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对概念的界定(多种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备考:对概念的界定(多种方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界定先行:历史界定、否定界定、描述界定、特指界定一、历史界定历史界定法拆解文字忙:从心,亡声,本义作“心迫”解,乃形容心中急促紧张而言行匆迫之状。“忙”乃“心亡”。日日在繁忙中度日的现代人,可曾停下来想一想,现在自己的心是不是“亡”了?而“心亡”究竟意味着什么?“心亡”就是我们的心智失去了功能,例如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的分辨力、理智的判断力不起作用了,如同盲人一般,搞不清自己的方位,认不清前进的方向。历史界定法分解词语2019五校联考君子慎独:何谓“君子”?指人格高尚,品德修养较高的人。君子慎独的含义:“慎”就是小心谨慎、慎重,随时戒备自己的内心,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减少私欲。“独”可以理解为独
2、处,独自行事,但更重要的是守心。所以君子要谦虚、谨慎控制自己的内心欲望,自觉修养自己的言行,处世修身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人品。宁波“十校”2020高三3月联考: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朱自清邪恶获得胜利的唯一条件,就是善良的人们保持沉默。爱德蒙伯克你若沉默,请出于爱而沉默;你若发声,请出于爱而发声。奥古斯丁上述材料唤醒了你怎样的体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核心概念:“沉默”“发声”沉,沉心静气也;默,默不作声也。沉默者,无言语,却为智者也。诚如朱自清所言,真正掌握了沉默的人,可自如地处在世间。沉默不是永远不作声,而是控制何时发声。沉默使人在社交中拥有着若即若离
3、的位置,不过分参与,不忘却自成,时刻保持警惕。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沉默者,沉默的智者。他们不暴躁,不凶狠,温润如玉,符合中庸之道,在无声中打磨自己。沉默者,智者也不为“沉没”而沉默鲁迅有云:“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诚哉斯言,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我们时刻面临是否沉默的选择,而最终的结局是“爆发”还是“灭亡”,全看我们是否沉默得有智慧、有勇气、有原则。智者选择沉默,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家庭矛盾中,有些人选择“发声”,最后矛盾却愈演愈烈,吵得不可开交;另一些人却选择沉默,待双方情绪稳定,心平气和交谈,问题迎刃而解。沉默的智慧就在于避其锋芒,将尖锐的矛盾“软化”,再选择直
4、面。然而,沉默却不总是问题的最优解。疫情初期,在众多医生逃避问题,错误地沉默时,“吹哨人”李文亮却挺身而出,勇于发声,直面严峻态势,直面质疑与指责,最后及时警醒了人们,挽救了千万生命。在危急近在眼前时,沉默就成了一种逃避,一种懦弱与不负责,这时更需我们鼓起勇气,为心中的正义而发声,坚强地面对挑战。那么沉默就是口头上的不语吗?爱德蒙伯克说:“邪恶获得胜利的唯一条件,就是善良的人们保持沉默。”那么要战胜邪恶,关键不仅在善良的人“说”出来。更在善良的人“站”出来。在面对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时,清政府选择了沉默,一条条不平等条约为旧中国封建主义挖好了坟墓。而后来,资产阶级不再沉默,中华民国拔地而起;
5、青年学生不再沉默,五四精神熠熠闪光;无产阶级不再沉默新中国赫然傲立。中华民族从来不是“默默无为”的民族,而是脚踏实地,实干兴邦的民族,我们任何一个伟大的成就,都不是在沉默中取得的,而是在实实在在的奋中取得的。行动上的沉默是一种愚昧,一种软弱,我们要摒弃这样的沉默,要“掷地有声”。奥古斯丁劝诫我们为爱而发声或沉默,而这份爱背后,更应有理性在支撑,正如母亲爱孩子,疫情期间还在发烧就不应该单纯出于保护欲而选择沉默、瞒报,而应认清隔离是更利于孩子健康的选择而发声。缺少理性支撑的爱与正义,犹如沙地上起高楼,云彩里织罗裳,虽有一时的美好,却终将被现实击溃。子路心中也有大爱,他无论言语还是行动总那样铿锵有力
6、,他的“狂”深深打动了孔子;但正因缺乏理性,他“暴虎冯河”的作风最终使他“不得其死然”,孔子也深感惋惜。爱让我们的沉默与发声有原则、有温度,理性帮我们找到路。在理性的爱中,我们让“小我”沉默,为“大我”发声,让我们在生活中学好沉默的哲学。二、否定(比较)界定引进与核心概念意义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在相互比较中抓住核心概念的本质特征。1、碰撞,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非生即死的较量。它是直面差异的交流、高下之间的竞争,取长补短的融合,是差异中多元、迥异中相互协同的一体化繁荣。碰撞是个过程,是碰触、交流、融合、取长补短的一整个过程。碰撞,在包容异己,也在不失自我。2、极简主义不是禁欲主义,它并不禁止我
7、们的欲望,而是把我们从各种压迫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好地生活。极简主义也不是苦行僧主义,它并不否定物的作用,而是要更好地利用物,为生活本身服务。它关注生活本身,抵制物的异化,最终达到内心的丰盈。常用句式1、(何谓)A,不是B,也不是C,而是(,更是)做自己,并不是要师心自用、孤高自傲,也不是要抱残守缺,不愿吐故纳新,而是要坚定自我,坚定理想,保持自己头脑的独立性与思考性。(独标高格做自己)2、A,并不等同于B,而是借助外物并不等同于对外物的一味利用,而是在利用外物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消化外物的优长,来弥补自我不足,提高自我素养,以事半功倍的方法来实现生命的快速成长。(善于借助外物3、当然,A并不意味
