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青岛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青岛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pdf(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青岛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上报稿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五年十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4 页 - - - - - - - - - 目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34 页 - - - - - - - - -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本世纪头 20 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
2、黄金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时期。2004 年我市人均 GDP 已超过 3000 美元,基本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 正在进入加快发展的历史性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既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如果继续沿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循环型”转变,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3、为基本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途径。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全方位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和谐统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一、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青岛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95.82 亿元,在全国 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4 位。成功竞得 2008 年奥帆赛承办权, 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的全面发
4、展使青岛品牌城市形象更加突出,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先后获得“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和“企业家最满意的城市” 。 与此同时,城市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被授予“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34 页 - - - - - - - - - 国卫生城市”、 “全国环境模范城市”称号。但是,作为资源短缺的滨海旅游城市,我市在经济社会全面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差等方面。从产业层面上看,全市产业结构、产业
5、布局不够合理,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传统的重化工业和粗放型农业生产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从资源供给与利用角度看,作为资源短缺的城市,全社会资源意识、节约意识比较薄弱,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仍普遍存在。目前,青岛市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程度、土地集约化利用率等指标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2005 年青岛市万元 GDP 综合能耗为 0.94 吨标准煤(折算为 5.46 吨油当量 / 万美元) ,高于深圳的 0.38 吨标准煤、日本的1.25 吨油当量
6、/ 万美元和世界平均的 3.96 吨油当量 / 万美元。在列入山东省考核14 种重点耗能产品 21 个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中有13 个单位产品能耗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万元产值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贡献率不足2.5%,工业用地平均产出率仅为上海的1/5 、发达国家的1/8 1/16 。在生态环境方面,作为一个滨海旅游城市我市环境承载能力有限,长期的生态干扰破坏与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致使青岛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结构趋于单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调控能力减弱。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大部分河流生态用水难以保证,水环境生态平衡失调;绿化植被品种单一,覆盖率低,森林生态系统不能满足城市功能的需要;山体
7、破坏、水土流失、矿产资源的不当开采等生态破坏现象未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34 页 - - - - - - - - - 得到有效遏制;湿地数量不断减少,现有湿地得不到有效保护,功能衰退;海岸带破坏严重,海洋滩涂生物多样性减少,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逐步消失。目前青岛城市环境污染总体上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和农业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市四大产业基地、 六大产业集群建设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的经济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资
8、源和环境双重制约。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对于保证我市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基础条件及制约因素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起步较早,在企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具备一定基础,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一)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推进清洁生产,培育循环型示范企业。我市以推行清洁生产作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引导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目前已完成了130 余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评审。与此同时,在多家企业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步伐加快。工
9、业领域,我市先后认定了348 个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培育了多个利用工业废渣、余热、尾气、废轮胎等进行生产的综合利用企业。青岛已被列为国家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试点城市,年处理 60 万台(套)废旧家电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始建设。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34 页 - - - - - - - - - 启动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工业园区的创建工作。先后启动了城阳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市北胶州湾新产业基地生态工业园区、青岛国际环保产业园的创建工作,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10、进入实质运作阶段。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迅速。我市先后建设了一批无公害蔬菜示范园、秸秆气化站、畜禽粪便沼气化处理示范园及 “大棚养殖沼气蔬菜 (果) ”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产业示范。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初显成效。我市已经建成4 万吨/ 日中水工程,中水回用已经发挥效用; 海水直接利用达到8.8 亿吨/ 年;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工作全面展开;海水淡化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了各级部门和广大市民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二)循环经济发展基础条件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稳定的社会保障。我市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是山东
