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知识拓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用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歌行》知识拓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用典.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用典设问方式1.辨明用典手法。即要求辨明诗歌中运用了用典这一表现手法并说明其表达效果。2.指出典故出处。如:请指出典故的出处。3.分析用典意图。如:这首诗句借用了,这有什么用意?诗中运用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题攻略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用典方式1.明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作者感情和所用典故的思路一致。例如曹操短歌行的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运用了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时“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曹操用此典,表达了自己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的诚心。2.暗用。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人诗词中,含蓄隽永。浑然
2、天成,不饰雕琢。行文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若知道典出则更觉意味深长。例如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宫就是暗用典故的名句。这两句诗讽刺了隋炀帝荒淫奢侈、腐朽糜烂的帝王生活。隋炀帝曾叫人大量搜集萤火虫,在夜间游山时放出,使满山都是萤光。他为到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游玩,下令开凿运河,并在河边遍栽杨柳。李商隐借用这两个典故,说明豪华生活就如过眼云烟,转眼就会消散,只能在身后留下凄凉的景象,寓讽于景,手法巧妙。3.侧用。是指从典故的某个侧面取用典实,即故意避开典实的正面与反面意义,而另外选取典实的某一个侧面,借事起兴,旁敲侧击,显现作者自己的用意。
3、这样写能达到深中肯綮、言简意赅之效。例如梅尧臣的田家是这样写的:“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该诗借用曹植七步诗之典:“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其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写七步诗诉说的是同室操戈、手足相残之悲苦,梅尧臣则取其本意借以描写农夫生计之艰难。4.反用。就是对原来典故反其意而用之,即典故义与作者的用意相反或相对。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在此而意在彼。例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有“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之句,诗句表面上是说自己垂泪,实际上也是用典。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4、)而流泪,叹息道:“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杜牧素来自负有济世之才,却一直怀才不遇,郁郁寡欢,此番与友人重阳登高,难得欢愉,抒发感慨,认为自己和友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落泪,感慨人生无常,古往今来尽皆如此,谁能幸免呢!这样写已经和齐景公登牛山而流泪的感情迥然不同了。但诗人仍没有跳出惆怅、哀怨、郁闷的樊篱,以人生无常聊以自慰,语似旷达,实则仍是抑郁感伤。二、用典的作用引前人之言或事,使立论有根据;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减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使文辞典雅,增强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三、掌握答题的基本步骤鉴赏诗歌中的用典,首先要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其次要了解它和诗歌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之间的关系,明确用典的作用。答题步骤:找出诗歌中用典的句子;对典故进行具体分析;结合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用典的作用。答题模式:本诗运用了用典的手法,作者写了的典故或化用了的诗句,其意在表现作者的感情,有着的作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