较枯燥无味的事情。初一、初二的学习较为轻松,作业量较少,但几个单亲家庭学生却经常有作业不完成的情况,尤其是周末归来,情况尤甚。周日单亲家庭学生随监护人同吃同住,周末往往被另一方或亲戚接去,宠爱有加,胡吃海逛,以作为是情感的补偿,对于子女的学习也只是问而不过,待到发现假日综合症,不良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方恨晚矣。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在家庭破损过程中受到过一定的心理伤害,又由于家庭教育的残缺,容易造成不良学习习惯。学生毛某就是这样的情况

22、,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也差,虽然他对每一次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都能虚心接受,但总是过后就忘,无法坚持。有时好上一天,第二天上课时他又是说话、看课外书或心不在焉。消极情绪明显。少年心理学指出:人一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便会增强。单亲家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已经对自我主体性产生了自觉意识,一方面他们试图采取自主独立的行动倾向,另一方面也会动辄就想到自己家庭的不健全,感到自卑苦恼。学生陈某家庭破裂,母亲去了国外,抛弃他们父子,陈某对母亲没有感情,对父亲的严厉又十分害怕,学习成绩不好父亲就是严厉责骂。长此以往,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上课也是无精打采。认为,父亲也不喜欢他,他再努力也没有用。6、春季小心落入精神障碍

23、陷阱桃红柳绿,春暖花开,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人们的心情也一扫冬天的阴霾,开始明媚起来。不过,季节交替的影响并不完全像表现出来的那样美好。在春天走来的同时,身边的朋友、家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都可能受季节的变化出现一些精神障碍的苗头,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治疗科主任唐登华大夫介绍,季节变化,尤其是时令从冬夏进入春秋两季的时候,出现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疾患的病人发病率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春季容易出现的精神问题主要有三种:抑郁、躁狂和精神分裂症。抑郁。调查显示,大约有10%的人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在精神障碍的病人中要占到一半。这些抑郁症患者中,将有10%到15%最终会死于自杀。抑郁症是情绪障碍

24、的一种,它的核心症状有三个:情绪低落、兴趣全面减退、体力脑力疲乏。另外还有几种次要症状,比如:对前途悲观;为小事自责;有企图自杀的行为;注意力难以集中、记性差;对活动没有兴趣,不愿见人;食欲下降和消瘦;睡眠功能紊乱等。躁狂。和抑郁相反,有的人会没有什么原因突然变得情绪高涨,喜形于色,持续一段时间后也可能是一种病态,就是情感型精神障碍的另一种类型躁狂症。它以情感高涨,思维加快,言语、活动增多为主要表现。人常常高谈阔论,自感精力充沛,睡眠大大减少,但话题却没有中心,而且情绪不稳定,极易大发脾气。一般来说,这种病人意识不到自己处于病态中,更不愿意看医生。所以只能靠家人及时发现,尽早就诊和治疗。女性更

25、容易受精神疾病困扰。精神障碍的成因很复杂,其中包括一部分的生物原因。因为人是由生物节律调节的,春季万物复苏,精神不够健康的人脑子内部生物机制受到影响,神经介质的产生会出现问题,引发精神疾患。同时人体内分泌失调也是诱因之一,所以,女性在青春期、更年期、产后和月经期这几个人生特殊的时期容易出现问题。春季多发精神疾患的原因有:春季日照和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影响人的情绪,加上天气转暖,代谢进入旺盛期,引起人体的一些内环境和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尤其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学生在春季备战中高考,学习和心理压力过大。这个季节里,病人体内褪黑素相对缺乏。四、有些老病号没有遵医嘱维持治疗,擅自减量、停

26、药或换药,致使病情反复。二、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1、教师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方面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恰恰就有某些教师在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产生不良的影响:言语影响:有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嘲笑贬低,各种过头话、偏激话,或者不符合事实的结论,错误的批评,都常常出自他们之口。这些都极易使学生产生反感、抵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就把自己放在与老师对立的位置上,顽固地反抗着老师的一切教育。态度影响:有的老师在教育某些学生时,缺乏必要的热情,特别是对一些后进学生更缺乏热情,冷漠对待。这些都会