11、省的龙头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商品集散中心。我市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提供良好产业基础。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大特色经济、四大工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提出运用循环经济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的发展战略,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区改造,合理调整产业布局,这为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我市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2、积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34 页 - - - - - - - - - 发展环保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污染防治,192 家企业通过了 ISO14000环保管理体系认证,循环型农业发展初显成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果显着,这为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形成良好社会氛围。随着生态市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公众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增强,对产品和消费的绿色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三
13、)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没有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意识不强,在确定经济发展思路、制定规划和政策上,对人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协调还不够重视,发展循环经济还没有得到有效地组织和考核,没有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尚未形成,特别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规建设仍是薄弱环节,已制定的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难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政策激励和引导力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经济调控手段。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有待加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研发能力较弱,发展循环经济仍存在很多技术瓶颈,对资源节约与替代、能源
14、梯级利用、绿色制造、污染物零排放、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有待加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34 页 - - - - - - - - - 三、规划依据、范围和期限(一)规划依据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522号”2、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鲁政发200583 号”3、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及到 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框架 (讨论稿)(二)规划期限“十一五”期间
15、( 2006-2010 年) 。(三)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整个青岛市域范围(七区、五市)。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激励、宣传教育等方式,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之中,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6、34 页 - - - - - - - - - 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和环境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节约为本,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把资源节约放在首位,生产环节优先实施资源节约利用,最大程度减少废弃物产生,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流通与消费领域坚持以人为本, 倡导科学消费, 推广资源节
17、约型产品和服务,反对奢侈浪费。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再循环、 再利用的原则。 通过产品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资源再循环、再利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全社会参与原则。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形成舆论导向与利益导向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社会氛围。整体推动、重点突破的原则。循环经济发展融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融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同时有重点的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效益和高效率的示范工程,带动循环经
18、济的全面发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34 页 - - - - - - - - - (三)发展目标到 2010 年基本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和比较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完善的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社会资源节约意识进一步增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自觉性普遍提高。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城市”。(四)
19、主要指标“十一五”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如下: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05 年2010年1 资源消耗指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 / 万元0.96 0.75 2 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电耗万千瓦时1494 1326 3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立方米 / 万元38.4 35.5 4 农业节水灌溉面积万亩197 240 5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 0.6 6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指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7 98 7 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87.5 90 8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5 40 其中:七区75 五市15 9 城市再生水处理能力万立方米 / 日4 20 10 海水利用量亿立方米 / 年8.
20、8 18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34 页 - - - - - - - - - 11 其中:淡化海水产量万立方米 / 日0.3 20 12 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16.4 50 1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率0 30 14 农业秸杆综合利用率60 85 15 农用地膜回收利用率70 16 生态环保指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5.79 4.75 17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15.54 11.45 18 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气排放强度万标立方米1.33 0.67
