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习题:专题一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习题:专题一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1.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又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
2、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2)从帝王政治的视角出发,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参考答案(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鼓励直言。(2)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治者的“明君”理想;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舟所以比人君,
3、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太宗认识到虚怀纳谏的重要性,从谏如流,他在位20多年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中切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太宗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他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执法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考虑,
4、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鉴于此,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在他统治期间,唐朝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即位后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所采取措施的主要影响。思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以民为本,常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强调以民为本;根据材料信息“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可知,唐太宗主张轻徭薄赋;根据材料信息“太宗认识到虚怀纳谏的重要
5、性,从谏如流”可知唐太宗重视纳谏,从谏如流;根据材料信息“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可知,唐太宗主张完善科举制,注重人才的选拔;根据材料信息“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执法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考虑,慎之又慎”可知,唐太宗重视法制,量刑慎重。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唐朝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并结合对第(1)问的回答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参考答案(1)措施:强调以民为本,轻徭薄赋;重视纳谏,从谏如流;完善科举制,注重人才的选拔;重视法制,量刑慎重。(2)影响: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法律完备;人才济济;国力强
6、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3.导学号2217400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文帝登基时,正值荒年,再加上南北朝末期那些小朝廷的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以致民怨沸腾,人心不稳,国库空空。要求各级官员和全国人民从吃食到着装都务必节俭。令下之后,他以身作则,并给自己规定:一、今后吃饭不大摆宴席;二、不带酒带肉;三、穿普通布服。此后,有一年多的时间,隋文帝没有吃肉喝酒。材料二隋朝时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7、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贞观之治真相(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文帝节俭治国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隋文帝。参考答案(1)原因:长期的战乱使百姓贫苦不堪,社会急需稳定,以便恢复经济;隋文帝登基时,遇到灾荒之年,经济衰败;南北朝统治者腐朽,盘剥人民,社会矛盾尖锐。(2)评价:隋文帝节俭治国,使隋朝经济得以迅速恢复,为唐朝以后的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其节俭、勤政的作风值得后世统治者学习。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岳飞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朴素节俭,以“奉身俭薄”著称于世史书记载他“居家惟御布素,服食器用,取足而已,不求华巧”。岳飞
8、平生“一钱不私藏”“虽上赐累巨万,毫发不以为己私”。岳飞“乐施踈财、不殖资产,不计生事有无。所得锡赉,率以激犒将士,兵食不给,则资粮于私廪”。为了对付女真骑兵,他曾命宅库“除宣赐金器存留外,余物尽出货,以付军匠,造弓二千张”。高宗为笼络诸将提出给岳飞建造府邸,岳飞则力辞道:“敌未灭,何以家为?”李心传在朝野遗记中慨叹良多,说“飞握重兵许久,家无踈财,自是贤矣”,武穆谥议对岳飞清廉不贪的作风也多有称誉,“呜乎!为将而顾望畏避,保安富贵,养寇以自丰者多矣,公独不然,平居洁廉,不殖货产,虽赐金已俸,散予莫啬,则不知有其家”。岳飞廉政思想的历史探源与借鉴(1)根据材料,概括岳飞廉政节俭的表现。(2)简
9、要分析岳飞廉政思想的现实意义。思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居家惟御布素,服食器用,取足而已,不求华巧”“一钱不私藏”可知,岳飞日常生活朴素节俭,不求奢华享受;“乐施踈财、不殖资产,不计生事有无。所得锡赉,率以激犒将士,兵食不给,则资粮于私廪”“除宣赐金器存留外,余物尽出货,以付军匠,造弓二千张”可知,其不重视金钱,以个人财产发挥最大效能为出发点;“高宗为笼络诸将提出给岳飞建造府邸,岳飞则力辞道:敌未灭,何以家为?”可知岳飞一心忧国,拒绝浪费国家有限财产;“虽赐金已俸,散予莫啬,则不知有其家”,说明岳飞身为国家重臣,家无余财,堪称廉政节俭之表率。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参考答案(1)
10、表现:日常生活朴素节俭;不重视钱财,常以个人所得赏赐作为公用资费;拒绝皇帝为自己修建府邸;手握大权,家无余财。(2)意义:岳飞的廉政节俭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宝贵财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提倡廉政思想;培养廉政、节俭的思想意识,自警、自律,养成朴素节俭的生活作风。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海瑞,广东琼山人,1549年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后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产部主事、户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吏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
11、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故有“海青天”之誉。摘编自海瑞传(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海瑞治理地方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时代的“海青天”现象。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人物海瑞。第(1)问,根据材料“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可知,海瑞在治理地方时,重视减轻人民赋税负担;重视维护吏治的清明和司法公正;重视修筑公共工程和促进农业发展。第(2)问,对“海青天”现象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评价,“海青天”现象的出现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但是
12、,在封建时代“海青天”现象只是个例,它改变不了整个封建时代吏治的黑暗与腐败。参考答案(1)特点:重视减轻人民赋税负担;重视维护吏治清明和司法公正;重视修筑公共工程和促进农业发展。(2)分析:“海青天”现象是儒家“仁政”“为政以德”等理念在治国方面的反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但在封建时代,“海青天”现象只是个例,它改变不了整个封建时代吏治的黑暗与腐败;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比单个“海青天”更能有效地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234年蒙古灭金以后,耶律楚材认为“以儒治国”的时候到了。由于他得到大汗窝阔台的器重,他的“以儒治国”的方案的若干项目有了实施的机会。耶
13、律楚材反对依照蒙古和西域成法,以丁为户,按丁定赋,而坚持遵循中原传统,以户为户,按户定赋。这些都得到窝阔台的支持和允准。耶律楚材拟订的这个赋税制度为有元一代的赋税制度提供了雏形。赋税的定额也是比较轻的,有利于当时经济遭到破坏的中原地区休养生息。在遇到大的灾情时,耶律楚材还采取免征的措施。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楚材的治国主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耶律楚材所采取的措施的意义。参考答案(1)主张:“以儒治国”;按中原方式以户定赋;注重减轻赋税以发展生产。(2)主张以儒治国,有利于缓和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矛盾;遵循中原的赋税传统,有利于保护先进的经济制度;注重减轻赋税以发展生产,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