27、导致这部分学生强烈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不仅将不满与怨恨对着老师,而且还可能将不满和怨恨撒向其它学生。行为影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动不动向家长告状,把学生赶出教室,动不动责令学生写检查、做检讨;发动全班同学孤立某一个人;等等。结果却毫无疑问地将部分学生推到了集体的对立面,给这些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有的人会很快形成强烈的反抗心理,严重的还会导致个别人产生报复心理,从报复别人中去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健康心理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大或小与好或坏,则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大有关系。但是,必须承认,也有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以下不

28、健康心理:求全心理。教师总希望人人都听话,个个爱学习、守纪律,不希望也不能容忍出现与此要求不和谐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希望能听到老师表扬和鼓励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9;表示对老师的表扬很高兴,占被调查人数的735。但教育的求全心理,常常使学生轻则遭到斥责,重则受到惩罚。独尊心理。每个老师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尊严,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也应尊重每个学生。如果教师形成独尊的心态,工作中就会出现偏差。有的教师还要学校出面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其结果,往往使自己反而失去学生的理解与信任、甚至使一些学生对老师产生严重抵触心理。报复心理。这种心理对学生的伤害也十分严重。某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发生了一

29、些纠纷,或者少数学生不守纪律,影响了老师的情绪,于是老师牢记在心,总想找个机会对学生采取报复行动。老师的报复行为对学生的伤害是很大的。它能造成学生心灵的伤害,使学生久久难以忘怀。卸包袱心理。它在教育工作中也存在着十分大的危害。有的教师对班级个别教育不听、处罚不怕的学生缺少耐心,时间一长,总想将这一类人赶走、清除。这样便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于是这些学生便产生处处与老师和集体对抗的心理,充分发挥他们破坏与捣乱的能量,使班级处于不安宁状态。一些教师的种种不健康心理,在平时的工作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就会通过种种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学生面前的失态表现,焦虑不安乃至失去理智;擅自离开教室拒绝上课;驱赶学

30、生出课堂,并宣称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等等。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导致的后果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运用技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就是教师心理不健康,或者教师不懂得关注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美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它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作家三毛上初中时代数成绩不好。有一次她经过

31、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老师怀疑她作弊,让她站到讲台上示众,并用毛笔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美其名曰:“吃鸭蛋”。从此三毛的心灵中就留下了不堪回首的阴影。有一个成年强迫症患者自述其症状是不断地吐唾沫,直吐得嘴巴发干起泡还要吐。心理医生用催眠法唤醒他的童年记忆,才找到了病根:一次他因钓鱼误了学业,老师罚他生吞小鱼,从此埋下心理疾病的隐患。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子,性格内向,胆子较小,一向做事认真,学习成绩也不错,担任班里的算术课代表。一天自习课后,她收齐了作业本高高兴兴地来到老师办公室。当她把一大摞作业本放到王老师的书桌上后,不知为什么,王老师把作业本一下子全都扔到了地上。女孩吓了一

32、大跳。她赶紧蹲在地上把作业一本一本地拣起来,重新放到老师的书桌上,没想到,第二次又被老师扔到了地上。女孩吓得不知所措,浑身哆嗦。回家后,当天夜里就做噩梦,说胡话,第二天说什么也不敢再到学校去了。经医院诊断,她患了学校恐怖症。事后了解,王老师因为被领导批评了几句,心里憋了一肚子气,结果就把学生当成了出气筒。据有关方面统计,90%的学校恐怖症是由于教师的非正常教学行为引起的。由于一些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表现得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态度与评价倾向很容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制力。这种消极的不稳定的情绪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时的伤害,有时很可能会影响他们长期的甚至是一生的发展。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一项