21、五、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一)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在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通过建立资源节约奖励与激励机制,有效地降低能源、水、土地、自然资源的消耗。工业领域加快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强制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全面推广能源梯级利用、海水利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等资源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工业生产节能降耗。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实施化肥的减量与精量使用、农用地膜的减量与重复利用,实现农业领域投入品的减量化。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通过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建筑节能节水技术。积极倡导和培养理性、绿色的消费
22、观,确立“资源有限,取之有度”的资源观,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持续的消费方式。积极鼓励推广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34 页 - - - - - - - - - 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食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政府,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立。(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将清洁生产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全社会各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
23、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模式,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推广使用有机农药、有机肥料及作物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残留污染,提高有机、绿色农产品比重;鼓励种植业、畜牧业横向联合, 实现“种植 -养殖- 沼气- 优质有机肥”的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模式,解决农村清洁能源供应、秸秆资源化利用、养殖废弃物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实施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制度,依法推行工业领域清洁生产,从源头和整个生产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开展第三产业清洁生产,提高服务业环境管理水平。开展绿色流通企业、服务业审核认证,鼓励第三产业优先选用各类符合国家标准的环境友好型产品,推行包装
24、绿色化。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积极引导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标志产品和其它绿色认证,增强企业竞争力。(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起产业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生产高效的循环型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按照“减量化、资源化、高效化”原则发展第二产业,逐步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引进新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间和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2 页,共 34 页 - - - - - - - - - 业内副产品的
25、交换和利用,提高产业关联度。以农产品、畜产品深加工为龙头,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技术,引导农业发展走上生态化道路;积极发展市郊观光农业;大力发展优质种苗繁育,提高农业附加值。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产品结构的绿色化为核心,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以大炼油、石化基地、钢铁基地、造船基地建设为契机,延长产业链,提高现代重化工业比重。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推进信息化,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实现工业生产的集约化、网络化、循环型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生态物流产业、生态旅游业、绿色商品流通业、高效金融业,做大、做强环境服务业。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提升第三产业整体竞争力。(四)加强资源综合
26、开发利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积极稳步调整能源结构,推进风能、海洋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能量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技术,努力提高能源的产出效益。积极开展节水、海水淡化、中水回用、海水直接利用,实现城市水资源多样化循环利用。从产品设计入手,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以及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提升制造业总体水平。积极推动企业间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开展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及秸杆、地膜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
27、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3 页,共 34 页 - - - - - - - - - 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建立废弃物资源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国际贸易。(五)坚持科技先导,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研究和开发生态工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节水技术,无废少废工艺,废物再生循环利用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提升工
28、业的科技原创能力。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实现重点环保装置、设备产业化,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提供技术装备保障。大力扶持技术应用信息平台建设,整合重点高校、 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科技资源,强化产学研的横向联合,建立并逐步形成各种形式的循环技术创新开发平台、转让推广网络体系、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发展技术咨询服务中介组织,连接企业和技术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生态适用性技术支持。(六)加强示范园区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和区域特点,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开展循环型园区、社区、城区建设,发挥区域层次示范的综合效应。对已有的园区按生态和循
29、环经济要求进行改造,新建园区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培育构筑规模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生态园区体系。建设集成建筑节能、新能源应用、中水回用、生活废弃物分类回收与利用、绿色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4 页,共 34 页 - - - - - - - - - 消费等循环型模式的示范社区。逐步建立包括农村区域内部循环体系、中心镇循环体系、县市农村总体循环体系在内的农村三级循环体系。通过引导产业衔接、 建设高标准环保基础设施、 推广 ISO14000环境管理
30、体系认证等有效方式,建设循环型示范城区。六、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循环型增长模式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将实施渐进式推进战略。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在广泛发动、深入调研、严格论述、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选取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资源消耗量较多、 上下关联度较高的重点区域、 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 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带动我市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一)循环型农业发展重点改变种植业生产方式 。全面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广三元结构的轮作复种、间套作,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
