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课件PPT-第11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学》课件PPT-第11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ppt(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节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l城市地域内部的地域结构,过去常称土地利用结构。l传统城市地域结构三模式:l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l霍伊特的扇形模式l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预备知识:均质性和均质地域l均质性是指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等质、排斥异质的特性。l均质性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并非地域本身所固有的职能特征。l例如,处在商业街热闹场所的居民住宅,随时都可能被征购者买去辟为商店。居民区中的工厂,常常遭到居民的反对和法令政策的限制,而被迫搬迁到郊区去发展业务。1、均质度l如何衡量均质性的相对程度?如何比较均质地域的质量?为了寻求定量标准的计算过程与实际地理系统有最好的拟合,这里运用信息论观
2、点设计出的均质度D计算公式:为信息论中的熵为系数为均质度式中H;D:HD)1 ( 熵l熵是信息论中度量随机事件在某项实验中不肯定程度的概念,其计算公式为:l式中:H(x)表示随机变量x的熵;Pi为x取xi时的概率iniiPPxHlog)(1例l城市中有两块地域,一块地域内65是居住用地,15是商业用地,20是工厂用地;另一块地域内40是工厂,60是居住区,问哪一块地域的混合程度高?20. 015. 065. 0工业商业居住I40. 060. 0工业居住分别计算各自的熵l由于H(I) H(II),所以,第1块地域混合程度高,因而均质程度差。l从中可以看出,熵是对事物无序性作出的定量估计,用来测度
3、均质性是很贴切的。29. 060. 0log60. 040. 0log40. 0)(385. 020. 0log20. 015. 0log15. 065. 0log65. 0)(IIHIH一般均质度公式l如果用 表示Pi,则可得到一般均质度D:l式中,Wi表示均质地域内第i种职能部门的占地面积;n为该地域具有的职能种类。niiiWW1niiiniiiniWWWWD111log12、均质地域l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表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l城市中成片的工厂区、住宅区、商业区、文教区,都是均质性能造就出来的均质地域。l均质地域以某项特定城市职能为衡量
4、中心,讨论地域表现出来的相对同一性。l换句话说,均质地域是由以某项职能为主构成的地域(其他职能或为这一主要职能服务,或被这一主要职能排斥),研究各类职能地域的共性职能均衡现象的生成和布局。l城市系统在内部均质性的作用下,各种职能表现出了区域差异。l差异的显著之处在各自区域的中央部位,从中心向边缘,差异的显著程度渐次递减。这样,在两个质地不同的区域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个过渡带。l各种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标出的边界线,都是这个过渡带的抽象表示。3、均质地域的划分方法l因此,均质地域的划分是用信息图法表示。l城市落在地表上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几何面,划分均质地域就是根据这个面上各处不同的职能特征将其切成几块
5、。如果将这个面上所有的职能信息全部提取出来,那么,界线的位置和划界的方法便由处理这些信息得到。3、均质地域的划分方法具体程序l在所要研究的市区地图上罩上大小相等的方格网。方格的面积以0.l-0.3km2为宜。过大,提取的信息粗糙,失真现象严重;过小,工作量浩繁,职能种类出现过多,容易淹没主要职能信息。l确定要提取的职能种类,每种以一个字母表示,如居住(R)、工业(K)、商业(C)等。l根据大比例尺城市上地利用图或航空像片,结合实地勘察及其他辅助资料,定出每个方格的主要职能倾向,打上相应的字母。这样可得到一张城市地域职能总信息图。l将总信息图分解,得出各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如居住职能信息图、工业