33、调查表明,有近半数学生对部分教师感到害怕。有些老教师给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对学生不能太客气了,一开始就得把他们镇住,不然他们就会登鼻子上脸,就会骑到教师头上拉屎拉尿。”有的教师以能让学生害怕为荣,以能把学生管老实为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什么训斥、责骂、讽刺、挖苦、罚站、罚值日、打耳光、拧耳朵、掐嘴巴、直至拳打脚踢,各种方法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可是在这些心态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班里,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却是“猫和老鼠”“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棍子和懒驴”的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有一个三十出头的女教师,出生在农村

34、,上中学时为了今后能到城市工作,学习非常刻苦,但高考时仅两分之差没考上理想的外国语学院,不得已上了师大的外语系,毕业后当了中学教师,总感到很不满意,觉得每天跟学生打交道没发展前途。刚工作不久便因一件小事与学生发生冲突,从那以后,她就形成了一种很强烈的防卫意识:城市里人很坏,看不起农村人。发誓以后对学生要狠,决不能让学生欺负自己。这种对职业的反感、学生观的偏差和性格上的偏执,致使她对学生过于苛刻。课堂上只要学生回答不出她的问题,她就会大发雷霆,用非常尖刻的语言训斥学生。一次她呵斥一个英语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你这脑子怎么长的,当初你爸妈计划生育怎么没把你给计划了呢!”说得这个同学长时间抬不起头来

35、。由于这个教师太厉害,学生上她的课都特别紧张,为了避免挨训,许多人采取只准备要提问的问题、课前借别班试卷、考试作弊、偷改成绩等办法来应付她。可一旦被发现,她的批评更严厉。到了后来,连规规矩矩考高分的同学也不能幸免,因为教师怀疑这些高分也是假的。一次叫了十几个学生到办公室里去当众“审查”,弄得好几个学生当场跟她发生了冲突。学生们跟这个教师的关系越来越僵,矛盾也越来越深,最后每逢她上课,学生开始逃课,开始三个五个,后来发展到竟然有一半学生拒绝上英语课。某重点中学一位男生,学习成绩好,人也特别听话,是公认的好学生。一个代课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把全部课文抄三遍,第二天早上交。老师第二天问:“昨天的作

36、业谁做完了?”全班只有两人举手,其中就有这位男生。老师又说:“谁做完了,谁是傻子。”此后,这位男生变了个人,不再不折不扣做作业,书也不爱读,最后只好转学走了。平心而论,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不爱学习,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大多是与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和不健康心理。4、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冷暴力师源性心理伤害主要是指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学生不喜欢教师哪些行为,经过调查,了解到学生不喜欢教师的行为有以下几种类型:爱打人、骂人、说脏话、罚站、扔粉笔头的粗暴型。口齿不清,说话罗嗦,口语太多,声音太大、太高、太小或太尖等语

37、音型。作业多、爱拖堂等填鸭型。向班主任或家长告状,不为学生保守秘密的不友好型,以及打扮过分等体表型。 “冷暴力”这个名词虽然不新,但出现在校园,发生在老师教育学生的事情上,还是个新鲜事。目前,学校都有了教师不得打骂体罚学生的禁令,多数教师也都能遵守,体罚学生的行为确实少见了。但在教育过程中,对问题学生,一些老师却采取了不理睬、疏远、隔离及在语言上进行讽刺等。这些在不少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行为,实际便是典型的校园“冷暴力”。 对中小学生心理有多年研究经验的南宁市教科所前副所长邓立东曾告诉过记者,“冷暴力”将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取决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孩子。长期

38、受到老师“冷暴力”的孩子可能有师源性心理问题,表现为孩子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不敢与人交流;或性格变得暴躁,内心充满“攻击性”。这对孩子的性格完善非常不利。“冷暴力”和体罚相比,杀伤力更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向师性比较强,在这个成长阶段,老师的言行对他们的影响比父母还大。他们甚至觉得,家长对自己好不好不重要,却很注重老师对他们的态度。老师对他们采取“冷暴力”轻则导致他们厌学,重则造成他们自闭,影响到心理健康,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笔者曾在某班的墙报上看到这样一则告示:纪律最差生,下列四位学生的名字。问其原委,答曰:是班主任发动学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来的,并将“中选”者单独排座,编