8、着B,而是当然,人生中的归零并不意味着对自己过去的一个否定,而是积极地反思过去,以便用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富成熟的心态去追寻最初的梦想。(人生需要归零)4、然而,不能将A和B混为一谈然而,我们不能将妥协和放弃混为一谈。放弃是彻底的、毅然决然的抛弃,而妥协则更多的是意味着在不悖于自身原则的情况下,以“曲线救国”的方式,在智慧放弃的基础上含蓄地坚持着。(学会妥协)三、描述界定“清欢”是什么呢?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
9、的声音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清欢”的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林清玄人生有味是清欢仪式感:仪式与文化。通过仪式突出文化的力量,注重仪式、仪容姿势表演者姿态等等让文化有强有力的穿透能力,产生某种效果以感
10、染别人。所谓仪式感,就是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事情,体悟到生活本质中小小的不易被发掘的乐趣。敷衍了事、平淡无趣的态度怎么能期待拥有一个趣意盎然的生活呢?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就像王小波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仪式感能唤醒我们对于内心的尊重,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情和读过的书。练习:请以“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为话题,用例证法(描述)写一段论证文字。城市建设中,霓虹彩灯替换了那参天大树,是高兴还是惋惜?高楼大厦替换了那绿油油的草地,是自豪还是担忧?游泳池替换了那澄澈碧透的小
11、河,是兴奋还是哀伤?绿色,本该是我们这个城市的主基调,不要变成人们奢侈的享受。忙里偷闲,能静观红日,坐饮茶;车水马龙,能留心车前一红花;周末闲余,溢情山水,无论颅顶是青丝还是白发。佛系不只是一个对少年进行修饰的简单前缀,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乃至心境。佛系若论“佛系”的生活理念,魏晋早已有之。王羲之好鹅成癖,一字千金,千字换鹅,可谓看淡名利,超然野逸。会稽山阴,与众友集会兰亭,曲水流觞,吟诗作序,可谓跳脱物外,雅极,乐极。他带头玩乐,想来应该闲散一生无所做为,但他却在兰亭醉酒后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豫游之乐他固然追求,卓尔不群的“佛系”也是他的魏晋风度。但那翩若惊鸿的书法却诉说着一个个灯下习字的长
12、夜,一座座秃笔堆成的笔山,染黑的墨池,磨穿的铁砚闲散背后,他又有怎样坚定的追求与信念。正是这份信念,让他的兰亭之乐流传千古,此乃真佛系闲散之后有追求。何为真佛系四、特指界定特指界定是一种相对特殊的定义方法。当我们的作文题目或者所给材料有一定的寓言性、隐喻的时候,尤其需要特指定义。因为作者必须规定在自己这篇文章中,材料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什么,然后才能展开下一步的论述。例1有一幅著名的拆字联:上联是“若不撇出终是苦”;下联为“各自捺住方成名”,横批是“撇捺人生”。对此,你有何感悟?同样,“捺”要收得住,只有收得住才是名。欲望就如同这一“捺”,在人生间,功名利禄、灯红酒绿都是人们内心的欲望,都在诱惑
13、着人们。而一个人只有不被外物所诱惑,失去自己都被本真,才最终能成就“名”。放眼现在的社会,物质的欲望充斥着人们的大脑、内心,只有不贪于享受外物,小能到达自己的纯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在这日趋功利的社会中,人们还是迷失了自我。许多人因功利而做出了令世人所谴责、所唾弃的事。功利不是不可以追求,而是不能过分追求,你越功利,这个世界对你就越神秘,长此以往,你将看不到别的东西。那些美好、纯真的东西,在这人人追求功利的社会,独守心中那份净土很难,但我还是愿这个世界能少一份功利,多一份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若你掌控好自己的功利之心,就是写好了这一“捺”。例2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
14、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是为读过的书籍。懵懂的年岁中,书籍是认识世界的纽带;进步的岁月里,书籍是提升自己的阶梯;繁忙的生活中,书籍是平意静心的归宿。“无字之书”是为体验过的世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和这世界紧密相连。人生体验的脚步所到之处,都是我们读过的无字之书。“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走红的背后,不就含着我们对体验更多可能的渴望么?“心灵之书”是为反思过的生命。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如果说读过、体验过,是为了成长,那么反思、内省,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则标志着成熟。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