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1.2.1 哲学的基本问题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1.2.1 哲学的基本问题 .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1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P7 一、选择题1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我们能够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这个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A B C D答案D解析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均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D。2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究其哲学本质,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A哲学和科学
2、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答案C解析究其理论本质,儒释道三家反映的基本问题实际上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辩证关系问题,C正确。B错误,A、D排除。3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A B C D答案C解析是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错误,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二者的辩证关系问题。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展开的。4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从哲学基本问题上看,这是因为()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和存在不可分割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与存在是同质的事物A B C D答案D解析表述错误,存在可以离开思维;表述错误,思维与存在是不同质的事物。企业按照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说明存在决定思维,思维是存在的反映,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5王夫之认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休谟说,世界上存在的
4、只有知觉和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所处时空不同,阐述问题的角度不同,但他们却共同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A B C D答案A解析王夫之认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他回答的是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休谟回答的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二者都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都涉及的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本题答案选A。6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属于这一问题的内容的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与存在是否息息相关思维
5、能否反作用于存在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A B C D答案D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符合题意,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故排除。7“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答案C解析“没有景物,何来感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没有感情,何来景物”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故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C符合题意;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不
6、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A错误;B、D两项观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8下列观点中,能反映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是()A生则有息,息则有生,天地所以成化也B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C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的存在D生之有长,长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矣答案C解析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A强调天地化生万物的过程,与题意不符。B体现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不符合题意。C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符合题意。D体现的是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不符合题意。9古希腊哲学家高尔吉亚认为,不存在任何事物;即使有某物
7、存在,我们也不可能知道它;即使事物存在并且我们能够知道它,我们也不可能将这一知识传达给别人。这种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 B可知论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观点否认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这属于不可知论的范畴,C正确。其他三项都不符合题意。10有人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在于为人们提供了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上述观点()正确把握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错误认识忽视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犯了片面性错误A B C D答案C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题中观点只看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而忽视了第二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
8、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犯了片面性的错误。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11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其积极的作用是主流;但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是弊大于利。人们的这一评论说明()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干要求,都没有强调出“生活与实践活动”,故正确答
9、案为B。12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答案D解析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D说法符合题意。A、B、C说法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13远古时代,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
10、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震源、震级等。(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基本观点?(2)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答案(1)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反映了思维决定存在,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反映了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是唯物主义世界观。(2)这两个基本观点都涉及思维和存
11、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上称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解析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同看法折射出人们对思维与存在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看法。本题设问简单,运用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作答即可。14为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规划编制将在明确区域战略定位、进一步优化首都功能的基础上,充
12、分发挥三地的比较优势,重点就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布局、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答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规划编制要求充分发挥三地的比较优势,符合存在决定思维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将在明确区域战略定位、进一步优化首都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三地的比较优势,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体现。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回顾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据此审读材料,找出相关有效信息,再用观点统率材料,具体分析说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