6、职能信息图等。l根据单项职能信息图上的字母密集情况,勾画出均质地域的边界走向。然后结合市区地形地物、行政区划、历史过程等具体情况加以修正,画出各种职能的均质地域图。l计算各均质地域的均质度和紧凑度。l分析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及其均质度和紧凑度,可以了解该项职能地域的分布状况、面积大小、紧凑程度高低、质地纯净的程度;对比分析各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可以了解不同职能布局的合理性。因此,划分均质地域对城市合理布局和旧城区改造都具有指导意义。二、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l研究上述各功能区的布局和功能之间的入侵和继承的创始人是从人文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的伯吉斯。l他于1923年创立了同心环模式(concentric
7、 ring model)。l伯吉斯认为,城市的中心是商业汇聚之地,农民初进城市时,为了找工作方便,便居住在中心商业区附近,后来以零售和服务为主的商业中心区向外膨胀,市民也向外迁移。环绕商业中心的外围是早期建造的旧房子,其中一部分被零售商业所侵占,一部分为低级住宅小型工厂、批发商业及一些货仓的过渡地带,这一带也是新来移民居住地区。再外围的第三带,是原来较大工厂的工人住宅区。再向外第四带是较富有的中产阶级住宅区。最外围地带是富人居住区,散布着高级住宅,密度低,房舍宽敞。由于他们需要驾车入市工作,故又称通勤人员住宅区(commuter zone)。l伯吉斯从人文生态学角度得出的同心环模式,忽略了人类
8、除了生物属性之外尚有文化属性,所以把人类的竞争行为比作生物群落的竞争,后来城市研究学者虽仍沿用伯吉斯所提出的同心环模式,但却赋予土地经济学的新解释。l根据赫德(Hurd)、黑格(Haig)和李嘉图(Ricardo)等的地租理论,土地的经济地租是指利用土地所得报酬,减去成本后的剩余。城市经济地租变化l经济地租的量度是:某种土地的生产力与最差土地的生产力之差。l最差条件的土地经济地租为零。l以城市商业为例,中心商业区条件最佳,所以其产生的经济地租最高,离开中心商业区一段距离之后,由于交通不便,顾客不多,所以其土地没有作商业用途的价值,其经济地租为零,中间地段所产生的经济地租介于两者之间。城市经济地
9、租变化l由于不同的功能所要求的交通条件不同,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每一功能即每一土地利用区所产生的经济地租递减曲线是不同的。l一般来说,零售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最大,其在市中心所能产生的经济地租却为各功能之冠。l服务业、轻工业和批发业的经济地租曲线的梯度较零售业为小。在住宅用地方面,多层楼房用地利用率高,每单位面积所能产生的价值较低密度的平房为高,所以其经济地租曲线的斜度也较平房大,农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是各类经济活动中最小的一种,因其在市中心和较偏远的市郊所产生的价值的差别极为有限。 若把上述各功能的经济地租递减曲线重叠,各曲线相交,可知道各地段产生经济地租最高的是什么功能。l在完全竞争的社会
10、,所有产生的经济地租均为土地拥有者以租金的形式收取,各土地使用者按其产生的经济地租决定其自身的付租能力,向土地拥有者租用土地,而土地拥有者则把土地租给出价最高的使用者,这样城市中心为零售业所租赁,然后为专业性服务业、工业及批发业,再远一些为高密度多层住宅,然后是低密度住宅。住宅之外才是农业。l假设城市所在地区为一均质的平地,各种土地利用将呈同心环布局。这就是同心环模式的新解释。l伯吉斯的同心环乃基于均质性的平面而推论的,对现代交通运输的影响鲜有顾及。而后者不仅影响城市内的易达性,更会影响土地价值及土地利用形式。l假定城市内的交通运输线呈放射式,则同心环式的土地利用形式亦将变形。三、霍伊特的扇形
11、模式l霍伊特(HHoyt)认为,均质性平面的假设太不现实,因而他于1939年提出了扇形模式或楔形模式(右图)。l在他的模式中,保留了同心环模式的经济地租机制,加上了放射状运输线路的影响,即线性易达性性(linear-accessiblilty)和定向惯性(directionalinertia)的影响,使城市向外扩展的方向呈不规则式。四、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l基于伯吉斯、霍伊特等的城市内部结构模式均为单中心,而忽略了重工业对城市内部结构的影响和市郊居住区的出现等,哈里斯和厄尔曼在1945年提出较为精细的多核心模式(右图)。四、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l模式假设城市内部结构除主要经济胞体(