31、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等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重金属、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程度,改善种植业生态环境。鼓励开展有机农产品认证,建立生产基地,全面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到“十一五”末,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提高到60以上。因地制宜鼓励引导农户之间联合,推广“四位一体”(太阳能 - 种植-养殖- 沼气)的生态大棚种植技术,形成“生态种植业生态饲料加工生态养殖业有机肥料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5 页,共 34 页 - - -
32、- - - - - - 生态种植业”的循环产业链。到2010 年,全市建设“四位一体”生态大棚2000 个。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设与高效、高产、优质农业相适应的节水灌溉体系。平原区推行地下半固定式管道灌溉形式;山丘梯田区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逐步推广防渗渠、管道自压等多种形式节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系数;山丘林果产区建设一批喷、滴灌示范区; 市郊蔬菜基地大力推广微灌技术。到2010 年,全市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 240 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 。莱西、胶南、平度三市建设成为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区。推行水产养殖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式高效水产养殖业。改变目前个体分散经营
33、、小规模、粗放式的养殖方式,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控制养殖密度,提倡鱼、虾、贝、蟹、藻等混合养殖,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建立完整的水产养殖生态体系。推广高效、少污染饵料,控制饵料的投放量,禁止直接向沿岸海域水体施肥;推广养殖水循环利用技术建设自净式水产养殖场,减小海水养殖业发展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推广抗污损网箱,使网箱结构规格、材料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实现循环使用。到2010 年,城阳、即墨、胶南建设3-4 个渔业养殖示范基地,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水体净化养殖。以规模化养殖、农牧结合的方式,发展生态畜牧业。积极推行畜牧业清洁生产,实现科学养殖,饮污分离、雨污分流、污染物固液和干湿分
34、离。发展农牧结合的规模化养殖,建设规模化养殖场,采用生物治理技术,通过建设有机肥加工中心,匹配相应农作物基地,使得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达80% 以上,确保养殖废弃物能被农田吸收利用。到 2010 年,全市农牧结合、规模化养殖畜牧产品比重达到60,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生产体系。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培育“种- 养- 加工”一体化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发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6 页,共 34 页 - - - - - - - - - 农产品加工连接一、二、三
35、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利用我市农产品加工出口行业的优势,努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能力。扶持“种植 - 养殖- 加工”一体化循环型生产模式的农业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建设高标准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促进畜产品、水产品、农产品加工企业横向联合,开展农产品、畜产品组合收购,以经济手段促进农业生产过程中“种植 -养殖”一体化进程。促进加工废弃物集中利用, 在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较为集中的区域,建设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专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农业循环经济示
36、范园区建设。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为重点,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集成大中型沼气、秸秆青贮氨化、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四位一体”(太阳能 - 种植-养殖- 沼气)生态能源模式、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农业节水、农用地膜替代或回收等一系列循环农业技术,实现园区内部循环。到2010年,全市建成 10 个生态农业示范区、 200 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中型沼气工程20 处、青贮池 71.4 万立方米。建立村级绿色生活社区。开展农村绿色生活社区建设,重点搞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资源化、无害化,实现肥料就地还田、秸秆集中利用。推广生活污水分散或集中处理,人畜粪便污水作为农用肥料或进入沼气池,实现
37、集中利用和有效还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有机垃圾采取喂养牲畜、集中腐烂制肥、自然净化等方式实现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置,农村产生的无机垃圾和有害垃圾,应纳入城镇垃圾处理的总体规划。推广沼气应用技术,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提高有机废物利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7 页,共 34 页 - - - - - - - - - 用效率。加快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资料开发与生产。围绕循环农业发展,开发和集成相关技术,建立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快环境友好型农
38、业生产资料的开发和生产,大力发展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饲料添加剂、可降解地膜的生产;加强绿色食品的贮藏、保鲜、运输等技术开发和设施建设,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二)循环型工业发展重点工业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我市 “十一五”期间发展的重点,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展清洁生产、环境管理认证,建设循环型工业园区等措施,力争“十一五”末建成有效运行的循环型工业体系,明显提高工业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依法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采用绿色工艺、技术和设备,从生产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强化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
39、制定石化、冶金、电力、印染、酿造、轻工等行业重点产品的单位产值能耗、 水耗和污染排放强度的地方指标,依法取缔高能耗、高水耗、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落后工艺,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广能源梯级利用、 水资源集约循环使用、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提高工业效益。至“十一五”末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1326kwh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至21 立方米,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气排放强度降至0.67 万立方米。到 2010 年,全市建成省市级清洁生产企业 100 家,国家级先进清洁生产企业4 家。以大炼油、石化基地为龙头, 延
40、伸拓展产业链, 建设国家级循环型石化产业基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8 页,共 34 页 - - - - - - - - - 以大炼油、乙烯、芳烃等重大项目为契机,大炼油带动大石化,大石化带动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整合老企业,延伸拓展产业链,建成“炼油- 乙烯- 芳烃、基本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为主链,密切关联高新材料、医药和环保产业的现代循环型石化产业。石化基地在大炼油项目建设的同时,配套发展芳烃、异丙苯、苯乙烯、丙烯酸系列石化产品。尽
