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6747533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完整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完整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两翼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雨西湖和鼎湖山听泉。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

2、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自主预习作业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三分钟:雨西湖 课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 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

3、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教师补充材料)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欣赏课文朗读录音。 4、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 ,不要读成zh ;“蜿”的读音是wn,不要读成w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5、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6、交流多音字 7、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

4、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 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 处。 四、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五、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

5、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 (3)媒体展示沿途风光图片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练读此句。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研读。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

6、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结合板书: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二、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选择其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供自学提示: 1、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自己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3、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 三、汇报自学情况 (一)“洞口”部分 1、洞口的特点是宽。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板书:宽(相关句子) 2、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打比方 (二)“外洞”部分

7、 1、“外”洞的特点是“大”。 板书:大走进去,一定不觉得拥挤。(相关句子) 2、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打比方 (二)孔隙部分 1、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板书:窄、矮、险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 (1)船大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学生互相补充,各抒己见。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和经过。 3、学生继续就这一部分进行朗读汇报,互相评论。 教师重点指导以下两组句子的朗读。 (1)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 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好了,船就慢慢移动。(

8、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指出要重读的词语,以强调作者的感受(作者的描写方法),突出孔隙的特点。 4、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复述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 (三)内洞部分 1、内洞的特点是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相关句子) 2、课件出示,欣赏体会。 3、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 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句子的朗读。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也很值得欣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路线,领略了沿途的美景和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好这篇游记的吗?(1、按游览的顺序写。 2、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五、拓展阅读: 鼎湖山听泉 六、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教学反思: 本课有一个重要目标是解决“从课文中获取游览的各个地点,画出游览路线示意图,从而归纳本文写作顺序。”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时,大多数学生能抓住“洞口、外洞、内洞”对于“沿途、孔隙、出洞”的提取比较困难,在引导上我还需多下功夫。当学生把整个路线梳理出来后,就能很容易概括本文是按照游览顺序介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