12、economic cells)即中心商业区(CBD)外,尚有次要经济胞体散布在整个体系内。这些胞体包括未形成城市前,中心地系统内各低级中心地和在形成城市过程中的其他成长点。l这些中心地和成长点皆随着整个城市的运输网、工业区或各种专业服务业,如大学、研究中心等的发展而发展。l其中交通位置最优越的最后成为中心商业K,其他中心则分别发展成次级或外围商业中心和重工业K。l哈里斯及厄尔曼还考虑到,易达性所吸引的商业、工业或贫民,本身便有排斥高级住宅的倾向。因为后者的区位同素之一便是要远离这些有碍环境的土地利用。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级住宅区。l这一模式虽较为复杂,但仍然基于地租理论。l它假设付租能力较高的高
13、密度住宅倾向于接近中心点和其他主要经济胞体,但最接近这些胞体的空间却被批发商业和轻工业所占有。l由于哈里斯及厄尔曼的模式并没有假设城内土地是均质的,所以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并无一定序列,大小也不一样,其空间布局图是非常富有弹性的。l要特别注意的是上述在城市地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三个城市内部结构模式,虽然有地租理论的支持,但是由于他们的创始人都是美国人,其所列举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空间布局一般和美同的城市比较接近,至于对其他国家的现实性,连霍伊特本人也指出,不一定适用,必须加以修改。五、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发展l在英国,曼(Manna)提出了一个典型的英国中等城市的模式。l该模式是伯吉斯和霍伊特两
14、模式的综合(右图),只是加上了位于城外可驾车入城的村落。曼的英国模式l由于英国位于西风带,城市的四部为上风带,多为高级住宅所占有,而城市的东部为下风带,工业和贫民多被迫于此。麦基的二元经济城市模式l如果曼的模式是上述三个美国模式在欧洲城市的应用,那么,麦基(Mcgee)的模式(图119)就是在殖民地和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应用。l这种模式被称为麦基的二元经济城市模式。l由于这些地区存在着二元经济,所以在麦基的模式里,有两组不同的商业中心。l其一为西式商业中心,其形态和西方城市的中心商业区相仿。以国际贸易为主,零售商店出售的也以进口高档货为多。l另一类为外来移民的商业中心,从事当地的货品买卖为主。l介
15、于其间的是混合性土地利用,工商业住宅兼有,互相混杂、在外来移民的商业中心的前面为港口区,后为住宅区,而住宅区的发展呈楔形或扇形。在西式商业中心后面的是高级住宅,而在混合性土地利用后面是当地居民居住区,不过密度不如前者,也无工商业。l部分混合土地利用地区由于商业中心扩展而改为商业用途。l再后为新发展的高级市郊住宅区和十分贫穷的木屋居民区。l两者可能距离颇远,但亦可能近在咫尺,而生活水平悬殊。l再后为城郊农业带。l新建的工业村则多位于旧城以外的空间。城市的垂直差异l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所有上述模式都是平面的,忽视了城市的垂直差异。l以易达性和付租能力来衡量,中心商业区的底层无疑是城市最有吸引力和最
16、易到达的地方,所以在中心商业区的低层往往为付租能力最高的零售业所占用。其上层可能为专业性服务业,再上层却不能排除用于住宅的可能。l除了酒店(商业住宅)外,其间尚有不少富人的豪华公寓。在不少的欧洲城市里,富人往往不一定住在远离城市的市郊,而喜欢住在商业区及其邻近地区。l在美国,由于重建过渡性地带,新的豪华公寓陆续在中心商业区边缘落成,吸引了不少喜欢城市中心生活的中产阶层人士,所以,在中心商业区边缘也不一定是破落的贫民窟、小工业和批发业地区。l这是美国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区的新发展。第二节 城市中心商务区(CBD)l在城市地域结构中,最重要、最受人关注、研究成果最多的莫过于中心商务区。lCBD即cen
17、tr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中文多译为“中心商务区”或“中央商务区”;lCBD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在其创立的“同心环模式”中提出的。l伯吉斯认为城市的中心是商业会聚之处,主要以零售业和服务业为主。l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办公事务、金融活动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近年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更成为CBD的主要活动。l目前CBD的主要活动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设施等,它是城市中上述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的地区,同时它也是城市中地价最高的地区。l