41、快开工为大炼油配套的百万吨乙烯项目,形成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EVA 、SM等生产能力,完善产业链。石化基地内推广能源梯级利用技术、海水利用与海水淡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等,为石化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结合石化基地建设,整合、改造老市区化工企业,以青岛碱业、石油化工厂、青岛化工厂为重点企业,建设应用大炼油副产品高硫石油焦作为原材料的青岛碱业联碱改造项目,为石化基地提供配套FCC催化剂和助剂项目、 10 万吨/ 年乙内酰胺项目,形成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共同发展的循环型化工体系。以钢铁、造船业为核心,建设循环型重工业体系。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西海岸造船基地、钢铁基地,体现行业
42、间横向关联。钢铁工业结合青钢搬迁、浦项制铁项目,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重点发展与船舶、汽车、家电、集装箱、机械等用钢产业密切联系的钢板生产。积极发展与钢结构、造船相关的焊条钢、焊丝钢、弹簧扁钢、钢帘线和预应力钢绞线盘条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钢铁基地规划建设注重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搞好钢渣综合治理。以国家级海西湾修造船基地建设为契机,以北船重工修造船、 青岛船厂搬迁扩能、中海油海洋油气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轮等项目为龙头,带动发展船用柴油机、曲轴、涡轮增压器、发电机组、船用锅炉、船用环保设备、船用自动设备、机电设备、导航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43、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9 页,共 34 页 - - - - - - - - - 定位设备等船舶设备制造,形成船舶工业产业链。配合造船基地、 海洋工程基地, 建设年加工能力 20 万吨的钢材加工中心, 延伸发展壮大钢塔制造、集装箱制造,特别是重型钢结构产业。针对重工业能耗、水耗高的特点,在西海岸规划建设一批热电联产、电水联产(海水淡化)项目,为钢铁与造船业发展提供支撑。以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行业循环经济家电电子行业以海尔、海信、澳柯玛为龙头,打造具有特色的循环型生态家电电子产业。整合上游产业链,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原材
44、料研发与应用,控制铅、铬、PBDE 、PBB等有害材料的使用,率先在环境友好家电产品领域取得突破。围绕家电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推广产品绿色设计,推行可拆解零部件使用,实行材料部件的代码和标识,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生态家电电子产业生产模式。食品及酿造行业推广青啤、青岛酒厂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经验,积极开发生物提取、菌种改良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完善以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中心的下游产业链,加强能源、水的集约利用。配合建筑节能、粉煤灰治理等的要求,调整建材行业结构,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建筑材料,建筑节能系列产品等绿色建材产品。使建材工业成为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采
45、用高新技术改造橡胶、纺织服装、建材、皮革等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循环良性发展。橡胶行业积极推进绿色化、高新化,推广集散式控制系统,加强废旧轮胎的综合利用。纺织服装业推进纺织工业综合化、系列化、高新化,采用纺织新材料技术、生态助剂技术和染色整理等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大力发展“绿色纺织品”,减少污染。采用新工艺改造皮鞋制革业传统工艺,减少废水排放。发展壮大海洋、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海洋生物优良种苗培植基因工程、海洋医药及生物工程、海洋活性物质及酶工程、基因医药及基因治疗技术、基因技术平台及生物芯片为重点,积极推动海洋产业从粗放式开发向集约式、生态式开发转变,从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向高级的产业
46、结构转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0 页,共 34 页 - - - - - - - - - 新材料重点发展专用化学品、新型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3 个新材料领域,积极发展纳米材料、生物医学新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等其他新材料。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循环利用提供装备技术保障。加快烟气脱硫、海水利用、海水淡化、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海洋保护、环境监测等相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推进产业化进程, 改造和提升污水处理、 中水回用、 垃圾处理等环保技术和设备水
47、平,促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节能灯具、双层玻璃及中空低辐射玻璃等环保产品,加快节水型工业设备、生活器具、节水型滴灌设备和冷却设备的开发制造。按照循环经济模式,改造、优化整合原有工业园区。从能流、水流、物流、废物流以及信息流等方面对现有工业园区布局和设施进行优化整合,合并或取消水平低、规模小、缺乏竞争力的工业园。重点建设内容包括:一是以配套互补,合作衔接为原则,推进产业集聚耦合,突出特色产业和主导企业的发展;二是加强现有园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园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建设污水处理厂与中水回用设施,在沿海园区大力推广海水直接利用与海水淡化,加强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减少排放
48、,集中建设固体废物回收中心和再生中心,共享使用消防设施、绿地、交通和运输设备、仓储设施、培训设施等;三是推广能源梯级利用,淘汰小锅炉,发展热电联产,提高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利用比例,大力开展节能技术,降低园区能源消耗。规划到2010年,全市优化改造完成工业园区10 个。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建设节约型示范园区。 “十一五”期间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区、市北胶州湾新产业基地、青岛国际环保产业园、青岛出口加工区为重点,建成循环工业示范园区。示范园区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进行规划布局,明确准入标准,按产业链进行绿色招商,集中建设治污、排污和集中供热体系,实现园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
49、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1 页,共 34 页 - - - - - - - - - 基础设施的共享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园区内部以及园区之间的废物交换体系和能量梯级利用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园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园区能流、物流、信息流有效共享,保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三)循环型服务业发展重点以 2008 奥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在各旅游区推行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审核、生命周期评价和绿色开发与消费等活动。加强风景旅游区污染控制设施建设, 完善景观与生态保护宣传、 环境保
50、护标识、 废物分类收集等设施,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化、 资源化管理和无害化处理。 至 2010 年青岛重点旅游区烟控区覆盖率和噪声达标区达到100% ,垃圾实现分类收集,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发挥青岛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深度开发海尔、青啤、青岛港、华东葡萄酒庄园等国家级、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工业观光旅游;积极发展红岛蛤蜊、北宅樱桃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业观光旅游。实现旅游与第一、 第二产业的有机结合。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平台和网络,及时发布旅游信息,对全市重点景区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有效控制景区游客密度。根据景区的生态环境容量,提升各景区的生态品位,坚持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