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683666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8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如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 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C. 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D.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2、2. 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邻州。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 社会矛盾日趋缓和3.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234处。此外,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火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由此可见,明清时()A.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 B.水利工程事业发达C.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积极贯彻重农政策4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

3、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商业的互相影响 B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C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 D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5以下是两汉人口的变化统计,据表分析可见()A东汉大部分人口集中到长江流域B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D我国北方经济整体呈衰退的趋势6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出处记述田令“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文“王公

4、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 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7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8.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下列不符合其生产特征的是( )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B. 产

5、品质量较高,技术精湛,但传承封闭,往往失传,难以推广C. 产品大多非常精美,畅销海内外,极受青睐D.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9.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B.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C.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D.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10.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侵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 D

6、.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11. 西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会后政府颁布法令,改酒业官营为向卖酒者征税,又下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这反映出当时( )A. 官营经济由膨胀转向收敛 B. 政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C. 盐铁官营不利于国家统一 D. 民意左右着政府的决策12. 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 B.突破了政府管理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 D.部门间联

7、系减弱13作为社会地位最高的仕宦之人在宋朝初期还“皆以营利为耻”;到北宋中期,“今乃不然,纡朱怀金,专为商旅之业者有之日取富足”。这一变化反映了北宋时期()A追利求富是人们首要目标 B商业环境相对宽松C人们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D商业经济空前繁荣14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C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15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

8、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A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 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D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16嘉庆六年(1801年)到鸦片战争前,广州关税收入曾高达185万两白银,全国每年出口棉布几乎都在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青睐。这种状况表明当时中国()A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 B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C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17.“打个比方,商品经济

9、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由此不可以得出()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C.葡萄牙西班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 D.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18. 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的流入中国,这反映了( )A. 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B. 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 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D. 中国

10、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19.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支撑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 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 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20.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年份(年)168416891701售价(荷盾)807.752.32A.商业革命不断发展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1.

11、1526 年非洲刚果国王阿方索写信给葡萄牙国王诉说:“这个国家每个角落都有许多商人(葡萄牙的贩奴者),它们将毁灭这个国家,人们每天在遭受奴役和劫掠,甚至和王族成员也不能幸免。”对“劫掠”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缓解了欧洲人力资源短缺 B. 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C. 掠夺了非洲大量黄金白银 D. 促进了欧洲海外市场拓展22.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 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B.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D. 两个

12、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23. 据统计,1850 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 项,1870 年为4132 项,1900 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 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B. 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C. 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D. 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24. 1796 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称:“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由此可知,他主张( )A. 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B.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 注重经济活动立法25.世界文明

13、史载:“最初的机器价格低廉,纺纱工人可以在家庭里工作,但随着机器体积的增大,机器越来越不能够再设在纺纱工人的茅舍里,而是设立在作坊或设立在河流近旁能利用驱动机器的地方。最后,进步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这时造厂的厂房就可以建立在企业家认为合适的地方。”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手工工场逐步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B.垄断组织开始取代了小家庭生产C.技术革新推动了工厂布局的调整 D.蒸汽动力替代了手工纺织的劳动26.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

14、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27.下面是美国部分年代棉花产量和出口变化示意图。对该图解读准确的是,当时美国()A.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B.尚未完成工业革命C.棉纺织业发展迅猛 D.加紧对外资本输出28. 从19 世纪后期起,大型工业企业开始在国家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所有大型企业的新形式中,制造业无论是在资本构成、生产效率还是在技术进步、知识更新等方面都走在了前头。这说明( )A. 手工工场开始退出历史舞台B. 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了工业规模C. 制造业承担了大部分的科研工作D. 垄断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第II卷(非选择题:3小题,共

15、44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在这里(东京),街市首次作为中国都城中的一种主要存在,并发育成为一种机能多样,形态丰富,相当成熟的城市功能要素,在根本上影响到城市整体,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形态,制度及性质作用上的嬗变。商业突破了传统市制在时空上的束缚,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材料二我们以为,16至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尽管它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体现是,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和海外贸易的扩张。唐文基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材料三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官僚缙

16、绅)日常食用消费却用之于追求雕琢、足以炫耀门第的豪奢消费,如操办豪华的婚丧喜庆、炫耀珍宝重器与竞建园林别墅等。他们的高消费具有传统的特权奢侈消费性质,与宫廷的消费相激荡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郭德利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促进东京城商业繁荣的政策性因素。(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的表现。(6分)(3)材料二称中国商业革命“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的含义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未完成”的原因。(6分)30.各国工业化的道路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

17、料一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首先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奏曲开始了。织布革新以后,造成织与纺的矛盾,从而出现了长期的“纱荒”马克思指出:“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百度百科英国工业革命材料二 1860年前后,英国经济达到鼎盛时期,其生铁产量占世界的53%,煤和褐煤的产量占世界的50%占世界人口2%和欧洲人口10%联合王国,其现代工业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工业潜能的4045%,欧洲工业生产潜能的5560%-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出现“纱荒”的直接原因,并概述棉纺织业技术创新的意义。(5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18、,从工业生产、国际金融贸易、殖民体系的角度分别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世界地位并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主要原因。(7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整个漫长的16世纪,欧洲和东方都很落后,与19世纪的欧洲中心主义者相反,那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所以那个时期的欧洲反而是具备“世界”和“世界史”视野的,漫长的16世纪可以说是“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历史”,那个时候西方人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东方杂种”。材料二 从全球社会结构运动的视野来看,16世纪后期这种结构性的供求关系一旦形成就对于全球物质生产、环境生态以及社会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影

19、响,而两条发展道路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大分流”也因此而形成:一条是亚洲式的,通过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来节约资本,从而以市场扩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通过追求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不断变迁的世界“资本中心”外围的结构,并利用这个资本中心,对于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原因及具体表现。(8分)(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亚洲式”和“西方式”发展道路的特征,并概述两条道路对东西方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答案一、选择题

20、:110 BCDCB CCCAC1120 ACCCD DDDBA2128 BCACC AAD二、简答题:29 (1)坊市制度被打破,取消了对商业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2)表现: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的发展;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场;工商业市镇出现;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3)含义:中国的商业革命没有引发工业革命。原因:小农经济,商人热衷于买田置地,官僚缙绅豪奢消费,财富不能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严重制约商业的进一步发展等。(一点1分)30.(1)原因:凯伊发明飞梭后,织布行业的效率大大提高

21、等。(如答出纺纱速度跟不上织布速度也可给分)意义:推动了英国棉纺织业在技术上由手工向机器的过渡;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2)地位:世界工厂;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日不落帝国”(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原因:工业革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推行“炮舰政策”殖民扩张31(1)原因:16世纪的中国农耕经济发达,商品经济繁荣;中央集权强大。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原料和市场表现:正当的东西方贸易;早期的殖民扩张;传教士来华(2)特征:亚洲式:以追求国内市场为主,带有封闭性和内向性 西方式:以追求世界市场(或资本积累)为主,具有开放性和侵略扩张性。影响:东方:不利于海外市场的拓展,使东方逐渐落后于西方 西方:有利于资本积累,推动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西方逐渐引领世界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