18、简而言之,现代城市的CBD是城市、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中枢。因此,研究CBD的内涵、发展演变规律及内部结构等问题,是今天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l早期的研究者们认为,CBD是城市中具有某些特征的不很确定的地区,并不太关心给CBD下个确切的定义。后来的学者们从CBD的形态。内部结构及其变化特征上来分析,试图明确划定CBD的界线,但往往因资料不易获取而失败。l普劳德富特(Proudfoot)于1937年、奥尔森(Olsson)于1940年采用城市街区中的零售业贸易额、商店租金及临街商店的长度指标来确定CBD。方法虽然合理,但由于完全真实的贸易额及租金的资料不容易获得,所以问题也很多。l1954年
19、美国学者墨菲(Murphy)和万斯(Vance)提出了一个比较综合的方法,即将人口密度、车流量、地价等因素综合考虑,那些白天人口密度最大、就业人数最多、地价最高、车流、人流量最大的地区即为CBD。l此方法必须建立在对城市的土地利用进行很细致的调查基础之上。l墨菲和万斯认为地价峰值区(the Peak land value intersection,简称PLVI)是CBD最明显的特点,在此区的用地称为中心商务用地,其中包括零售和服务业,诸如商店、饭店、旅馆、娱乐业、商业活动及报纸出版业(因为它对商业的影响远大于对制造业的影响),不包括批发业(除少数外)、铁路编组站、工业、居住区、公园、学校、政府
20、机关等。l他们在对美国9个城市CBD的土地利用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后,提出下面的界定指标:l中心商务高度指数(central business height index,简称CBHI)lCBHI=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底面积总建筑基底面积l中心商务强度指数(central business intensity index,简称CBII)lCBII=中心商务用地建筑面积总和中心商务用地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100l将CBHI1,CBII50的地区定为CBD。l然而,各国城市中心商务用地的划分是不同的。l戴蒙德(Daimond)于1962年对英国格拉斯哥凋
21、查发现,英国的批发业与顾客关系紧密,常布局在地价峰值区内,属于中心商务用地。而美国城市中的批发业与铁路、高速公路更加密切,但在墨菲和万斯的分类中,不属于中心商务用地。l于是,后来的学者开始弥补这些不足。l1959年戴维斯(Davies)在其对开普敦的研究中认为,墨菲和万斯定义的CBD范围太大,应将电影院、旅馆、办公总部、报纸出版业、政府机关等用地排除在外,他提出了“硬核(hardcore)”的概念:l即 CBHI4,CBII80的地区为“硬核”,也就是真正具有实力的CBD,其余地区则称为“核缘(corefringe)”。l赫怕特(Herbert)和卡特(Carter)进一步提出了中心商务建筑面
22、积指数比率(central business floorspace index ratio,简称 CBI)的概念,将城市的规模、形状及其他有关因素考虑在内,使人们可以用更精确的方法去界定CBD。l许多学者,如卡特和罗利(Rowley),1966年在对英国加的夫市的研究中,均将CBHI、CBII和 CBI三指标综合使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以后对 CBD内部结构、演变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三、CBD的内部地域结构l1955年,墨菲、万斯和爱泼斯坦(Epstein)对CBD内商务活动的布局进行了研究,认为由于不同区位的便捷性不同,获得的产业利润相异,因此地价不同,这正是造成CBD中商务活动空间分布的
23、主要原因。l经过对8个城市CBD的研究得出,若将CBD内的商务活动以圈层划分,则:l第一圈是零售业集中区,以大型百货商场和高档购物商店为主,它们围绕着PLVI(地价最大值点)分布;l第二圈是零售服务业,其底层为金融业、高层为办公机构的多层建筑集中区;l第三圈以办公机构为主,旅馆也多见;l第四圈以商业性较弱的活动为主,如家具店、汽车修理厂、超级商场等需要大面积低价土地的商务活动。l他们还进一步指出,CBD内部的结构还可以更加细致地分析:l百货店倾向于聚集一起;文具店及办公用品商店与办公事务机构集中区联系紧密;律帅事务所和房地产公司毗邻法院;低档的活动,如低档剧院、当铺、廉价餐馆及旧服装店在CBD