39、入另册。其效果呢?可想而知,这四名学生从此公开捣乱,满不在乎,即使老师来了,他们也不象以前那样还能装一会儿,而是大摇大摆,一副无人可奈何之状。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对名誉漠不关心,置自尊于不顾。他们个人尊严一旦被剥光,就什幺都无所顾忌了,哪还有教育可言?这种教育失败的原因,便是我们的教育者在教育中自觉不自觉地在学生心灵上施加暴力。心灵施暴的表现形式贬低。在不少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的进步不注意肯定,而对他们的过错却大动肝火,呵斥不已。动辄就用什么“没出息”、我早看透你了”、“你要能升学,我就不在这里教书了”等言语敲打。对正在长知识、长

40、智能的学生下这种断语是不妥的,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进而促使他们自暴自弃。中小学生的自尊心不但强烈,而且敏感、稚嫩。在实际教育中,那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事是时常发生的。他们能从教师的言语上,准确地体察自己的位置,你只要说一句“你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就可能使学生受到致命的伤害。“数生十过,不如奖生一长”。讽刺。一位同学痛苦地向我讲述了这样的事情:课堂上她举手发言答错了题,老师随口一句:“幸亏你不会,要是会你能举三只手。”当时的一种感觉呢?课堂上,学生动脑筋举手发言,这本是很可贵的,它有利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特别是差生的知识缺陷,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真诚地给予鼓励。即使答错了,

41、也是正常的。而这位教师用辛辣的语言,把学生刚刚萌动的求知欲望一下子给扼杀了。这无异于用一堵看不见的墙,把学生的精神世界禁锢起来,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冷漠。有些教师,由于太专注优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对后进生态度冷漠,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也得不到老师的一次褒贬,似乎成了一个多余了人。他们在冷落之中慢慢地将心灵之窗关闭,陷入了一种既想鸣状又无从说起的境况。这种冷漠,拉大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学生心灵上蒙上了灰色的阴影。正常的学生对老师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信赖感,由于遭到冷遇而失去了这种亲近感和信赖感的学生,他们不是距师远远的,以免遭呵斥,就是用种种不良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以此来渲泄心中的不满。

42、这种情绪的失调,是学生在校生活的悲剧,更是教育者的失职。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案例警示强令家长陪读因为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江西南昌市心远中学一班主任老师强令他的家长到学校陪读;因为工作忙家长无法陪读,学生便被赶出学校。班主任老师说,家长不来陪读,学生不准来上课。(北京娱乐信报5月31日)强令家长来校陪读,否则不准上课,如此教育良方,令人瞠目结舌。人们往往把关注的焦点落在老师不许学生上课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上,而可能忽视家长来校陪读的举措对学生人格培养和心理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应该指出,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生的思想转化和教育较之过去显得更为复杂,相应地也增加了工作难度。对一些过于调皮的问题学生,教师理应给

43、予重点关心和正确引导,通过人性化的教育手段加以感化。从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协调和有机配合,经常沟通,自然也无可非议。但是,粗暴地把孩子推给家长,强令家长来校陪读,实质上是没有忠实履行教师应尽的教育职责的表现,也凸显了相关教师的教育无能。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曾这样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阶段正是培养其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从而逐步形成他们对自我的基本认知和对自我行为的控制模式。学生犯错,家长陪读,表面看来有利于教育,其实反而助长了学生对自身行为不负责的态度和行为。而更为严重的是,它损害了学生的自

