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山西专版课时作业:第26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山西专版课时作业:第26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部分思想文化科技文明历程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6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2018山东潍坊3月联考)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唯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答案D从材料信息可知,雅言是正言,即官方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孔子操鲁语,但在诵读诗书和执礼时,必使用周的官方语言。这表明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其他诸侯国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也可以通过其他地方语言传播,
2、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故C项与史实不符。2.(2018安徽“江南十校”3月联考)易又称周易,是阐述关于阴阳变化之书,一度被道家奉为经典。巧合的是,“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且一再强调“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由此可见()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B.孔子坚守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C.儒道两家思想已呈融合之势D.晚年孔子因遭受困厄而热衷卜筮答案B孔子认为周易中蕴含的“德义”与自己主张的“为政以德”是相通的,这说明孔子坚守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故选B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道家学派和儒家代表孔子虽然都对周易表现
3、出极大兴趣,但只是从中各取所需,未体现儒道两家思想已呈融合之势,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可排除D项。3.(2019河北沧州模拟)“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孟子认为“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才可以使天下归服”,强调以德服人,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因此C项符合题意。“王”字在甲骨文中象征着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与孟子观点
4、相左,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可排除B项;宗法制度形成于商周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D项。4.(2019山东临沂模拟)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A.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B.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D.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答案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儒学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主旨无关。5.(2018宁夏银川一中月考)据左传昭公十八年记载,郑国星占家裨灶预言郑将发生大火,人们劝子产按照裨灶的话,用玉器
5、禳祭,以避免火灾。子产回答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这突出反映了子产()A.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C.发展了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D.反对尊神敬天答案B“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反映的不是天人合一思想,故A项错误;“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表明日常行事应该关注人事,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故B项正确;子产所处的年代在荀子之前,故C项错误;材料意思不是反对尊神敬天,故D项错误。6.(2018河北衡水中学3月质检)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血缘亲情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道德源泉,其指斥
6、“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据此可知其主张()A.反对财产私有制度B.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C.建立博爱互利社会D.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答案C从材料信息看,该思想家认为,单纯依靠血缘亲情并不能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应互爱互利,而不能自私自利。这反映了墨家的“兼爱”思想,其主张建立博爱互利社会,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A项;该思想家指斥“各爱其家”的行为,故D项与材料信息相左。7.(2018湖南十三校一联)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
7、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如()A.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B.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C.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D.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答案B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学说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都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故选B项。道家主张无为,反对改革,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集权统治,并非追求平等、和谐,故C、D两项错误。8.(2019山东济宁质检)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他所说的“道”应指 ()A.世界的本原B.封建社会的根本法则C.君主的权力D.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答案B西汉初董仲舒根据统治者的要求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世界本原不符合董仲舒的主张,故A项
8、错误;董仲舒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等一系列的封建社会根本法则,故B项正确;君主的权力只是“道”中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董仲舒所提出的“道”并不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故D项错误。9.(2018湖北八市3月联考)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天”的哲学的目的是()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答案C由材料信息可知,董仲舒以“道德
9、之天”为核心,将“仁”与“天”结合,其主要目的是要求君主效法道德之天,进而把儒家的仁德之政与西汉的治国策略相结合,以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独尊儒术”,故A项错误;董仲舒改造儒学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天人合一”,排除D项。10.(2019湖北鄂州质检)自汉武帝开始使用“建元”年号后,汉代年号大量出现了“元”“始”“初”等字,即所谓“与民更始”就是说从头重来一次。然而一次一次的“更始”,使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此年号现象说明汉代()A.确立了“民本”治国原则B.新儒学影响了政治理念C.武帝后政治局势长期动荡D.崇尚重农抑商经
10、济政策答案B材料中年号更换现象没有体现出对民意的重视,故A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因此“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这体现了新儒学对政治理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中年号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政治局势的动荡,故C项错误;材料与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11.(2018湖北高三调研)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计21人,22人次,考其出身地域,其中齐鲁人合计7人,8人次。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A.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壮大B.儒学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加C.察举成为人才选拔主要途径D.黄河下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答案B丞相为百官之长,是中央官员,并非地方豪强,故A项错误;齐鲁地区儒学昌盛
11、,丞相中齐鲁人占了三分之一左右,说明儒学的政治影响力增加,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察举制,故C项错误;西汉时期政治中心在黄河中游,故D项错误。12.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答案D题干中未出现有关“法”“等级秩序”的信息,故A、B两项错误;天理为万物的本原是宋明理学的内容,故C项错误;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
12、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可知这一思想主张是在对君主的政治行为进行约束,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8湖北孝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诏曰:“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三董
13、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独以寒暑不能成岁独以威势不能成政董仲舒社会教化思想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10分)(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12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6分)答案(1)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
14、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三传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12分)答案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