24、边缘互相竞争相对优越的区位,以此获益。l上述观点对我们形象、具体地理解CBD的内部结构有很大启发,但实际情况并非那样简单。在实际中,相对便捷性(距PLVI的距离)只是影响CBD内部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包揽全部,其他一些因素,如地形的复杂性、铁路、绿地等均是影响因子。l1959年,斯科特(Scott)对澳大利亚6个州府的CBD进行了研究。他认为CBD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大功能圈,即零售业内圈,以百货店和女装店集中为特征;零售业外圈,以杂品店、服务业等专业化较弱的多种零售活动为主;办公事务圈。l其中,零售业内圈总是环绕PLVI及城市的地理中心,而零售业外圈并不总是围绕第一圈,办公事务圈则总在CB
25、D的一侧发展。l1970年,斯科特还运用“投标-地租(bid-rent)”曲线的概念来说明CBD内部结构中零售业的空间分布,从而证明更广泛的分布与这条曲线的情况类似。l斯科特的分析比墨菲的分析进了一步,但在实际中,便捷性并不仅仅是距离的问题,地价与CBD的发展也不是图中的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得多。l1972年,戴维斯为 CBD的零售业布局提出了一个结构模式。此模式假定零售业为主的区位决策受三个相互独立的便捷性而不仅仅是受距离一个因子的影响。l传统的城市中心购物活动受一般便捷性(general accessibility)影响最大,因而常常与顾客的分布相关,呈圆形以体现其等级状况及相关的潜在
26、利益;其他商务,如汽车修理厂、咖啡馆等与进入市中心的交通干道紧密相关,即受干线便捷性(arterial accessibility)影响最大;一些特殊的功能,如娱乐设施、家具展销店或产品市场等的区位与场地、历史背景或环境条件相关,即受特殊便捷性影响最大。四、CBD的演变l上述种种方法及模式均是对CBD作静态研究。然而,墨菲、万斯和爱泼斯坦于1955年提出了一种“短期空间调整过程”理论,通过此过程,CBD可以在某些方向向前推进。即同化作用圈层,而在其他方向则衰退,即退化作用圈层。典型的同化圈层位于城市中、上层居民住宅区附近,以新颖别致的商店、汽车展销厅、办公机构总部及新饭店的集中发展为特征。反之
27、,退化圈层常邻近工业和批发业,与铁路及下层居民住宅区靠近,且以当铺、廉价服装店、廉价餐馆及汽车站密集为特征这一理论比较切合实际。l1971年,鲍登(Bowden)对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市CBD的发展分1850年、1906年及1931年三个时期进行了考察。他采用了贸易指南、照片、报纸及火灾保险图等多种资料,得出了有三种增长方式影响着CBD的空间结构变化的结论。l第一种是在人口增长缓慢的情况下,通过“周边增长(peripheral accretion)方式,即通过新增加功能圈层或已有圈层向外围的发展来实现。l第二种是“爆发增长(burst)”方式,即在城市快速增长时期,CBD在短期内迅速扩张,这
28、种扩张主要发生在同化圈层,其功能变化的典型过程为:从金融区开始向服装业区扩展,再向旅馆业区扩展,如此循环以达到新的动态平衡。l第三种是“分化(separation)”方式,若城市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话,在此情况下,每一主要功能将向市中心拥有其运作优势的特定区位发展,零售业可能随着市场的扩展而变化,而商业和公共管理机构及批发业留在原位,从而造成不同功能圈层的更大的空间分化。l在多数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分离的状态改变很慢。在特大城市,这种分化的状态将是CBD的固定形态。纽约的曼哈顿CBD内部结构演变l曼哈顿是纽约的市中心。1615年荷兰人占领了曼哈顿岛的南端。此岛处于哈得孙河(H
29、udson)和东河(East)之间,两侧为开阔的水面,为货物装卸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早期的仓储业和批发业自然而然地聚集在这小小的三角地带,同时,为航运人员服务的金融保险业也在此发展起来,到1776年美国革命前,这儿已发展成纽约的市中心。约在1880年,许多金融业托拉斯开始在曼哈顿设立办事处。纽约的曼哈顿CBD内部结构演变l这些办事处未选在市中心的金融区及其北面人口稠密的高楼区,而是选在曼哈顿米德敦(Midtown)的豪华居住区内。随后,其他许多非营利的办公机构,如工会、研究院、专业团体、政府机构等均集中于此。在其周围许多相关的专职事务所,如房地产。广告业、税务部门等也迅速聚集,原先设在市中心
30、的保险业及银行业也被米德敦良好的环境吸引而来。与此同时,专业商店也日益壮大。l20世纪70年代中期,曼哈顿的市中心区迅速形成,即从南边的巴特里(Battery)到第61号大街,面积约为全岛的2/5。可以看出,自1900年以来,市中心区已出现明显的北移趋势。大百货商店逐渐从金融区的北部边缘转移到第34号街,豪华的专业商店则转向第42号街北部。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诸如“百事可乐”等的新的大型企业总部则设在第46号大街与第59号大街间的帕克(Park)大道。l20世纪60年代初,在西区新建了许多建筑,如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等,使市中心向北扩展。20世纪70年代,由于城市规划委员会号召对米德敦西部进行