44、尊心,很可能在其内心深处烙下无法抚平的伤痕。实行家长陪读,无异等同于在全体学生中宣判了这位同学的差生地位,难免引发大家的讥笑、歧视,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这种极端做法,不仅有悖于倡导平等教育的教改潮流,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师源性心理问题。与损害后果比较明显的教师体罚相比,这种以损害人的自尊为前提的“心罚”措施对学生的杀伤力更大,轻则导致学生厌学,重则引发自闭,影响心理健康,已演变成为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冷暴力”。去年3月13日,南京市栖霞区一15岁男生因学校强制家长陪读,无法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而服毒身亡,无疑是个血的教训。画不像老师撕画纸 田林是位于南宁市一家小学的二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开朗,回

45、到家与妈妈总有说不完的话。上学期有一晚,田林放学回家,一声不吭就躲进了自己的房间里,一直没有出来。妈妈觉得奇怪,敲开儿子的房门,看到田林垂头丧气地坐在床上,闷闷不乐。 在妈妈一再追问下,田林才肯开口。原来当天有一节是美术课,老师拿来几样水果指定小朋友们画出来。田林兴致勃勃地画了一个又一个,还上了漂亮的颜色。快下课时,田林将画交给了老师,老师看着田林画里的那些水果,又夸张又变形,颜色也奇奇怪怪,气不打一处来,“你画的是什么东西,根本就不像。”老师当场就将田林的画撕碎了,还骂了田林几句。 第二天妈妈找到学校反映情况,认为那位美术老师过于简单粗暴的教学行为,会挫伤田林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校长并不以为

46、意,劝田林妈妈:“唉,那位老师总是这样子的,对学生比较严厉,要求也高些,也没什么。”后来见田林妈妈还是不乐意,就提议:“要不给田林换个班上美术课好不好?” “他们(学校)并不觉得老师当众撕画纸的行为有什么了不得,但对于小孩子来说,这种伤害是深刻的,如不能及时疏导,恐怕会留下一辈子的阴影。也许他今后再也不敢画画,也许今后他就只能画一些老师认为像的东西了,而没有一点自己的思想和想像。”事隔一个学期,对记者提起这件事时,田林妈妈还有点忿忿然。据田林妈妈说,前不久儿子回家又提起一件事情,当时儿子班上段考,和儿子很要好的一位小朋友数学只得了二三十分,老师狠狠批评了那位小朋友,还吩咐其他小朋友“他不好好学

47、习,以后不要和他玩了”。 田林妈妈庆幸这次儿子还考得不错,否则遭受如此待遇的便是他了。“真不知道这些老师怎么回事,这么孤立差生,比打他们骂他们还让孩子难受。” 一句无心话挫尽人自信 “好话三冬暖,恶语十载寒”。确实说得不错。常常是老师一句话,也许只是无心之语,也已足够让孩子脆弱的心灵大受创伤。 马女士有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李艳,最近一段时间她发现原本活泼开朗的李艳变得少言寡语,而且小小年纪总喜欢对着镜子喃喃自语。忧心忡忡的马女士为此询问了女儿的小朋友,可是孩子们都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李艳的沉默仍在与日俱增。 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导,李艳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前阵子她们班里要选代表参加一个节日表演,平时

48、能歌善舞的李艳几经犹豫后终于大胆地向老师推荐了自己,可是老师却一句话回来:“这次只要漂亮的女生参加”。李艳的脸顿时刷的红了,心情一直很低落,从此再也没有胆量在人前大声说话,无论说什么做什么,总觉得同学和老师会背地里嘲笑自己。 马女士由此找到李艳的老师,老师一脸的无辜,解释说她并不是有意贬低艳艳,没想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差,她希望孩子不要这么介意。 “我真的希望老师能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虽然只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但是看到孩子小大人一样的沉默我就揪心。”马女士为自己的艳艳感到伤心。心灵施暴的危害:首先在于它破坏了学生的自尊,将自尊向自卑转化或者是将学生的自卑固化。在学生完全否定自己,迷惘,绝望的情况下,盗窃,打架,吸毒,卖淫有什么是不可以发生的呢?当我们痛心疾首的时候,我们很难想到:首先是学生最重视、最相信的教育者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他们!其次是使学生对他人、集体和社会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导致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