31、改建,因此,市中心出现向西扩展的趋势。在西部建了许多办公大楼、住宅楼、展览中心等,且修建了穿过市中心区的地铁。l随后,政府又颁布了曼哈顿南部规划,在岛南端建成了宽阔的环形高速公路,世界贸易中心,1.5万套公寓及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机关。在这些扩展的地区中,为了为拥挤的市中心分担压力,规划机构很重视交通运输网的建设,如把新建办公机构集中在地铁的上面与其他铁路的连接处,同时把人行道和商店设置在地下并与地铁出入口直接相连。l今天曼哈顿各种功能的分化,已形成了与最初CBD相异的分布格局。戴德胜的CBDl为了进一步分析CBD的演变,戴德胜等将大多数城市CBD发展演变划分为“传统商业中心(商业、办公业混
32、杂)商业、商务逐渐分化现代专门化商务办公中心多商务中心网络形成”这样一个由初级向高级过渡的几个阶段。1商业和办公混合l在具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城市中,CBD往往是蜕变于传统的商业中心区。由于商业和商务活动依赖于整个地区,与整个地区发生频繁的空间联系,同时它又代表整个地区与区外进行交流,因此这些活动趋于向交通方便的地方传统的中心区位发展。其功能演化先是制造业和零售业、批发业共存,后来制造业退出CBD。商业零售和批发业为主,出现了大型零件商业设施、行政、商务办公与商业相混合,形成传统概念意义上的CBD。 2CBD和商业中心分化l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中心区水平尺度逐渐扩大,商务活动沿着有限的道路网络围绕
33、一些分离的节点扩展,形成分区。这些分区。这些分区共同构成一个CBD区域式集中结构。 l斯科特(D.H.Scott,1959)研究发现美国和澳大利亚的 CBD通常沿交通轴延伸,零售业总是围绕着中心内区分布,商务办公区往往在中心区的一侧发展。商务办公区位的迁移一般向城市中上层居民住宅区附近延伸,新颖别致的商店、公司总部及新饭店首光在这些地区发展,形成同化作用圈层,表现为商务办公建筑高层化,商务空间高度集中。CBD的各种功能向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区位集聚。CBD主要职能是起着中心商业职能、管理和控制职能、金融市场运作功能。专业化生产服务职能、生活服务职能和信息中心功能作用。3CBD和商业中心相脱离l随
34、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商务设施的集聚,特别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信息社会的到来,中心城巾的CBD职能产生高度化、专业化,地位日益重要。l首先是高级别的行业进入CBD,尤其突出的是具有指挥和调控功能的跨同公司总部和金融机构在大都市CBD的集聚,一些原属公司总部的部门,如金融公司的票据清算、汇款、信用卡办理业务、银行批发业务外迁至劳动力和办公场所更为廉价的郊区,而信用卡支付、国际货币转移业务等高级别部门留在CBD。l功能上从原有的中心区分离,形成专门化的商务区,并且区位上经常脱离原有的城市中心,一般分布在交通和通信较为发达的城市外围,或沿交通走廊延伸(如上海陆家嘴)。形成专门化商务办公为特征的CBD
35、,经常是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商务心。4CBD网络的形成l随着商贸与金融地位的提高,在总体现模较大的情况下,CBD是以网络形式存在的,CBD用地规模的扩展方式首先是发展原有的CBD,当老中心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时,会建立新的中心,以网络的形式存在。lCBD一般从单中心到建立副中心,最终发展成网络结构。l以目前情况来看,区域级城市CBD大部处在单中心发展阶段,世界性城市东京、纽约、伦敦和巴黎的CBD都以多中心形式存在。这种多核发展商务中心,成为世界性城市中心商务办公区发展的基本态势。这种发展阶段在结构上一般有双核结构和多中心结构。l双核结构是在原有CBD基础上会形成区域+新核,如巴黎的拉德方斯。而多中心结构往往是规划的结果。为解决老CBD的拥挤状况在郊区规划若干次级CBD中心,各级中心相对独立,如东京规划了新宿等三个CBD副中心。lCBD的发展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各个城市的CBD发展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处在不同的发展层次CBD的概念范畴应该包括从低到高的多个层次发展阶段。而不是只有CBD发展的高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